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百多年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主要情节和人物:
1. 序言:故事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开篇,点明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沉浮。
2.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这为后来的三国分立奠定了基础。
3.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为兄弟,共同发誓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友谊象征。
4.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隐居的诸葛亮,最终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蜀汉,这一情节体现了刘备的诚心和诸葛亮的智慧。
5.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的北方大军在赤壁展开激战,以火攻战术大败曹操,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6. 白帝城托孤:刘备病逝前在白帝城将蜀汉的江山托付给诸葛亮。
7. 五丈原: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内部开始出现分裂的苗头。
8. 魏晋统一:魏国在曹操、曹丕、曹叡的领导下逐渐强大,最终在魏晋时期统一了中国北方。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它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元素,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降孙皓三国归一统”。这一段就不用多说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恰好摊到了孙皓头上,但合的不是他,而是被司马合了。其实历来皇朝最后一个皇帝都是败家子,也是的,不败怎么能完呢?吴国到了孙皓已经病入膏肓,可他还硬撑着,最后被司马活捉,滚滚长江就把三国带入了历史之中,这个乱世终于又统一了一次,百姓又可安心一阵子了。
“刘玄德三顾茅庐”。孔明经过多年积累感觉差不多了,该出山了。他在天下诸侯中唯一看中的是刘备,可这人怎还不来呢?于是四处防风,引得刘备注意。此时刘备正感觉身边缺个运筹帷幄的人,就到隆中去请孔明出山。孔明却给了他三次考验(又是“三”),第一次,孔明提前出去玩,只留书童接待,刘备忍了;第二次,孔明故意去看朋友,留弟弟接待,刘备又忍了(做大事真不容易,必须学会忍字一诀)。第三次了,差不多了,见,孔明忍住多少天的激动,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隆中对》,侃侃而谈,为刘备描述出“三分天下”的一个战略图景,此后才有了蜀国,才有了三国鼎立之势 ,这是影响天下大运的一次见面。
“孔明三气周瑜”。大帅哥周瑜或者原来就身体不好,或者有强迫症,不然不会被气死,但是都是为了公共利益,可敬。他同孔明互相不服气,就是你绕我我绕你,结果没绕过孔明。孔明乘周瑜打败曹兵得意之时夺了南郡等地如何下载网页swf游戏下载,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这是第一气;周瑜想利用孙尚香骗婚,结果赔了尚香又折兵,气得金疮再次迸裂,这是第二气;周瑜为了夺荆州,想出迂回战术,说是帮刘备攻西川,但要借道荆州并就此拿下,又被孔明识破,气得旧伤复发,不治身亡,这是第三气,没了,俗话不是说事不过三吗?可怜周瑜如果不被气死,一定会功勋昭著,恩泽后代,千古留名。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刘备与曹操交战,败走,丢下的夫人还有关羽,被困于下邳土山。这对关羽可是个考验,自己的生与死,嫂夫人的生与死,对刘备的忠和义如何取舍?对曹操也是个考验,留不留关羽涉及到大局意识和个人义气用事的问题。两人一番智慧对决,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降汉不降曹;二是善待刘备的夫人;三是得知刘备去处后立即离开。曹操最终一一答应,并没有捏鼻子,两人暂时皆大欢喜,关羽的个人命运啊,就在一念一瞬间。
故事会小说三国演义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因为作者罗贯中力挺大汉,所以到处推崇刘备,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其实刘胜死于公元前113年,刘备生于公元161年,一尾一头相隔274年,这要经过多少代?远着呢,刘备也没沾什么光,不然也不会去卖草鞋。老罗却不顾,第一场就让他出来亮彩,二十八岁的刘备正在感叹人生,遇到了逃犯关羽、大财主张飞,三个背景截然不同的人为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举酒结义,从此三个人的命运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当然,刘备的收获最大,结义结人又结财。
翻开三国演义目录,稍一留心,就看到不少“三”字,第一回就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最后一回降孙皓三分归一统,中间篇目还有十三个,占了篇目的十分之一还多,但从中仔细分析可看出三国的一些运势走脉,先选六个看看:
平时讲话稿中也喜欢用三,总体是三大项,每大项里再来三小项,每小项里再来一是二是三是,三三三,几乎成了套路,但确实符合思维规律和记忆节奏,容易把握要领、加强记忆,并没有错,只要不刻意就行。
邓艾和钟会都有才,都有担当,都被重用,但两人平时就互相不服气,要是两人一直远距离接触,而不近距离共事,倒也无妨,可偏偏因征西川把两人搅到了一起,于是开始内讧,两人在前方一边打阿斗,一边不停地向司马炎告对方。等邓艾偷渡阴平,立下了攻灭蜀汉的头功,这更让钟会难以平复,最终内讧升级,以至司马炎都看不下去了,只好各打五十大板。
曹丕曹植都是才子,可惜生在帝王家,难免有世子之争。论起来曹丕文才略逊曹植,但具有政治潜质。曹植呢,曹操很喜欢他,才高八斗,坦率自然,他还喜欢看气若幽兰的洛神,学她的凌波微步,如果他当时能知道多年后有擅长瘦金体的书法家赵佶,喜欢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歌唱家李煜,虽然做了皇帝,结局却都很悲惨,或许会感觉自己不适合争位,也就早早退出内讧,一心一意忙他的诗文去了。但曹植没有退,于是两兄弟使出浑身解数争宠,而曹操可不糊涂,从大局出发,最后选了曹丕。曹丕舒服了,想起曹植又不舒服了,于是来个当场考验,就此成就了曹植的七步诗,曹植却彻底软火了,从此与曹丕的兄弟也难做。
袁绍被推举为征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盟主,本来是好事。起初确实不错,盟军把董卓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孙坚拉着自己的队伍,在前方拼死拼活打仗时,这后方的袁术却断了他的粮草,那孙坚的脾气一爆,大骂一通,一转身开路,玩自己的去了,其他人知道这事儿更心中凉凉的,最后各找机会各找理由溜了。后来,十八路诸侯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他,就一个个凋零了,袁绍打曹操,命丢了;袁术对决曹操、刘备,还有他的兄弟袁绍,最后饿死了;公孙瓒自焚而死,马腾被诛夷三族等等,都够惨的。
却说司马懿料苟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川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遂引大军还洛阳。正是: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未知孔明退回成都,竟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使命径到祁山大寨,孔明接入,受诏已毕,仰天叹曰:“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姜维问曰:“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滑,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两军恰才相会,忽然阵后鼓角齐鸣,喊声大震,一彪军从西南上杀来,乃关兴也。懿分后军当之,复催军向前厮杀。忽然魏兵大乱:原来姜维引一彪军悄地杀来,蜀兵三路夹攻。懿大惊,急忙退军。蜀兵周围杀到,懿引三军望南死命冲击。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
孔明坐于帐中,左右将张虎、戴陵、乐綝并九十个军,皆缚在帐下。孔明笑曰:“吾纵然捉得汝等,何足为奇!吾放汝等回见司马懿,教他再读兵书,重观战策,那时来决雌雄,未为迟也。汝等性命既饶,当留下军器战马。”遂将众人衣服脱了,以墨涂面,步行出阵。司马懿见之大怒,回顾诸将曰:“如此挫败锐气,有何面目回见中原大臣耶!”即指挥三军,奋死掠阵,懿自拔剑在手,引百余骁将,催督冲杀。
于是戴陵在中,张虎在前,乐綝在后,各引三十骑,从生门打入。两军呐喊相助。三人杀入蜀阵,只见阵如连城,冲突不出。三人慌引骑转过阵脚,往西南冲去,却被蜀兵射住,冲突不出。阵中重重叠叠,都有门户,那里分东西南北?三将不能相顾,只管乱撞,但见愁云漠漠,惨雾蒙蒙。喊声起处,魏军一个个皆被缚了,送到中军。
孔明曰:“汝欲斗将?斗兵?斗阵法?”懿曰:“先斗阵法?”孔明曰:“先布阵我看。懿入中军帐下,手执黄旗招飐,左右军动,排成一阵。复上马出阵,问曰:“汝识吾阵否?”孔明笑曰:“吾军中末将,亦能布之。此乃混元一气阵也。”懿曰:“汝布阵我看。”孔明入阵,把羽扇一摇,复出阵前,问曰:“汝识我阵否?”懿曰:“量此八卦阵,如何不识!”孔明曰:“识便识了,敢打我阵否?”懿曰:“既识之,如何不敢打!”孔明曰:“汝只管打来。”司马懿回到本阵中,唤戴陵、张虎、乐綝三将,分付曰:“今孔明所布之阵,按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汝三人可从正东生门打入,往西南休门杀出,复从正北开门杀入:此阵可破。汝等小心在意!”
次日,孔明尽起祁山之兵前到谓滨:一边是河,一边是山,中央平川旷野,好片战场!两军相迎,以弓箭射住阵角。三通鼓罢,魏阵中门旗开处,司马懿出马,众将随后而出。只见孔明端坐于四轮车上,手摇羽扇。懿曰:“吾主上法尧禅舜,相传二帝,坐镇中原,容汝蜀、吴二国者,乃吾主宽慈仁厚,恐伤百姓也。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孔明笑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肯不倾心竭力以讨贼乎!汝曹氏不久为汉所灭。汝祖父皆为汉臣,世食汉禄,不思报效,反助篡逆,岂不自耻?”懿羞惭满面曰:“吾与汝决一雌雄!汝若能胜,吾誓不为大将!汝若败时,早归故里,吾并不加害。”
魏主闻知曹真已死,即下诏催司马懿出战。懿提大军来与孔明交锋,隔日先下战书。孔明谓诸将曰:“曹真必死矣。”遂批回“来日交锋”,使者去了。孔明当夜教姜维受了密计:如此而行;又唤关兴分付:如此如此。
却说孔明大驱士马,复出祁山。劳军已毕,魏延、陈式、杜琼、张嶷入帐拜伏请罪。孔明曰:“是谁失陷了军来?”延曰:“陈式不听号令,潜入谷口,以此大败。”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来。”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将令已违,不必巧说!”即叱武士推出陈式斩之。须臾,悬首于帐前,以示诸将。此时孔明不杀魏延,欲留之以为后用也。
曹真正奔走,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到。真胆战心惊,视之,乃司马懿也。懿大战一场,蜀兵方退。真得脱,羞惭无地。懿曰:“诸葛亮夺了祁山地势,吾等不可久居此处;宜去渭滨安营,再作良图。”真曰:“仲达何以知吾遭此大败也?”懿曰:“见来人报称子丹说并无一个蜀兵,吾料孔明暗来劫寨,因此知之,故相接应。今果中计。切莫言赌赛之事,只同心报国。”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兵屯渭滨,懿恐军心有乱,不敢教真引兵。
孔明把降兵拘于后军,却将魏兵衣甲与蜀兵五千人穿了,扮作魏兵,令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引着,径奔曹真寨来;先令报马入寨说:“只有些小蜀兵,尽赶去了。”真大喜。忽报司马都督差心腹人至。真唤入问之。其人告曰:“今都督用埋伏计,杀蜀兵四千余人。司马都督致意将军,教休将赌赛为念,务要用心提备。”真曰:“吾这里并无一个蜀兵。”遂打发来人回去。忽又报秦良引兵回来了。真自出帐迎之。比及到寨,人报前后两把火起。真急回寨后看时,关兴、廖化、吴班、吴懿四将,指麾蜀军,就营前杀将进来;马岱、王平从后面杀来;马忠、张翼亦引兵杀到。魏军措手不及,各自逃生。众将保曹真望东而走,背后蜀兵赶来。
却说曹真心中不信蜀兵来,以此怠慢,纵令军士歇息;只等十日无事,要羞司马懿,不觉守了七日,忽有人报谷中有些小蜀兵出来。真令副将秦良引五千兵哨探,不许纵令蜀兵近界。秦良领命,引兵刚到谷口,哨见蜀兵退去。良急引兵赶来,行到五六十里,不见蜀兵,心下疑惑网页flash 游戏存储地点,教军士下马歇息。忽哨马报说:“前面有蜀兵埋伏。”良上马看时,只见山中尘土大起,急令军士提防。不一时,四壁厢喊声大震:前面吴班、吴懿引兵杀出,背后关兴、廖化引兵杀来。左右是山,皆无走路。山上蜀兵大叫:“下马投降者免死!”魏兵大半多降。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正言间,忽流星马报到,说陈式折了四千余人,止有四五百带伤人马,屯在谷中。孔明令邓芝再来箕谷抚慰陈式,防其生变;一面唤马岱、王平分付曰:“斜谷若有魏兵守把,汝二人引本部军越山岭,夜行昼伏,速出祁山之左,举火为号。”又唤马忠、张翼分付曰:“汝等亦从山僻小路,昼伏夜行,径出祁山之右,举火为号,与马岱、王平会合,共劫曹真营寨。吾自从谷中三面攻之,魏兵可破也。”四人领命分头引兵去了。孔明又唤关兴、廖化分付曰:如此如此。二人受了密计,引兵而去。孔明自领精兵倍道而行。正行间,又唤吴班、吴懿授与密计,亦引兵先行。
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是魏延。救了陈式,回到谷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带伤人马。背后魏兵赶来,却得杜琼、张嶷引兵接应,魏兵方退。陈、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见如神,懊悔不及。
却说魏延、张嶷、陈式、杜琼四将,引二万兵,取箕谷而进。正行之间,忽报参谋邓芝到来。四将问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轻进。”陈式曰:“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皆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安敢违令?”式笑曰:“丞相若果多谋,不致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听其计,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当,式只不听,径自引五千兵出箕谷去了。邓芝只得飞报孔明。
却说曹真与司马懿商议曰:“今连阴三十日,军无战心,各有思归之意,如何禁止?”懿曰:“不如且回。”真曰:“倘孔明追来,怎生退之?”懿曰:“先伏两军断后,方可回兵。”正议间,忽使命来召。二人遂将大军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徐徐而退。却说孔明计算一月秋雨将尽,天尚未晴,自提一军屯于城固,又传令教大军会于赤坡驻扎。孔明升帐唤众将言曰:“吾料魏兵必走,魏主必下诏来取曹真、司马懿兵回。吾若追之,必有准备;不如任他且去,再作良图。”忽王平令人报来,说魏兵已回。孔明分付来人,传与王平:“不可追袭。吾自有破魏兵之策。”正是:魏兵纵使能埋伏,汉相原来不肯追。未知孔明怎生破魏,且看下文分解。
旬日之后,孔明唤董厥、樊建等入帐分付曰:“吾自觉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汉中养病,再作良图。汝等切勿走泄:司马懿若知,必来攻击。”遂传号令,教当夜暗暗拔寨,皆回汉中。孔明去了五日,懿方得知,乃长叹曰:“孔明真有神出鬼没之计,吾不能及也!”于是司马懿留诸将在寨中,分兵守把各处隘口;懿自班师回。
专题: 搜小说三国演义 后三国演义小说 人三国演义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传记与小说区别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刘安杀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