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由罗贯中编撰,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曹操是小说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军事才华和复杂多变的性格而闻名。
曹操本名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史称“汉相曹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描绘为一个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人物,尽管他有时会采用一些不择手段的策略,但他同时也关心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统一。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与曹操相关的一些关键事件:
1. 黄巾之乱:曹操年少时曾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2. 讨伐董卓:曹操联合其他诸侯讨伐篡位的董卓,虽然最终失败,但体现了他反抗暴政的决心。
3. 官渡之战:这是曹操一生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他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控制汉献帝,借助皇帝的名义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5. 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虽然赤壁之战实际上是由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曹操,但小说中着重描绘了曹操的雄心勃勃和最终的失败。
6. 废汉献帝:在《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中,曹操曾试图废除汉献帝,但这一情节在历史记载中并不存在。
7. 病逝:曹操在晚年因病去世,尽管小说中对他与政治对手之间的复杂关系有详尽描绘,但在历史记载中,曹操的逝世是自然死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既复杂又立体,既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其阴险狡诈的一面,这使得曹操成为这部小说中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尽管《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历史事件的虚构,但它通过对曹操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政治策略的复杂性。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七章:曹操智斗吕布
饮宴已毕,陶谦把刘备让到正座,向大家作了一个揖道:“我已经老了,两个儿子都不成器,负不起国家的重任。刘使君是皇帝的同宗,德高才广,可以总领徐州。我本人只想退体养病。”刘备一听,连连摇手道:“我为了大义来救徐州,现在无端把它据为己有,天下将认我是个不义的人了。”这时,糜竺、陈登都劝道:“刘使君正好借此创立功业,请不要推辞才是。”
曹操看了,拍案大骂道:“刘备是什么人,竟敢写信来劝我!而且语句中还带有讥讽的意思!“喝令将来使推出斩首。郭嘉连忙上前劝阻。郭嘉道:“刘备远道而来,先礼后兵,主公应该好言回复,使他没有戒备;然后再去攻城,就容易攻破了。”曹操这才息了怒气,吩咐款待来使,让他等候回信。
大家重新坐定商议。刘备道:“我想先写信给曹操,劝他和解,他如果不答应,再去和他厮杀。”当下他便写了信,派使者送给曹操。曹操在军中,忽报徐州送来战书,他拆开一看,原来是刘备来信。信中先替陶谦解释,后说董卓余党正在扰乱朝政,劝曹操放弃私仇,撤兵去救国难。
三国演义小说曹操篇
可是孔融、田楷两路人马到了徐州后,都害怕曹操兵力大,只远远地扎下营寨,不敢轻进。曹操见来了两路援兵,就分兵防御,也不敢再去攻城了。隔了一天,刘备赶到,见孔融按兵不动,便道:“恐怕城中缺粮、不能长久支持。我叫关羽,赵云率领四千人在你部下相助游戏显示更新不了网页正常,我和张飞杀奔曹营,径到城里去和陶府君商议。”孔融依从了刘备的主张,会合田楷坚守阵地。关羽、赵云两人两边接应。刘备和张飞领着一队人马向曹营冲杀过去。
刘备和关羽、张飞率领自己的三千人马为先锋,赵云率领二千人马随后,一起向徐州进发。糜竺回到徐州,把孔融请了刘备同来协助的事报告了陶谦。这时陈登也从青州回来,报告田楷答应发兵的消息。陶谦听了,心才安定下来。
刘备见了公孙瓒,把要借兵去救陶谦的事对他说了一遍。公孙瓒道:“曹操和你无冤无仇,你何苦替人出力呢?”刘备道:“我已经答应了人家,不便失信。”公孙瓒遂答应借给他二千人马。刘备又要求借赵云同去,公孙瓒也答应了。
糜竺主张去向北海孔融、青州田楷求援,他说:“府君在徐州多年,百姓都很爱戴,只要小心防守,等两处救兵来到,曹操一定会被迫退兵的。”陶谦依从了糜竺的主张,写了两封信,派广陵人陈登往青州,糜竺往北海去,自己率领军民守城。
陶謙只得领兵出城迎战。曹兵都身穿孝服,远远望去,就像大地上铺上一层白雪一样,中军竖着两面白旗,上写“报仇雪恨”四个大字。双方摆开阵势。曹操纵马出阵,破口大骂。陶谦在马上向曹操行礼,一边婉言解说道:“我本想结好明公,所以才派张都尉护送,想不到他见财起意,以致令尊惨遭杀害。这事实在和我不相干,请明公明察。”
他到陈留见了张邈,正好吕布也在那儿。原来吕布自从逃出长安,袁术、袁绍都不肯收留他。后来他投奔张杨,他的家眷也从长安来会,却被人得知消息,写信要张杨杀死他,他只得带着家眷来投张邈。陈宫认为吕布是当世的勇士,便劝张邈乘曹操东征,兖州空虚,叫吕布去袭取兖州,扩充势力。张邈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立刻点了人马,叫吕布、陈宫率军出发。
当晚曹操安营歇息,忽报陈宮来见。曹操一想,陈宫是陶谦的好朋友,可能是替陶谦做说客来的,不想见,但又碍不过情面,只好请他进来。陈宫一见曹操,便道:“听说明公去攻徐州为令尊报仇,可是令尊被害,是张都尉干的,实在不是陶谦的罪过。再有,老百姓和你有什么冤仇,为什么一定要把他们杀光呢?”
曹操一听,好似晴天响起霹雳,立刻哭倒在地,把陶谦认作罪魁祸首,咬牙切齿地要起兵报仇。他立刻传令:曹仁带领部下驻守兖州、濮阳;程昱领兵三万,驻守鄄城、范县、东阿;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其余将士一起随从出征。
张都尉看到兵士们口出怨言,便把几名头目召集在一起,商议杀死曹嵩全家,抢了财物,一齐逃往山中落草。众头目自然高兴,就决定半夜动手。当晚风雨未停,曹嵩、曹德正想睡觉,忽听四面喊声大起。曹德出去查看,刚出房门,就被乱兵杀死。曹嵩和他的小老婆急忙逃到厕所里,也被乱兵搜出来杀了。张都尉杀了曹嵩一家,抢了财物,又放火烧了古庙,带着五百名兵士逃往淮南去了。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十章:曹操醉酒误事
曹操责问:“为何不先告诉我?”于禁说:“追兵在后,关键时刻,退敌是大事。”曹操听了,叹道:“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反败为胜,即使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啊!”于是赐金器一副,封于禁为益寿亭侯。
《三国演义》第八回:曹操迁都
一天,仆射皇甫郦来见汉献帝,汉献帝知道他能言善辩,又是李傕的同乡,就叫他去李、郭两边讲和。皇甫郦分别见了李、郭两人,希望他们讲和,可是双方都不答应。特别是李傕,认为自己的实力比郭祀强,非要灭掉郭汜不可。
双方在长安城里打了起来,趁机对居民抢劫掳掠,在混战中狠狠地捞上一票。李傕的侄子李暹带兵包围皇宫,将汉献帝、伏皇后抢走,押着他们进了那坞。郭记带兵进宫,抢走宫女,放火烧掉了宫殿,一路到那坞抢夺汉献帝。从此以后,李傕、郭汜每天都要恶战一场。双方实力相当,难分胜负。一连打了五十几天,死掉的人不知有多少。杨彪,朱俊带了六十几名大官来劝双方停战,结果被郭汜扣押了起来。众官说:“我们为好而来,劝双方讲和,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郭汜说:“李傕可以劫天子,我为什么就不可以劫公卿?”
又有一天,李傕在退朝时热情地邀请郭汜到他家喝酒,一直喝到夜里才散席。郭汜醉得连腿都站不直了,回到家里,忽然觉得肚子痛。郭妻说:“这一定是李家酒菜中投了毒!”她下令将粪汁灌进郭汜的口中,郭汜呕吐了一阵,方觉得好受些。
一天,郭汜又要到李傕家中去饮酒,郭妻硬是不放他走,要他留在家中。李傕等了好久,不见郭汜来,就派人送酒菜到郭家去。郭妻暗中在酒菜里放了毒药。郭汜正要下筷,郭妻拦住说:“外人送来的酒菜,怎么能随便吃呢?”她把酒菜让狗先尝,这条狗立刻倒在地上死了。这样一来,郭汜就对李傕产生了疑忌。
第二天,杨彪的妻子到郭汜家里串门,对郭汜的妻子说:“郭将军与李大司马夫人的风流韵事,外间有人传来传去。这件事如果给李大司马知道,一定要惹出大祸来!夫人可得想办法,断绝他们的往来才对呀!”郭妻本来妒心很重,就信以为真。
《三国演义》第四回 曹操献刀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曹操与杨修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悄悄出帐去各营寨查看。他经过夏侯惇的营寨时,看见士兵们都在忙碌地准备行装,不禁暗中人惊:谁猜中了我的心思?这还了得!他急忙回到帐中追查。夏侯惇回答:“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要撤军回京了。”曹操又急忙派人叫杨修进帐,杨修洋洋得意地卖弄小聪明,就把自己对“鸡肋”的揣测吹嘘了一通。
杨修回答:“今夜的口令叫‘鸡肋’,这说明魏王不久将下令撤军回去了。鸡肋这个东西,吃起来没有多少肉;丢掉它吧,又觉得它味道不错。现在我们前进不能取胜,撤退又怕被人耻笑。在这里呆下去吧,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日回去。我估计魏王在这几天内一定要撤军回京,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手脚忙乱。”
这时,恰巧厨房给曹操端上一碗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心中很有感触。他正在反复捉摸是不是该下决心退兵时,将军夏侯惇走进军帐,向曹操请示当天军营中夜间通行的口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杨修当时在军中当行军主簿。他听到今夜口令是“鸡肋”后,就叫随行士兵收拾行装,准备返回北方。有人把这件事报告夏侯惇。夏侯惇大吃一惊,赶紧请杨修到帐中责问:“你为什么要收拾行装?这不是在动摇军心吗?”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曹操率军与刘备的蜀兵在汉水激战时,损兵折将,作战不利,只得退守斜谷界口扎营。屯兵时间一长,曹操感到进退两难。想进兵吧,蜀军大将马超的精兵挡守在前;如果退兵,又怕被蜀兵耻笑。究竟应当怎么办,心中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曹操平时常常要考问他的儿子。杨修揣测曹操的心思,事先为曹植准备了各种答案,叫他背熟记牢。因此,每当曹操考问曹植军国大事时,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操心中对这件事十分怀疑。后来,曹丕暗中买通曹植手下的人,偷出杨修写的答案,将这件事上告曹操。曹操见了,大发雷霆,咬牙切齿地骂道:“杨修这个家伙居然插手我的家政,敢欺骗我!太可恨了!”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操许田射猎 献帝密诏董承
董承回家后发现缝在玉带里的密诏,忍不住潸然泪下。董承思来想去没有办法,便睡着了。这时,好朋友王子服来找董承,发现了密诏,便决定帮助董承对付曹操。两人马上立了义状,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王子服说:“将军吴子兰是我的好朋友,可以找他一起密谋这件事。”正巧,董承的心腹种辑和吴硕前来探访。于是,董承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种辑和吴硕。俩人看了密诏,慷慨激昂地说:“为国除害,死而无怨!”于是,几人找来吴子兰,五人一起商议对付曹操的事。
却说袁绍兵败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脱,为曹军所获,擒见曹操。操素与授相识。授见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无谋,不用君言,君何尚执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虑也。”因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授至死神色不变。操叹曰:“吾误杀忠义之士也!”命厚礼殡殓,为建坟安葬于黄河渡口,题其墓曰:“忠烈沮君之墓。”后人有诗赞曰:“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操下令攻冀州。正是: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未知胜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幼子袁尚后随。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引军追赶袁绍。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
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网页游戏角色翅膀怎么获得,四远扬言。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
却说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邰、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许攸又劝曹操作速进兵;张邰、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即令张邰、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劫寨。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
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夏侯惇曰:“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邰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书略曰:“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却说袁绍兴兵,望官渡进发。夏侯惇发书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绍兵临发,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逢纪谮曰:“主公兴仁义之师,田丰何得出此不祥之语!”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遂催军进发,旌旗遍野,刀剑如林。行至阳武,下定寨栅。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于是下令,将大军七十万,东西南北,周围安营,连络九十余里。
肃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夜半,权问肃曰:“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肃曰:“昔汉高祖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可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赠鲁肃,并将衣服帏帐等物赐肃之母。
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肃曰:“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瑜曰:“昔马援对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足下不须他计,只同我往投东吴为是。”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张昭曰:“此非将军哭时也。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权乃收泪。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
且说袁绍见玄德不回,大怒,欲起兵伐之。郭图曰:“刘备不足虑。曹操乃劲敌也,不可不除。刘表虽据荆州,不足为强。江东孙伯符威镇三江,地连六郡,谋臣武士极多,可使人结之,共攻曹操。”绍从其言,即修书遣陈震为使,来会孙策。正是:只因河北英雄去,引出江东豪杰来。未知其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专题: 读小说三国演义上一篇小说新三国演义袁阔成
下一篇小说三国演义成书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