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和联合,以及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接下来,我将简要概述《三国演义》第四至第六回的主要内容。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穷党人南阳起义
这一回主要描述了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并自封为相国,独揽大权。同时,各地的反对势力开始集结,如袁绍、曹操等人在酸枣聚会,共同讨伐董卓。此外,还提到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虽然最终被皇甫嵩、朱儁等官军镇压,但这场起义严重动摇了东汉朝廷的统治基础。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本回继续叙述了讨伐董卓联军的行动。曹操假传圣旨召集各路诸侯共同起兵,形成了强大的反董联盟。在虎牢关一战中,董卓部下的猛将吕布展现了惊人的武力,连败数员大将。最后,在关羽、张飞、刘备三位英雄的联手下,才勉强与吕布打成平手,显示了“三英战吕布”的经典场面。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这一回描述了董卓因惧怕联军,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并下令焚烧洛阳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孙坚在战斗中偶然发现传国玉玺,却私自藏匿,违背了之前与其他诸侯共同寻找玉玺并归还朝廷的约定,引发了其他诸侯的不满。此回还提到,董卓的暴政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第四至第六回的主要内容概述。这些章节不仅描绘了复杂的政治局势,也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三国演义目录
阅读欣赏《三国演义》第六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闷。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huanyuan)、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郡):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既而席散,操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公孙瓒谓玄德、关、张曰:“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奥特曼打怪兽网页游戏下载,岱引军突人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三国演义小说四至六回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秦始皇)。’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君位)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谕军土勿得漏。
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
10分钟快速读名著:《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1-40回)
阅读欣赏《三国演义》第四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越骑校尉伍孚,字德瑜,见卓残暴,愤恨不平,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后人有诗赞之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董卓自此出入常带甲士护卫。
歌罢,相抱而哭。李儒叱曰:“相国立等回报,汝等俄延,望谁救耶?”太后大骂:“董贼逼我母子,皇天不佑!汝等助恶,必当灭族!”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还报董卓。卓命葬于城外。自此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遂命李儒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帝与后、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帝大惊。儒以鸩酒奉帝,帝问何故。儒曰:“春日融和,董相国特上寿酒。”太后曰:“既云寿酒,汝可先饮。”儒怒曰:“汝不饮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练于前曰:“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与何太后曰:“汝可先饮!”后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致有今日之祸。儒催逼帝,帝曰:“容我与太后作别。”乃大恸而作歌。其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
精读《三国演义》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回
孙坚在马上欠身施礼说:“景升为什么偏听偏信袁绍的谎言,苦苦相逼友好近邻?”刘表说:“你私自藏匿传国玉玺,是想要造反不成?”孙坚发誓说:“我如果真有此物,定死于刀箭之下!”刘表说:“你要想让我相信,光发毒誓没用,我也不会轻信。可把你的随军行李,让我搜查一下便知。”孙坚怒道:“你有什么本事,胆敢如此小看了我!”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是汉室宗亲。自幼喜好结纳贤良,和名士七人为友,当时号称“江夏八俊”。那七人是: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咥(音cén、dié,岑谍),字公孝。刘表和这七人结为挚友,手下有延平人蒯(音kuǎi)良、蒯越、襄阳人蔡瑁辅佐。当时接到袁绍书信,马上命令蒯越、蔡瑁带兵一万军兵作为先锋截击孙坚。
公孙瓒对刘关张说:“袁绍无能,压不住阵脚,时间长了必然再起争端。我们兄弟应该早早离开。”于是拔寨向北方而去。到平原县后,仍然任命刘备为平原相,自己带兵去老根据地幽州守地养军。他们走后,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草,乔瑁推辞不给。刘岱引于是领兵攻入乔瑁大营,杀死乔瑁后收其军士。
第二天有人报告,曹操追赶董卓时在荥阳大败而回。袁绍令人把曹操接到寨中,摆酒压惊。饮宴间,曹操借着酒劲慨叹道:“我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也都仗义而来。依照我的想法,想让本初领河内众军士,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轩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领南阳军士,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大家深沟高垒不要与战,列为疑兵。然后准备停当后,诛灭董卓逆贼,天下马上可以安定。现在都迟疑不进,暗自打自己的小算盘,大失天下人所望。我感到万分耻辱!万分耻辱!”一语说中大家心思,袁绍等诸侯无言可对。席散之后,曹操看到袁绍等诸侯各怀异心,是一*乌合之众,料定终究不能成就大事,就带领手下军士奔扬州方向去了。
袁绍问:“建章殿井中捞出的物件在哪里?”孙坚说:“我本来就没有此物,你怎么强言相逼?”袁绍说:“还是赶快把玉玺拿出来吧,以免带来祸患。”孙坚指天发誓说:“我如果真的得到此宝私自藏匿了,将来不得善终,定死在刀箭之下!”
第二天,孙坚前来辞别袁绍说:“我最近身体有点小病,想回归长沙调养,特地来辞别袁公。”袁绍笑道:“我早已知你的病根在传国玉玺上。”孙坚失色说:“这话从何而来?”袁绍说:“现在我们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是朝廷之宝,你既然有机会获得,应该当众留在盟主我这儿,等到诛灭了董卓后再归还朝廷。现在文台藏匿而去,是想要独吞吧?”孙坚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反问:“玉玺怎么会在我这里?”
秦国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命令良工将美玉雕琢成玉玺,丞相李斯在上面篆刻了八个字。后来秦王子婴投降后将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汉末王莽篡权,孝元皇太后愤怒之中用这块玉玺击打王寻和苏献,崩裂其中一角,后用黄金包镶了。光武帝刘秀在宜阳得到此宝,传位到现在。听说十常侍作乱期间劫持少帝出北邙,回到宫中惟独不见了此宝。现上天把玉玺授予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这个地方不宜久留,可速回江东,另图大事。
这玉原是楚国一个名叫卞和的农民发现的。他在荆山脚下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大石之上,因为传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就把大石头进献给了楚文王。文王命工匠切开石头,里面果然有一块美玉,故得名“和氏璧”。后来这块“和氏璧”流落到赵国,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六回:貂蝉与连环计
董卓尸体暴露于街头,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卓尸肥胖,看尸兵士以火放在他的肚脐中为灯,膏流满地,行人都拍手称快。吕布带兵进人那坞,先去见貂蝉,然后杀了董卓全家。王允召集百官,摆酒庆贺,长安城内军民一片欢腾。
第二天,董卓得意洋洋地驾车入朝。王允一见董卓来了,大喝一声:“反贼来到,武士们快动手!”话音刚落,一百余名武士蜂拥而上,刀剑直向董卓刺去。董卓身穿厚甲,胸背受到保护,只是被刺伤了臂膀。他从车上滚了下来,大声呼喊:“我儿吕布快来救我!”
《三国演义》第四回:捉放曹
曹操在二十岁时,当上了洛阳北都尉。他一上任,就在县城的四门各挂了十几根五色棒。凡是有人犯禁,不管地位多高,权势多大,一律用棒责打。这样一来,没有人敢犯禁,京城的治安秩序马上变得好了起来,曹操的威名从此远震四方。
从此以后,曹操无论干了什么坏事,叔父知道后去告诉曹嵩,曹嵩总是将信将疑。于是,曹操就可以整天在外面任性放荡了。曹操这个人很有魄力,敢作敢为,当时有不少人很看重他,认为天下将乱病毒下载网页游戏视频制作,只有曹操才是安定天下的人才。
有一次,曹操看见叔父向他走过来,就赶紧倒在地上,故意装出中风的样子。叔父信以为真,大吃一惊,连忙去告诉曹嵩。曹嵩听说儿子中风,急急忙忙赶来察看,谁知曹操早已站立起来,鲜蹦活跳,十分精神,哪里有半点生病的迹象?曹嵩感到很奇怪,就问曹操,曹操委屈地说:“孩儿从来没有得过中风这种毛病。叔父对我有偏见,横挑鼻子竖挑眼,总是冤枉我,孩儿我有口难辩呢!”曹嵩见他说得十分诚恳,就相信了他。
回顾历史,再现名著精神《三国演义》第六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此时正值隆冬,天气寒冷,阴云密布。走了几里,忽然北风凛冽,大雪纷纷,山如重玉簇,林似银装。张飞又发牢骚,说天寒地冻地来见无益之人。刘备道:我正想让诸葛亮知道我的诚意。刘备三人到达卧龙岗,叩门问童子,先生在家吗?童子道在堂上读书,刘备大喜,跟着童子入内,看到中门上大书一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正思考这两句话的含义,忽然听到有吟咏之声,以为是卧龙先生,交谈之后才知是卧龙的三弟诸葛均。刘备问:卧龙今日可在家中?诸葛均道:昨天和崔州平一起出外闲游去了。刘备问:去何处闲游?诸葛均道: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他便向诸葛均讨来文房四宝,给诸葛亮留了一封信,这才离去。
三人回到新野,过些日子刘备派人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来了,便令备马前住。张飞道: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个村夫,哥哥何必亲自去,派人唤来就是了。刘备对张飞说道:难道你不知孟子云,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诸葛亮是当世大贤,怎么能由人家来呢?他就上马再去访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只好相随。
次日刘备与关羽、张飞来到隆中寻访诸葛亮,听见田间农夫唱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禄禄。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此歌正是卧龙先生所作,刘备与关羽、张飞策马而行,一会儿便看见卧龙岗,果然情景异常,下马敲门,说明来意,童子说先生今早上出去了,踪迹不定,不知去了什么地方,刘备又问:什么时候回来?童子道:归期不定,也许是三五天,也许是十来天。刘备感到很不高兴,张飞道:既然见不着,咱们就回去吧!刘备兄弟上马,回头看隆中景色,只见山清水秀,地平林茂,猿鹤相亲,松篁交翠,心中赞叹不已
回顾历史,再现名著精神《三国演义》第四回(煮酒论英雄)
献帝见曹操专横,知道他早晚会谋害自己,便咬破手指,以血写成密诏缝在衣带里,交给国舅董承,命他联合刘备、西凉太守马腾等人,歃血为盟,约定待凑齐十个人,便设法除去曹操。刘备为防曹操谋害,天天在后园锄地种莱。
曹操回到兖州,多次与吕布激战,终于大败吕布,吕布带着残兵来徐州投奔刘备。吕布进了徐州,刘备要将徐州相让,曹操设计让吕布与刘备互相残杀,下诏正式封刘备为徐州牧,并写密信命刘备杀吕布。刘备识破此计,曹操又让刘备去攻打袁术,吕布寻了空子夺了徐州。而后不久,曹操用计灭了吕布得了徐州。
专题: 小说最三国演义 着小说三国演义 逆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