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魏吞吴,蜀汉一统,民国奇书《反三国演义》为何“魔改”历史?
有人可能会说,改写历史有什么意义呢?历史已经发生,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反三国演义》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改变已经发生的事,而是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启发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
反三国演义小说下载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反三国演义》简单地看作是一本"爽文"。它的创作背景和深层含义,值得我们深思。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们眼看着国家四分五裂,却无力改变现状。于是,他们选择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这本书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正统"的执着。在传统观念中,"正统"往往与"德"挂钩。刘备一系自诩为汉室正统,在很多人心中就理所应当是"正义"的化身。周大荒通过让刘备最终统一天下,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对"正统"的期待。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历史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借古讽今"专属情侣网页游戏名字大全,通过改写历史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这种思维方式,在《反三国演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有趣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历史幻想小说。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心理状态。在外敌入侵、内忧频仍的年代,人们渴望出现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渴望看到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反三国演义》,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生动写照。
民国奇书《反三国演义》揭秘:历史真相惊人揭秘!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可能性,而文人通过笔端表达内心的激愤,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响。对于“天下一统的桃源盛世”、“圣主贤臣的政治模式”、“正统延续的历史进程”,中国文人始终怀揣着向往和憧憬。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可能性。如今的社会也需要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思考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你认为架空历史小说中的想象和反思对当下的社会有何启示?期待您的评论!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可能性。架空历史小说和文人的激愤情感都是对历史的一种回响。中国人对于“天下一统的桃源盛世”、“圣主贤臣的政治模式”、“正统延续的历史进程”始终怀揣着向往和憧憬。历史并非宿命,是充满可能性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和可能性,而文人通过笔端表达内心的激愤,使得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小说,更是对时代的一种回响。对于三国历史的反思和重新演绎,在架空历史小说中得以体现。这种文学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想象,更是文人们对时代的一种回响。历史并非宿命,是充满可能性的。
反三国演义 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铁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怅
不觉几年,谁知他今年又办了一个民德报,咱们老主顾,还请照旧任职。咱家是风云雷雨,一齐出卖,心意相投,无所不可,于是小说这一栏,自然要借重这部反三国了。奸大热的天,真亏咱家写字,每日平均。约在三千上下,张乖涯先生说的好:“虫蛀木断,水滴石穿”,两三个月工夫,居然被我将全书完全编竣,虽然东拉西扯,却似乎有些至理名言。想起梅龙镇李凤姐说的,好难检的银子,不觉想到我这好难编的书,咱们俩成天碰头,商议作法,倒也很对。不过一句笑话,生生的替马超编上一个妹子,嫁与赵云,咱们俩正在商议着,替马超的妹妹,要取个怎样响亮的名字,他的太太在旁边笑道:“何不就叫作马艳云?”我说艳云两姊妹,三国只有一个赵云,难得去招驸马,这却不行。后来才商定叫做马云騄。
直挨到十三年夏,兄弟有一位十年前相识的朋友张尧卿,是中国秘密社会史上一个有名人物,也是革命党 里一个先进的老党 员,为人豪侠有意气,慷慨能文章。论他性情,就似桓灵宝说刘盘龙的话,家无担石,一掷百万,辛苦半生,毫无发展,春明坐老,徒有壮心,咱们俩到很志同道合。
等到兄弟回得河州,就接着家中书信,舍妹夭亡,老母病卧床 蓐,催我速回。兄弟幼年丧父,跟老母小妹相依为命,兄弟万分没奈何。裴公又素以忠孝自命,即允给假南归,六盘岭上,雪窖冰天,骡车困顿,鸟倦知还。兄弟这样回家之后,仍再来京,每想续成这部反三国志,总是不能如愿相偿。民国十年,到了长沙,跟着援鄂军打了一个败仗,由岳阳附轮到了汉口,住得十日,适值九弟瓞生,自家中赴沪就学,相见汉皋,喜知家人无恙,随一同去到上海,晤见黄幼公与明月前身的柳夫人,说起此次战事失机,殊为叹惋。飘蓬流转,再到北京,跑了一趟奉天,又回长沙。十二年八月,赵蔡兵起,受了嫌疑,又用了一个三十六计的上计,依旧到北京听戏度日,真个九九归原,还寻旧路。
那时循化县的周芷孙周大老爷,又是兄弟的同乡,黄幼老的旧部,署中僚属,湘人过半;你说异乡作客,得此嘉会,要怎样的乐法才好!纵酒冶游,在所不免,咚咚街鼓,月上花梢,黎公每候至夜分方睡,兄弟后来知道,万分抱愧,夜中辄不外出。做了一首湟中秋月歌,黎公甚为叹赏,因此十分见爱,要留兄弟同在西宁,兄弟自将裴公厚意详告,黎公为之喟然。临行复赠了一匹青海黄骢马,金银彖的狐裘,诗经上说: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正是说的兄弟对黎道尹此时光景。
兄弟又有个同乡黎雨民,他是文肃公曾孙,风流 儒雅,很有些干济才情,四体书皆称独到,清淡隽永,不减晋人。他由甘肃督军公署秘书长,外简西宁道尹,与宁海马镇守使阁臣文武辑和,倡设蒙番学校,自己同着夫人小姐,学习 番语。他的意思,以为藏番变乱,由于抚御失宜,言语不通,情形隔阂,欲除此蔽,非通言语,是万万不行。兄弟很佩服他,在北京见过多回,此番到了河州,不由写封信去,问候问候,他回信说:“到甘肃而不一视河湟形势,犹之未到。”我将这信呈与裴公,裴公笑道:“黎道尹是甘肃第一流人物,西宁是甘肃奥区,老弟来此,不可不去西宁一行,一来可以增长学识,二来可以视察民风。”兄弟得令,马上加鞭,到了西宁。黎公甚喜。
约莫这个时间,渭源裴群孟威,也在广德楼听夜戏,由刘石麟君介绍,两人见面,形迹浑忘,真称得起古人所说的:定交 立谈之间,相赏形骸之外。七年腊底,因承裴公见招,从军北苑八年四月,即回着孟威军门,一块儿去到河州,公事简单,天天骑马出城,浏览风景。真好一个所在,千山合沓,两水萦纡,沟渠四达,垂柳交 映,有说不尽的好处,衙斋清净,时复读书,开始的创造反三国志,便在此时;约莫做了三四回光景。
年复一年,世界一年改变一年,不幸船山求学不终,又转到湖南公立第一法校读书,一晃三年,正逢革命,兄弟放下书本,去当法官,糊里糊涂,缺了一年半的整德。便似红鸾禧上说的:才疏学浅,自告回避。好在良心难坏,受事之始,发誓不听干说,不受银钱,敷衍过去,还算没出什么大乱子。
哈哈!这一部反三国志,可算完全交卷了,论起作这部书的历史来,也就很长,楔子中虽然略说一二,尚不明了,我兄弟若不将他表白一番,又怕张仲云找我算帐,各位看官,听我慢慢的道来:兄弟家中,自从高祖以降,无一个不是勤俭持身,谨慎自守,在前清时节便也书香弈叶,科甲蝉联,孝节传家,文章启后;传到兄弟手里,可就变了祖宗成法,自由 行动起来。在这种匪夷所思的社会中,便不免有许多规则的地方,生今反古。还记得在船山书院读书时节,那位学贯天人,穷征世变的王湘绮先生,对于兄弟,常加训戒。每每说道:跇宕不羁,便是乱世奸雄的根柢。后来认识了樊山先生,他也说我是第二徐又铮。兄弟性情虽然疏宕,到还懂得敬畏长者,对于以上诸语,终身记念不忘。
瀚大黎众|奇书连环画《反三国演义》1-10册合集|全册链接欣赏
《反三国演义》全书共60回,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从曹操诓骗徐庶到许昌讲起,到蜀汉攻破曹魏都城许都,实现三国一统而结束。这本书和《三国演义》有很大的不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作为创作原始蓝本,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又加入了演义成分,没有明确的表明立场,我们看不出罗贯中是支持蜀汉还是贬低曹魏。
《反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急援兵贾诩明联吴 扮舟商吕蒙暗袭蜀
徐盛道:“将军胸有成竹,盛无所复用其一得之愚;但关云长徐元直一世之人才,近加以赵子龙游弋江湖,西北用兵,必备东南,若其有备,深入必危!曹之求我,我之援曹,皆欲起东南之战斗,缓西北之围攻,欲令刘玄德备多力分,俾曹氏得以收回三晋耳。我似可虚张声势以袭江 陵,而集兵夏口,以待强敌;关云长心高气傲,久欲起兵与我为难,我若以取江 陵为名,彼必为先发制人之举,悉兵以争江 夏,是彼为我致,我竭水陆以环攻之,必可操胜算矣!”
徐盛得令,即刻过江 前来。吕蒙道:“文响!川兵连胜曹兵,荡定关辅,徇下并州,兵势之强,日兴月盛,无曹即无我矣!我既与刘氏绝交 ,终久必出于一战,与其待曹兵势败而后始求自全,不如及曹兵势存而先相策应,文响以为如何?”徐盛道:“将军之言甚是,但荆州方面,守备甚严,我欲兴兵,何从而施?请将军见示,以启颛愚。”吕蒙道:“兵法避坚攻瑕,荆州以重兵守江 ,防我上攻江 陵,我今以水师饰商人模样,沿江 而上,以陆兵沿西岸渐进,暗袭巴陵,如天之福,得了巴陵,便可径窥长沙,断荆州之右臂。荆州若以兵援巴
且说孙权送过贾诩,召集文武商议。江 东文武,当初原有两派:一派是主张亲善荆州,以鲁肃为首,顾雍徐盛属之;一派是主张三分天下,择利而趋,以吕蒙为首,诸将皆属之。第一派是完全失势,鲁子敬懦弱无能;徐盛镇守江 夏,见孙刘失和,知道不免战争,只好加紧提防,服从上命。此刻孙权提及出兵助曹之事,在廷文武,一律赞成。他们对于形势,都甚明了,知道诸葛亮出兵讨曹,两三个月间,便得了汉中关辅,北定并州,曹操用兵如神,却也顾此失彼,江 南若不于此时出兵助曹,后来虽有此心,亦无用兵之地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竟起图存,除了束手归降,那就非战不可。
《反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徐文响尽节死新蔡 曹孟德临命涸漳河
曹操令曹彰率兵去退马超。彰领命出宫,回到大营,同着李典,前来迎敌马超。谁知马超,因系偏师深入,知许昌一时不可猝拔,又见曹彰领军还来,自与马岱仍回康公镇去了。曹彰见马超军队已退,令李典引兵屯扎许昌南郊,自己回宫来见父王,报告马超退出之事。操已病亟,张目视彰网页可以打开游戏却进不去,含笑而逝,享年六十六岁。
恰好曹彰赶到,进宫来见。操见彰来,精神稍振,略问偃师情形,彰言防务尚属安稳。操唤世子曹丕近前,喘息言道:“朕命在旦夕,若死之后,秘莫发丧,可将灵柩由地道装出许昌,朕前于漳河南畔,自作西陵,设立七十二个疑冢,汝兄弟可葬我于北岸,庶免被他人发掘也!”丕彰顿首受命。操凝神片刻,续续言道:“殓葬事毕,但密告文远仲达,任城留守许昌,汝可假吾命率宫眷直赴幽州募兵;待至幽州,即行建都,然后发丧。若叶县不守,可令文远还守许昌;许昌不能守,令文远仲达尽弃河南之地,专守幽州,结辽东以存国脉,而召鲜卑以乱中原;以山东与孙权,令彼代我受兵,亦救危之策也。”二子涕泣受命。
曹操本是久病之躯,因军情紧急,朝内无人,勉强扶病登朝,计划军事。劳心过度,得了失红之症,加以旧日头风老病复发,已是痛苦万分。那一位世子曹丕,自从逼死了甄妃,后宫内宠 幸了那郭美人,又得了针神薛夜来,真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实在没工夫代理朝政;据他那一块料,就想帮忙,简直也是不行。曹操真个是万方有罪,在余一人,起首听得东吴出兵,颇为欢喜;到后来不徒于禁一军消息全无,就连东吴军讯也就鱼沉雁杳。赵云自来临颖,马超大掠许昌,云长张飞,合攻叶县,张辽势甚危急,曹操眼见得全无指望,还支撑着调兵遣将,防守许昌。猛见火光烛天,心内一急,头昏眼花,登时跌倒。左右急忙扶住,辇入宫室,接连大吐不止,发晕数次。
司马懿听得此项消息,不觉吃了一惊,立请曹彰领步兵一万,马队五千,以李典作先锋,火速东归,还救许昌。曹彰听见许昌危急,不敢懈怠,同着李典,带领军队,不分昼夜,赶回许昌。及至到时,陈矫军队,已被马超攻破,陈矫死于乱军之中,马超纵兵大掠,许昌城外,火光熊熊,上烛霄汉,许昌城里,照得通红。
张辽正待遣兵来救陈矫,只听得方城方面,战鼓如雷,张飞引领全军,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前来攻城,辽急令曹仁登阵守御。又听得探马飞报道,关云长引兵北渡沣水,由南面进攻;接连又听得马超攻破康公镇,由东面进攻,三路人马,不下十余万,声势浩大。接连又昕得赵云引兵三万,由康公镇乘隙进袭许昌。张辽同曹仁文聘商议,张辽道:“许昌根本重地,驻有重兵,主上指挥诸将,赵云偏师,自无足虑;叶县若失,襄城亦不能守,藩篱尽撤,许昌危矣!我等只宜固守叶县,兵力粮草,均足支持,伺隙出战,汉兵虽众,谅亦无如我何也!”二将道:“全凭将军调度,某等无不遵依。”辽与二将,分防三路,一面檄知徐晃曹洪,伺隙出兵,截击张飞后队;一面使人飞报司马懿,言汉兵现已集中叶县,窥伺许昌,请分兵回顾京师。
马超兄弟来到康公镇,守康公镇的乃是陈矫,有兵万人,闻知马超兵到,不敢迎战,分头遣人去许昌叶县求救。马超同马岱计议,到三更时分,乘风纵火,烧毁曹兵栅寨。陈矫立足不住,只得领兵退扎许昌附近,马超便占领了康公镇。
赵云虑马超一人,嫌无臂助,火速令吴懿前往桐柏,替回马岱。军书星火,不到十日,马岱回来。云令马云騄留守汝南,自与马超兄弟直趋郾陵。到了郾陵,令黄武回守汝南,调云騄来前军,云分兵万人,与马超兄弟去袭康公镇。
元直闻之大喜道:“东事一定,我得专心以应北虏矣!郾陵战事,不甚剧烈,曹兵以战为守,无须重兵,黄崔二将,即可应付。子龙可进驻郾陵,以张声势,汝南留吴懿镇守,孟起可领万人,由郾陵直取康公镇,以攻叶县之东;某回舞阳,请云长君侯渡沣而北,进攻叶县之南;一面知会士元翼德,由方城竟攻叶县之西;三方并进,张辽虽有三头六臂,亦当计穷力竭矣。”二将齐声道:“军师妙计,鬼神莫测。”
《反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赵子龙麾兵九里关 马孟起烧粮孟津驿
专题: 读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二小说 萌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儿童版小说看
下一篇三国演义日文小说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