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游戏设计广告案例分析

0

在网页游戏设计广告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以《王者荣耀》为例进行深入探讨。《王者荣耀》是一款非常成功的MOBA(多人在线战斗竞技)游戏,其广告策略和设计富有创新和吸引力。

1. 视觉设计:王者荣耀的广告设计通常色彩鲜明,充满战斗和激情的元素,如英雄角色的剪影、炫酷的技能特效等。这既符合游戏的主题,也能够吸引玩家的注意力。广告中的角色形象设计独特,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有助于品牌传播。

2. 故事叙述:王者荣耀的广告往往讲述英雄的故事或游戏的故事情节,引发玩家的情感共鸣。例如,他们的节日活动广告会讲述英雄们在特定节日中的故事,增强玩家的参与感。

3. 互动体验:王者荣耀的广告中会包含一些互动元素,如点击可以查看角色详情,或者参与小测试预测自己的英雄选择,这些都能提高用户与广告的互动性,增强广告的吸引力。

4. KOL合作:王者荣耀会与知名的游戏主播、网红进行合作,通过他们在直播中宣传,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游戏内容,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推广游戏,提高曝光度。

5. 精准定位:王者荣耀的广告策略会根据用户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投放,比如针对游戏新手的引导广告,针对老玩家的活动推广等,确保广告的有效性和转化率。

总的来说,王者荣耀在网页游戏设计广告方面,注重视觉冲击力、故事叙述、互动体验和精准定位,这些策略都为他们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看似非常蠢的页游广告,到底有哪些精妙之处?

超赞!游戏信息流广告60+实战案例分析!

网页游戏设计广告案例分析

在网页中如何践行游戏化设计?研习一下这7个案例吧

也许你使用了很长时间的 LinkedIn 都不会意识到它正在使用游戏化机制。但是LinkedIn确确实实借助游戏化的机制,鼓励你逐步完胜你的个人资料,它将你的每一个操作和任务都积分化,成就化,通过一个进度条隐性的督促你去不断完善,以达到100%。

Zurb 可能是这个列表当中距离游戏最远的一个网站了,你甚至可能很难察觉到游戏化设计的痕迹。你需要在阅读网页的时候,尽可能找到牛这个元素。当你找到之后,就可以将它搜集起来三国解锁地图的单机游戏,有一个页面专门供你“放牛”。这是网站促进用户尽可能多地阅读网页内容的一种方法,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每一个搜集癖、囤积控和强迫症患者都无法忍受无法完整搜集这件事情。

在诸多网站当中,Habitica是我看到最贴近游戏设计的网站。设计师直接将游戏设计的原理和机制应用到 Habitica 的设计当中,以至于它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游戏。这个网站是借助游戏化的策略帮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坏习惯。

但就算撤下这类粗制滥造的页游广告,也会有其他品类广告填补空白。因此如何提高广告品位和游戏质量应该成为页游厂商需要思考的地方,尤其是“人傻钱多”的互联网红利正在消失殆尽,靠恶心用户来闷声发大财的好日子还有多少? 毕竟玩家也在不断地被教育:你的时间非常值钱。

虽然大家或许对这类脑残广告不胜其烦,但是,这类广告根本不是为你我而拍。即使被排除在受众之外,这类广告俨然也成为了互联网上一道碍眼的牛皮藓,作为非目标群体的我们,看见这类广告一般都一笑置之或随手关闭,但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厌烦和不满。

100000个用户看到了广告,10000个用户可能会点击进去,1000个用户注册了账号;100个用户体验过游戏;10个用户坚持地玩;最后只有1个用户付费。

和大众普遍厌恶粗制滥造的页游广告现象相违背的是,页游的流水的数据一直在高歌猛进,流水千万的页游已经在榜单中排不上名号。以各大门户广告招商的好朋友贪玩游戏为例,这个拥有多位“影帝”级代言人的贪玩公司在2016年年底,其页游平台月流水突破7000万,其中《贪玩蓝月》单款游戏月流水突破6500万,高居联运平台之首。无论你看或不看,页游广告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悲不喜。

看到这里相信你会不由自主地念了出来,这段蹩脚的粤式普通话广告词已经攻陷了多个主流视频网站,一天的播放量可达到2000万次以上。其主打的贪玩蓝月页游已稳居网页游戏排行榜首位,除了得益于几位“影帝”级别明星倾情加盟外,还得归功于“出色”的广告效果。质朴的文案逻辑与简单的游戏模式互相契合,无须用户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长久而持续的宣传中重复加深用户印象,利用文案的“无脑性”诱导用户进行争议、调侃、恶搞或进行二次创作,借助用户进行传播。

“谁打我兄弟,我就拿屠龙刀砍他!”一句简单粗暴的广告语已经可以激活这些二B青年无处安放的沸腾热血。《传奇霸业》的广告语亦同样简单粗暴,传播方式也是十分单一:不断重复。脑白金和恒源祥的广告虽然一直为人所诟病,但其多次重复洗脑式的宣传却鲜有人质疑其效果,页游的广告词符合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特征,符合游戏目标群体(草根人士)简单粗暴的游戏思维。这类页游的洗脑广告文案仅通过寥寥数字,就可以刺激到用户不同的需求层级,精准地击中他们需要获得认可成就,交朋结友的痛点。

从游戏的目标群体定位,到游戏的操作实质:简单粗暴,无须太多内涵,可以通过充钱快速变强,获得成就感和快感。当目标群体在其聚集地看到这样一个符合其目标形象的宣传广告,在身份认同上顷刻产生了共鸣感。

形象代言:我们的最佳男主角——林子聪,其身材相貌不佳,参与的影视角色也是以小人物为主,事业上也是不温不火,出道良久仍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物形象,完全贴合一个市井草根的本色。

用户画像:扎根于社会底部的草根阶层为主,主要是年轻一族,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现实社会中不得志,追求虚拟世界的刺激感与征服感。通常也缺乏自制力,收入不高但舍得在游戏上投入精力和时间,有较强消费意欲,用户在年长后会自然流失,但有新用户去填补。

产品特点:主打怀旧牌的《传奇霸业》,希望是通过原汁原味的“传奇”体验来吸引真爱粉。品质并不算出众,强调装备与等级的重要性,与现实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呼应,鼓励玩家抱团PK,给予玩家热血体验。

但明星的气质是否与游戏产品的定位相吻合?明星是否有吸引力去引导粉丝进行转化?单靠流量明星来溜粉,恐怕还不是页游厂商的最佳做法,在水涨船高的代言费面前,部分剑走偏锋的金主就瞄准了一些费用低廉的过气明星或新晋网红,走出一条代言特色道路。这要用到刚才提到的目标群体分析,还是以页游广告的老朋友——林子聪为例,分析这个惨被网友们口诛笔伐的胖子,是怎么和他宣传的广告一起被逐步推上营销神坛。

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大厂商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从一线明星到十八线网红,总能挑出一个合适的游戏代言人。以流量养流量早已是游戏行业最熟悉的玩法,只要给得起报价,动辄百万代言费用起步的一线明星,都会乐意加盟。和电影行业的规则类似,评分垫底的烂片也有观众心甘情愿地去为爱豆贡献票房。

令人奇怪的是大家身边似乎没有人在玩这类网页游戏,大家也觉得没有人会玩这类脑残游戏,但事实是令人咋舌的。以网络上街知巷闻的传奇霸业(没错就是林子聪宣传那款)为例,其制作公司37互娱在2017年前三季的净利润已达到12.1亿,而早在2015年该款页游已创下80天总流水破3亿的业界神话,现今服务器组数量已接近千租,稳居页游榜单top5位置(数据来源:9k9k统计)。一边是网友的冷眼,另一边是游戏的火爆,令人不禁疑惑:这广告到底谁在看,这游戏到底谁在玩?

已经成为网络精神污染的页游广告一直充当游戏厂商掘金的开路先锋,其奇葩的画风以及粗制滥造的质感是网民经常吐槽的对象,但从广告转化效率来看,页游广告无疑是成功的,即使有成千上万的网友要千方百计地去屏蔽这类网络牛皮藓,也不影响去大批玩家们前赴后继地贡献氪金,笔者从广告定位与制作的角度,试着揭开页游广告闷声吸金的秘密。

一直给人印象是“低廉、粗糙、简单”的页游,为何能在传统端游和火爆手游的夹缝中存活下来,月流水千万到过亿,甚至能不断请到一线明星不惜自毁形象来做宣传,他们的广告真的有人看吗?

吴京、陈小春不要面子的呀?这些洗脑的网页游戏设计,不得不吐槽

互联网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信息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数据量大,平台众多,各种冗杂信息也一拥而进人们的生活,就比说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每次打开电脑网页,总有几款网页游戏冲击视线

网页游戏的海报设计实在是太辣眼睛了!

大明星们在想什么?看似非常蠢的页游广告,到底有哪些精妙之处?

网页游戏疯狂做广告?背后的原因很真实!

其实以前这个游戏的广告就有好几种类型的,分别是黑人版,林子聪版,游戏内容版。不过我想给人留下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林子聪版了。直到现在搜索林子聪这个名字,你得到的大多数的搜索推荐都和这个游戏有关,而因为广告太low,其实这对于艺人的形象是有一个负面影响的。对于林子聪而言这没事,人们看见林子聪连名字都不一定叫出来,那以后虽然叫出它的名字的时候偶尔要冒出几个脏字,但对于艺人而言有人骂比默默无闻好。但后来我们可以看到成龙、甄子丹、周杰伦,张卫健这样的一线明星,为什么他们要趟这趟浑水呢?网页游戏的广告拍摄简单,很多时候本人都不需要出现,即便出现需要的实际拍摄时间也很短,而且明星可以拿到的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拍很多其它广告未必可以赚这么多钱),而对于一线明星而言,他们名声实际受到的损失还好,毕竟大牌就是站在舆论中央的人。

这是一个H5+AR的展示,这是国外的一个案例,我们很喜欢,戴上眼镜去体验太空船的3D技术。现在3D技术已经很普及了,我们非常好的有机会把它用在H5游戏当中去。

来介绍一下AR跟H5游戏如何结合的?常规开发AR需要在Unity里面去建模,建一个APP,这样的开发周期都是非常长,我们把利用H5的3D能力把3D部分拆出来做到H5里面去,我们只实现了AR的一个摄像头部分功能,实现了H5跟蓝牙的结合,这是我们的技术架构,首先做AR的浏览器三国战纪2网页游戏单机版,这个跟普通的浏览器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把AR的技术嫁接在浏览器框里面,最后打开的还是3D的H5游戏。

这个里面有一些其他的游戏我就不详细介绍了,这是前面嘉宾所介绍到的大型H5游戏。接下来我介绍一些新技术方面的,我们很想把AR技术跟H5游戏做结合,这是我做的一个尝试,是个AR名片。这从AR角度来说是很普通的AR,但是外部技术要实现3D的渲染,我们很好的把AR和H5游戏结合。这是我们做的3D案例,这些3D案例都可以很好的跟AR结合。

这是刚才介绍的第一款游戏你咋不上天的原型是我们的程序员在2014年做的一个APP叫小飞龙,这个在IBM平台也上了榜,这种本身就有很好的传播机制,然后借助H5游戏再让它火一次。

这款游戏叫小船说翻就翻,当时有一个漫画叫南东尼把友谊的小船画成了一个漫画,当时我们捕捉到这个热点去做的游戏,三天达到了3000万。

下面是我们给京东做的一款游戏,这是京东去年“618”节时做的H5游戏的营销,大家知道京东每年“618”是很大的节日做H5促销的游戏。这是H5游戏的画面,可以看到画面很精美,之前嘉宾有说到H5游戏画质的问题,我觉得游戏画质最主要取决于设计。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型的品牌主要借助H5游戏做营销的,包括杜蕾斯和京东平台的案例,第二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自己做的一款小游戏,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分析行业的新趋势和新技术。

那些超高点击的游戏广告,原来是这样设计的?!

专题: 三国侠单机游戏   单机游戏三国   单机游戏三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