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半白话文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政治军*集团之间的斗争,以及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半白话文”是指介于古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保留了一部分古文的词汇和句式特点,同时又便于现代读者理解。下面是一段《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用半白话文的形式来表达:

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贼起,四方豪杰并起。幽州涿郡有一青年名曰刘备,字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家道中落,以贩履织席为业。一日,刘备闻黄巾作乱,有志报国,遂往县衙报名从军。途中遇一壮士,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此人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以屠猪为业。二人相见,甚为投缘,相约同往县衙报名。行至村口,见一人骑马而来,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此乃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也。三人一见如故,遂决定共谋大*。

次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中,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誓同生死,共图大*。是为桃园三结义,后世传为佳话。

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诸葛亮说:“我想派人前往结好东吴。你既然知道这个战略意图,必定能不辱君命。出使东吴的大任,非你不可。”邓芝说:“我才疏智浅,恐怕不能担当这个重任。”诸葛亮说:“我明天就去奏报天子,让伯苗你出使东吴,千万不要推辞。”邓芝应允而去。到次日早朝,诸葛亮奏请刘禅,派邓芝前往出使东吴,邓芝拜受命后奔东吴前去。

三国演义小说半白话文

刘禅在后面站立很久,才慢慢开口说话:“丞相过得很是安乐吗?”诸葛亮回头见是刘禅,慌忙扔掉竹杖,拜伏在地说:“臣该万死!”刘禅扶起问:“现在曹丕分兵五路进犯边境,相父为什么不出府理*?”诸葛亮大笑,扶着刘禅进入内室坐定后,奏报道:“五路兵到,臣我怎能不知。臣不是在观鱼,是正在想对策。”刘禅问:“想出什么对策来了吗?”诸葛亮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军兵,臣我已经退去了。只有孙权这一路军兵,臣我刚才有了退敌之计,但必须有一能言之人出使。因为没有想出这个人选,正在这里深思。陛下有什么担忧的?”

第四天盒子的热点 连不了游戏,刘禅车驾亲到相府。门吏看到圣驾来到,慌忙拜伏在地迎接。刘禅问:“丞相现在在哪里?”门吏说:“臣下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丞相钧旨,命令我们挡住百官,不要擅自进入。”刘禅于是下车步行,独自一人进到第三重门,却看到诸葛亮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

第二天,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前去丞相卧榻前探病。董允、杜琼两人来到丞相府前,都不让进门。杜琼说:“先帝托孤于丞相,现在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军兵犯境,军情十分紧急,丞相为什么托病不出?”许久后,门吏传出丞相令说:“丞相病体稍微康复,明早就到都堂议*。”董允、杜琼两人叹息而回。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秋八月,忽然有边关来报说:“魏国调集五路大兵来攻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攻取阳平关;第二路,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进犯汉中;第三路,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攻取峡口入川;第四路,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进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进犯西平关。这五路军马,都很利害。已经先报告了丞相,丞相不知道什么原因,数天不来处理这*。”

却说蜀汉刘禅,自从即位以来,旧臣多有病故的,这里不一一细说。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全部听命诸葛丞相裁处。这时刘禅还没有册立皇后,诸葛亮和群臣上言说:“车骑将军张飞有女十分贤惠,今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刘禅立即采纳。

早有魏军探报到这*后报到中原,近臣奏报魏主。曹丕大喜说道:“刘备已经身亡,朕我无忧了。我们为什么不乘他们蜀国中无主,起兵伐讨?”贾诩劝谏说:“刘备虽然身亡,必定会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感念刘备知遇之恩,必定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要仓促行兵。”正说话之间,忽然有一人从班列中站出来说道:“我们不乘这个机会进兵,哪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诸葛亮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请继立嗣君,以承接汉室大统。”于是立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安葬刘备在惠陵,谥号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下诏书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国演义现代白话版》正在热销中,感谢广大朋友们鼎力相助。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何为正史,何为演义?应广大读者朋友要求,我逐回为大家解读分享。专题: 人小说三国演义   说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