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邓艾破蜀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在这部小说中,邓艾破蜀的故事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情节,它描述了三国末期魏国大将邓艾如何以奇兵突袭的方式成功攻破蜀汉的故事。

背景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了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魏国决定出兵伐蜀。当时,蜀汉的皇帝是刘禅,丞相是姜维。魏国派出了两路大军:一路由钟会率领,从斜谷进攻;另一路由邓艾率领,从陇右进攻。

邓艾的奇袭

邓艾率领的军队人数不多,但邓艾利用了自己对地理环境的熟悉,采取了一种非常大胆的战术——他带领一支精兵穿越了险峻的阴平小道,这条道路极其艰难,几乎无人通行。邓艾的军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了蜀汉的后方,直接威胁到了成都的安全。

破蜀

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蜀汉方面措手不及。由于邓艾的突然出现,加上内部对于是否投降的意见分歧,导致蜀汉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最终,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蜀汉皇帝刘禅选择了投降,从而结束了蜀汉政权的存在。邓艾因此战成名,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影响

邓艾破蜀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标志着三国时代即将结束,为后来司马炎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被《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广泛传颂,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之一。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邓艾破蜀不仅展现了邓艾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胆识,也反映了战争中的智慧与策略的重要性。

却说姜维领兵过了桥头,正行进之间,前面一支军兵来到,正是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姜维询问战况,张翼说:“黄皓听信巫婆的话不肯发兵。张翼听说汉中危急,立即起兵来救援,阳安关已经被钟会攻取。现在听说将军受困,我们特地前来接应。”于是合兵一处,赶赴白水关。廖化说:“我们现在四面受敌,粮道不通,不如退守剑阁,再作他图。”姜维犹豫不决。忽然有人报告钟会、邓艾分兵十多路杀来,姜维想让张翼、廖化分兵迎击。廖化说:“白水地狭路多,不是争战之地,我们不如暂且退到剑阁。如果剑阁丢失,那将是绝路一条。”姜维听从,于是领兵直奔剑阁。将要靠近关前时,忽然间鼓角齐鸣,喊杀声大起,旌旗遍竖,一支军兵堵住了关口。

姜维进入北道,大约行进三十里,料定魏军已经撤走,就勒回兵马,后队变作前队,直到桥头。果然魏军大队已退,只有小股军兵守把,被姜维一阵杀散,烧毁了全部寨栅。诸葛绪听说桥头火起,就又领兵杀回,姜维军兵已经退走了半天,诸葛绪也不敢追赶。

三国演义小说邓艾破蜀

副将宁随说:“魏军虽然切断了阴平桥头,但雍州必然军兵很少,将军如果从孔函谷直取雍州,诸葛绪必定撤走阴平之兵去救援雍州,将军那时再领兵奔剑阁守把,还可以复夺汉中。”姜维听从,立即发兵进入孔函谷,诈取雍州。细作报告给诸葛绪。诸葛绪大惊道:“雍州是我负责守卫的地方,如果有什么闪失,朝廷必定问罪于我。”急忙撤退大军从南路去救援雍州,只留下一支军兵守把桥头。

姜维骑上随从战马,想要再追时,忽然有人报告后面邓艾杀到。姜维首尾不能相顾,想要整兵复夺汉中。探马报告:“雍州刺史诸葛绪已经切断了我军归路。”姜维于是占据山险处扎下营寨,魏军屯兵于阴平桥头。姜维进退无路,长叹道:“天丧我也!”

姜维领骑兵杀出重围,奔到大寨中坚守,等待救兵。忽然流星探马报告说:“钟会已经占了阳安关,守将蒋舒归降,傅佥战死好玩的单机三国游戏赤壁,汉中已经属魏了。乐城守将王含和汉城守将蒋斌,得知汉中丢失,也都开门投降。胡济抵敌不住,逃回成都求援去了。”姜维大惊,立即传令拔营起寨。

于是催促军兵追击。又追赶了十多里,却遇到邓艾全军杀到。两军混战。姜维抖擞精神,和邓艾大战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后面锣鼓又鸣。姜维急忙退却时,后军报告说:“甘松诸寨都被金城太守杨欣烧毁了。”姜维大惊,急忙派副将虚立旗号,和邓艾相拒。姜维撤退后军,连夜去救甘松,正遇到杨欣。杨欣不敢交战,朝山路上退走。姜维随后追赶。来到山岩下时,岩上木石如雨,姜维不能前进。等回到半路时,蜀军已被邓艾杀败。魏军大队赶来,将姜维团团围住。

钟会攻占了阳安关,关中所积累的粮草军器极多,钟会心中大喜,于是犒赏三军。钟会传令继续进军,有人来报告:“前面就是定军山,当年夏侯渊就战死在这里。”钟会听说后问蒋舒:“这里是不是诸葛武侯的墓地?”蒋舒回答:“正是”。钟会说:“既然是武侯之墓,我应当亲自前往拜祭。”第二天,钟会准备祭礼,宰太牢,亲自到武侯墓前拜祭。

这时蜀将王含守卫乐城,蒋斌守卫汉城,看到魏军势力太大,也不敢出战,只是闭门自守。钟会下令道:“兵贵神速,不能多停。”于是命令前军李辅包围乐城,护军荀恺包围汉城,他亲自领大军取打阳安关。守关蜀将傅佥和副将蒋舒商议战守之策,蒋舒说:“魏军太多,势不可挡,不如坚守为上策。”傅佥说:“不对。魏军远道而来,必然疲惫,虽然人多却不足为惧。我们如果不出关迎战,那么汉城、乐城都会不保。”蒋舒默然不答。

钟会召唤许仪来到帐下,责备道:“你既然作为先锋,理应当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专门要修理好桥梁道路,以便利于行军。我刚刚来到桥上,却被陷住了马蹄,几乎要掉下桥去,如果不是荀恺来救,我早已被敌人所杀!你既然违抗军令,就应当按军法从事!”喝令左右推出斩首。诸将求告说:“也的父亲许褚对朝廷有大功,希望都督宽恕。”钟会怒道:“军法不明,怎么能够指挥三军?”于是下令斩首示众,众将无不骇然。

却说钟会大军奔汉中进发。前军先锋许仪要立头功,先领军兵赶前南郑城下。许仪对部将说:“过了这关就是汉中。关上人马不多,我们要奋力抢关。”众将领命后,一起全力向前。原来守关蜀将卢逊,听说魏军将要来到,先在关前木桥左右埋伏下军兵,装备起武侯所传的十矢连弩,等到许仪军兵来抢关时,一声梆子响处,箭石如雨。许仪急忙退后,早被射倒数十骑,魏军大乱。

神婆大叫道:“我是西川的土地神。陛下安乐太平,要求什么事情询问?数年之后,魏国疆土也都会归属陛下,陛下千万不要担忧。”说完后昏倒在地上,半晌后才苏醒。刘禅大喜,重加赏赐了神婆。从此相信神婆所说,把姜维的请示扔到一边,每天只在宫中饮宴欢乐。姜维多次申报告急表文,都被黄皓隐匿起来,因此耽误了大事。

这时刘禅改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这天正和宦官黄皓在宫中游乐。忽然接到姜维表章,刘禅问黄皓:“现在魏国派遣钟会、邓艾大起军马,分道杀来,我们应当怎么办?”黄皓奏报:“这肯定是姜维又想立功,所以才上这们份表章。陛下请放宽心,不要疑虑。臣我听说成都城中有一神婆,供奉着一尊神仙,能够知晓吉凶,可以召来询问。”刘禅听从黄皓的话,就在后殿中陈设香花纸烛、享祭礼物,命令黄皓用小车请神婆来到宫中,坐到龙床上。刘禅焚香祝毕,神婆忽然间披发光脚,就在殿上跳跃数十遍,盘旋在案上。黄皓说:“这是神仙要降临了。陛下要屏退左右,亲自祈祷。”刘禅屏退左右侍臣,再次叩拜祈祷。

却说魏军出发后,早有细作到沓中报告了姜维。姜维立即写表申奏刘禅:“请降诏书派遣左车骑将军张翼领兵守护信阳安关,右车骑将军廖化领兵守护住阴平桥,这两个地方最为紧要。如果丢失了这两处,汉中就会不保。另外要赶紧派遣使臣入吴求救,臣我起沓中之兵迎敌。”

却说钟会出师之时,百官送出城外,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凛。人们都很羡慕,只有相国参军刘寔微笑不语。太尉王祥看到刘寔冷笑,就握着他的手问:“钟会、邓艾两人,这次能够平定蜀地吗?”刘寔说:“肯定能够破蜀,但恐怕这两人再也不能回来了。”王祥询问其中缘故,刘寔只是笑而不答,王祥也就不再追问。

忽然有人报告钟会檄文来到,约定邓艾一起兴兵,到汉中会齐。邓艾于是派遣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一万五千,先切断姜维归路。再派遣天水太守王颀领兵一万五千从左路进攻沓中,陇西太守牵弘领一万五千从右路进攻沓中,又派遣金城太守杨欣领兵一万五千,从甘松袭击姜维身后。邓艾亲自领兵三万,负责各路总接应。

却说邓艾在陇西,也接到了伐蜀诏书,一面派司马望前往遏制羌人,又派遣雍州刺史诸葛绪,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各调本部兵前来听令。军马聚齐,邓艾夜间做了一梦:梦到登上高山远望汉中,忽然在脚下涌出一泉,水势上涌。惊觉后浑身汗流,于是独坐到天亮,就召来护卫爰邵询问。爰邵对《周易》很有研究,邓艾说了梦的事情。爰邵回答:“《易》云:山上有水是说蹇。蹇卦中说:‘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云:‘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将军此行必能克蜀,但可惜会滞留西南而不能归还。”邓艾听到这话后,心中十分烦闷。

却说钟会扎下大寨后,升帐召集众将听令。这时有监军卫瓘、护军胡烈、大将田续、庞会、田章、爰青、丘建、夏侯咸、王买、皇甫闿、句安等八十多员。钟会说:“我必须派一员大将作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谁敢前往?”有一人应声说道:“我愿意前往。”钟会一看,说话的是虎将许褚的儿子许仪。众将都说:“许将军是先锋的不二人选。”钟会召唤许仪说道:“你们父子都很有名气,现在众将都保举你。你挂先锋印后,领五千马军和一千步军,直取汉中。我们大军兵分三路:你领中路出斜谷,左军出骆谷,右军出子午谷。这些都是崎岖的山间险地,你要在前面填平道路,修缮桥梁,凿山破石,不要让后队行进有障碍,如果违令必定按军法从事。”许仪受命后领兵前进。钟会随后率十多万军兵连夜起程。

却说司马昭对西曹掾邵悌说:“朝臣都认为蜀国不可征伐,是因为他们心中怯懦。如果强要派他们出战,那么必败无疑。现在钟会独自有伐蜀之策,是因为他心中不怯,心中不怯,那么必定能够破蜀。蜀国如果攻破,蜀国人心胆俱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钟会即使有异志,蜀国人怎么能够再协助他?那时我们派的魏军得胜后人心思归,肯定不会跟从钟会造反,所以不足为虑。这话我只能说给你听,千万不要泄漏出去。”邵悌于是拜服。

那低级将官连忙道:“将军放心,这摩天岭地势险要,岭下长年受河流冲刷,河堤不稳,早有滑坡的危险。我们已在岭下隐蔽处做了小动作,将支撑山体的几块巨石敲碎,而岭上那两块大石,靠近岭下的地方也将泥土全部掘开。只待敌军到了岭下河谷,我们再将两块大石推下,必会引起整个山体大滑坡。不说把敌军尽数葬送,至少埋他个两三千人马不成问题。”

师纂这时却笑着接口道:“只是可惜,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刘玄德和诸葛武侯拼死打下的这蜀地基业,竟然交给了刘禅这样的无能昏君,豢养出如黄皓、谯周一类的反骨仔,这万夫莫开的险关,如今却是彻底荒废了。”

邓艾闻言赞叹道:“真——真是一夫当——当关、万夫莫——莫开的险地啊。诸葛武侯竟——竟然选择在——在此设戍防卫,的确是——是不世出的战略家啊。”

摇头苦笑两声,将视线从山谷两旁的山势收回,然后唤过师纂和邓忠,扬鞭指着二十里外那座孤耸在山谷拐弯处的山头,沉声问道:“那里,便——便是摩——摩——摩天岭吧?”

收摄心神,脱下头盔,双膝跪地,面朝曝尸荒野没时间掩埋的三千将士尸体,朗声道:“儿郎们,艾请尔——尔等在此稍——稍作歇——歇息,待吾灭了伪——伪汉,必亲自扶——扶灵送尔等忠魂返——返还故乡。”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却说诸葛瞻看到救兵不到,就对众将说:“久守不是良策。”就留下诸葛尚和尚书张遵守卫城池,诸葛瞻披挂上马,领三军大开城门杀出。邓艾看到蜀军出丗,便往后撤退。诸葛瞻奋力追杀,忽然间一声炮响,四面合兵把诸葛瞻困在核心。诸葛瞻领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邓艾命令众军兵放箭射击,蜀军四散奔逃。诸葛瞻中箭落马,大呼道:“我力已竭,应当以一死报国!”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看到父亲死在军中,勃然大怒,也披挂上马。张遵劝谏道:“小将军不要轻出。”诸葛尚叹道:“我们诸葛家几世蒙国家厚恩,现在我父亲已经在阵前身亡,我还有什么理由独生!”于是策马杀出,最后战死在阵中。后人有诗赞诸葛瞻、尚父子曰:

诸葛瞻在城中看到形危急,就命令彭和带书信杀出,前往东吴求救,彭和见到了吴主孙休后呈上告急文书。吴主看了后和群臣商议:“既然我们的同盟蜀国危急,我怎么能坐视不救。”立即下令派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援蜀国。丁奉领旨出师后,分拨丁封、孙异领兵两万向沔中进发,亲自率兵三万向寿春前进,分兵三路前去救援。

这时诸葛瞻正想搦战,忽然有人报告邓艾领兵杀到。诸葛瞻大怒,立即领兵杀出,直杀入魏阵中。邓艾败退,诸葛瞻随后掩杀追击。忽然两下里伏兵杀出,蜀军大败,退入绵竹城中。邓艾下令四面围攻。于是魏军一起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一样。

诸葛瞻看完后勃然大怒,扯碎书信,喝令武士立斩来使,命令随从带首级回魏营去见邓艾。邓艾大怒,立即就要出战。丘本劝谏说:“将军不要轻出,我们应当用奇兵胜他。”邓艾采纳其计,于是命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埋伏两支军兵在后面,邓艾亲自领兵出战。

“征西将军邓艾,致书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切观近代贤才,未有如公之尊父也。昔自出茅庐,一言已分三国,扫平荆、益,遂成霸业,古今鲜有及者;后六出祁山,非其智力不足,乃天数耳。今刘禅昏弱,王气已终,邓艾奉天子之命,以重兵伐蜀,已皆得其地矣。成都危在旦夕lol手游盒子怎么和好友聊天,公何不应天顺人,仗义来归?邓艾当表公为琅琊王,以光耀祖宗,决不虚言。幸存照鉴。”

师纂、邓忠两人回去见邓艾,邓艾看到两人全都受伤,也没有再责罚。和众将商议道:“蜀国有诸葛瞻继承父志,两次杀退我万余人马,这时如果不速速攻破,我军必陷。”监军丘本说:“为什么不写上一封书信去诱降?”邓艾采纳丘本之计,于是写书信一封,派人送到蜀寨中。

邓艾升帐而坐,唤来师纂、邓忠责备道:“你们两人不战而退,什么原因?”邓忠说:“我们看到蜀阵中诸葛亮领兵,因此退回。”邓艾怒道:“就是诸葛亮重生,我有什么害怕的!你们轻易退兵,导致兵败,应当立斩以正军法!”众将苦劝,邓艾这才息怒。令人打探,回报说是诸葛亮的儿诸葛瞻为大将,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为先锋,车上坐的是木刻的诸葛亮遗像。

师纂、邓忠两人领兵将要到锦竹时,正好遭遇蜀军,两军各自布成阵式。师纂、邓忠两人勒马在门旗之下,看到蜀军列成八卦阵式。三通鼓响完后,门旗两分,数十员将军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一人,纶巾羽扇,鹤氅方裾,车旁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吓得师纂、邓忠两人汗流遍身,回顾军士说:“原来诸葛亮还活着,我们都要完了!”急忙勒兵退回时,蜀军掩杀将来,魏军大败退走。蜀军掩杀二十多里,遇到邓艾援兵接应,两家各自收兵回营。

十月,邓艾率精兵出发,凿山开路、架栈道,过摩天岭时裹毡而下,士兵攀树攀岩,抵达青川。后经德阳亭险道至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攻克绵竹后逼雒城,刘禅在谯周主持下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

此时关城已破,姜维转往白水与廖化会合,共守剑阁抗钟会,而魏军已破汉中关口,钟会直逼剑阁。剑阁险要,魏军久攻不下且粮缺,钟会欲退兵。此时邓艾已至阴平,准备经江油攻成都,他上书建议奇袭,司马昭同意。

九月,邓艾南进,命天水太守王欣等三路合围沓中。姜维东撤,遭王欣追击败退。姜维佯攻诸葛绪后方,使其弃桥头,姜维趁机过桥头,后退至阴平。

专题: 说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小说   三国演义4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