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小说原创三国演义

0

《超长小说原创三国演义》这一命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创作项目,涉及大量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和构想,且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三国历史的深入理解。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构思大纲,旨在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而非完整的文本。

一、故事概览 本作品定位于“超长小说”类型,意在丰富和扩展传统《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增加更多人物故事、细节描绘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解析。故事围绕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结构展开,力求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三国世界。

二、时间线与背景设定 - 前言:通过历史学家的视角,探讨三国时代的起源、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 公元190年:黄巾之乱与董卓之乱的背景,以及英雄初露头角。 -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公元220年:三国鼎立后的权力更迭,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 公元266年:晋朝的建立与三国时代的结束,文化传承与历史反思。

三、核心人物与故事线 - 刘备、关羽、张飞:蜀汉的基石,各自的故事、兄弟情谊、命运转折。 - 曹操、荀彧、郭嘉:魏国的核心人物,权力谋略、决策过程与个人命运。 - 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吴国的领袖与智谋人物,家族继承与战略布局。 - 袁绍、沮授、田丰:东汉末期的英雄与智者,失败与教训。 - 诸葛亮、司马懿、姜维:智谋与权谋的代表,策略与战术的深思。 - 董卓、吕布、貂蝉:角色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引发的故事线与情感纠葛。

四、特色元素与创新点 - 历史细节挖掘:深入探讨历史文本的细微之处,填补历史空白。 - 人物心理描写:展现更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加情感深度与复杂性。 - 社会结构解析:探讨三国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 技术与文化发展:展现科技与文化在三国时代的进展,如武器、建筑、文学等。 - 女性角色塑造: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话语权和行动力,展现不同身份的女性在历史中的角色。

五、结构与篇幅考量 - 章节结构:按照时间线分章节,每个章节又细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聚焦特定事件或议题。 - 篇幅规划:预计全书分为数百个章节,每章约2-4千字,总字数预计在一百万字以上。 - 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连贯性:保持各章节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构建完整的故事线。

六、创作挑战与注意事项 - 历史考证:确保故事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正确性。 - 文学创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文学上的创新,避免过度戏剧化或歪曲历史事实。 - 角色发展:确保角色的发展符合历史背景,同时也有合理的虚构元素以增加故事吸引力。

七、结语 创作《超长小说原创三国演义》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作者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历史知识以及对三国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上述大纲,希望能激发您的创作灵感,开启一段精彩的历史文学之旅。

原创三国小说《蜀相》

刘备很直接,他听徐庶和司马徽说*很有才华,很能干,想请*出山当军师。另外,他就一个问题,以后他的地盘应该怎么经营?*背诵了一遍之前和岳父一起商量好的《隆中对》,然后又拿出了从司马徽那边买来的地图,告诉他先拿下荆州,再取得西川,你的老祖宗刘邦也是在这里发家的,有了地盘之后再和曹操慢慢玩。刘备对*的回答很满意,当时就给了offer。

超长小说原创三国演义

忽一日,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称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改元绍汉元年,建宫殿,立官职,兴兵入寇,摇动北方。睿大惊,即聚文武官僚,商议起兵退渊之策。正是:才将土木劳中国,又见干戈起外方。未知何以御之,且看下文分解。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各不兴兵,单说魏主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安镇诸边。懿拜谢回洛阳去讫。魏主在许昌大兴土木,建盖宫殿;又于洛阳造朝阳殿、太极殿,筑总章观,俱高十丈;又立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博士马钧监造,极其华丽: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光辉耀日。选天下巧匠三万余人,民夫三十余万,不分昼夜而造。民力疲困多玩盒子英雄联盟手游ios,怨声不绝。

宗预拜辞吴主,同吴使还成都,入见后主,奏*:“吴主因丞相新亡,亦自流涕,令群臣皆挂孝。其益兵巴丘者,恐魏人乘虚而入,别无异心。今折箭为誓,并不背盟。”后主大喜,重赏宗预,厚待吴使去讫。遂依孔明遗言,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加费祎为尚书令,同理丞相事;加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诸处人马,同吴懿出屯汉中,以防魏兵。其余将校,各依旧职。杨仪自以为年宦先于蒋琬,而位出琬下;且自恃功高,未有重赏,口出怨言,谓费祎*:“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费祎乃将此言具表密奏后主。后主大怒,命将杨仪下狱勘问,欲斩之。蒋琬奏*:“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后主令近臣去其缚*:“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仪呈上孔明遗表。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费祎奏*:“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后主从之。择本年十月吉日,后主自送灵柩至定军山安葬。后主降诏致祭,谥号忠武侯;令建庙于沔阳,四时享祭。后杜工部有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杜工部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后主降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杨仪等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却说杨仪闻报前路有兵拦截,忙令人哨探。回报说魏延烧绝栈道,引兵拦路。仪大惊*:“丞相在日,料此人久后必反,谁想今日果然如此!今断吾归路,当复如何?”费祎*:“此人必先捏奏天子,诬吾等造反,故烧绝栈道,阻遏归路。吾等亦当表奏天子,陈魏延反情,然后图之。”姜维*:“此间有一小径,名槎山,虽崎岖险峻,可以抄出栈道之后。”一面写表奏闻天子,一面将人马望槎山小道进发。

却说杨仪、姜维排成阵势,缓缓退入栈阁道口,然后更衣发丧,扬幡举哀。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蜀兵前队正回到栈阁道口,忽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一彪军拦路。众将大惊,急报杨仪。正是:已见魏营诸将去,不知蜀地甚兵来。未知来者是何处军马,且看下文分解。

过了两日,乡民奔告*:“蜀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孔明果然死了,止留姜维引一千兵断后。前日车上之孔明,乃木人也。”懿叹*:“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人谚*:“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后人有诗叹*:“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司马懿知孔明死信已确,乃复引兵追赶。行到赤岸坡,见蜀兵已去远,乃引还,顾谓众将*:“孔明已死,*等皆高枕无忧矣!”遂班师回。一路上见孔明安营下寨之处,前后左右,整整有法,懿叹*:“此天下奇才也!”于是引兵回长安,分调众将,各守隘口,懿自回洛阳面君去了。

祎辞延出营,急到大寨见杨仪,具述魏延之语。仪*:“丞相临终,曾密嘱**:魏延必有异志。今*以兵符往,实欲探其心耳。今果应丞相之言。吾自令伯约断后可也。”于是杨仪领兵扶柩先行,令姜维断后;依孔明遗令,徐徐而退。魏延在寨中,不见费祎来回覆,心中疑惑,乃令马岱引十数骑往探消息。回报*:“后军乃姜维总督,前军大半退入谷中去了。”延大怒*:“竖儒安敢欺*!*必杀之!”因顾谓岱*:“公肯相助否?”岱*:“某亦素恨杨仪,今愿助将军攻之。”延大喜,即拔寨引本部兵望南而行。

却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于蜀营内,三投再起,隐隐有声。懿惊喜*:“孔明死矣!”即传令起大兵追之。方出寨门,忽又疑虑*:“孔明善会六丁六甲之法,今见*久不出战,故以此术诈死,诱*出耳。今若追之,必中其计。”遂复勒马回寨不出,只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往五丈原山僻哨探消息。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姜维、杨仪遵孔明遗命,不敢举哀,依法成殓,安置龛中,令心腹将卒三百人守护;随传密令,使魏延断后,各处营寨一一退去。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孔明止之*:“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维乃收剑。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杀出寨来。夏侯霸见了魏延,慌忙引军退走。延追赶二十余里方回。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正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孔明拜祝*:“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劳,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拜祝毕,就帐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

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吾命在旦夕矣!”维*:“丞相何出此言?”孔明*:“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维*:“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执皂旗,穿皂衣,环绕帐外;*自于帐中祈禳北斗。若七日内主灯不灭,吾寿可增一纪;如灯灭,吾必死矣。闲杂人等,休教放入。凡一应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运。”姜维领命,自去准备。

正论间,忽报费祎到。孔明请入问之,祎*:“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孔明叹*:“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

且说孔明自引一军屯于五丈原,累令人搦战,魏兵只不出。孔明乃取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遣人送至魏寨。诸将不敢隐蔽,引来使入见司马懿。懿对众启盒视之,内有巾帼妇人之衣,并书一封。懿拆视其书,略*:“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孔明视*为妇人耶!”即受之,令重待来使。懿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却说司马懿在渭北寨内传令*:“渭南寨栅,今已失了。诸将如再言出战者斩。”众将听令,据守不出。郭淮入告*:“近日孔明引兵巡哨,必将择地安营。”懿*:“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东,*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无事也。”令人探之,回报果屯五丈原。司马懿以手加额*:“大魏皇帝之洪福也!”遂令诸将:“坚守勿出,彼久必自变。”

且说魏兵在祁山攻打蜀寨,听知司马懿大败,失了渭南营寨,军心慌乱;急退时,四面蜀兵冲杀将来,魏兵大败,十伤八九,死者无数,余众奔过渭北逃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却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分兵两路,正行之间,忽见蜀兵驱木牛流马而来。二人一齐杀将过去,蜀兵大败奔走,木牛流马尽被魏兵抢获,解送司马懿营中。次日又劫掳得人马百余。亦解赴大寨。懿将解到蜀兵,诘审虚实。蜀兵告*:“孔明只料都督坚守不出,尽命*等四散屯田,以为久计。不想却被擒获。”懿即将蜀兵尽皆放回。夏侯和*:“何不杀之?”懿*:“量此小卒,杀之无益。放归本寨,令说魏将宽厚仁慈,释彼战心:此吕蒙取荆州之计也。“遂传令今后凡有擒到蜀兵,俱当善遣之。仍重赏有功将吏。诸将皆听令而去。

且说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入寨告司马懿*:“今蜀兵四散结营,各处屯田,以为久计;若不趁此时除之,纵令安居日久,深根固蒂,难以摇动。”懿*:“此必又是孔明之计。”二人*:“都督若如此疑虑,寇敌何时得灭?*兄弟二人,当奋力决一死战,以报国恩。”懿*:“既如此,汝二人可分头出战。”遂令夏侯惠、夏侯和各引五千兵去讫。懿坐待回音。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大唐无双手游折扣手游盒子,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却说曹睿闻孙权分兵三路而来,亦起兵三路迎之:令刘劭引兵救江夏,田豫引兵救襄阳,睿自与满宠率大军救合淝。满宠先引一军至巢湖口,望见东岸战船无数,旌旗整肃。宠入军中奏魏主*:“吴人必轻*远来,未曾提备;今夜可乘虚劫其水寨,必得全胜。”魏主*:“汝言正合朕意。”即令骁将张球领五千兵,各带火具,从湖口攻之;满宠引兵五千,从东岸攻之。是夜二更时分,张球、满宠各引军悄悄望湖口进发;将近水寨,一齐呐喊杀入。吴兵慌乱,不战而走;被魏军四下举火,烧毁战船、粮草、器具不计其数。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魏兵大胜而回。

且说司马懿逃回寨中,心甚恼闷。忽使命赍诏至,言东吴三路入寇,朝廷正议命将抵敌,令懿等坚守勿战。懿受命已毕,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孔明又唤张嶷分付*:“汝引五百军,都扮作六丁六甲神兵,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妆作种种怪异之状;一手执绣旗,一手仗宝剑;身挂葫芦,内藏烟火之物,伏于山傍。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牛马而行。魏人见之,必疑是神鬼,不敢来追赶。”张嶷受计引兵而去。孔明又唤魏延、姜维分付曰:“汝二人同引一万兵,去北原寨口接应木牛流马,以防交战。”又唤廖化、张翼分付曰:“汝二人引五千兵,去断司马懿来路。”又唤马忠、马岱分付曰:“汝二人引二千兵去渭南搦战。”六人各各遵令而去。

却说高翔回见孔明,说魏兵抢夺木牛流马各五六匹去了。孔明笑曰:“吾正要他抢去。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却不久便得军中许多资助也。”诸将问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司马懿见了木牛流马,必然仿我法度,一样制造。那时我又有计策。”数日后,人报魏兵也会造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孔明大喜曰:“不出吾之算也。”便唤王平分付曰:“汝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星夜偷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径到运粮之所,将护粮之人尽皆杀散;却驱木牛流马而回,径奔过北原来:此处必有魏兵追赶,汝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汝等竟弃之而走,背后魏兵赶到,牵拽不动,打抬不去。吾再有兵到,汝却回身再将牛马舌扭过来,长驱大行。魏兵必疑为怪也!”王平受计引兵而去。

二人依令,各引五百军,扮作蜀兵,夜间偷过小路,伏在谷中,果见高翔引兵驱木牛流马而来。将次过尽,两边一齐鼓噪杀出。蜀兵措手不及,弃下数匹,张虎、乐綝欢喜,驱回本寨。司马懿看了,果然进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会用此法,难道我不会用!”便令巧匠百余人,当面拆开,分付依其尺寸长短厚薄之法,一样制造木牛流马。不消半月,造成二千余只,与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则,亦能奔走。遂令镇远将军岑威,引一千军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往来不绝。魏营军将,无不欢喜。

专题: 评三国演义小说   小说三国演义二   三国演义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