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里的刘备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该小说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以魏、蜀、吴三国争霸为背景的历史故事。刘备是蜀汉的开国之君,他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描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学色彩和人物特质。

1. 身份背景: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出身于汉室宗亲,但早年生活困苦。他以仁德著称,深得人心,能够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共同开创蜀汉基业。

2. 性格特点: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一个仁义宽厚、胸怀大志的领导者。他常常以身作则,爱护百姓,尊重人才,注重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在面对困难时,他能够保持坚定,同时也能够展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3. 主要事迹: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经历了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从一个普通的草根人物,通过一系列的智谋和努力,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其中著名的故事包括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赤壁之战、白帝城托孤等。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刘备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他作为领导者的智慧和决心。

4. 文学影响:刘备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的塑造,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观念。他的仁德、智慧和领导能力,成为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君主形象。

综上所述,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学人物,他的故事和形象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宝贵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什么一个人?

最后,刘备的三观是孝道。他对待家族和亲人始终如一地尊重和关爱。在他事业腾飞的过程中,他始终没有忘记去思考怎样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怎样让兄弟们团结和睦。正如《论语》所言:“孝为人之根本。”刘备对孝道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行为给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三国演义小说里的刘备

三国正史里的刘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给《三国演义》作注的裴松之就认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说得更明白了:“昭烈之于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炉石传说手游盒子能够记牌吗,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三国演义》演义出于“维护正统”的目的,对刘备是极度地褒扬。演义通过描绘曹操、孙权的凶狠奸诈来突出刘备的宽厚仁义,因此我们对刘备的印象是非常不错的,他的那句“宁叫天下人负我,毋叫我负天下人”甚至成了不少有志青年的人生座右铭。

三国演义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主角分别是谁?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二主角,第四回的回目是《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面对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曹操义愤填膺,于是准备手持七星宝刀,前往董卓府内,在董卓熟睡,吕布不在时,趁其不备,想要一刀杀了董卓。被董卓发现后,曹操灵机一动,持刀跪下向董卓说道:“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即使是到了三国演义中期,刘备依旧频频露脸,如赤壁之战后,刘备过江和孙夫人完婚,加强孙刘联盟,又如入川之战,刘备亲自带领大军进入益州,驰骋沙场,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打下益州。夷陵之战中,刘备御驾亲征,是三军主帅,演义中也是以刘备的第一视角描述的。夷陵之战惨败后,刘备病重,在床上躺了一年多后,于白帝城托孤后,一命呜呼。此时,刘备的身影才从演义中消失。

三国演义中,以刘备为主人公的回目很多,刘备是演义中的主线人物,许多故事都是以刘备的第一视角来描述的。演义中的事情发展,整体上是跟着刘备的步伐进行的。如刘备剿灭黄巾军起义、参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诸侯。

大起大落还是忠厚义气——究竟是何原因让刘备成为小说第一男主?

依附公孙瓒,投靠陶谦,寄居曹操,依附刘表……刘备像一颗飘萍,在乱世的风浪中辗转。他寄人篱下,忍辱负重,却又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哭,是为了博取同情,也是为了麻痹对手。他笑,是为了笼络人心,也是为了掩饰内心的野心。

黄巾起义的烽火,点燃了乱世。刘备振臂一呼,关羽、张飞两兄弟纳头来拜,桃园结义的誓言,在风中回荡。这看似草莽英雄的浪漫,实则是乱世求生的无奈之举。没有兵马,没有粮草,只有三兄弟的一腔热血,他们踏上了颠沛流离的征战之路。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刘备

直到徐庶举荐、司马徽诉说诸葛亮之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出山,情况才开始好转。按照诸葛亮制定的战略,一路联吴退曹、智取荆州、平西川、进汉中称王。在曹丕篡位后,刘备正位大统称帝。后伐吴为关羽复仇,在夷陵惨败。

刘备病逝,白帝城托孤:章武三年三月,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夏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光复汉室的重任落在了诸葛亮身上,一代枭雄刘备就这样离开了。

事业巅峰,汉中之战,击败曹操: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兵进攻汉中,派遣吴兰、雷铜等夺取武都,被曹洪所杀。刘备率军占领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相拒。曹操到汉中之后,刘备敛众拒险,黄忠、赵云又在汉水截取曹军粮草,曹军奔走逃亡的越来越多,不得已退军。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大业初成,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联合孙权,与周瑜率领联军大败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荆州四郡。刘备从孙权手中借的荆州江陵(南郡),占据荆州五郡。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 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 皇朝。

三顾茅庐: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 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 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不在家,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投靠刘表:建安五年,黄巾军首领刘辟等叛归袁绍。袁绍使刘备领兵与刘辟寇略许都以南,关羽得知后从曹操处亡归至刘备处助之。曹操派遣曹仁来攻击刘备,刘备战不利于是回到袁绍处,想要离开袁绍,以连结刘表为由,带兵复到汝南,联合黄巾余党龚都,众有数千人,曹操派遣蔡阳前来攻打,被刘备所杀。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往投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待以上宾之礼,遂屯于新野。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早年经历: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两手下垂等到膝盖,能看见自己的耳朵。不爱说话,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着依附刘备。

所以,之前大家所认为的刘备被陆逊打败的原因,都只是表象原因,最根本的原因,书中的答案也非常明确,就是因为关羽的原因,导致军事重地荆州丢了,也就导致刘备丢失了真正可以打败孙权和曹丕的最重要的大本营。

所以,尽管刘备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肯定知道“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兵家之大忌”这句军事上的名言,但是站在当时刘备的角度来看,在那个狭长的空间里,在长江的南北两岸这样的环境当中,你让刘备如何扎营?

因为,刘备在全力攻打东吴的时候,也不得不防备北方的曹丕,而在那个有限的空间里,刘备只能绵延好几百里驻军,从而形不成特别强大的集团战斗力。

虽然说,这也是攻打东吴的一条线路,但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那个年代里,走这样一条道路,势必会让刘备的伐吴大军,前后绵延好几百里。

而现在,镇守荆州的关羽被杀死,荆州回到孙权手里,那么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就不得不另辟蹊径。于是,刘备不得不走夔关,走白帝城,而不敢走荆州。

你看,荆州对于刘备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就因为刘备在夺取川蜀之后,如果荆州还在刘备手里,那么北可以打击北方的曹丕,南可以攻打东南的孙权。

只是,政治家兼军事家的刘备,却在攻打东吴的最后一战当中,被当时毫无名气的陆逊,给火烧连营了,一下子就把刘备之前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那些家底子,烧得是一干二净。

说刘备是个军事家,一是可以从刘备没得到诸葛亮之前,经常也能打胜仗能看出来,二是可以从刘备伐吴的战斗当中可以体现出来。没有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依然能打胜仗。

说刘备是个政治家,可不是仅仅因为他会“哭”,而是因为他能从一介布衣,在诸雄群立的东汉末年,一路成长为蜀汉的皇帝,就非常能证明,刘备绝对是个完美的政治家。

之前的刘备,为了自己的形象选择隐忍不发,现在的刘备,在拥有了荆州之后,在拥有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等人之后,在拥有了打败曹操的战绩之后,终于露出了自己本来的面目,那就是和曹操、孙权等人一样,都是想要占山为王的人。

看看,面对刘璋小小的怀疑和为难,刘备不仅大怒,而且还是大骂,连庞统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表示“主公只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前情尽弃矣”。

璋乃量拨老弱军四千,米一万斛,发书遣使报玄德。仍令杨怀、高沛紧守关隘。刘璋使者到葭萌关见玄德旧版三国志单机游戏视频大全,呈上回书。玄德大怒曰:“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毁回书,大骂而起。

但是,此时的刘备决定不再忍下去了,因为刘璋的怀疑和为难,将直接导致他无法得到梦寐以求的川蜀,而得不到川蜀,那么刘备极有可能就被曹操消灭。

如果说,按照之前刘备的做法,在面对刘璋为难自己的时候,完全可以两手一甩直接回到自己的根据地荆州。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就完全符合之前刘备的人设,那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忍辱负重只为汉朝的将来着想。

话说,因为张松就是看重了刘备传说中的为人,所以心甘情愿的想要把本来属于刘璋的川蜀,拱手让给刘备。而刘璋一开始也看重了传说中刘备的形象和地位,认为刘备不会和自己抢地盘。

但是,当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尤其是在经历了赤壁之战之后,刘备似乎就有点飘了。因为普天之下都知道,刘备那么弱小的力量,都能把强大的曹操打得是落花流水。

后来,当关羽和张飞出现在刘备面前之后,刘备似乎有了一定的底气。但是,由于刘备的出身本身就很低微,关羽和张飞也不是名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备就一直保持低调。

从小说当中刘备一出场的表现来看,当刘备得知东汉的天下即将分崩离析的时候,刘备所表现出的是爱莫能助的状态。也难怪,当时的刘备是要啥没啥,除了叹气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一直以来,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刘备给人的形象都是温文尔雅,而且心系汉朝安危的正面形象,尤其是当刘备成为刘皇叔之后,这个形象更加根深蒂固。

专题: 求三国演义小说   仿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