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不是文言小说

0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古典小说,它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百多年的纷乱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这部作品采用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的文体,更偏向于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形式,它使用古汉语词汇、语法结构以及一些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因此,《三国演义》在文学形式上可以被归类为文言小说,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三国演义》是文言文?语文老师哭了!

一般我们说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都是典型的白话文小说,用古白话文写成,阅读难度不大,基本上识字的人都能看懂个大概,而《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文言文小说的典型代表,阅读难度较大,没有相当水平的文言功底,根本看不了。

***为什么常向人推荐小说《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

《三国演义》是一本通俗小说,它是由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串联而成的,通俗易懂,是它的基本属性,而《三国志》则不同,它是一本相对严谨的史书,它的核心公用是记录曾经的历史,它面对的人群,不是广大的普罗大众,而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专业人员。

三国演义是不是文言小说

可以开几个网页的电脑游戏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也是四大名著里面我阅读最多的书,我的第一本《三国演义》是一本盗版的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那个年代盗版书盛行,盗版技术不成熟,错别字很多,后来才发现很多地方误导了我。后来参加工作后有条件购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简装本。我比较钟爱人民文学出版社或者作家出版社的书,装订简约,纸张印刷都不错。

《三国演义》是怎样成书的

经过长时期的演绎,很多说书人和落魄文人的加工和修改,当然这些修改者在修订时多多少少会带着自己的*观意愿,加上在那些年代上人们多是在文学艺术方面去着手修改,而在技术性考证方面却不一定擅长,毕竟北宋的沈括这些记录科技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要原因是那时的官方和民间以读书中举为上,写话本是没落不第之人才去从事养家糊口的,科技更只是工匠的事,是贱民才作的事。

看似古文,实为白话,只因为罗贯中讲究语法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故事背景】: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邓县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孩子如何阅读《三国演义》才能做到深度阅读?

如果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有质疑:是不是历史长河真实发生的?这时候就可以看看《资治通鉴》 里三国部分内容,再引入《三国志》(可以选择中华书局出版),图书质量很不错,左侧是原文,右侧是译文,左右对照着看,非常方便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说《三国演义》毁正史,而不说《水浒传》也毁正史?

《三国演义》从开始黄巾起义、叙述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等历史进程,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描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斗智斗勇的精彩画面。

说《三国演义》毁正史的人,大概率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之类,没有《三国演义》的普及,三国这段历史早就淹没在时代的尘埃中,哪里会有如今这般影响力,普及度!如果没有陈寿的《三国志》,那三国这段历史估计更是在今天会被一笔带过,大概都不会出现在朝代歌里。

三国志的世界,带给你一部不一样的《三国演义》

这也就是说,怎么样把已经失败的事情,说得有教益,让大家在道德上受感动,这是需要高超的本事的。没有本事的人就把历史给编造错了,就是明明失败了,说成功了,这可不行。尽管历史是不能够捏造的,但是你可以要从正面来看待三国。

另外一个,特别重要,在意识形态导向上要凸显正面性。这个正面性是很难凸显的,因为你不能修改历史。关羽死了,你把他说活了,那就没意思了。但是,你要体现那种悲壮感,诸葛亮五丈原吐血死了,没有成功,但是经过文人的妙笔生花,你仍然可以看到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正能量。

第一条就是大事不虚。次要的人物能够做些修正,这是可以允许的。所谓大事不虚,就是很多重要的事情不能说倒了,比如说官渡之战明明是袁绍失败了,你说曹操失败了;或者说赤壁之战曹操明明失败了,你说曹操赢了,这种架空就太胡扯了!小事情可以做一些虚假的设计。所以,这里的尺度,就非常非常重要了。

当时曹操想:敌人要从内部堡垒攻破,孙策是个江北集团,它在攻伐南方的过程当中,和当地的土著氏族(比如陆氏氏族)发生了很多纠葛。所以,曹操就想发动孙吴内部的对孙权不满的土族起来造反,和整个曹操集团里应外合。这就是政治上的离心计。这个文章,实际上给我们研究早期东吴的发家史,提供了很多材料。

建安七子里面,有一个文笔极好的人﹣﹣陈琳。他曾经在袁绍的手下打工,在袁绍要和曹操开战之前,陈琳作为袁绍的文胆,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关于他,《三国演义》里面就有一个讲法:曹操头非常疼,但是拿到了陈琳的檄文以后,看到陈琳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一惊出了身汗,头倒不疼了,反而觉得陈琳是一个人才。

当然了,我现在讲了那么多故事,好像都非常正能量,非常能体现不同地区的团结。我们也不能讳言,三国的*旋律是军事斗争三国单机占领游戏有哪些,军事斗争总是彼此对立的,但是即使在军事斗争的领域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文艺和军事斗争的相互影响。

朱然是何许人也?我们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当关公被杀掉的时候,东吴那边的将领里面除了吕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将领朱然。那么,在朱然的墓里面,挖出了很多东西,能够证明吴蜀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有很多蜀国的漆器竟然在吴国大将的墓里面出现了,这个吴国大将把蜀国的一等上将关羽弄死了,竟然没有妨碍蜀国和吴国继续做生意,这件事情绝对值得玩味啊!

那么,这个汉代的民俗性,对三国的影响形成了另一个特点:幽默性。在三国时代,各种各样的笑话,就已经流行开了。这就说明,三国这个时代,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是自由的。这种精神上的自由,进一步发展就到了魏晋。所以,我要反复强调,三国是上接汉朝,下接魏晋的一个了不起的时代!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65)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三国演义》成书和题名的由来

作者在描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和三国相争的历史画卷同时,还用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写的最成功,共写人物1191个。小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接近史传,采用浅显、明快、素雅的文言文,长期为人们所喜爱。

提及《三国演义》,基本是家喻户晓,人们对这本古典小说的艺术造诣无不赞叹。其实,《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原作小说(题名不详)的*修版本,经清朝*纶、*宗岗父子修改加工,继而成为现在通行版的《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本。

专题: 下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