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借王垕之头的故事

102

曹操借王垕之头的故事是三国演义记载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曹操奸雄的一面,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照理说这个事的内情只有曹操和王垕俩人知道,而王垕是临时当即被斩的,没有说话的机会,那曹操这个奸诈之术后人怎么会知道的?所以后人眼里曹操奸佞的历史形象多半是被人杜撰、诋毁形成的。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曹瞒传》中有记录,但是情节完全不一样。

曹操借王垕之头是真的吗

《曹瞒传》记载是王垕主动说用小斗的哦。其原文如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曹瞒传》并未明确指明这件事发生于何时,只是说曹操因连年征战导致粮草不足,便向管理粮草的主事官员询问该怎么办,那官员便表示可以减少粮草配给,以小斛分配粮食,曹操表示这是个好主意。

后来,军中开始出现曹操欺压将士的言论,曹操便又找来那个主事,表示只能杀了你来平息众怒了,于是将其处斩,并枭首示众,表示该主事是因以小斛分配粮草,盗窃粮草而被杀。

《曹瞒传》是吴国人写的,看这名字就知道是贬低曹操的,因此真实性存疑。

三国演义曹操借王垕之头的故事

曹操把运粮官王垕叫来,对他说:“我想借你人头一用,以安人心,你不要舍不得。”王垕听后大惊失色,说道:“丞相,我是奉你之命,我无罪啊!”  

曹操阴着脸说道:“我知道你没罪,但现在这种情况,如果不杀你,军心就会不稳。放心吧,你死后,家中妻儿老小我会接往许都好好供养,绝对不会亏待她们!”

王垕再想申辩时,曹操已把刀斧手叫来,将他推出门外一刀斩了。

上面这个故事,就出自于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第十七回。

事后,曹操缓缓走出来,冲着王垕的尸体一揖到地,吩咐道:“割下他的脑袋高悬辕门,另外叫人把所有的粮食都运到营前,然后鸣鼓聚兵,我要在辕门训话。”

少时间,王垕的脑袋就挂到了辕门上。曹操登上一辆粮车,手指人头高声喊道:“兄弟们!咱们军中出了刁徒!这个运粮官王垕,他盗取军资中饱私囊,还改换斛斗克扣军粮,我已经把他杀啦!”

“杀得好!应该杀!”众军兵沸反盈天,大呼解气。

曹操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个刁徒虽然杀了,但是咱们的军粮损失巨大,现在只剩下这些车啦!”听到这儿,四下里鸦雀无声。曹操提高了嗓门:“所以我把剩余的粮食都分给大家,咱们一定要在粮食吃光之前夺取寿春!只要进了城,咱们就得救啦!”

随着这一番战前鼓动,士兵的士气立刻提升起来,大队人马像烈火一般燃向寿春城。很快,曹军就攻入了城池,并从敌军手中夺得大量粮草,安然度过了粮食危机。

在五千年中国历史上,集枭雄与奸雄、君子与小人、正面与反面于一身的“帝王”,除了曹操,或许再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闻听大怒,亲率17万大军去讨伐袁术。袁术兵力不敌,最终被围困于寿春城中。袁术仗着城厚壕深,紧闭城门,拒不应战,准备用拖延之计把曹操拖垮。

寿春城久攻不下,17万军士的粮草每日耗费又十分巨大,而附近诸郡又遭荒旱,接济不及,曹操为此急得茶饭不思。

夜幕降临,眼瞅着又是一天,曹操有心去前敌看看,哪知刚迈出大帐,就和一个低头过来的军校撞了个满怀。“你不看路吗?”曹操呵斥道。那军校慢吞吞爬起来:“该死该死,小的有军情禀报主公。”

曹操问道:“你是哪一处的军校?”那人道:“小的王垕,乃是督管军粮的校尉。”曹操一听是管粮的人,心里已了然八九分,赶忙问道:“粮食不够了吗?”王垕低声道:“此番出兵粮食本是足够用的。不过淮南来了这么多降兵,凭空添了两千多张嘴,咱们补给跟不上了。”

“现在的存粮还能供给几天?”“不到五天吧。”曹操在帐中踱了一阵,突然眯眼瞅着王垕:“缺粮这件事军中还有谁知道?”“此事关乎军心,在下绝不敢声张。”“很好,很好。”曹操不住捋髯。  

王垕接着问:“现在该怎么办?”曹操又扒开帐帘看一眼,见没有人,才凑到王垕身边低声道:“你把分粮的大斛大斗都换成小的。”

“克扣军粮?!”王垕差点从地上蹦起来。“别嚷。”曹操赶忙捂住他的嘴,“不就是换一换斗吗?”“克扣军粮会惹起众怒,在下死也不敢这么干啊。”王垕体似筛糠颤抖不已。

“怕什么?有我给你撑腰,你只管这么干。等渡过这个难关,我升你的官!”王垕真是个老实人,鼓了半天气才道,“在下遵命就是,不过还请您再想想,是不是可以遣散一些……”“不必多言了。”曹操一摆手,“诺。”王垕不敢再说什么,起身告退。

第二天午时散发军粮,立时就出了乱子。谁也不是瞎子,以小换大能看不出来吗?这几天强攻城池军兵本就不满,摊上克扣军粮的事更加心烦,吵吵嚷嚷就在军营里闹起来了。

王垕急忙跑到中军帐禀报,曹操微笑着听他把话说完,拍着他的肩头问道:“你是哪里人士?”王垕哪有心思聊天,但曹操问了他又不能不答:“在下是陈留人士,家中老母在堂,还有一妻一子,主公还是快想办法安抚军兵吧。”

曹操叹了口气,趋着身子直勾勾看着他:“若要解此燃眉之急,我必须找你借样东西。”“借什么?”“借你项上人头!”

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古往今来,专家学者和民众对于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众说纷纭,其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也各有不同,可谓人人心中一个“曹操”。

上文中,曹操因为军粮短缺而士气受挫,迟迟攻城不下。为了顾全大局,他先用诈术来让王垕上钩,然后借王垕的头来平息众怨,维护自身的威信。曹操这样做当然不只是靠小斛分粮的办法节省了几颗粮食,他明知这样会带来士兵的怨恨,但他正需要这种怨恨情绪。

因为只要杀了王垕,把责任往他身上一推,不明真相的士兵们就会转恨于王垕,而他这位曹丞相却嬴得了为士兵平愤和关心士兵命运的美名。这样,士兵们就会对他感恩不尽,甘心为他去拼命。

果然,第二天对曹操感恩不尽的士兵们不惜牺牲生命冒矢石前进,很快就攻下了寿春城。可见曹操是多么残忍、诡诈。

正是由于曹操奸诈的个性,使许多文人志士宁死不为他效力,而最终限制了他成就一代英雄伟业,只能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

专题: 三国故事   三国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