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七步诗”片段,实际上源于历史上的曹植与曹丕的故事,但《三国演义》中对此有生动的文学加工。这段故事讲述了曹操去世后,其长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在不久之后迫使汉献帝禅让,建立了魏国,自己成为魏文帝。曹丕对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心存忌惮,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设计了一次考验。
在《三国演义》中,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证明自己的才华,否则将面临严惩。这一情节虽然在历史上可能有所夸张,但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播,成为了表现曹植才情的一个著名桥段。以下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七步诗”的内容:
>曹丕曰:“汝若能于七步之中作诗一首,吾免汝死。”植曰:“愿乞一题。”丕曰:“以兄弟为题,但不得以长幼为序。”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绝云:>>“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表达了曹植对于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不应互相残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隐含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悲哀。曹丕听后感到非常震惊,最终没有加害于曹植,而是将其贬为了安乡侯。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曹植的才智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皇族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人性中的善恶两面。
三国演义小说七步诗片段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当 三国演义书小说 讲小说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体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不正经系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