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写。这部小说的出版单位并非由一个人或机构单独完成,因为它是在罗贯中创作完成之后,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修订,最终成书并出版的。
在罗贯中完成创作后,这部作品并没有立即以书的形式出版。在明朝时期,这部小说主要以口述、抄本的形式流传。到了清朝时期,经过多次修订和整理,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版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刻本和版本的出现,但没有一个具体的出版单位可以完全归功于《三国演义》的出版。
在现代,我们所见的《三国演义》多是在清末民初时期,由书商在古籍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出版的。例如,现代通行的《三国演义》版本,通常是由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或中华书局等出版单位出版的。这些出版社在20世纪初至中叶,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使得《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能够以现代的阅读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
所以,确切来说,《三国演义》的出版单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实体或机构,它们在不同的时期负责了书稿的整理、修订、印刷和发行工作。
《三国演义》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纪念版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办了《三国演义》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纪念暨纪念版分享会,邀请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关四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绚隆,山*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画家陈全胜,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鲍国安,一同回顾出版历程,分享阅读记忆,引导大众品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三国演义》的70年
三国演义小说出版单位
今年10月,人文版《三国演义》七十周年纪念版推出,其文字内容与2019年第四版《三国演义》一致,并增加了陈全胜的“三国”系列插图。装帧设计方面,复古风格和创新元素结合,力图为读者呈现一部精美雅致、品质优良的纪念版。(本文图片均由人文社提供)
但不可否认的是三国志11单机直播游戏,20世纪70年代的这次整理,标点的基础仍是50年代的,当时的句读习惯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今天有所不同。另外,正文文字有少量底本(*本)可通的,整理时也做了主观改动。还有,个别注释的行文用语难免保留了当年的时代痕迹。鉴于以上情况,2019年,人文社再次对《三国演义》校注本全面修订,推出了第四版。
“四大名著”的前世今生
“四大奇书”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文人墨客的推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说起“四大奇书”,一般来说是指明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但这一说法的确认,也是万历后期,也就是《金瓶梅》形成后的事情。天启三年(1623),烟霞外史序《韩湘子全传》中,把《全传》与其他小说进行比较时,谈到其“有《三国志》之森严,《水浒传》之奇变。无《西游记》之谑虐,《金瓶梅》之亵淫。谓非龙门兰台之遗文不可也?”(原文引用)虽然这一说法中并无“四大奇书”字样,但已经把这四本书放在一起谈论,也算是当时的读书人把这几本书奉为小说中的样本了,距离今天整整四百年的时间。到了明朝崇祯年间,社会上已经普遍认可“四大奇书”,创作于崇祯元年的《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峥霄主人在《凡例》中,写道:“是书动关政务,事系章疏,故不学《水浒》之组织事态,不效《西游》之布置幻景,不习《金瓶梅》之闺情,不祖《三国》诸志之机诈。”一些学者认为峥霄主人既是这本书的评论者,也可能是这本书的作者,而这本书作者为“草莽臣”,因为冯梦龙也曾以“草莽臣”为号,所以这段话也被认为是冯梦龙所言,便一并把“四大奇书”书目的确定也推到冯梦龙名下,这也是后世一提“四大奇书”必然谈到冯梦龙的原因。但到了这时,仅仅是大家推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这四本书与“四大奇书”的称号也还没有完全套上。
近日翻看近代出版资料才发现,“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1919年2月14日上海《申报》求古斋书帖社的广告上,但紧随“四大名著”标题后面的书目竟然是《廿五史弹词》《随园诗法丛话》《金圣叹、陈眉公才子尺牍》《唐诗白话解》,与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四大名著”完全没有关系。
提起中国的“四大名著”,连小朋友都能立刻侃侃而谈,告诉你“四大名著”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但是,“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四大名著”一直都是这四部古典小说吗?
为庆祝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向经典致敬,作家出版社启动“作家出版社建社70周年珍本文库”文学工程,选取30部建社初期首次出版的作品重装出版,以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人民立场,共同见证新中国文学事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2022年3月,发布“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征文。8月1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截至目前,已出版关仁山《白洋淀上》、欧阳黔森《莫道君行早》、王松《热雪》、周瑄璞《芬芳》等作品。其中,杨志军《雪山大地》2023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推出包括《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国家温度》等在内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丛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留下了珍贵的国家记忆和文学记忆。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共计40卷,包括中短篇小说30卷、散文3卷、报告文学3卷、戏剧3卷、诗歌1卷。
2019年7月8日,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标志着作家出版社由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国有独资公司。
出版贾大山《贾大山小说精选集》、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王旭烽《茶语者》、孙皓晖《大秦帝国》(缩写本)、刘和平《北平无战事》等。
2012年,中国作协党组决定用3到5年时间,集中全国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实施“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出版工程,计划出版130部左右。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推出《***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一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从2005年启动编纂工作,于2009年面世出版。全书共三卷、500余万字,为中国作协的会员管理和交流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版大量双效益的品牌好书,如杨红樱《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余秋雨《借我一生》《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海岩《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
出版了《铁凝自选集》《王安忆自选集》《莫言文集》《张炜自选集》《张洁自选集》《韩少功自选集》等,以及韩少功《马桥词典》、莫言《丰乳肥臀》《檀香刑》、贾平凹《怀念狼》等长篇小说。
策划出版以译作为主的“作家参考丛书”,包括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叔本华《生存空虚说》、尼采《悲剧的诞生》以及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等。
策划推出“当代小说文库”,包括铁凝《玫瑰门》、张洁《只有一个太阳》、张贤亮《感情的历程》、莫言《十三步》等。策划出版“文学新星丛书”,包括阿城《棋王》、池莉《烦恼人生》、刘震云《塔铺》等。
1953年10月,作家出版社成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署办公,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冯雪峰兼任第一任社长。以“作家出版社”名义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三国演义》。
聊聊《三国演义》小说
突然发现,三国演义里名字两个字人挺多的,说说看:刘备,刘备儿子—刘禅,关羽,张飞,赵云,黄忠,曹操,王充,袁术,袁绍,马谡,孟获,孙坚,孙策,孙权,鲁肃,周瑜,姜维,徐庶(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马超,……。而三个字的名字相对来说就少,诸葛亮,司马懿,吕伯奢,等等。
《三国演义》的小说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约公元1330年—约公元1400年),号湖海散人。他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史书和裴松之的注解,加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所以《三国演义》并非一人所作,而是集体创作,罗贯中是集大成者。
《三国演义》书名的变迁
《三国志演义》为什么又名《三国演义》本文解释欠妥。《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反对分裂,呼吁统一,反对内讧,主张团结。其中主要的英雄人物形象有类型化、脸谱化的倾向,如诸葛亮、刘备皆然,单一而明朗,为民众喜闻乐见。但作者也并非不考虑人物的复杂性,曹操、关羽、张飞等形象就都比较复杂,因此也更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元素出于作者的虚构,而非历史书中的记载。
罗贯中还著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演义》、《三遂平妖传》和杂剧《龙虎风云会》;看来他非常热心于通俗文学的创作,可惜生平不详。据说原名罗本,山*人,一说杭州人。明人赵楷《赵宝峰先生文集》中有一篇祭文,署名门人罗本等三十一人,有人以为这个罗本就是罗贯中,但并无确证。从事通俗文学的作家,在中国古代一向没有也不可能有多高的社会地位。
推荐好书《三国演义》|烟台中小学生习作园地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教育频道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习作,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只要能表达出孩子的真实情感即可。欢迎各位老师荐稿,也欢迎孩子们自己投稿。来稿请注明孩子姓名、学校、班级。作品可配发孩子照片。
《三国演义》的成书版本和作者
另外,有《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实乃明朝万历、天启间无锡人叶昼所评,一百二十回,不分卷,中有眉批、总批,有明建阳吴观明、吴郡宝翰楼等刊本,俗称“假李评本”。《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就是以此为底本,再行批评删改的。
《三国志传》,现存万历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万历壬辰(1592)余氏双峰堂刊本、万历汤宾尹校本等几种。该书与《三国志通俗演义》估计不是同一系统,书中有关羽之子关索一生的详细事迹,嘉靖本中没有关索事迹。《三国志平话》中写孔明南征时只有“关索诈败”一句。可见这一部分出自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花关索传》,共四集,分写花关索的身世、认父、进川、贬到云南。
《三国演义》的版本有数十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四种。现存最早的是嘉靖本,书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全书分二百四十则,二十四卷,约八十万字。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和嘉靖壬午(1522)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小引。序云:“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誉录,以便观览",《引》云“简帙浩瀚,善本甚难,请寿诸梓,公之四方。”加之该书注释内容,可推知该书不会晚于元末明初成书,先以抄本流传三国pc策略游戏单机版,嘉靖本有可能是最早的刻本。
《三国演义》是怎样成书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三国演义》的前言中介绍时说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而且是由文言小说过渡到白话小说、短篇平话小说过渡到长篇章回小说的桥梁《三国演义》还开辟了一条熔历史与民间传说于一炉、集民间艺人与文人智慧于一体、内容则亦实亦虚的创作道路,成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侠义公案小说乃至神魔小说效法”。还说“演义”就是将史实敷衍为长篇章回小说或故事。《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其所写人名(包括字号)、地名、官名大多为纪实,但也有虚构者,所谓有“七实三虚”的说法。
让“三国文化”活起来•第三期|《三国演义》
有关三国的故事流传于民间,《三国演义》的成书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是《三国演义》最基本的蓝本,另外,《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宋代讲史、元代的《平话三国志》、《三国事略》以及元杂剧、民间传说等,都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比如活跃于当时戏剧舞台上的大量有关三国的剧目: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白帝城托孤等,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罗贯中正是在如此丰富的创作素材的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创作出了中国古代历史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除小说《三国演义》外,他还创作了《残唐五代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小秦王词话》等小说,另外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专题: 假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9 三国演义门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节选片段
下一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