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与英雄豪杰的故事。下面是三国演义的简要白话版:
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引发群雄割据。其中,曹操、刘备、孙权成为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曹操雄才大略,善于谋略,掌控北方;刘备仁德宽厚,有远见,拥有关羽、张飞等忠勇之士;孙权则掌控江东,善于利用地利和人才。
故事中,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事件,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其中,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曹操的百万大军被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计谋击败,使得三国格局得以重新洗牌。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诸葛亮,帮助他建立蜀汉,并最终成功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激烈和英雄的风采,还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本书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由于三国演义内容极为丰富,上述仅为简要概述,如果想详细了解每个章节的精彩内容,建议阅读原著或者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
白话《三国演义》0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
两人依令各自领五百军兵扮成蜀军模样,夜间偷过小路,埋伏在山谷中,果然看到高翔领兵驱赶木牛流马前来。将要过尽时拳皇97与游迅游戏盒子,两边一齐鼓噪杀出。蜀军措手不及,扔下数匹退走,张虎、乐綝十分欢喜,就驱赶着回本寨。司马懿看了后果然进退就象活的一样,于是大喜道:“你诸葛亮会使用此法,难道我就不会用!”便命令能工巧匠百多人,当面拆开,吩咐按照依其尺寸长短厚薄之法,一样制造木牛流马。不到半个月,造成二千多只,和诸葛亮所造的一般无二,也能奔走。于是命镇远将军岑威,领一千军兵驱驾木牛流马到陇西搬运粮草,往来不绝,魏营军将看后无不欢喜。
却说司马懿正在忧闷之间,忽然探马报告:“蜀军正在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人不用出力,牛马不食。”司马懿大惊道:“我之所以坚守不出,就是等他们粮草接济不上。现在他们有了这个办法,肯定是图谋久远之计,再也不会退兵。我们应当怎么应对?”急忙召唤张虎、乐綝两人吩咐道:“你们两人各自领五百军兵,从斜谷小路抄出,等到蜀军驱赶木牛流马时,任他们通过后再一齐杀出,也不要多抢,只抢回三五匹便回。”
白话广播小说三国演义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忽然有一天,长史杨仪进来报告:“我们的粮米都在剑阁,人们用牛马搬运不方便,丞相看怎么办?”诸葛亮笑道:“我已经谋划这个事情多时了。前者所积累的木料,加上西川收购来的大木头,派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很是方便。木牛流马都不喝水饮食,可以昼夜运转不停。”众将都惊问:“自古至今从没有听说过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道丞相有什么妙法,造出这般神奇之物?”诸葛亮说:“我已派人按照方法制造,还没有完备。我先把造木牛流马的方法和尺寸方圆、长短阔狭全都写明白,你们可以来看。”众将大喜。诸葛亮立即手写纸一张,交给众将观看,众将都齐来围观。造木牛之法云:
诸葛亮回到帐中,唤来裨将杜睿、胡忠两人,附耳授给密计。命令唤召集随军工匠一千多人进入葫芦谷中,制造木牛流马应用,又命令马岱领五百军兵守住谷口。诸葛亮嘱咐马岱:“工匠人等一个也不许放出,外人也不许放入。我要时常来察看。捉拿司马懿之计只在此举,千万不要走漏消息。”马岱受命而去。杜睿等两人在谷中监督工匠依法制造木牛流马,诸葛亮每天都要亲自前往察看。
当下诸葛亮得胜回寨,命人将郑文斩了,再商议攻取渭南之策。每天派兵搦战,魏军只是坚守不出战。诸葛亮乘着四轮小车来到祁山前后、渭水东西一带察看地理。忽然看到有一座谷口,其形状就象葫芦,中间可容纳千多人,两山又夹一谷,可容纳四五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通过一人一骑。诸葛亮看了后心中大喜,问向导官:“这里叫做什么地名?”回答道:“这里名叫上方谷,又叫葫芦谷。”
这夜初更风清月朗,到了二更时分忽然间阴云四合,黑气漫空,对面不见人。司马懿大喜说:“天助我成功!”于是人都衔枚,马都勒口,长驱大进。秦朗一马当先,领着一万多军兵直杀入蜀寨中,却并不见一人。秦朗知道中计,忙下令退兵。四下里火把齐明,喊杀声震天,左有王平、张嶷,右有马岱、马忠,两路军兵一齐杀来,秦朗死战不能退出。背后司马懿看到蜀寨中火光冲天,喊声不绝,又不知道魏军胜负,就只顾催促军兵赶去接应。忽然一声杀喊起,鼓角喧天,火炮震天,左有魏延,右有姜维,两路杀出。魏军大败,十伤八九,四散逃奔。这时秦朗所领的一名万军兵,都被蜀兵团团围住,箭如飞蝗,秦朗死在乱军之中,司马懿领着败兵退入本寨。
却说司马懿见到了郑文的书信,便想亲自领大军去劫夺蜀寨。长子司马师劝阻:“父亲为什么单凭这片纸张就亲入重地?倘若有了疏忽,我们怎么应对?不如派别的将军先去,父亲作为后应。”司马懿听从,于是命秦朗领一万军兵去劫夺蜀寨,司马懿随后领兵接应。
诸葛亮选出一名能言善辩的军士,附耳吩咐如此如此。军士领命后带着书信直到魏寨,求见司马懿。司马懿唤入后拆开信看完问:“你是什么人?”那人回答:“我是中原人,流落蜀中,郑文是我同乡。现在诸葛亮因为郑文杀秦朗有功,任用为先锋。郑文特地托我前来献书,约定在明天晚间举火为信号,望乞都督领大军前去劫寨,郑文在里面作为内应。”司马懿反复询问,又把来信仔细检查了几遍,果然是无假,立即赐给军士酒食,吩咐道:“今夜二更为期,我亲自前去劫寨。大事如果成功,必定重用你。”军士拜别后回到本寨报告诸葛亮。诸葛亮召唤王平、张嶷吩咐如此如此,召唤马忠、马岱吩咐如此如此,又唤来魏延吩咐如此如此。诸葛亮亲自领着数十人,坐在高山之上指挥全军。
众将都问:“丞相是怎么知道的这人诈降?”诸葛亮说:“司马懿不轻易用人。他如果加封秦朗为前将军,必定是武艺高强。今天和郑文交马只一个回合,便被郑文所杀,这人肯定不是秦朗,所以我知道其中有诈。”众将全都折服。
郑文只得说确实是来诈降的,哭着哀求免死。诸葛亮说:“你既然想求生,要修书一封,让司马懿前来劫营,我便饶了你的性命。如果能够捉住司马懿,便是你的大功,还要重用。”郑文只得写了一封书信,呈给诸葛亮,诸葛亮令人将郑文押下监禁。
诸葛亮回到帐中坐定,召唤郑文来到后勃然大怒,喝斥左右:“推出去斩首!”郑文说:“小将无罪!”诸葛亮说:“我认识秦朗。你今天所斩的根本就不是秦朗,胆敢来欺我!”郑文拜求道:“这人是秦朗的弟弟秦明。”诸葛亮笑道:“司马懿命你来诈降,想要趁机取事,如何能够瞒得过我!如果不实话实说,必然斩你!”
白话《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三国演义现代白话版》正在热销中,感谢广大朋友们鼎力相助。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何为正史,何为演义?应广大读者朋友要求,我逐回为大家解读分享。专题: l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作小说 三国演义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