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哪一年出版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关于其具体的出版年份,由于历史久远,确切的首次出版年份难以考证。但据现有资料,《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初年,大约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最早的刻本出现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称为“嘉靖本”。这个版本被认为是目前可见的最早版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三国演义》可能已经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一段时间。

《三国演义》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人民*学出版社推出纪念版

人民网北京11月28日电(韦衍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1953年11月,成立两年多的人民*学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校勘、标点、注释的排印本,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三国演义》整理本。

聊聊《三国演义》小说

突然发现,三国演义里名*两个*人挺多的,说说看:刘备,刘备儿子—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曹操,王充,袁术,袁绍,马谡,孟获,孙坚,孙策,孙权,鲁肃,周瑜,姜维,徐庶(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马超,……。而三个*的名*相对来说就少,诸葛亮,司马懿,吕伯奢,等等。

三国演义小说哪一年出版

《三国演义》是中国*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开历史演义小说之先河,被誉为“第一才子书”。这部小说最初的书名为《三国志演义》或者《三国志通俗演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游戏消息盒子未开启资料访问权限,人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古典小说整理本,该书才最终定名为《三国演义》。

人民*学出版社与《三国演义》的70年

但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70年代的这次整理,标点的基础仍是50年代的,当时的句读习惯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今天有所不同。另外,正***有少量底本(毛本)可通的,整理时也*了主观改动。还有,个别注释的行*用语难免保留了当年的时代痕迹。鉴于以上情况,2019年,人*社再次对《三国演义》校注本全面修订,推出了第四版。

1953年《三国演义》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检验,很快人*社就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修订,并在1955年推出新版。随后,鉴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和读者需求的变化,1973年人*社再度对《三国演义》进行了修订整理,推出第三版。1973年第三版后,人*社未再对《三国演义》整理本***太大改动。

“四大名著”的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

如《水浒》,本施耐庵所著,一百八人,人各一传,性情面貌,装束举止,俨有一人跳跃纸上。天下最难写者英雄,而各传则各色英雄也。天下更难写者英雄美人,而其中二三传则别样英雄别样美人也。串插连贯,各具机杼,真是写生妙手。……再则《三国演义》,演义者,本有其事,而添设敷演,非无中生有者比也。蜀吴魏三分鼎足,依年次序,虽不能体《春秋》正统之义,亦不肯效陈寿之循私偏侧。中间叙述曲折,不乖正史,但桃园结义,战阵回合,不脱稗官窠臼……盖《西游》为证道之书,丘长春借说金丹奥旨,以心风意马为根本,而五众以配五行,平空结构,是一蜃楼海市耳,此中妙理可意会不可言传,所谓语言**,仅得其形似者也。……《金瓶梅》,真称奇书。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而*心细如牛毛茧丝,写一人始终口吻酷肖到底,掩卷读之,但道数语,便能默会为何人。结构铺张,针线缜密,一*不漏,又岂寻常笔墨可到者哉?……四书也,以言**,诚哉奇观,然亦在乎人之善读与不善读耳。不善读《水浒》者,狠戾悖逆之心生矣。不善读《三国》者,权谋狙诈之心生矣。不善读《西游》者,诡怪幻妄之心生矣。欲读《金瓶梅》,先须体认前序内云:“读此书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读此书而生效法心者,禽兽也”。

李渔之后,“四大奇书”基本上被认为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人们如果要力捧新小说,也都要把这些作品与“四大奇书”进行比较,以此来造势。在清朝康熙年间的刘廷玑在《在园杂志》卷二中对于“四大奇书”的评点就得到鲁迅等人的认可,现在读来对于我们认识这四本书也是很有价值:

写诗词歌赋*人都愿意署真名,但唯独写小说或者写小说评论,很多人用的都是笔名,比如汤显祖写戏曲都署真名,但唯独写小说也只用笔名,为后辈之人去明确相关*章的作者带来极大的困难,比如时至今日也无人知《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为何许人也。

《三国演义》是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被誉为中国现存*学中的巨著之一

故事的主角之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忠诚、仁慈且有远见的领袖。他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述了传统中国道德观中所追求的君子之风。小说中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英雄,如诸葛亮、张飞、关羽等等,这些人物均具有独特的性格、才干和风范,并成为传统*化上的经典之人物。

小说中的故事起于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张角举兵反抗皇室,开始三国之乱。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由于不同的政治野心互相纷争,不断打击、割据、合纵,直到曹操统一中原、击败刘备开始,游戏正式进入尾声。小说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役,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长坂坡之战等等。在这一系列战争中,各方势力的军队具有不同的战术和策略,人物形象和性格也互不相同,极具生命力。例如,曹操是一个具有管理能力的英明领袖,刘备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而孙权则是一个同时具备战略策略和政治手腕的全才。

【行走许昌·读懂三国】三国专题*献馆馆藏:《三国演义》介绍

西学正在东渐,中学也将西传,各国人民的优秀*化正日益迅速地为中国*化所汲取,而无论西方和东方,也都需要从中国*化中汲取养分,汉法对照的《三国演义》于2008年9月由人民*学出版社全面系统地翻译出版,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追求和梦想。

许昌三国专题*献馆现存《三国演义》306册,有绣像本、汉法对照本、英*本、线装本、线装手抄本、大*古本、彩图注音本、漫画本 、毛批本、周泽雄新批、王炜辑评等12个版本《三国演义》,分别由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中国*联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岳麓书社等57家知名出版单位64次再版。

《三国演义》的版本与*化价值是否被你忽略了?

毛评本与嘉靖本孰优孰劣,目前仍然是有争议的学术问题。笔者认为:毛本作为一种修改本,总体上可曰功大于过。这可从三个层面分别言之。从思想内涵角度,毛氏在全书卷首所加的一段议论“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这就揭示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皇帝的昏庸,其批判的尖锐性与表述的明确性皆优于嘉靖本的开头。从人物塑造方面看,毛氏删除了那些使人物性格矛盾、呈现分裂状态的描述,如诸葛亮南征时遇哑泉就“要投崖觅死”,闻司马懿复职便“顿手跌足,不知所措”等描写。从语言**表达水平来品评,毛氏的修改更为精练顺畅,如嘉靖本卷八《孔明遗计救刘琦》一则中,孔明引“骊姬害申生”的典故长达二百五十余*,颇显烦冗,毛氏改成“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意到而*省,令人颇觉直接痛快。再如删去嘉靖本中“俚鄙可笑”的诗词,将回目改为对偶句,完成了中国章回小说形式演化的最后一环。

人民*学出版社推出的版本虽然属于毛评本,但也已经过当代专家的校勘、标点、注释、整理,既是毛评本生命力的延续,也是版本演变史上新的重要一环,故可称之为“人*本《三国演义》”。此本是当今发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版本。可以预见,今后仍将是最受欢迎的版本,其对青年学子影响深且巨焉。

1953年11月,人民*学出版社以副牌“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三国演义》校勘、标点、注释的排印本,此本以毛评本为底本,是新中国第一个《三国演义》整理本。1955年人民*学出版社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修订,出版修订版。1973年,人民*学出版社再度组织人力对《三国演义》进行了修订整理,推出第三版。2019年,人民*学出版社组织专业力量,再次对《三国演义》校注本全面修订,推出了第四版。立足《三国演义》版本史层面观照,嘉靖本流行期约70年,明代众版本并行期约80年,毛评本出现至人*版付梓(1953年)是270年。

在明末,与上述版本并行流传的还有李卓吾评本,其特点是不分卷,将二百四十则合并成一百二十回,每回有不对偶的双句回目,这使《三国演义》处在了中国章回小说*体发展的转折点位置,在版本演变中占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

明万历十九年,出现了周曰校刊本,其**内容与嘉靖本基本一致,但也增添了一些情节,如羊祜、陆抗的戍边佳话,曹叡、满宠兵救合肥,霍弋坚守不肯投降等。随着明代出版业的兴旺,为适应各层次读者需求,万历时期在金陵与福建等地涌现出一大批《三国演义》的家刻与坊刻本,其传播进入到众版本并行期。这些刻本,大致可分为两个系统:《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和《三国志传》系统。前者主要有周曰校刊本、夷白堂刊本、夏振宇刊本等。其共同特点是:内容与嘉靖本有渊源关系;罗贯中姓名前均有“后学”二*;都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有单句的题目,均为整齐的七*句式;书名均有“通俗”*样;书中新增插图多达240幅。后者主要有余象斗刊本、叶逢春本、汤宾尹本等,其共同特点是:不同程度地写有来自民间传说的嘉靖本没有的关索的故事;增加有*人批评;**较为粗芜简略;每则题目*数参差不齐,有六、七、八、九、十*等句式。

《三国演义》的版本比较复杂,现存最早的刻本即是上*所述嘉靖元年刊行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学界称嘉靖壬午本。卷首张尚德撰《〈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有“简帙浩瀚,善本甚艰,请寿诸梓,公之四方可乎”数语,可知此本为最早刊本。一般认为,此版本最接近罗贯中原著。此刻本,也开启了嘉靖本流行期——自嘉靖元年(1522年)至万历十九年(1591年),约70年时间。

到了明代嘉靖元年,也就是1522年,《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而成,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这就是后来《三国演义》各种版本的祖本,罗贯中的署名也由此而来。学者一般认为,罗贯中在之前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剧本等基础上,运用《三国志》和《三国志》注等史料,结合他的创作,完成了这部《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经常被称为《三国志演义》或《三国演义》。

据学者考察,元代初年有《三分事略》刊刻,可能是宋人说话的底本。保存至今最早的一部三国题材平话小说,是元代刊刻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这部平话是初具规模的民间三国故事写定本,其*本已经出现“尊刘贬曹”的倾向。

下载网页游戏怎么找到游戏三国演义总结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历史的洪流中的挣扎和争斗,看到了他们的勇气和智慧,看到了他们的信念和激情,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和失败,看到了他们的喜悦和悲哀。这些都深深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显示出了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无尽变幻。

曹操,一个充满野心和机智的政治家,通过联盟、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策略,逐步削弱了其他势力,最终在北方建立了强大的魏国。他既是一位冷酷无情的政治家,又是一位热衷于诗歌和艺术的*人,这种矛盾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他的野心和残酷也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复杂的评价。

《三国演义》是怎样成书的

人民*学出版社在《三国演义》的前言中介绍时说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而且是由*言小说过渡到白话小说、短篇平话小说过渡到长篇章回小说的桥梁《三国演义》还开辟了一条熔历史与民间传说于一炉、集民间艺人与*人智慧于一体、内容则亦实亦虚的创作道路,成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乃至神魔小说效法”。还说“演义”就是将史实敷衍为长篇章回小说或故事。《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其所写人名(包括*号)、地名、官名大多为纪实,但也有虚构者,所谓有“七实三虚”的说法。

《三国演义》成书和题名的由来

小说原作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现存明清诸刻本超过100种,书名不一,总体分两类:一类叫“三国志传”或“三国志史传”;另一类叫“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清朝毛修版流行以后,普遍定为“三国志演义”。当今则广泛以“三国演义”作为正式书名,但学术界仍常见“三国志演义”的说法。

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同时,还用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写的最成功,共写人物1191个。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接近史传,采用浅显、明快、素雅的*言*,长期为人们所喜爱。

专题: 三国演义轻小说   三国演义中小说   三国演义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