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后传小说全集

0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第二回

感谢老作家张革风帮我推出《后三国演义》,我们意在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部作品。如果有关影视公司感兴趣,能将其改编电视剧,可与我们联系。作者袁银波

三国演义后传小说全集

后来,袁绍进军到了阳武。沮授又对袁绍说:“我们兵虽多,但顽强、果敢不如曹军;曹军粮少,他们的物资储备不如我们。今曹军利于速决战,我们则利于持久战。因此,我们最好能与他们打持久战,千方百计拖延时间,而不能求速战速决啊!”袁绍一听,又大怒不禁,他拍案大喝:“你屡屡损我军威,坏我士气,却是何意?上次,我本欲将你打入狱中手游绝地求生怎么捡盒子,因为众将求情,才免了治你之罪。今天,难道还可以再免罪吗?”他再令把沮授打入狱中。

这时,袁绍、刘备和大将文丑,带了五六千骑兵,先后陆续赶到。曹操的将领们说:“可以马上出击了!”曹操回答:“还没到时候。”再过一会,袁绍的骑兵又多了一些,有的正分头抢夺放在路上的辎重。曹操这才说:“可以出击了。”于是,他首先上马,将领们也一个个跃然马上,他们统领着军队,向袁绍军发起了猛烈冲击。尽管他们的骑兵还不满六百人,但由于准备充分,出击突然,袁军猝不及防,一战便斩了袁绍的大将文丑,杀死袁军数千,大挫了袁军锐气。

袁绍不听沮授之劝,指挥全军渡过了黄河,进逼于延津之南,与曹军遥遥相望。曹操一见,就命令军队停止退却,驻扎在南阪坡的下面,派人爬上营垒瞭望袁军的情况。回报说:“只来了五六百个骑兵!”曹操让再行打探。过了一会,又回报说:“骑兵比以前稍多,步兵却多得无法计算。”曹操听了后,说:“好了,不用再报了。”他命令自己的骑兵都解下马鞍,放开马来,并把辎重之物都散扔在袁军必经的路上。将领对此深为不解,感到敌众我寡,全力以赴尚难抵挡,而似这种丢盔弃甲、散散乱乱的样子,又怎么能御敌呢?还不如返回营寨,进行坚守为好。荀攸笑着劝大家说:“曹公这样安排,自有他的深意,这正是引诱敌人的好计策,是打败袁绍的好机会,我们却怎么能轻易回去呢?”曹操见被荀攸猜到了用意,看着荀攸只是微笑,并朝他轻轻摆手,示意叫他不要再说什么。

于是,袁绍召来沮授,训斥道:“亏你还曾为三军监军,既然身为大将重臣,难道能流言扰军吗?难道能临阵逃脱吗?谁知道,你究竟是欲回乡里,还是欲投降曹军?你与田丰,乃是狂士一双。既然你二人一唱一和,狼狈为奸,那么你们还是相互搭伴的好。”他又让把沮授下狱。

袁绍大军临渡河时,沮授面对着黄河悲哀地叹息:“黄河呀,黄河!我们今从你的身上渡过,可是我们还能回得来吗?”他自知渡河必败,便借口有病,要求解甲回乡。郭图趁机进谗于袁绍:“沮授他散布流言,扰乱军心。且他临战而退,怀有异心,莫不是要投降曹操?主公宜严加防范。”

袁绍见此,欲渡河来追击曹操。沮授劝道:“对于战争胜负的变化,我们不能不作周密的考虑。现在最好还是驻军延津,只以部分兵力去攻官渡:如攻下了,再迎接留驻延津的大军也不算迟;如果大军一齐攻打官渡,万一失利,那就会全军覆没,整个部队就都回不来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啊!”但是,袁绍不听,坚持让全军渡河。

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亲自率兵来到延津,假作要渡河作战的样子。袁绍一闻消息,急忙挥兵而来。曹操一见袁绍中计,就率军回头急走,迅速赶向白马。待曹操大军离白马只有十余里时,颜良这才发觉,他不由不慌,只好仓促出马迎战。关羽其时在曹操帐下,一闻颜良叫战,他便请命出马,与颜良进行交战。关羽英勇无比,但颜良却过分小瞧了他,并不多加提防。战鼓声中,关羽冲着颜良的旗盖,策动战马直扑而来,乘其措手不及,在千军万马之中杀了颜良。因是首将被斩,袁军军心大乱,纷纷四散而逃,曹操迅速解了白马之围。

袁绍既关押了田丰,立即向各州郡发布了讨伐曹操的文告,历数曹操的罪行,称要兴兵征讨。他先派大将颜良领兵,去攻打驻守在白马的曹操下属东郡太守刘延。刘延急忙派人求救,曹操欲自官渡北上前去救援。荀攸建议说:“目前我们兵少,最忌军力分散。而袁绍自持兵多,我们却要千方百计对他们进行分散,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将军不如用声东击西之计,可引军先到延津,伪装成渡河进攻袁军背后的样子。袁绍一见,必然领兵前来应战,我们却以轻装部队迅速回袭白马的袁军,这样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颜良虽勇,也是一定会被擒获的。”荀攸字公达,是荀彧的侄子,他才高学深,多谋善算,因而被曹操任命为军师。

袁绍见田丰对自己的决定一阻再阻,不由勃然大怒,他十分生气地说:“今大战在即,大家都众志成城,以待破敌,你却滥发议论,扰乱军心。我上次说了,你若再这样,我会重重治你之罪!今你既然自找难堪,可不要怪我无情。来人啦,把这狂士打入狱中。”于是,田丰被武士推往狱中而去。

袁绍起初不愿意出兵,田丰却极力主张出兵,今他决意出兵,最忌别人阻拦,因而对田丰的劝谏很不高兴,他说:“你怎么处处和我作对呢?我上次因幼子之病,不能出兵攻曹,你必欲让我出兵。此次我准备出兵,你却硬要阻挡,这究竟是为何呢?”

袁绍却这样说:“树木枝杆相连,砍枝犹能生存;父子之心相连,劈心焉能独生?我对幼子袁尚,已倾注了我的全部心血,实在不忍看到他有什么意外。姑念你一片忠心,此次虽有冲撞,并不与你计较,下次再若这样,我可是要重重治你之罪的!”

一听袁绍因幼子之病不愿出兵,田丰激动得全身发抖,他狠狠地以手杖敲地,十分焦急地对袁绍说:“如今,碰上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主公却因小儿之病而坐失良机,这是多么可惜的啊!须知,贻误战机,乃是兵家大忌,是一定要招致惨败的啊!到了那时,不仅子女难保,宗族难保,而主公您自己,也是首先要人头落地的啊!”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再则,诸葛亮用人方面的失误,也是十分重大的。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他极为信任的杨仪,后来确实准备反叛。杨仪因自己诛杀了魏延,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满以为能替代诸葛亮,担任丞相职务,却不料仅被任命为中军师,而由蒋琬来主持国政。于是,杨仪对费祎这样说:“论才能,论功绩,我哪一点在他蒋琬之下,却怎么能加封蒋琬为尚书令、中都护,又提升他为大司马,让他来主持国政呢?在丞相初逝之时,我真的有率军投降曹魏的想法,可惜没有那样的机会。如果我当时真的那样做了,难道还会像现在这么失落吗?真使人追悔莫及啊!”

曾与诸葛亮同朝共事,后为晋吏并撰写了《三国志》的陈寿这样评价诸葛亮:“诸葛亮担任丞相治理蜀国,安抚百姓,向他们宣布礼仪法规,精简官职,采用合乎时宜的制度,显示诚心,办事公道;竭尽忠心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触犯法律做事懈怠不认真的即使是亲近的人也必定惩罚,承认罪过表示悔改诚意的即使罪过严重也必定释放,对罪过用花言巧语掩饰的即使罪过较轻也必定处死;好人好事哪怕再小也要表彰,坏人坏事哪怕再小也要贬斥;精通熟习各项政事,对民众从根本上加以治理,要求实际与名义相符合,不允许弄虚作假;之所以最终在蜀国的辖境之内,人们都敬畏他而又热爱他,刑律和政治虽然严厉而毫无怨言的原因,就在于他用心公平而勉励告诫十分明确啊。他真可以说是懂得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能与管仲、萧何相媲美的人物了。不过他连年出兵北伐,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的谋略不是他所擅长的方面吧!”这应该是对的。

诸葛亮逝前曾向后主上表说:“微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瘠薄的田地十五顷,子弟的衣食已经有富余。至于微臣在外面任职,没有另外的财物征调收取,随身的衣服食品都依靠公家供给,所以我不经营产业,以谋取利润。如果微臣有一天死去,将不让家中有多余的布帛,家外有多余的财产,从而辜负陛下的厚望。”一切,正如他之所说。

诸葛亮逝后,按照他的吩咐,葬其于汉中的定军山麓,其坟墓借助山势进行建造,其墓穴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材,着装亦用与时令相应的平常衣服装殓,未用任何器具物品殉葬。后主下达诏书说:“您的天赋中兼有文武两种才能,明智诚实,接受先皇帝临终前托付儿子的命令,匡正辅佐朕身,立志接续断绝了王朝命运,振兴衰落的皇室,平定祸乱,所以才整顿军队,没有哪一年不进行征伐,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干,威风震慑了最边远的地区,即将在汉代的衰落时期建立起丰功伟绩,与从前的伊尹、周公并肩媲美。为什么上天如此不仁慈,在大事即将成功之际,却让您得病而去世了!朕伤感悲悼,肝和心都像要裂开一般。尊崇德泽叙述功劳,记录生平经历确定谥号,是用以照耀未来,永垂不朽的。现在派左中郎将杜琼为使者,持有节杖,前来赠送您丞相、武乡侯两方印章和丝带,并谥您为忠武侯。您的魂魄如果有灵,将会喜欢这样的尊荣。啊,悲伤呀!啊,悲伤呀!”

魏延虽死,杨仪仍恨气不过,他上前去砍下魏延的头来,将其抛于地上,再用脚狠踩着魏延的头,骂:“奴才,你总不服我,会有什么好下场呢?说什么我欲投降魏国,难道你有什么证据吗?说什么我大逆不道,难道你现在还能作恶吗?”而后,即指挥军队,一直撤回了成都。回成都后,杨仪即禀报后主,因为魏延谋反,必灭其三族。后主本欲不依,但蒋琬劝他:“今杨仪兵权在握,还是先依了他。待灭了魏延三族,而后再收回杨仪兵权,这才可以认真调查事情的真伪。”后主照此而行,魏延三族被诛。但时隔不久,杨仪也兵权被收,他当然颇为失落。

魏延遂让马岱出马,自己整顿剩余人马,欲逃奔汉中而去。但马岱在飞马出阵的那一瞬间,突然掉转马头,飞马直扑魏延而来。魏延此时正催马挥军往汉中方向,对马岱毫无提防,结果被马岱一刀砍杀。众人大吃一惊单机策略三国志游戏有哪些,很快醒悟马岱并非魏延一伙。魏延的儿子时在军中,他一见父亲遇害,即打马往汉中方向而逃。杨仪急忙呼喊:“魏延反贼之子欲逃,快快将他擒杀!”马岱因已杀魏延,也不肯放过其子,便飞马追上魏延子,把他砍为两截。

魏延不防杨仪有此一招,他一见军心哗变,一下也乱了主意。他一面阻止四散的军士,一面大声对他们说:“大家休听杨仪胡言,我魏延只反杨仪,不反后主和蜀汉。你们要知道,真正的反叛者是杨仪,他欲统军降魏,是大逆不道的反贼!”但是,军士们还是真伪难辨,因为他们眼见杨仪人多势众,重臣簇拥,便继续投奔杨仪部而来。

他深恨魏延坏了自己的好事,便领军直扑魏延军而来。因魏延命军队所过之处,毁了行军栈道。杨仪即指挥军士,砍伐山上的树木修通了栈道,昼夜兼行,一路追赶。魏延抢先占据了褒斜道的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人。杨仪亲自带兵去抵御魏延。两边军士,都对目下的情况疑惑不解。杨仪又比魏延长于辞辩,即先行对魏延的部队展开攻心战,他大声喊话说:“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这样干呢!须知,魏延造反,大逆不道,你们如反戈一击,朝廷概不追究,若执迷不悟,是会株连三族的啊!”

袁银波:长篇历史小说《后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袁银波,男,1951年12月31日生于陕西扶风班家谷(班固故居),汉族。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生。1969年入伍当空降兵,期间学习并发表文学作品,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3月复员,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编辑部、《卫生报》工作。1988年调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创办主编过《宝葫芦》《神童》《艺术界》杂志。写作涉及面广,已发表4000多万字文学作品,出专著56部。正式出版有长篇小说《碧血鹰魂》《秦宫秘史》(被改编为29集电视连续剧)《残秋》《媚蝶》《后三国演义》(两个版本)《鹰魂》(获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秦宫秘志》《巾帼情仇》;儿童文学集《七七四十九夜:醒世童话•警世寓言•喻世稚文》;《袁银波诗文选》《袁银波文集》等;有多部作品获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系陕西省文联少儿文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班固书院常务副院长。曾任中华梨园学研究会秘书长。其小传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等数十部辞书。

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春正月,文帝曾驾临许昌,本欲故地重游,不意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崩塌。文帝见此,心里颇为不快,遂不进许昌城。初十日,文帝回洛阳皇宫。几月后,文帝突患重病,便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南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一齐接受遗诏,以辅佑行将即位的君主。五月十七日,文帝在内嘉福殿去世,葬于首阳陵。丧事,一切都遵照他早先的遗嘱办理。

听完魏文帝的这番话,贾诩由衷地赞叹道:“其实,太祖武皇帝的才智武功和卓世功勋,他刘备又怎能相比呢?而陛下您的文韬武略和治国之才,他后主刘禅又怎能与之相比呢?归根结底,武帝的后代将统一天下,刘备的后代将失去江山,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啊!正由于此,在办理丧事上,陛下提前安排不输于刘备也是对的。”

专题: 伪三国演义小说   神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