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一百一十回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各自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章节划分在不同的版本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全书分为120回。您提到的“一百一十回”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版本的章节,或者是一个误解。在标准的120回版本中,第110回的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姜维背水破大敌

这一回主要描述了魏国与蜀汉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魏将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汉,蜀将姜维则采用背水阵法迎战。在此过程中,姜维部下的将领文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成功地击退了魏军的进攻,展现了极高的武艺和个人魅力。这一战不仅体现了姜维作为将领的谋略,也突显了文鸯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如果您对《三国演义》的具体内容或人物有更深入的兴趣,欢迎提问!

世界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却说西蜀细作哨知此事,报入成都。姜维奏后主曰:“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后主从之,遂命姜维兴师伐魏。维到汉中,整顿人马。征西大将军张翼曰:“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维曰:“不然。昔丞相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图中原;不幸半途而丧,以致功业未成。今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夏侯霸曰:“将军之言是也。可将轻骑先出枹罕。若得洮西南安,则诸郡可定。”张翼曰:“向者不克而还,皆因军出甚迟也。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今若火速进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胜矣。”

小说三国演义一百一十回

江淮兵大乱。胡遵、王基引兵四面夹攻。毋丘俭敌不住,引十余骑夺路而走。前至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接入,设席待之。俭大醉,被宋白令人杀了,将头献与魏兵。于是淮南平定。司马师卧病不起,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一面班师回许昌。师目痛不止,每夜只见李丰、张缉、夏侯玄三人立于榻前。师心神恍惚,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昭哭拜于床下。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昭急欲问时,师大叫一声,眼睛迸出而死。时正元二年二月也。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

却说魏殿中校尉尹大目,乃曹爽心腹之人,因爽被司马懿谋杀,故事司马师,常有杀师报爽之心;又素与文钦交厚。今见师眼瘤突出,不能动止,乃入帐告曰:“文钦本无反心,今被毋丘俭逼迫,以致如此。某去说之,必然来降。”师从之。大目顶盔惯甲网页游戏真战三国攻略,乘马来赶文钦;看看赶上,乃高声大叫曰:“文刺史见尹大目么?”钦回头视之,大目除盔放于鞍鞒之前,以鞭指曰:“文刺史何不忍耐数日也?”此是大目知师将亡,故来留钦。钦不解其意,厉声大骂,便欲开弓射之。大目大哭而回。钦收聚人马奔寿春时,已被诸葛诞引兵取了;欲复回项城时,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皆到。钦见势危,遂投东吴孙峻去了。

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后人有诗曰:“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原来文钦被山路崎岖,迷入谷中,行了半夜,比及寻路而出,天色已晓,文鸯人马不知所向,只见魏兵大胜。钦不战而退。魏兵乘势追杀,钦引兵望寿春而走。

“都督勿忧。我与拙子文鸯,只消五千兵,取保乐嘉城。”俭大喜。钦父子引五千兵投乐嘉来。前军报说:“乐嘉城西,皆是魏兵,约有万余。遥望中军,白旄黄钺,皂盖朱幡,簇拥虎帐,内竖一面锦绣帅字旗,必是司马师也,安立营寨,尚未完备。”时文鸯悬鞭立于父侧,闻知此语,乃告父曰:“趁彼营寨未成,可分兵两路,左右击之,可全胜也。”钦曰: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

司马昭进入寿春城,将诸葛诞老小全都枭首,灭其三族。武士将擒拿到的诸葛诞部卒数百人绑到。司马昭问:“你们愿意归降吗?”众军将都大叫道:“我们情愿和诸葛公同死,决不降你!”司马昭大怒,喝令武士全部绑到城外,逐一审问:“有投降的免死。”最后没有一人投降。司马昭叹息不已,下令都好好埋葬。后人有诗赞曰:

钟会知道城中人心已变,就入帐报告司马昭:“我们乘这个时机进攻,城池自破。”司马昭大喜,于是激励三军,四面云集,一起加紧攻打。守将曾宣献了北门,放魏军入城。诸葛诞得知魏军已经入城,慌忙领麾下数百人,从城中小路杀出,来到吊桥边,正撞着胡奋,胡奋手起刀落,斩诸葛诞于马下,数百人都被绑缚。王基领兵杀到西门,正遇到吴将于诠。王基大喝道:“还不早降!”于诠大怒说:“我受命出兵,为人救难,既然不能相救,却要归降他人,大义所不许!”把头盔扔到地上大呼道:“人生在世,能够战死在战场,是为将者的大幸!”挥刀死战三十多人,最后人困马乏被乱军所杀。后人有诗赞曰:

这夜二更时分,蒋班、焦彝两人逾城前去降魏,司马昭全都重用。城中虽然有能战将士,却都不敢再言战。一晃由秋天到了严冬,城中眼看粮食吃光,文钦在城中和两个儿子坚守,看到军士成片饿倒,只得来报告诸葛诞:“粮食断绝,军士饿死,不如将北方的军兵全部放出城去,以节省粮食。”诸葛诞大怒道:“你要放走北军,是想谋害我吧?”喝令左右推出斩首。文鸯、文虎看到父亲被杀,就各拔短刀,斩杀了数十人后飞身上城,一跃而下,越壕到魏寨中投降。司马昭深恨文鸯当年单骑退兵之仇,想要把他俩斩首。钟会劝谏道:“那时罪在文钦,现在文钦已经身亡,他的两个儿子势穷力尽来归降,如果斩杀降将,那是帮助诸葛诞坚定城中抵抗之心。”司马昭一听有道理,就召文鸯、文虎入帐,用好言抚慰,赐给骏马锦衣,加封为偏将军、关内侯。

钟会对司马昭说:“现在孙綝退走,寿春城外无救兵,城池可围。”司马昭听从,就催促军兵四面攻围。全祎领兵想进入寿春城,看到魏军势力太大,寻思进退无路,于是投降了司马昭。司马昭加封全祎为偏将军。全祎感念司马昭恩德,于是写家书给父亲全端和叔叔全怿,说孙綝不仁不义,不如投降魏国,将书信射入城中。全怿得到全祎书信,就和全端领数千军兵开门出降。诸葛诞在城中正忧闷间,谋士蒋班、焦彝进言说:“城中粮少兵多,不能久守,我们要率领吴、楚之众,出城和魏军决一死战。”诸葛诞大怒道:“我想要坚守,你们却要讨战,难道是想要出卖我吗?再说出战必斩!”两人仰天长叹道:“诸葛诞要完了!我们不如早降,免遭一死!”

朱异正领兵杀来,忽然背后喊杀声大震,左有王基、右有陈骞,两路军兵杀来,吴军大败而回。朱异回去见孙綝,孙綝大怒道:“累败之将,要你有什么用处!”喝令武士推出斩杀。又责怪全端和他的儿子全祎:“如果再不能击退魏军,你们父子不要再来见我!”说完孙綝回建业去了。

却说吴军屯扎在安丰,孙綝唤来朱异责备道:“谅一寿春城池都不能救援,怎么能够并吞中原?如果再战不胜必斩!”朱异于是回本寨商议。于诠说:“现在寿春南门魏军撤围,我愿意领一支军兵从南门杀入进去,协助诸葛诞守城。将军和魏军挑战,我从城中杀出,两路夹攻,魏军可破。”朱异然采用于诠之计。全怿、全端、文钦等都愿意入城,他们就和于诠领兵一万,从南门进入寿春城。魏军没有将令,不敢迎敌,任由吴军入城,随后飞报给司马昭。司马昭说:“他们这是想和朱异内外夹攻,来击破我军。”就召来王基、陈骞吩咐道:“你们领五千军兵截断朱异来路,从背后攻击。”两人领命前去。

这时吴兵退后屯驻安丰,魏主车驾驻扎在项城。钟会说:“现在诸葛诞虽然兵败,但是寿春城中粮草很多,再加上有吴军屯扎安丰成为掎角之势。我们军兵四面围攻,如果攻击慢了他们会坚守,攻急了他们会拼死一战。那时吴军乘势夹攻,对我三军没有好处。不如三面攻城,只留下南门大路,放纵贼兵逃走,在他们逃跑中寻机歼敌,可以获得全胜。吴军远途奔袭,粮食肯定接继不上,我领轻骑兵包抄在他们后面,可以不战攻破吴军。”司马昭拍着钟会的背说:“你真是我的子房!”于是下令王基撤退走南门军兵。

这天,诸葛诞令吴将朱异在左、文钦在右,看到魏军阵中人马不整,诸葛诞于是驱动士卒向前冲杀。成倅退走,诸葛诞驱兵掩杀,忽然看到郊野遍布牛马驴骡,吴军都来争抢,再也无心恋战。忽然一声炮响,两路军兵杀来,左有石苞、右有州泰,诸葛诞大惊,想要退兵时,王基、陈骞带领精兵杀到,诸葛诞兵大败退走,司马昭又领兵前来接应。诸葛诞领败兵退入寿春城中,闭门坚守。司马昭下令军兵四面围困,全力攻城。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这时有心腹将领丘建在旁边。丘建是护军胡烈部下旧将,胡烈也被监禁在宫中,丘建于是秘密把钟会所说报告给胡烈。胡烈大惊,哭着求告道:“我儿胡渊领兵在外,哪里会想到钟会怀有反心?你如果念及咱们往日旧情,就去透露一下消息,我虽死也无恨。”丘建说:“主公不要担忧,容我慢慢想办法。”

第二天,钟会、姜维两人请众将饮宴。酒过数巡后,钟会举杯大哭,众将惊问其中缘故。钟会说:“郭太后临崩前有遗诏在我这里,说是司马昭南阙弑君,大逆无道,早晚将要篡魏,命令我起兵讨伐。大家都要签名举兵,我们共成大事。”众将全都大惊,面面相觑。钟会拔剑出鞘说道:“有违令的立斩!”众将全都恐惧,只得服从。签字画押完毕,钟会将众将软禁在宫中,派兵严加把守。姜维说:“我看到众将都心中不服,建议将军把他们坑杀。”钟会说:“我已经令人在宫中掘下一个大坑,设置大棒数百根,如果有不听的,打死后立即坑杀。”

钟会和姜维商议。姜维说:“君主如果怀疑臣下,那么臣下必定会死,钟将军难道没有到邓艾的下场吗?”钟会说:“我意已决!事成能得天下,不成最多退守西蜀,也做一做那当年的刘备。”姜维说:“我现在听说郭太后刚刚去世,我们可以对外诈称太后有遗诏,命令将军征讨司马昭,以正弑君之罪。凭借将军的才能,中原之地可以席卷而定。”钟会说:“伯约要作我的先锋,事成之后同享富贵。”姜维说:“我愿效犬马微劳,只是担心众将不服。”钟会说:“明天就是元宵佳节,我们就在旧宫中大张灯火,请众将前来饮宴,如果有不从的马上杀掉。”姜维心中暗自高兴。

却说钟会正在和姜维密谋,忽然有人报告司马昭有书信来到,钟会接书信观看,信中说:“我担心钟司徒不能收押邓艾,所以亲自屯兵到长安,马上就能相见,先写信通报情况。”钟会大惊道:“我的军兵多出邓艾数倍,只凭我的力量就能擒拿邓艾,晋公明明知道我能够办到。现在他领兵前来,肯定是开始怀疑我了!”

钟会进入成都后,收拢邓艾军马后声威大震。钟会对姜维说:“我今天才实现了平生大愿!”姜维说:“当年韩信不听蒯(音kuǎi,脍)通的话,遭致未央宫被杀,大夫种议不跟从范蠡隐居五湖,最后也被杀,这两个人的功名可谓显赫无比,却因为看不透利害关系,机遇到来时不知道把握。现在钟将军大功已成,功高震主,为什么不选择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去四处游玩?”钟会笑道:“姜将军说得不对。我现在还不到四十岁,正怀进取之心,怎么能够效仿这些人而退出江湖?”姜维说:“如果真不想闲居,就应当早图良策。这些事情钟将军心中最是清楚,不用老夫我把话说透。”钟会抚掌大笑道:“伯约真知我心。”从此两人每天商议大事。姜维秘密送信给刘禅说:“万望陛下暂且忍受数日之辱,姜维将使社稷转危为安,日月幽暗会复明,汉室必定不会覆灭。”

钟会和姜维下马进入府中,看到邓艾父子都被绑缚,钟会用马鞭敲打着邓艾的脑袋骂道:“放牛的小儿,胆敢造反!”姜维也骂道:“老匹夫冒险侥幸偷袭得手,才会有今日!”邓艾也是破口大骂,钟会命人将邓艾父子押送到洛阳。

行进到鸡鸣之时,有邓艾部将看到檄文,都投拜到卫瓘马前。这时邓艾在府中还没有起床。卫瓘领着数十人突然闯入大呼道:“我奉诏收押邓艾父子!”邓艾大惊,慌乱中滚下床来,卫瓘喝令武士将邓艾绑缚在车上。其子邓忠出门查看,也被捉拿后绑在车上。府中将吏大惊,想要动手抢夺,却望见远处尘头大起,探马报告说是钟会大军来到在线玩游戏的网页游戏下载,众军将各自四散逃走。

却说钟会请姜维前来商议收拾邓艾的计策。姜维说:“可先派监军卫瓘去收押邓艾。邓艾如果杀了卫瓘,那么造反的事情就会坐实,将军那时再起兵讨伐。”钟会大喜,立即下令卫瓘领数十人进入成都收押邓艾父子。卫瓘手下人制止道:“这是钟会想征讨邓艾,让我们前去被杀好坐实邓艾造反的证据,将军千万不要上当。”卫瓘说:“我自有计谋收押邓艾。”于是先发出檄文二三十道,檄文中说:“我奉诏前往收押邓艾,其余军将都不要过问。如果早早前来归降,定会赏爵。胆敢有协助的灭其三族。”随即准备好两乘槛车,连夜奔成都而去。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臣邓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冶,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禅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爵其子为公侯,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姜维立即在剑阁关前遍竖降旗,先派人报到钟会大寨中,说姜维领张翼、廖化、董厥等前来归降。钟会大喜,派人迎接姜维入帐。钟会问:“伯约为什么来迟?”姜维正色流泪道:“我们国家全军在我这里,今天到这里来,还是显得太快了。”钟会十分惊奇,下座相拜,待为上宾。姜维对钟会说:“听说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今天的强盛都依赖将军之力,所以我才甘心俯首听任将军摆布。如果换成了那邓艾,我要和他决一死战,怎么肯投降?”钟会于是折箭盟誓,和姜维结为兄弟,关系十分密切,仍然让姜维照样率领原来的部下。姜维心中暗自高兴,于是派蒋显回成都去了。

且说太仆蒋显来到剑阁,见到姜维后传达刘禅敕命,命令姜维就地归降,姜维吃惊得说不出话来。帐下众将听说后一齐怨恨,咬牙怒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道:“我们宁愿战死,绝不投降!”号哭之声传出数十里。姜维看到人心思汉,就用好言安抚道:“众位将军不要担忧。我有一计,可恢复汉室。”众将问计。姜维和众将附耳低言,说出了计策。

成都百姓都摆设香花迎接。邓艾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各自按照原来职务降格封官,请刘禅回到宫中后出榜安民,交割仓库。又命令太常张峻、益州别驾张绍,招安其他各郡军民。一面派人说服姜维归降,一面派人到洛阳报捷。邓艾听说过黄皓奸险,想要斩杀。黄皓用金宝贿赂邓艾左右,因此得以免死。从此之后蜀汉正式灭亡。后人因为蜀汉灭亡,有追思武侯诗曰:

刘禅听说北地王自刎而死,马上派人安葬。第二天,魏军赶到,刘禅率领太子诸王和群臣六十多人,把自己都捆绑起来,带上木头棺材,出北门十里投降。邓艾扶起刘禅,亲自解开绑绳,焚烧了棺材,并车进入成都。后人有诗叹曰:

专题: 三国演义伪小说   小说写三国演义   编小说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