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以及各个英雄人物的经历和事迹。关于“石头的传说”,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这样一个特定的传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都是基于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但并没有直接记载关于“石头的传说”。
当然,“石头”在中国古代传说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和故事,比如《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即如意金箍棒)就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但是,这个故事和《三国演义》的主题和内容并不直接相关。
《三国演义》更多地关注的是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军事战略以及英雄人物的个人成长和命运,其故事语言生动、情节跌宕,展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性格。
翻看中国古典神话就会发现,很多神仙的成就都和石头有关,就比如女娲最大的成就就是造人和补天。补天用什么呢?女娲选择的就是石头,英勇无敌的治水的大禹,甚至是由灵石所生。除了这些最原始的崇拜之外,古人对于灵石的追捧也可见一斑。就比如宋代的宋徽宗,对于石头有着非同一般的狂热,每次都大肆动用人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收集骑士,因为地方官吏横。长征暴力才引发了农民起义。
从水浒传到红楼梦,四个八竿子打不着,文学风格也迥然不同的作者,却想到了用石头将故事展现出来。有网友打趣,如果一块石头能轮回转世,那么这四本书就是这块石头把经历过的四个世界完美的串联了起来。四大名著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每本书中竟然都是由一块石头串联起来的。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古人对一块石头如此热衷呢?有趣的是,对石头的崇拜很可能是人类,尤其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那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地区的古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石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我国原始人有两个石器,分别被称为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在那个没有科学知识、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石头的出现令史前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他们可以用石头制成的各种农具进行农业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时,崇拜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那么,三国演义中的石头又究竟在哪里?三国演义表面看上去是一本内容与石头一点都搭边的小说,然而三国演义中的石头也在暗中成为了串起故事的主线。这块石头就是魏蜀吴苦苦争夺的传国玉玺,只不过在这里,传国玉玺不再是一块实体的石头,而是化身为至高无上的权力里。
三国演义小说石头的传说
还记得水浒传中为什么梁山好汉有一百单八将在小说开头后不久,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块石碑,宏信不屑一顾,将石碑推倒,一道黑气直冲云霄,出现白道,金光四散,而这白来到金光其实就是一百单八将,据说原来被石碑封印,而石碑被破,一百单八将也就逃了出来。
为什么吴承恩和曹雪芹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作者,竟然会同时选择一块石头作为自己作品类最重要的配角存在?四大名著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奇妙的联系?除了西游记、红楼梦之外三国2角色扮演单机版游戏,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石头也是重要的配角。
而无独有偶,在西游记中也有一块极其重要的石头,这就是诞生出孙悟空的这块石头。当然没有人知道这块石头哪来的,但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孙悟空本人的性格。也和硬石头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了,比如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等。
无才可去补苍天王,枉入红尘若许年,此时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红楼梦的开始,这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石头被女娲放在了一旁儿,历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锤炼,这块石头逐渐成为了一块具有灵性的石头,随后在一僧一道的帮助下进入了红尘,成为了通灵宝玉,见证了贾家的败落,串起了整部书。
当你阅读《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四本书之间存在某种奇妙的联系?为什么孙猴子是从石头中变出来的?贾宝玉一生都携带一块破石头,水浒三国中也处处都是石头?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回
这玉原是楚国一个名叫卞和的农民发现的。他在荆山脚下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大石之上,因为传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就把大石头进献给了楚文王。文王命工匠切开石头,里面果然有一块美玉,故得名“和氏璧”。后来这块“和氏璧”流落到赵国,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
这时有军士报告说,有士卒在井中捞起一妇人尸体,虽然日久但其尸身未烂,是宫女样装束。其脖颈下带一锦囊,打开锦囊看时,里面有一只用金锁锁着的朱红小匣。孙坚命人打开小锁观看,见是一颗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下面缺一角,用黄金镶嵌;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却说众诸侯分兵屯在洛阳城中。孙坚救灭宫中大火后屯兵在城内,把大帐设在建章殿地基之上。孙坚命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是董卓所挖掘的陵寝全部掩埋。在太庙地基上面简单搭建了三间草房,请各路诸侯立好汉室列圣神位,用太牢大礼祭祀,完毕后全都散去。
曹操上马前行,曹洪脱去笨重的衣甲,拖刀跟在战马后面步行保护。大约走到四更时分,前面一条大河拦住去路,后面喊杀声渐近。曹操说:“这次咱俩肯定是没得救了!”曹洪急忙扶曹操下马,脱去曹操袍铠,背负曹操渡河。幸好河水不太深,勉强到达对岸,追兵远远地隔河放箭。
曹操一看,见是族弟曹洪。曹操说:“我要死在这里了,贤弟你先逃命去罢!”曹洪说:“兄长先上我马,我随后步行保护。”曹操说:“贼兵若是追赶上来,你怎么办?”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曹洪,却不可以没有兄长。”曹操说:“如果这次我侥幸能够活命,全赖贤弟之力。”
且说董卓行进到荥阳时,荥阳太守徐荣出城迎接。李儒说:“丞相刚刚放弃洛阳,恐怕后面会有军兵来追击。可派徐荣埋伏军兵在荥阳城外山坞之旁,如果有追兵赶来,可先放过不予理会。等到我们杀败他们,徐太守再截住掩杀,这样后面观望的诸侯就不敢再追。”董卓听从其计,令吕布带领精兵断后。
曹操急忙来见袁绍问:“现在董卓老贼西逃,我们正好可以乘势追击,一战而成功。本初却按兵不动,这是何故?”袁绍说:“诸侯兵马连日作战十分疲惫,草率进军恐怕上当。”曹操说:“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仓皇出逃,这正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时刻,一战进击而从此天下可定。大家为什么都迟疑观望而不进军?”众诸侯都说不可轻动。曹操大怒道:“你们这帮笨蛋真不配与我共谋大事!”于是率领手下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将士万余人,连夜去追击董卓。
董卓临行之时,教军士在四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一把大火烧毁了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成焦土。又命令吕布领人挖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尽取其金宝,军士也乘机挖掘官民坟墓。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持了天子和后妃等,奔长安方向仓皇逃窜。
第二种说法也有问题摩尔庄园手游城堡后面的盒子,那就是既然石头已经宝成了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又变成了贾宝玉,怎么会多出一块通灵宝玉?一块石头怎么既变成了人同时又变成了玉?
第一种说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既然石头是石头,神瑛侍者是神瑛侍者,为什么神瑛侍者的后身贾宝玉在成长过程中一旦离开了石头就会变疯变傻成为痴呆儿?笔者曾经思考过这一问题,神瑛侍者变成凡人贾宝玉后,灵性尽失,所以才会迷恋凡尘,“反认他乡是故乡”。而补天石变成通灵宝玉,恰恰是灵性的表现。二者具有共生关系,玉的灵性可以弥补人的灵性的不足。贾宝玉第二次梦游太虚幻境后,彻悟前身,此时已经不需要有玉也能具有灵性,所以他能主动提出把玉交给和尚带走。
按照第二种说法,石头修炼变成人形,被收编为低级别的神仙,因为和绛珠仙草有情缘,双方都不能进步,所以由警幻仙子安排下凡了结。
两个版本的差异关系到贾宝玉的前身究竟是什么东东。按照第一种说法,贾宝玉的前身是个神仙,神仙做久了,组织上要考核,这叫做历劫。绛珠仙草因为要了结与神瑛侍者的情缘,把他所浇灌的甘露以眼泪的方式奉还,随之一起降临凡尘。在这过程中,补天石变成一块极小的玉,由贾宝玉衔在口中来到人间。石头和宝玉的关系是主人的智能信息记录仪的关系问题。此后,石头与贾宝玉形影不离,记录其一生经历,最终在修炼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在和尚、道士的指引下回归大荒山青埂峰下。而神瑛侍者在绛珠仙子眼泪流尽以后,也大彻大悟,离开了繁华虚浮的人间世界,回归本源之地太虚幻境。
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脂评本认为,神瑛侍者本来就是赤瑕宫的神仙。从他干浇水之类的活儿来看,应该属于低级别的神仙。孙悟空在天庭任职时,手下就有不少这样的力士、马夫之类。
程乙本的说法是:“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多少年后,有一位空空道人在石头上面发现了大量文字,大概是曹雪芹《红楼梦》编辑前的原稿。空空道人和石头围绕文字内容进行了交流,这里未写明石头是否人形,但会说话,会交流思想。
这块石头,由于是女娲娘娘亲手所造,所以具有了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准确说应该是神工智能才是,灵性已通,自来自去,可大可小,且可跟踪记录信息。石头后来变成晶莹明洁的扇坠,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用法力幻形入世。
书中说,女娲补天的时候,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的石头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的时候,女娲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多余的那一块,就扔在青埂峰下。
专题: 三国演义中小说 三国演义门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当上一篇青少三国演义小说阅读
下一篇三国演义是古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