第三十三回 白帝城先主托孤

10 罗贯中

却说马良从成都回,见大军已败,便将诸葛亮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叹道:“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如今有何面目回成都见群臣!”便传旨在白帝城驻扎,将驿馆改为永安宫,由赵云引军据守。

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又哭关、张二弟,病情更重。先主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遣使召丞相诸葛亮、尚书李严等星夜赶来,听受遗命。诸葛亮留太子刘禅守成都,带先主二幼子,急来永安宫见帝。

诸葛亮到了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在龙榻之下。先主请诸葛亮坐于龙床之侧,用手抚着诸葛亮脊背道:“朕自得丞相,有幸成就帝业。奈何智识浅陋,不纳丞相忠言,自取其败。如今死在旦夕,太子年幼无知,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说罢,泪流满面。诸葛亮也流泪道:“请陛下保重龙体。”

先主环视左右,见马谡在旁,便令他退出。先主道:“丞相以为马谡才能如何?”诸葛亮道:“此人可算当世英才。”先主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谨记。”

于是传群臣入见。先主写了遗诏,递与诸葛亮,叹道:“朕本想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料中道而别。请丞相将此诏交与太子,凡事请丞相多指教!”诸葛亮等人哭倒在地道:“陛下善保龙体!臣等愿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先主命内侍扶起诸葛亮,拉着诸葛亮的手,流泪道:“朕今日去了,有心腹之言相告!”诸葛亮问有何圣谕,先主道:“先生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国。若太子可辅,则辅之;若不可辅,先生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哭拜于地道:“臣怎敢不竭忠尽力,死而后已!”说罢,叩头流血。

先主请诸葛亮坐于榻上,唤二子近前,吩咐道:“你兄弟二人,要视丞相如父,不可怠慢!”说罢,命二子同拜诸葛亮。先主又对众臣道:“朕已托孤于丞相,聊等不可怠慢。”又嘱咐赵云道:“朕与卿患难之交,望卿看顾我子!”赵云哭拜道:“臣定当效犬马之劳!”先主又对众官道:“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说罢,驾崩。死时六十三岁。

先主驾崩,文武百官,无不哀痛。诸葛亮率众官回到成都,向太子及众臣宣读遗诏。遗诏嘱咐太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并嘱咐刘禅事诸葛亮如父。遗诏读罢,诸葛亮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便立太子刘禅为帝,改元建兴。谥先主为昭烈皇帝。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曹丕得知刘备已死,刘禅新立,大喜。便用司马懿之计,起五路大兵,四面攻蜀:送金帛与辽东羌王轲比能、南蛮王孟获,令各起兵十万,羌兵攻西平关,蛮兵攻西川,为第一、二路;割地与吴修好,令起兵十万,取涪城,为第三路;命降将孟达起兵十万,攻汉中,为第四路;命大将军曹真提兵十万,出阳平关,为第五路。

消息报到成都,后主刘禅大惊,急召丞相商议。回报丞相染病不出,后主更慌。众官到相府,诸葛亮也都不许入见。于是后主亲自来见诸葛亮。进了相府,见诸葛亮在池边观鱼,后主道:“曹丕分兵五路进犯,甚是危急,丞相何故不愿理事?”诸葛亮慌忙请罪道:“五路兵至,臣岂会不知!臣并非在此观鱼,乃是思忖对策。”后主急问:“可有主意?”诸葛亮道:“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皆已退去。只有孙权这一路兵,需一能言善辩之人为使。只是未定何人。”

后主大喜道:“原来相父果真有鬼神莫测之计!请问如何退敌?”诸葛亮道:“羌人敬服马超,称之为神威天将军,只需令马超加紧守卫,此路不必忧;南蛮多疑,我已令魏延多设疑兵,蛮兵必不敢进;孟达与李严生死之交,我已写好书信,假充李严亲笔,孟达必然推病不出;阳平关险峻,我已令赵云引军把守,并不出战,曹真自退。东吴一路,未必来相攻,如四路无功,东吴必不肯动兵。”

后主闻言大喜。次日上朝,众官见后主面有喜色,面面相觑。只有一人仰面大笑。诸葛亮一看,乃新野人,姓邓名芝。散朝后,诸葛亮便暗暗留住邓芝,请他出使东吴。邓芝应允。

且说孙权虽然应允曹丕起兵相助,却借口军需未办,还在迟疑。不久,孙权见四路军都无功而退,又见邓芝来议和,便不再兴兵。孙权也遣使随邓芝到成都,与蜀国重新修好,共抗曹魏。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故事   三国小说   三国演义白话文版   三国演义翻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