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古典小说人物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杰作,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冲突以及英雄人物的风采。以下是一些《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1.刘备:字玄德,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义著称,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共同创立了蜀汉。

2.曹操:字孟德,魏国的奠基者,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被描绘为奸诈狡猾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军事家。

3.孙权:字仲谋,东吴的建立者,继承其父兄基业,在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巩固和发展了江东地区的力量。

4.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刘备的主要谋士,以其智慧和忠诚而闻名,对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关羽:字云长,刘备的结拜兄弟之一,以忠勇著称,武艺高强,被后世尊为“关圣帝君”。

6.张飞:字翼德,刘备的另一位结拜兄弟,性格豪爽,勇猛过人,是刘备早期的重要将领。

7.赵云:字子龙,蜀汉名将,以其英勇善战和忠诚不渝而闻名。

8.周瑜:字公瑾,东吴的重要将领和谋士,智勇双全,与诸葛亮齐名,但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去世。

9.吕布:字奉先,被誉为“飞将”,是三国初期最著名的武将之一,但因其反复无常的性格而最终落败。

这些人物的故事构成了《三国演义》丰富多彩的情节,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三国演义》人物一览表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群各选三个主角,都选的是谁?

三国演义古典小说人物

但是由于人员名额有限,只能选三个主角,最后选出来的是刘备、诸葛亮、关羽三人。这三个人的轨迹几乎贯穿整个三国演义,许多人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感觉后面没啥意思了,就是潜意识中将刘备和诸葛亮当成了三国演义中的主角。

除了刘备外,蜀汉丞相诸葛亮和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也都有很多戏份,如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关羽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放曹操、襄樊之战等,张飞战吕布、丢徐州、长坂桥之战、义释严颜、巴西之战等,赵云血战长坂坡、汉水之战等等,马超和黄忠的事迹相对少一些刚下载的游戏无法打开网页,不再具叙述了。

闲说《三国演义》英雄人物

都是不纳良言,性急暴躁而致。忠心事主,临难不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慷慨赴死,从容就义,如关羽、庞德、沮授、张任、审配、陈宫等。临阵当先,效命疆场,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如黄忠、姜维、张辽、甘宁、徐晃等。皆心照日月,气壮山河,永垂青史,万古流芳。品行不端,心术不正,背主弑主,反复无常,结局大都是众叛亲离,死于非命,令人不齿。此类人当首属吕布。

刘备不听诸葛亮、赵云劝谏,不以国家社稷为重,舍大义而就小义,轻举妄动,率兵伐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败走白帝城,“无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悔恨成疾”郁郁而终。此外小霸王孙策年二十六岁而亡;夏侯渊不听张郃反复劝谏而死于黄忠刀下;张郃不听司马懿劝诫,死于木门道乱箭之下。

似此厚德之人,如何不高寿善终。还有孙权、贾诩也属此类人物。英名盖世,智勇兼备,忠义双全,但因刚愎固执,舍大就小,或不纳良言,一意孤行,或性急如火,骄傲轻敌而断送性命且给后人留下无限痛惜和感慨的当属刘关张兄弟了。关羽欲入川与马超比武,单刀赴会,恶战庞德,逞匹夫之勇;拒受“五虎大将”封爵,拒东吴求亲且口出恶言,全无大局意识,战略目光;轻藐陆逊大意失荆州。其见识反不如义子关平。祸殃己身势所必然。诸葛亮哭周瑜,哭庞统、赵云、马谡、张苞,未闻哭关羽,心恶心也。张飞虎牢关战吕布,长坂坡退曹兵,葭萌关战马超,何等英雄气概,但却惨死于范疆、张达之手。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看出,张飞是和《三国演义》其他人们完全不同,他不是一个扁平人物,而是一个球形人物,他的整体性格是鲁莽粗豪,但是同时又粗中有细。在人生阅历逐渐丰富,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再加上诸葛亮、庞统等军事谋略人员的影响,从不会用计,到计计不空,成为一个智通双全的军事统帅,我们看到了是一个不断成长、性格不断丰富的武将形象,所以,我说,张飞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

我们可以看出,张飞作为一个军事统帅,因势利导,开始他抓住张郃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心态,自己在关前抵住张郃,命令雷铜山后设下伏兵,一战打败张郃,趁势进攻魏军营寨,由守势变成攻势。张郃虽然有点惧怕张飞,但是心里仍然不是服的。张飞见久攻魏寨不下,假装每日醉酒,故意把自己的弱点亮给对方,引诱对方来攻。张郃果然上当,趁夜来劫营,中了张飞的埋伏,丢了魏寨,逃回瓦口关闭门不出。张飞见久攻不下,仔细开展调查研究,从当地百姓口中了解有小路直通瓦口关后,令魏延在关前佯攻,自己亲自带兵从小路杀至关后,两路夹击,夺取了瓦口关,张郃死命逃回南郑。这一连串的失败,恐怕张郃梦中也会惧怕张飞。

张飞又设计和魏延分兵烧了魏军粮草,彻底让张郃丧胆,龟缩在瓦口关再也不敢露头。张飞通过巡哨部队找来了当地的百姓,了解到梓潼山小路可以直达瓦口关的关后。张飞随即让魏延在瓦口关前展开佯攻,吸引张郃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一军沿梓潼山小路包抄到瓦口关后;在张飞、魏延两路人马的前后夹攻之下,张郃措手不及,只得放弃瓦口关逃回南郑。

这一计策中,张飞正面应战陷入纠葛,无法突破此局,于是想办法化主动为被动,让敌人自动进入圈套,反客为主,牵着对方鼻子走。同时,他也利用了自己一贯的“鲁莽”形象,让对方上当。

当晚严颜放过当先开路的假张飞通过,自为得计,然后发出号令伏兵四起,打算劫夺张飞的粮草辎重。谁料,真正的张飞正在后路,与严颜相遇,严颜措手不及被张飞活捉。严颜被张飞的义气感动,投降了张飞。张飞在严颜的协助下,一路上高歌猛进,竟然比诸葛亮先到了雒城,解救了刘备的困境。

比如智擒严颜。诸葛亮和张飞各带一支人马入川去支援雒城被困的刘备。张飞进军到巴郡,遇到老将严颜的阻拦,两方开始拉锯战。进退两难之时,张飞心生一计,让士兵们砍柴探路,故意让严颜的探子混入张飞的砍柴兵卒之中,将假情报传递给严颜。

开始,张飞利用了曹操喜欢猜疑的性格,塑造出一个“伏兵”的假象,吓退敌人。但是吓退曹兵,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拆毁桥梁就是张飞计策失败的地方了,明显是向对方示弱,告诉对方自己没有伏兵。曹操几十万大军,搭几座桥梁可以说是不废吹灰之力,刘备就指出张飞拆桥的拙劣“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

中期,大闹长坂桥。曹操大军追赶刘备至当阳长坂坡。张飞引二十余人来到长坂桥阻击曹兵,张飞见桥东一片树林,心生一计,让身边士兵将树枝拴在马尾巴要树林中奔跑,尘土四起。曹操等人到了这里,看到桥东尘头大起,以为树林有大军埋伏,又恰看到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厉声大喝,吓得曹操和诸军众将,于是掉头退走。张飞看到曹兵溃散逃回,令人拆毁了长坂桥,赶上刘备。

这条计策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计策,但是施计对象错了。曹操征战大半生,一生惯于劫别人的营寨,对自己的营寨自然精于防范,而张飞献计不看对象,所以失败是正常的。

张飞向刘备献计说“曹兵远来,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这个计策毫无悬念的失败了,导致的结果是刘备只身逃走去依附袁绍,张飞本人也逃到芒砀山当了山大王。

张飞学会智谋的过程,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他的计谋成功率较低,中期是成败相半,后期几乎算无遗策,计计成功。待我举例说明。

在跟随刘备长期征战的过程中,张飞从原来的一味的恃勇好斗,逐渐转向使用计谋胜敌,最后成为一个智能双全的军师统帅。可以说张飞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学会了使用计谋战胜敌人。

再比如,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的大将吕布骁勇无敌,连胜数阵,众诸侯面面相觑,无人敢于出战之时,书中说“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抵住吕布。

再比如他在听说督邮勒索刘备不成要百姓诬告刘备时,他二话不说抓住督邮的头发拖出来吊在柳树上,痛打了一顿,害得刘备丢了官,兄弟三人亡命江湖。

《三国演义》第一回,介绍张飞的相貌时说“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其中“势若奔马”,是说他的性格火爆,粗爽豪直。小说开始时,张飞基本也属于一个“莽撞人”的角色。比如,他第一次见到刘备,听到刘备长叹,就厉声喝斥:“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真正是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应该说,张飞是《三国演义》一系列的扁平人物中,唯一的一个典型人物。所谓小说人物的典型性,就是小说人物是否具有唯一性,人物的性格是否丰富而复杂,是否随着生活阅历、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三国演义》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是谁?很多人都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清代著名的小说评论家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将诸葛亮、关羽、曹操评定为三绝,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曹操是奸雄的符号,关羽是忠义的代称,又称为三奇,这三绝都是类型化的人物,是一种扁平人物,通俗地说就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没有写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

太全了!三国演义所有的436位武将实力大归档!谁更强,一目了然

在此档次,武艺比他稍强的有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和他相差不多的还有文聘、曹彰、邓艾、张任、华雄、甘宁、华雄、高览、周仓、臧霸、周泰、王双、关平、关兴、诸葛尚、李严、李典、乐进、曹洪、曹仁、诸于禁、凌统、徐质、高顺、程普、管亥、夏侯渊、夏侯霸、孙恒、鄂焕、麴义等,加上魏延本尊,此档有35将在列。

魏延,刘备麾下的镇远大将军,武力仅在“五虎上将”之下。纵观全书,他曾在战场上不出三个回合斩杀曹遵,又与文聘这样的高手战成平手,更有不战而吓退夏侯霸的“壮举”,其勇猛和才干在《三国演义》中绝对称得上其中的翘楚。

文鸯在三国演义的后半部分出现,有“小赵云”之称,他在司马师军中力战一整夜,然后又与追了前来的邓艾等上百名魏将周旋,并最终将他们成功击退。敢以一敌百,可见其豪气之壮也,说他豪气面对万重浪都不为过,是“真心英雄”也!而且更夸张的是,他竟然还能将他们一一击退,这就不简单了,这是单凭豪勇不能做到的,还说明了他有非凡的本领。

再有,他们战功显赫,所以在人们心中,他们简直如神祇一般存在。因此,在《三国演义》前后两部分中的武将排名中,尽管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和“一马二赵三许褚”的两种说法,但这并不是说张飞和关羽进不了前三,而是因为大家觉得关羽和张飞的武力已经超凡,因此不列入排名。

唯二档,顾名思义,此档唯有两将能入选,他们就是快被人“神化”了的关羽和张飞。他们与大哥刘备在桃园三结义,彼此之间的情义非常为人称道,再加上他们两人勇猛无比,只是面对吕布时处于弱势,面对其他任何人,他们都占据上风。比如勇猛如文丑、颜良,竟然被关羽秒杀。比如大吼一声就能不战而退曹操大队人五、甚至直接吓死曹将夏侯杰的勇张飞。

还有一次,他更是以一敌六!话说曹操眼看许诸就要落败,连忙叫典韦、乐进、夏侯渊、李典、夏侯惇等五员猛将前去帮助,一起围攻吕布。吕布面对这六将,坚持了一会之后,觉得难以胜出,于是再次败逃。此战同样不能折损吕布的威名,毕竟这六将都是曹营中的猛将,尤其是典韦和许诸,更是曹操帐下最猛的两员战将,没有之一。

还有吕布、典韦、许褚等,他们虽然曾经在三国中为不同的“势力”效力,但他们的武艺高强和威名赫赫都是毋庸置疑的。吕布手持方天画戟,曾独斗刘备、关羽和张飞位英雄;典韦则擅用双铁戟,曾在宛城之战中舍身救主;许褚则以大力著称,曾倒拖两牛后退上百步。

当然,比起这样的奇人奇事,提起三国演义我们更多的时候,想到的还是书中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智勇无双的谋士,以及英勇无畏的武将。尤其是那些武艺高强、威名赫赫、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猛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孙策、太史慈、甘宁、程普、吕布、典韦、许褚等,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flash网页游戏源码下载《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其事迹: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

孙权:吴国的奠基者,一位英明神武、果断坚毅、开拓进取的君主,也是一位狡猾多变、疑心重重、善变无常的政治家。他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遗业,并且在江东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和经济。他与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并且在赤壁之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后来在建业称帝,建立了吴国政权。他最著名的战役是合肥之战,他率领10万大军北伐曹魏,意图夺取合肥,但是险些被俘,幸亏周泰等人救出。

关羽: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一位武艺超群、忠勇无双、义重如山的武将,也是一位骄傲自负、轻敌冒进、不识时务的将领。他是刘备的异性兄弟 ,曾经跟随刘备东奔西走,建立了蜀汉。他最著名的战役是过五关斩六将,他单人独马,从曹操的包围中逃出,杀死了曹操的六员大将,成功会合了刘备。他后来镇守荆州,但是因为骄慢轻敌,被孙权的吕蒙和陆逊所袭击,被杀。

诸葛亮:蜀汉的丞相,一位智慧无双、神机妙算、忠心耿耿的谋臣,也是一位刚正不阿、清廉自守、勤勉自励的政治家。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曾经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他最著名的战役是五次北伐曹魏,他与司马懿斗智斗勇,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也没有让蜀汉灭亡。他死后,留下了《出师表》、《诫子书》等名篇。

四大名著人物关系有多复杂?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在现代文学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大名著都播放过很多影视作品,但想清楚的看懂并不是那么简单,里面涉及到的人物非常多,人物关系线路错综复杂,为了方便大家能看懂四大名著中人物关系,可以从下面四张思维导图中看出。

专题: 三国演义门小说   小说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