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马超的出场是相当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的。马超的首次亮相是在小说的第二十回,题目为《袁本初战陈登吕奉先败苏秦》。以下是马超出场的具体描述:
曹操在与张绣作战失败后,于城外相会,此时马超带领羌族士兵,从背后袭击了曹军。马超的出场非常震撼,小说中用“西凉马孟起”来形容他,暗示了马超在西凉地区的声名远播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无双。他先是单枪匹马地冲入战场,斩杀了曹军的先锋将领成廉,随后在混乱中救出了曹操的长子曹昂,这一行为既展示了马超的英勇,也体现了他复杂的人性,即既有忠于主公的一面,也有对战局不确定性的考量。
马超的出现不仅给曹操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揭示了他与曹操之间的恩怨情仇。在之后的章节中,马超与曹操的交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影响了三国时代的格局。
马超的出场,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武勇,也预示了他在三国时代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与曹操之间复杂的关系。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马超起兵
曹操得知长安失守,吩咐曹洪、徐晃先带一万人马,替换钟繇坚守潼关。立下军令状:十天内失了潼关,斩首;十天外失潼关,曹、徐两人没有责任。两人得了军令,连夜出发。曹操对曹仁说:“曹洪性子急躁,恐怕会误事。你押送粮草跟在后面接应。”
长安郡太守钟繇一面派人飞报曹操,一面出城布下阵势迎敌。西凉先锋马岱率兵与钟繇交战,只有一个回合,钟繇就大败奔回。长安是西汉的京城,城墙高,壕沟深,西凉兵一连围城十天,不能攻破。马超部将庞德献计,全军退兵。
三国演义小说马超出场
不减吕布当年之勇:马超在演义中的战绩
夜战张飞:马超战败后投奔汉中张鲁, 而后在葭萌关前与张飞对阵,马超嘲笑张飞是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与之交战,两人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两将各回。张飞回到阵中小米盒子4能玩什么游戏,歇息片刻,不用头盔,只裹包巾上马,又出阵前搦马超厮杀。
砍断韩遂左手,对战五将联手:之后,曹操施展反间计,马超和韩遂相互猜忌,韩遂设下鸿门宴想擒拿马超,却被马超知晓,马超一剑望韩遂面门剁去,韩遂用手抵御,被砍断左手。侯选、李堪、梁兴、马玩、杨秋五将挥刀齐出,围着马超混杀。马超力战五将,剑光明处,鲜血溅飞:砍翻马玩,剁倒梁兴,另外三将各自逃生。
被许褚吓退:曹操亲自上阵前骂阵,让马超早降,马超大怒,想要突袭擒拿曹操,但突然看见一人威武,马超问“闻汝军中有虎侯,安在哉?”许褚则提刀大叫曰:“吾即谯郡许褚也!”目射神光,威风抖擞。竟然让马超不敢动,勒马而回。
五虎上将中马超下场如何?全家100多口人被杀,娇妻还被曹操送人
战国的赵国名将赵奢是马超最早可以追溯到的祖先。其中赵奢的小儿子赵牧和孙子赵兴均为赵国的将军。赵兴因为伯父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纸上谈兵而战败的耻辱,于是用祖父赵奢“马服君”的封号,将赵姓改为“马服”姓,后去“服”字,单姓马。因此东汉时期出生的马超也奉赵奢为始祖。
马超,字孟起,公元176年出生于右扶风茂陵(在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县),死于公元222年,享年47岁。马超出身于凉州名门望族,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征西将军马腾的儿子。他的先人马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心腹爱将,父亲马腾是割据凉州一方的军阀,家世非常显赫。
在五虎上将的命运浮沉中,马超的结局可以称得上是最惨的。马超虽在刘备阵营中被封为平西将军,但在刘备数次对外战争中,马超没有做过一次先锋,只是做一些防御性后勤工作,他在刘备旗下不被重用可见一斑。而马超身负杀父之仇、灭门之恨,娇妻还被曹操送人,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无能为力,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和仇恨。最终47岁含恨客死在阳平关任上。
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时遭到孙权杀害。张飞为替二哥关羽报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部将对其鞭打士卒的暴虐行为不满将其刺杀而亡。黄忠老当益壮,以75岁高龄在猇亭之战中遭吴军部将设伏包围,被流箭射中肩窝受伤而死。赵云勉强称得上善终,集忠、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于一身的赵云活得最长,享年76岁。
三国时,刘备在蜀国称帝后,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五人封为五虎将,这五个人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皆为武将中的中人中之萃,令对手羡煞。然而,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时势虽然造就了战功赫赫的五虎将,但他们的命运却也逃不出历史的漩涡,就像翻飞的浪花消逝在滚滚长河中。
马超死后,西蜀政权继续厚待其弟马岱及其后人,后又重用西凉人士姜维,目的就是为保证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稳定。此举也颇为奏效,整个三国期间,羌、氐族总体上与蜀汉合作为主,倒是经常叛乱袭扰曹魏,并在之后数百年时间里,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中原政权的西北地区稳定、
马超进入西蜀后,高开低走,这里有刘备的刻意安排,从马超自身来讲,他半生蹉跎,加入蜀汉阵营后,年近不惑,大仇长期难报所造成的心理压力让他在蜀汉内谨小慎微,很难再有昔日意气风发之举。不过,马超在当打之年去世,对人力资源本就不充沛的蜀汉来说,是个意外打击,也是个重大损失。
看得出来,刘备对马超属于政治上利用,军事上戒备,并没有完全信任。他让马超守阳平关,却派级别低于马超的魏延守地理位置更为重要的汉中,在蜀国之后的多次战争中,昔日“战神”马超被放在后方,做些防御性工作。这样的安排,对于马超来说,“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另一方面,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与其他五虎将继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相比,降蜀之后的马超,不复往日威风,在战场上鲜有之前的亮眼表现。进攻汉中的战役中,他与张飞一起,虽然有氐族万余人响应支持的成绩,但他们这一路最后竟被曹魏方面的曹洪、曹休这样名气不是很大的将领击退。蜀军最后取得汉中,完全是靠时间,把后勤补给困难的曹魏军队给生生耗走的,与马超基本没有关系。
所以,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就让马超领凉州牧,镇守阳平关。阳平关为汉中咽喉,北拒秦陇,南控巴蜀,是蜀、魏汉中之争的核心所在,处于蜀魏相争的第一线。刘备此举,一来利用马超当年对阵曹军时屡战屡胜的“战神”形象,对其构成强大威慑力;二来也是借助他与氐、羌等少数民族中的良好关系,保证巴蜀政权边疆的稳定。与此同时,有了马超这一极,刘备也可在平衡其他几大派系权力上拥有更多的选择。
刘备夺取益州后,在他的集团内部,形成几大派系:以关羽、张飞、赵云为核心的北方故旧阵营;以诸葛亮、黄忠等为代表的中期加入的荆襄集团;以法正、李恢等为代表的巴蜀元老派。马超的加入与前面不同,他一个人基本代表着一个集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封马超为五虎大将,并不为过。
所以,马超之所以能被封为“五虎大将”,除了夺取益州的成绩、关羽所说的“孟起世代名家”这两点外,马超所代表的马家人在西凉一带的影响力也是刘备在封赏时重要的考量。
刘备何以如此自信?为什么马超的加入能让刘璋心理崩溃,从而让刘备兵不血刃地迅速拿下益州?马超的世家名声以及自身强大的战斗力是其中原因,但其背后强悍的西凉兵团才是刘璋“震怖”的主要原因。马家祖孙都在凉州当兵,与边境的羌族、氐族杂居,受地理气候与生活方式影响,不光其军队带有强烈的“胡化”色彩,其中本就夹杂大批羌、氐族士兵,民风剽悍,悍不畏死,具有强悍的攻击力,连内心强大的曹操都感慨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何况本就懦弱胆小的刘璋。
而益州之于刘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诸葛亮《隆中对》中两只臂膀的其中一只,在刘备的战略规划中举足轻重。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在马超加入刘备集团后迅速拿下益州这件事的叙述上基本一致,不同的只是时间上的一点差别。前者是一两天,后者则是一旬。据正史中记载,刘备在得知马超来降时,喜不自禁地说:“我得到益州了!”仅此一点,即可看出马超的功劳有多大。
在此之前,刘备在西蜀的进攻打得很艰苦。从公元211年10月率兵入蜀,直到公元213年5月,他在西蜀境内进展缓慢,光攻打刘璋之子刘循镇守的雒城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手下大将庞统也在此地中箭身亡,无奈之下,他抽调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率兵入蜀增援。益州作为刘璋集团最后的根据地,有三万精兵和一年存粮,如果刘璋坚持固守,刘备不可能如此迅速拿下,即使拿下可能要付出比攻打雒城还要高的代价。在曹操、孙权等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长久屯兵坚城之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刘备集团所无法承受的。
刘璋听完“惊得面如土色,气倒于城上”,当即开城归降。《三国志·马超传》对此事这样记载:“超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无论如何,益州是在马超的加入之后迅速拿下的。
刘璋本以为救兵来了,没想到接下来马超的一番话让他如堕冰窖,“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今已归降刘皇叔。公可纳士拜降,免致生灵受苦。如或执迷,吾先攻城矣!”
马超在欢迎自己的宴会上,当面向刘备表态:“不须主公军马厮杀,超自唤出刘璋来降。如不肯降,超自与弟马岱取成都,双手奉献。”随后,他带着马岱到益州城下来见刘璋。
按小说中的情节,此时,诸葛亮急急赶来,向刘备献计收降马超。刘皇叔同样爱惜马超之英勇。在诸葛亮的一番操作之下,张鲁对马超起了疑心,马超进退两难之际,刘备派李恢来当说客。刘备的皇家背景,加上共同的敌人曹操,马超转而投奔西蜀,对着刘备顿首谢曰:“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刘备当场赞叹道:“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他主张“避其锐气”,制止了想马上出战的张飞,待“马超阵上人马皆倦”时,刘备才派张飞率人出城迎战。即便如此,两人先后打了两百多回合,天黑之后又挑灯夜战,依旧不分胜负。当天,马超从天明即在城下叫阵,几乎一整天都处于战斗状态,即便如此,蜀中出名猛将张飞依然占不到便宜,足见马超战斗力之强悍。
看得出,曹操与马超的正面交锋,基本都没占到便宜。但曹操的战争潜力要比马超深厚得多。几次失败,并没有动摇曹操的根基,他听取手下谋士的建议,用计让马超自乱阵脚,最后兵败而投奔另一军阀张鲁。尽管爱才的曹丞相有将马超收入麾下的想法,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以马超西北汉子的血性,不可能向他低头,如此便便宜了刘皇叔。
之后,根据小说情节,马腾反曹被杀,株连三族,马超为父报仇,起兵反曹。尽管真实的历史是马超因曹操攻打汉中而疑心对自己不利,率先举兵反曹,导致在京师的马腾父子被杀,但不管怎样,马超举起的反曹大旗再无放下可能,他与曹操之间死结已经形成,无法解开。在这个过程中,马超的战斗力给曹操留下深刻印象。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氏,出身于当地著名马氏家族。其祖上乃东汉名将马援,跟着光武帝刘秀东征西讨,官拜伏波将军。其父马腾则被封为征西将军,在西凉一带算得上一方诸侯。家族光环,使得马超从起点上就要高出关羽、张飞等人许多。
五人中,关羽、张飞、赵云是刘备早期创业的核心团队成员;黄忠也从209年就开始为刘备效力,为蜀汉开疆拓土;独有马超,215年才投靠刘备,短短4年时间,他到底做了什么,能迅速成为与关、张、赵、黄并列级别的将领,甚至还排在黄忠之前。
《三国演义》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七月,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开始封赏文武大臣。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
马超是怎么样的人?不孝到忠君,看《三国演义》的形象重塑
先是将马腾塑造成汉室忠臣,不仅几次想要拯救汉帝于水火,而且是“衣带诏”的一员,此外在赤壁之战时更是有传言说马腾将会起兵攻曹操后方,这一点是得到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认可的,周瑜、徐庶、庞统等人都曾利用这个观点散布谣言,其实曹操也知道马腾的威胁,因此赤壁之战后,立刻对西凉做出相关部署。
《三国演义》除了强化马超的骁勇外,还剔除了一些有损马超形象的材料,这也是与本书的基调有关。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的主基调是“尊刘贬曹”,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样如此,而后来成为刘备方的大将,并与关羽等人并列,罗贯中当然会努力提升其品格。
马超出身名门,起点很高,因此心高气傲,想凭借自己的勇武,在汉末乱局中闯出一片天地,奈何命运不济,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凉下场。正所谓“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如今,只剩下陕西勉县的马超墓,还在诉说着这位汉末强人曾经的铁马征程。
公元222年,一生坎坷的马超终于病倒了,弥留之际,他上书刘备说“臣全家二百余口,皆被曹操所杀,惟有从弟马岱继承宗族血脉,将其托付给陛下,余无复言。”不久之后,马超病逝,年仅47岁。
因此,自从投奔刘备后,马超虽然职位很高,却没有实权,更得不到重用,而经历了种种苦难的马超也似乎看淡了功名利禄,有一种壮士迟暮的自我消沉之感。不知此时的马超是否后悔当初没有接受曹操的征召,如今同样是寄人篱下,却永远的失去了父兄妻儿。
然而,一个之前实力远超自己的一方诸侯,如今却成了自己的手下,对刘备来说,马超就像一把“双刃剑”,用的好,所向披靡,用不好,反而会伤到自己。
或许是人生的大起大落磨灭了马超年少时的豪言壮志,亦或许是父兄妻儿的惨死浇灭了他争强好胜的斗志雄心,又或许是刘备的人格魅力彻底征服了这位乱世骁将,总之,归顺刘备后的马超再也没了往日的锋芒,像个珍贵的花瓶一样,任由刘备将自己束之高阁。
果不其然,当龟缩在成都的刘璋得知马超来了后,顿时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不到10天就开城投降了。就这样,马超不费一兵一卒就为刘备献上了一份大礼。
之后,穷途末路的马超率军投奔张鲁。一开始,张鲁很器重他,甚至想把女儿嫁给他铁骑三国网页游戏大全,但部下杨白等人却想加害马超,无奈之下,马超只能带着几名亲信逃出汉中。
然而,马超的悲惨人生却并未就此结束。公元214年春,由于部下的背叛,凉州失守,妻儿也遭叛军杀害。除了堂弟马岱外,马超在世上便再无亲人了,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但其实,马超又何曾真的想陷父兄及全族于死地呢?他只是不想放下兵权、任人宰割。当得知全家被杀后,马超肝肠寸断。公元214年正月初一,马超的小舅子向其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的说“家门两百余口,全部被害,如今就剩咱俩还有什么好庆贺的?”由此可见,马超做事虽然有些偏激,但也绝非世人说的那样冷血无情。
不久之后,曹操采用贾诩的离间计分化了马韩联军,并将其击败。第二年正月,不甘失败的马超纠集羌人再次举兵反曹,四个月后,不胜其烦的曹操将邺城的马腾全族两百余口人全部诛杀。
为了对抗曹操,马超以这样颇具争议的方式,与曾经的敌人形成了同盟。但正是这句离经叛道,甚至大逆不道的坑爹言论,才让他千载以来备受诟病。
为了拉拢父亲曾经的劲敌韩遂入伙,马超对韩遂说出了那句最具争议的话,“如今我舍弃父亲,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当舍弃儿子,以我为子,我们一起对抗曹操。”
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的领地去进攻汉中的张鲁。但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途灭虢”之计,目的是想趁机吞并凉州,于是联合关中诸将起兵10余万对抗曹操。
专题: 找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主小说 小说真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是什么白话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原著小说好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