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庞光华教授: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要:《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概念和标签来评论曹操。鲁迅对《红楼梦》以前的小说的人物形象的概括是不正确的。本文详细考证了《三国演义》中体现曹操的英雄形象的十多个细节,有助于学术界对曹操形象的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文的立论完全立足于考证,而不是基于印象和感觉。
浅析传统文化视角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最真实的一个事情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曹操误杀吕伯奢,小说中所描述的就是为了衬托曹操的多疑,所以他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是自傲的表现。但是在《三国志》里的曹操其实杀完就后悔了,他悲伤不已为了安慰自己错杀事实才说出这句话。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曹操想过称帝吗?或许在最后一刻他也曾想过,要不把天子杀了自己做帝王算了。但是毕竟曹操曾经做过汉朝的臣子狼人游戏online网页在线玩,不仅道德上不允许他这样做,就连后世那些文人墨客也不会默许他这样的行为,称帝一事只能交给他的儿子曹丕。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使敌自斗,从中获利。在逐鹿中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精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谁先打谁,再拉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按实际情况,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曹操无论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自如。在战斗时,曹操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变化多端。
在统军打仗时,曹操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攻、守方向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如对孙权、刘备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集中兵力对付一方。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孙权,当夏侯渊占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等七千人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很大胜利。
结果刘备和文丑的军队一来到,一看地上有这么多好东西,都争着抢,这时候曹操说,上马!把刘备、文丑的军队打得大败,刘备逃走,文丑被杀。曹操攻打西凉马超时,曹操连连大败。此时,韩遂领军来助马超破曹。曹操手下众将一看形势不妙,而曹操确说这是打败马超的最好时机。曹操使用离间计使得马超与韩遂相互猜忌。韩遂降曹,大败马超。
在定陶之战大破吕布时,曹操就是因为对吕布准确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观察得面面俱到,才能够料事如神,行军布阵非常井井有条。官渡之战开始时,袁曹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共有七十万人马,粮食十分充足,而且具有地理形势;而曹军只有仅仅七万,粮食快没了,地理形势也不利。曹操深谋远虑,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然后各个击破,取得最后胜利。曹操在去救援白马的路上,遇到刘备、文丑的军队,有5000轻骑兵。当时曹操人数很少,只有1000来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将士下马,将辎重、器械全放在路上,他的部将十分不解。
曹操拥有军事家特有的嗅觉,对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了然于胸,做到了知己知彼,时时料事如神。在一系列战争中,曹操用声东击西、攻彼救此、避实就虚、弃物诱敌、埋伏、突袭、包抄、劫粮、离间等方法,战胜了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
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表现在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三个方面。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在曹操的发动和组织下,各路诸侯积极响应他的号召,纷纷与他结盟,曹操的魄力初步显示。后来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日夜兼程击当阳,以弱胜强战官渡,战术多变讨关西,奇兵出塞征柳城,知己知彼算合肥,离间孙、刘解襄、樊等,都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郭嘉病亡,曹操悲痛欲绝,但仍一丝不苟地遵照其遗计行事,按兵不动。曹操听谋士之言,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袁熙、袁尚杀了,除了心腹大患。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曹操用刘晔之计对付袁军的楼橹和“掘子军”;用苟攸“调动敌方、乘势猛攻”之计向袁军发动总攻;用程昱“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十面埋伏”之计赢得仓亭之战,等等。曹操如此从善如流,才使得他在多次险象环生的情势中脱身而出、应付自如。
尽管曹操自身精通韬略,足智多谋,但却非常重视发挥其他谋士的作用,善于博采众长,为自己所用。不论是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的谏言,还是其他谋士的计谋,只要是符合实际的、有可取之处,曹操都会一一采纳。曹操的这一做法让谋士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各个都殚精竭虑为曹操出谋划策。
徐庶很有才能,曹操很想得到他。当得知徐庶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后,曹操立马派人连夜前去接徐母,遭到徐母拒绝后,叫人模仿徐母笔迹写信给徐庶,最终把徐庶骗到手。可以看出,曹操为了求得良才,不择手段。在徐州俘获关羽后,曹操为了降伏关羽为自己所用,不仅厚待关羽,同时还送他赤兔马、巨额金钱,给他封高官和爵位。当关羽要背叛曹操投奔刘备后,曹操还亲自为关羽送行,赠送足够的盘缠和上好的衣物。正因为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才使得无数能人志士聚集于此。正是由于一大批文臣武将帮其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曹操的势力才一步步扩大,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会识人才,并且爱人才。他求贤若渴,对天下贤能志士极力搜罗,并委以重任。曹操对奇才良将均以礼相待,尽可能将人才揽为己用。所以,曹操身边一直不乏能人异士,其数量之多,能力之强,远超刘备、孙权。
曹操刚出道时,人年轻,忠实追随者少。为了得到卫弘相助,曹操摆酒设筵,特意请卫弘到自己家中,向卫弘说明董卓之专权,表明自己为社稷着想的决心和力求卫弘相助的诚心。最终卫弘答应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借势打着“忠义”的旗帜到处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正是由于曹操非常洞察民心,而且善于利用民心的圆滑手腕,才帮助他召集到无数有识之士。尽管早已意识到刘备是自己今后夺取天下的劲敌、死对头和极大阻碍,但是曹操却不听身边谋士的建议杀掉刘备,因为他一直想把刘备留在身边,唯自己所用。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儿子、侄儿、爱将、良马都被杀害,自己右臂也中了一箭。但是为了大局,曹操游说张绣,好像宛城之战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更别提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仅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大家都知道,曹操行刺董卓未果,后来被县令陈宫所擒。当被陈宫问及为何要行刺董卓时,曹操毫无畏惧地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这可以看出曹操的远大志向超乎常人、溢于言表。曹操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历尽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磨难,仍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成就大业,足见其坚定的政治抱负。面对各路诸侯打着“兴复大汉”的旗号,高喊“诛杀曹贼”的口号,曹操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傲视群雄,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一统中原。在他眼里,当时大汉气数已尽,无可救药,他站出来兴复天下,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目标,这正体现了曹操的远大抱负。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曹操
曹操是厚黑学的祖宗,手黑脸皮厚,觉得该杀就杀,没心理负担;每个中国人的祖先都是贵不可言,不是皇帝,那也得是三公,如果是九卿,那都不好意思翻家谱。所以,姓曹的人还是以曹操为荣;曹操和刘备是那个时代的一对活宝,从刘邦到刘备,也就是200多年,一个开国皇帝,一个卖草鞋。富不过三代,那是钱没了;穷不过五代,那是绝了户了。有机会时不拼一把,刘备永远卖草鞋。三国演义是人性的战场,曹操手黑,刘备厚脸皮,两人加一起就是厚黑学,又借荆州,又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眼里,孙权周瑜和二傻子没多大区别。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7年)派遣使者用金璧将其女蔡文姬从北方匈奴之地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侧面贡献。
有一年万物丰收之时,曹操奉皇命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自己所坐的马竟然尥蹶子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反而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在完成任务前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一截头发投掷在地上。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秦宜禄去袁术那里娶了汉朝宗室女为妻子。他的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建安三年(198年)单机手机游戏三国逐鹿,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关羽屡次请求在城破之后可以纳杜夫人为妾。曹操见关羽反反复复的请求,怀疑杜氏美貌异于常人,于是亲自去看杜氏,果然美貌非凡。曹操因此拒绝了关羽纳杜夫人为妾的请求,自己亲自纳杜夫人为妾。秦朗于是成为曹操的继子。曹操异常疼爱秦朗,每次宴席看到秦朗,都对宾客们说:“世上还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
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二年(207年),击破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葬于高陵。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从《三国演义》,说说曹操其人
官渡之战,千秋耀眼,铸就了战胜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典范。被周瑜在赤壁打得落花流水,曹孟德愈挫愈坚,激励万千后继豪杰,东山再起。他的《观沧海》气魄*群雄,他的《短歌行》情怀泪古今,文学水准之高,几人能及?就这几点曹操也配真英雄的称号了。
专题: 小说中三国演义 好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主小说上一篇手写三国演义小说的作者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