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著名的中国古典小说,原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人物及他们各自领导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关于您提到的“粵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里可能是指将《三国演义》翻译或改写成粤语版本的作品。这样的版本可以让广东地区以及使用粤语的人群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实际上,确实存在一些将《三国演义》改编成粤语话本或是进行口语化翻译的尝试,这些版本通常会更加贴近现代粤语的表达习惯,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保留了原著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价值。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早有消息报到东吴,孙皓捉到后大惊,急忙召来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商议退兵之策。张悌奏报说:“可令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击杜预,骠骑将军孙歆进兵拒住夏口等处军马。臣我任军师,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领兵十万出击牛渚,接应各路军马。”孙皓听从,命令张悌领兵去了。
晋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马炎升殿议事,任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各自领兵五万,都听杜预调用。又派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水陆军兵共计二十多万,战船数万艘。又命令冠军将军杨济屯兵襄阳,节制各路人马。
司马炎刚刚看完表章,张华突然起身,把棋枰推到一边,叩头奏报说:“陛下圣武,国富民强,吴主淫虐,民忧国敝。现在如果前去征讨,可以不劳而定,愿陛下不要迟疑。”司马炎说:“卿所说的利害关系十分清楚,朕还有什么疑虑的。”
粵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
“往者王者荣耀游戏盒子领皮肤,羊祜不博谋于朝臣,而密与陛下计,故令朝臣多异同之议。凡事当以利害相校,度此举之利,十有八九,而其害止于无功耳。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今若中止,孙皓恐怖,徙都武昌,完修江南诸城,迁其居民,城不可攻,野无所掠,则明年之计亦无及矣。”
司马炎观看完表书,就和群臣商议说:“王濬所说和羊都督所说暗中相合,朕意已决。”侍中王浑奏报说:“臣我听说孙皓想要兴兵北上,军兵已都整备,声势正盛,难以和他们争锋,推迟一年等他们疲惫后才能成功。”司马炎批准其奏报,转而降诏按兵不动,退入后宫,和秘书丞张华下围棋消遣。
这时,吴国丁奉、陆抗等人都已经去世,吴主孙皓每次宴请群臣,下令都必须喝醉,又封黄门郎十人为纠察官。宴罢后再各自奏报过失,有冒犯的或者剥其面,或者凿其眼,因此国人更加恐惧。晋国益州刺史王濬上书奏请伐吴,其书中说道:
司马炎采纳了羊祜的遗言,封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事。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爱读左丘明的《左氏春秋》,坐卧经常携带,每次出入必定派人带在马前,当时的人都叫他“《左传》癖”。杜预奉了司马炎之命,在襄阳抚民养兵,积极准备伐吴。
这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马炎乘车驾亲临到他家中问安。司马炎来到卧榻前,羊祜流泪说道:“臣我万死不能报效陛下大恩!”司马炎也哭道:“朕深恨当初不能用卿伐吴之策,现在谁能接替卿去伐吴?”羊祜流泪说道:“臣我要死了,不敢不说出我的忠言:右将军杜预可担当此任。如果真要伐吴,必须起用他。”
到了咸宁四年(278年),羊祜入朝奏辞归乡养病。司马炎问:“卿家有什么安邦之策来教寡人?”羊祜说:“孙皓暴虐至极,现在我们可以不战而克。如果孙皓不幸去世,吴国再立贤君,那么吴国就不是陛下所能轻易攻取的了。”司马炎大悟说道:“我现就派卿家领兵前往讨伐,怎么样?”羊祜说:“臣我已经年老多病,不能再担当这个重任。陛下要另选智勇之士才可以。”说完后拜辞司马炎回家。
司马炎看完表章后大喜,便下令兴师。贾充、荀顗、冯紞(音dǎn,胆)三人都说不行,司马炎只好停止行动。羊祜听说司马炎不同意他的请求,叹息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上天奉送却不上前去取,真是太可惜了!”
吴皓改元为建衡,接着又改成凤凰元年,恣意妄为,清兵黩武,上下无不有怨言。丞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看到孙皓无道,直言苦谏,都被杀掉。前后十多年,孙皓斩杀掉忠臣四十多人,他出入常带五百名铁骑,群臣恐惧,却都无可奈何。
近臣呈上后,孙皓拆开观看,疏中细述不能伐晋的原因,并且劝告孙皓要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应当再穷兵黩武。孙皓看完后,大怒说道:“朕我听说陆抗在边境和敌人私通,原来果不其然!”随后派使臣罢免了陆抗的兵权,降为司马,派左将军孙冀代领其军兵,群臣都不敢劝谏。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八回
却说胡遵渡过浮桥后,屯兵在河堤上,派桓嘉、韩综攻打两城。左城中是吴将全端守把,右城中是吴将留略守把。这两座城池高峻坚固,一时半会攻打不下。全端、留略两人看到魏军势力太大,也不敢出战,只是死守城池,胡遵在徐塘扎下大寨。这时正值严寒,天降下大雪,胡遵和众将摆设宴会。忽然有人报告水上有三十只战船来到,胡遵出寨观看,看到战船依次傍岸,每船上约有百人。于是回到帐中,对众将说:“他们最多不过三千人,根本不用担心!”只是命令部将打探,仍然继续饮酒。
却说吴太傅诸葛恪听说魏军三路杀来,急忙聚集众将商议。平北将军丁奉说:“东兴是我们东吴最紧要的地方,如果有闪失,那么南郡、武昌不保。”诸葛恪说:“丁将军所说正合我意,你就领三千水兵沿江前往,我随后命令吕据、唐咨、留赞各领一万马步兵,分三路前去接应。只要听到连珠炮响,一起进兵,我亲自领大军赶到。”丁奉得令后立即点起三千水军,分乘三十只船朝东兴前去。
这年冬十二月,司马昭军来到东吴边界,屯扎住人马后唤来王昶、胡遵、毌丘俭到帐中商议:“东吴最紧要处是那东兴郡。现在他们修筑起大堤,左右又筑有两城,以防备我们从巢湖后面攻击,各位将军必须仔细。”于是命令王昶、毌丘俭各领一万兵,分列在左右:“暂且不要进发,等到我攻取了东兴郡后再一起进兵。”王昶、毌丘俭两人领命而去。司马昭又命令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先搭起浮桥,攻取东兴大堤,如果能夺得左右两城,便是大功。”胡遵领命去搭浮桥。
孙权去世后,诸葛恪拥立孙亮为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建兴元年,追谥孙权号为大皇帝,安葬在蒋陵。早有细作探听到这事后报到洛阳。司马师听说孙权已死,于是商议乘机起兵伐吴。尚书傅嘏说:“吴国有长江天险,先帝屡次征伐,都没有成功,我们不如各守边疆,这是上策。”司马师说:“天道三十年一变,怎么能够长期这样分立下去?我的意见是必须乘机伐吴。”司马昭说:“现在孙权新亡,孙亮幼懦,我们正好有机可乘。”于是命令征南大将军王昶领兵十万攻打南郡,征东将军胡遵领兵十万攻打东兴,镇南都督毌丘俭领兵十万攻打武昌,三路军马同时进发。又派司马昭为大都督,总领三路军马。
太元元年秋八月初一,忽然天刮起大风,江海涌涛,平地水深八尺。吴主先陵上所种的松柏全部连根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在道旁,孙权因此受到惊吓害病。到了第二年四月,孙权病势沉重,于是宣召太傅诸葛恪、大司马吕岱来到床榻前,嘱托后事,嘱托完驾薨。孙权共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七十岁。后人有诗曰:
却说吴主孙权有太子孙登,是徐夫人所生,在吴赤乌四年身亡,于是册立次子孙和为太子,他是琅琊王夫人所生。孙和因和公主不和,被公主在背后进谗言,孙权就把孙和废掉,孙和忧恨而死。孙权又册立三子孙亮为太子,他是潘夫人所生。这时陆逊、诸葛瑾都已经身亡,一应大小事务全部归于诸葛恪。
嘉平三年秋八月,司马懿患病,病情逐渐沉重,于是召唤两个儿子到床榻前嘱托道:“我在魏国为官多年,官到太傅,到了人臣中的最高地位。开始人们都怀疑我有不臣之心,我心怀恐惧。我死之后,你们兄弟两人要善理国政。慎之!慎之!”说完后身亡。司马师和司马昭申奏魏主曹芳,曹芳厚加祭葬,优锡赠谥,加封司马师为大将军,总领尚书机密大事,加封司马昭为骠骑上将军。
却说姜维正奔走间,遇到司马师领兵拦截。原来姜维攻打雍州时,郭淮飞报到洛阳,魏主和司马懿商议停当,司马懿派遣他的长子司马师领兵五万,赶到雍州助战。司马师听说郭淮击退了蜀军,料定蜀军势弱,就在半路截击。一直赶到阳平关,却被姜维用武侯所传连弩法,在两边暗中埋伏下连弩百多张,一弩连发十支,并且都是药箭。两边弩箭齐发,前军连人带马被射死的不知其数,司马师在乱军之中逃命而回。却说麴山城中蜀将句安看到援兵赶不到,只好开门降魏。姜维损兵折将数万,领败兵回到汉中屯扎,司马师回到洛阳。
白话《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
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以西后扎下大寨,曹真和王朗、郭淮商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明天都督可以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我亲自出马,只用一席话,管让那诸葛亮拱手来降,蜀兵不战自退。”曹真大喜,当夜传令:明天四更造饭,明天早晨务必队伍整齐,人马威仪,旌旗鼓角,各按次序,派人先去下战书。
曹真保举太原阳曲人,姓郭名淮,字伯济,官封射亭侯,领雍州刺史。曹睿应允,于是拜曹真为大都督,赐节钺,命郭淮为副都督,王朗为军师,王朗这时已经七十五岁高龄。拨出东西二京军马二十万给曹真。曹真任命宗弟曹遵为先锋,又命荡寇将军朱赞为副先锋。这年十一月出师,魏主曹睿亲自送出西门之外才回。
司徒王朗出班奏报:“臣我看到先帝每次启用大将军曹真迎敌,所到必克。现在陛下为什么不拜曹真为大都督,击退蜀兵?”曹睿准奏,于是宣曹真说:“先帝托孤给你,现在蜀军入寇中原,你怎么忍心坐视?”真奏说:“臣我才疏智浅,不称其职。”王朗说:“将军是社稷之臣,不要谦辞。老臣我虽然驽钝,愿意跟随将军一往。”曹真又报说:“臣我受大恩,怎敢推辞?但想乞请一人为副将。”曹睿说:“你可以随意保举。”
诸葛亮分拨已毕,整兵进发。诸将问:“丞相为什么不前去擒拿夏侯楙?”诸葛亮说:“我放走夏侯楙,就象放走一只小鸭。现在收得伯约,是得到一只金凤!”诸葛亮自从攻得三城之后,威名大震,远近州郡望风归降。诸葛亮整顿军马,汉中之兵前出祁山,兵临渭水之西。
梁绪、尹赏迎接诸葛亮入城。安民已毕,诸葛亮问攻取上邽之计。梁绪说:“这城池由我的亲弟弟梁虔守卫,我愿意前往招他来降。”诸葛亮大喜。梁绪当天到上邽召唤梁虔出城来降诸葛亮。诸葛亮重加赏劳,任命梁绪为天水太守,尹赏为冀城县令,梁虔为上邽县令。
诸葛亮和姜维一起回到寨,升帐商议攻取天水、上邽之计。姜维说:“天水城中的尹赏、梁绪和我交情莫逆。我这就写上两封密信射到城中,让他们内部自乱,城池可得。”诸葛亮采纳姜维之计。姜维写了两封密信绑在箭上,纵马直到城下,射入城中,有小校拾得后呈给马遵。马遵和夏侯楙商议说:“梁绪、尹赏和姜维结连,想要作为内应,都督应当早早处决他们。”夏侯楙说:“我们先杀掉这两人。”尹赏得知这个消息后,就对梁绪说:“我们不如献城降蜀,以保全性命。”这夜,夏侯楙数次派人请梁绪、尹赏两人议事,两人早料到他们意图,于是披挂上马,各执兵器,领本部军大开城门,放蜀军进入。夏侯楙、马遵惊慌中只领着数百人出西门,弃城投奔羌胡而去。
姜维行不到数里,前面有一片大树密林之中,一声喊起,数千军兵拥出,为首蜀将关兴截住去路。姜维人困马乏,不能抵挡,勒回马便走。忽然一辆四轮车从山坡中转出,这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摇羽扇,正是诸葛亮。诸葛亮唤姜维说:“伯约这时还不归降?”姜维寻思良久,前面有诸葛亮,后面有关兴,又没有去路,只好下马投降。诸葛亮慌忙下车迎接,拉着姜维的手说:“我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想传授我平生之学,只恨没有找到。现在得遇伯约,我人生大愿已足。”姜维大喜拜谢。
诸葛亮领兵来攻冀城,城中粮少,军食不足。姜维在城上看到蜀军大车小辆搬运粮草后进入魏延寨中去了,就领着三千军兵出城劫粮。蜀兵全都扔掉粮车寻路逃走,姜维夺得粮车正要回城时,忽然一彪军马拦住,为首蜀将正是张翼。两将交锋,战不到数个回合,王平领一支军马又杀到,两下里夹攻,姜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回城,城上早遍插蜀军旗号,原来城早已被魏延袭取了。
ps1电视游戏盒子推荐白话《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秦宓语言清晰,对答如流,满座皆惊。张温问着问着没有话说了。秦宓就反问:“先生是东吴名士,既然用天事来下问,必定能够深明天地之理。远古时混沌初分,阴阳剖割,重量轻的上浮成为天,重量重的下沉成为地。共工氏战败后,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既然轻清而上浮,那么为什么会倾向西北?我不知道轻清之外,还有什么物体?愿先生教我。”张温无言答对,只好离席道歉说:“不想蜀中多俊杰!刚才听先生所论,让我顿开茅塞。”
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脚。《诗》云:‘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走路?”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天怎么会无姓!”张温:“天姓什么?”秦宓回答:“姓刘。”张温问:“从哪里知道?”秦宓说:“天子姓刘,所以天姓刘。”张温又问:“太阳出生在东方对吧?”秦宓回答:“太阳虽然生在东方,却落在西方。”
张温问:“头在哪里?”秦宓说:“在西方。《诗》云:‘乃眷西顾。’据这个来推测,天的头在西方。”张温又问:“天有耳朵吗?”秦宓回答说:“天处高能听民间疾苦。《诗》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没有耳朵靠什么去听?”
张温问:“你先说说你学的什么范围?”秦宓对答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古今兴废,圣贤经传,无所不览。”张温笑说:“你既然口出大言,那么我就以‘天’为题来问:天有头吗?”秦宓说:“有头。”
张温感觉十分奇怪,就问诸葛亮:“这是什么人啊?”诸葛亮答道:“他姓秦名宓,字子敕,现在是益州学士。”张温笑道:“既然他的名字叫做学士,不知道胸中真有实学吗?”秦宓正色说道:“蜀中三尺小童都知道学习,何况是我?”
第二天,诸葛亮设宴款待。诸葛亮对张温说:“先帝在世时和吴国不睦,现在已经晏驾。当今主上深慕吴王,想捐弃旧怨,永结盟好,合力破魏,望大夫用好言好语回去奏报。”张温领诺。酒至半酣时,张温嘻笑自如,显示出傲慢之意。
果然有人报告东吴派遣张温和邓芝一起入川答礼。刘禅聚集文武在丹墀之上,让邓芝、张温进入。张温自以战胜国姿态十分得意,昂然上殿,见到刘禅后施礼。刘禅赐给锦墩,坐在殿左,设御宴款待,刘禅对张温十分尊敬。宴席完毕后,百官送张温来到馆驿。
却说诸葛亮自从邓芝去后,奏报刘禅说:“邓芝这次前去,我们大事必成。吴地多贤士,肯定有人来答礼。陛下应当用礼仪回敬,让他们回到吴国后,结通盟好。吴蜀如果联合,魏国肯定不敢加兵于我国。我们和吴、魏关系和缓下来后,臣我要南征前去平定蛮方,然后再图谋魏国。魏国荡平后那么东吴也不能久存下去,可以实现国家一统基业。”刘禅准奏。
专题: 小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小说 三国演义话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六出祁山
下一篇三国演义虐主小说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