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手下有庞德、马岱两员猛将,韩遂手下有八健将,如果他们两人没有中了曹操的离间计,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曹操,也不会败得这么惨。韩遂手下的八健将也不至于死去六个,只有两个善终。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演义也没有后悔药,一切都是定数。
马超败走后,曹操由于后方不稳,东吴虎视眈眈,只能放弃追杀马超,而是留下重兵把守。此时,韩遂手下八健将已经死去六个,只剩下杨秋、侯选两人,韩遂失去左手,变成残疾。曹操为安抚韩遂,封其为西凉侯,同时封杨秋、侯选两人为列侯,令其镇守渭口。此后,三国演义中再没有此二人的相关描述,此二人善终。
此时,曹操派兵前来坐收渔翁之利,前有许褚,后有徐晃,左有夏侯渊,右有曹洪,四面八方围住马超。马超杀出一条血路,来到渭桥之上,看到八健将之中的李堪,于是追赶李堪。他突然听到背后有人放箭,于是侧身躲过,这支箭正好射中前面的李堪。李堪倒于马下,当场死亡。背马超背后射箭的是曹操手下大将于禁,李堪是马超借于禁之手,射杀李堪,因此李堪也是死于马超之手。
小说三国演义里的韩遂
刚开始,马超屡战屡胜,打得曹操狼狈而逃,割须弃袍。然而电脑网页老是跳游戏怎么办,在曹军站稳脚跟后,战局便发生了变化。韩遂带着庞德及自己的部队攻打曹军,结果中了曹军的埋伏,庞德掉入陷马坑。幸好庞德勇猛,从陷马坑中跳出来,砍杀数人,前去救援韩遂,在斩杀曹仁部将草永后,杀出重围。但是此战有两个健将战死分别是程银和张横。
演义中,马腾、马铁、马休父子三人被曹操害死后,马超便联合叔父韩遂,共同讨伐曹操,杀奔长安而来。其中韩遂有八个手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健将。
三国演义中,除了吕布拥有八健将之外,西凉韩遂也拥有八健将(毛纶、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版本)。早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八健将是马超手下,是马超的八健将。无论是马超,还是韩遂,都是西凉的实力派。他们的八健将分别是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此八人在演义中的结局如何呢?六人被杀,只有两人得到善终,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纵观韩遂一生,自公元184年被裹挟起兵以来,直到公元215年去世,割据纵横凉州三十多年,一直是凉州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堪称一代枭雄;但韩遂似乎满足于在凉州做一个“土皇帝”,从未有过涉足中原争夺天下的志向,也算是胸无大志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韩遂纯粹是在阻碍历史的进程。
韩遂、马超逃回凉州,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将韩遂子孙在京师的人全部诛杀。韩遂最后几年的生涯,流窜于羌、氐部落之中,负隅顽抗。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渊回汉中,留下阎行,韩遂结集羌胡数万兵众攻破阎行。之后韩遂逝世 (一说被部下杀害 ),享年七十余岁 。
马超等九部军阀不甘心,于是推举韩遂为首领起兵,他们聚集了十多万军队进军潼关,希望把曹操大军挡在潼关之外。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曹操巧渡黄河,然后用离间计离间马超、韩遂,最终成功击败关中十路联军,基本平定关中地区。
但韩遂并不想真正的完全归附曹操,他还想做自己的“土皇帝”。赤壁之战前,曹操派人“忽悠”马腾带着全家到邺城享福,部队留给马超统领,韩遂还是稳坐泰山。公元211年,曹操见一时无法解决孙权、刘备,于是决心解决关中各路军阀,他以讨伐张鲁为借口进军关中。
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朝政之后,继续拉拢韩遂,双方也曾闹过不愉快,但最终也算和平解决。然后韩遂继续窝里斗,和马腾打的不可开交,甚至于韩遂杀死了马腾的妻子、儿子。直到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曹操和韩遂的交锋开始了……
当然,韩遂虽然地处偏远,但毕竟割据一方,而且在凉州、关西一带很有影响力,所以不论谁在朝廷之中,都会拉拢韩遂。最开始是董卓,董卓希望拉拢韩遂、马腾对付关东联军,韩马也把董卓当作凉州老乡,可惜董卓死得太快。
然而相比于逐鹿天下,似乎韩遂更擅长窝里斗,比如先干掉了边章、北宫伯玉、李文侯,又废了王国,此后和马腾一会儿称兄道弟,一会儿兵戎相见。自起兵以后,韩遂一直没有离开凉州地盘,似乎安于做一个凉州小霸,并且乐在其中。
要知道汉灵帝是189年才死,然后董卓进京,公元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天下自此大乱。而韩遂早在董卓祸乱天下之前,已经在凉州呼风唤雨,强盛的时候拥兵十万,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三辅地区。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王国包围陈仓,灵帝派左将军皇甫嵩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前往抵抗。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皇甫嵩趁机帅军追击,大获全胜,斩首一万多级。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韩遂等人逐渐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中平四年(187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军包围陇西。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耿鄙为别驾所杀。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都与韩遂联合,进而包围汉阳,汉阳太守傅燮战死。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
就这样边允、韩约干脆入了伙,成了叛军首领,并且改名为边章、韩遂。中平二年(185年)三月, 韩遂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遣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及中郎将董卓征讨,都不克,而边章、韩遂等实力进一步扩大,拥有十万之众,天下为之骚动。
结果回到凉州不久,羌胡首领北宫伯玉、李文侯起兵作乱,把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予放还。凉州刺史左昌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约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
韩遂是凉州金城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兰州人。凉州地处东汉帝国边界,但韩遂可是凉州名士,中平元年(184年),韩约(韩遂本名)前往京师洛阳办理公务,大将军何进久闻其名,特与他相见,韩约劝说何进诛灭宦官,何进没有听从,韩约于是请求回到凉州。
为何说韩遂才是西凉第一军阀?首先,是因为韩遂起兵的时间太早了,公元184年韩遂就已经活跃起来(当时马超还是个8岁的孩子),直到公元215年去世,韩遂在西凉持续活跃了30多年的时间,妥妥的第一军阀头子。
韩遂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以马腾结拜兄弟的身份出场,二人共同参与了进京勤王的行动,而后又和马超一起举兵攻打曹操,为了衬托马腾、马超,小说里韩遂似乎一直是马超父子的配角,在真实历史上,韩遂才是西凉第一军阀!
精读《三国演义》59回: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
韩遂先是跟五虎将马超互切,随后不敌从马超手上断手逃生,这个时间段大约是在公元211年左右。这年,韩遂四十岁。于是乎,我们以此为基础,结合韩遂生平,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公元184年,韩遂13岁。大将军何进就因为韩遂大名,与他相见!再加上韩遂割据地方32年。韩遂215年去世(44岁),那岂不是12岁就开始搞割据了!12岁开始割据地方,13岁威震海内,还去劝说大将军何进要铲除宦官。就问诸葛亮王朗司马懿们,你们虚不虚?!
当然,这几位恐怕都比不上韩遂。演义中是这么说的:操曰:“吾与将军之父,同举孝廉,吾尝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将军今年妙龄几何?”韩遂答曰:“四十岁矣。”
看到没?想当年王朗王司徒居然能跟著名狠人太史慈打得有来有回互相鏖战!败退的原因还是因为周瑜程普前来夹击,司徒大人寡不敌众!区区诸葛村夫,要不是后面站了赵云魏延张苞关兴,王司徒拍马舞刀可将诸葛村夫斩于小轮车之下,当然了,就是王朗能打败诸葛亮,恐怕也只能跟司马懿打个五五开!
请大家看一段演义:孙策大怒,正待交战,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马舞刀tgp什么游戏都打不开网页游戏,与慈战不数合,朗将周昕,杀出助战;孙策阵中黄盖,飞马接住周昕交锋。两下鼓声大震,互相鏖战。忽王朗阵后先乱,一彪军从背后抄来。朗大惊,急回马来迎:原来是周瑜与程普引军刺斜杀来,前后夹攻,王朗寡不敌众,与白虎、周昕杀条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桥,坚闭城门。
三国中那些武力值爆表的文臣都有哪些人?其实武力值最高的是韩遂韩伯约,要说韩遂就必须提到王朗王司徒了,大家可能都知道王司徒被诸葛村夫骂死,真打起来其实王朗怕是能爆锤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韩遂、马超、西凉八部,如何在乱世中翻云覆雨?
这些军阀,不仅仅是一段段简单的征战史,更是一幕幕关于忠诚、背叛、合纵连横的复杂人性剧。关中地区,作为三国争霸的军事要地,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在此斗智斗勇。而这里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郡县,都有着它自己和历史的沉淀。比如金城郡和武威郡,这两个地名在三国历史上频频出现,成为了无数战略布局的关键。
杨秋的情况也颇为特殊。他的势力原本在安定郡,但由于东汉末年羌人的频繁侵袭,安定郡的实际控制权已大为削弱。到了东汉永初五年,安定郡的郡治甚至被迫迁移。杨秋后来归降曹操,被封为临泾侯,显示出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及其军事上的价值。
再来看那些《三国演义》中的“西凉八部”。他们并不完全是马超或韩遂的部下。其中的程银、侯选和李堪原本就是有地位的河东人,他们在兴平之乱时各自拥有千余家的部众,实力不容小觑。而且,他们的地盘主要集中在长安周边,包括左冯翊、右扶风等地,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马超这个名字,大家肯定不陌生。历史上的马超,与韩遂一起,被称为“关中十部”的盟主之一。但这里的“十部”,并非都是他们的直属部下。实际上,这“十部”中的很多人,都是独立的地方军阀,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一种联盟关系。这种盟友关系在乱世中是相当微妙的,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甚至不乏内部的猜忌和权谋斗争。
说起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不得不提的就是马超和韩遂这两位大名鼎鼎的西北军阀。他们各自掌控的势力,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有着天壤之别。在194年到197年之间的动荡岁月中,他们在关中地区的版图和影响力,比小说里描述的要复杂得多。
专题: 三国演义完小说 三国演义书小说 抄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萌娘三国演义类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