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罗贯中编撰,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其中,许攸是小说中一个复杂且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
许攸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原本是袁绍的谋士,因其卓越的智谋和政治眼光而受到重用。他以“智巧”著称,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帮助袁绍在早期的征伐中取得优势。然而,许攸的性格缺陷和行事风格也常常给他和袁绍带来麻烦。
在小说中,许攸的角色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在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中,许攸对袁绍的不信任和对曹操的敌对态度导致了他背叛袁绍,转而投靠曹操。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背叛,但对后来曹操取得胜利产生了关键影响。在官渡之战中,许攸向曹操提出“十面埋伏”的计策,帮助曹操大败袁绍,这一战成为了三国时期的经典战役之一。
第二次转变发生在曹操统一北方后,许攸因为一次误会而被曹操误解,最终被杀害。在小说中,这一事件反映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人物命运的无常。
许攸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体现了复杂的人性,他的智慧和策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也因为性格的缺陷和个人的决策失误,导致了自己命运的起伏。许攸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众多精彩故事之一,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的政治局面和个人命运的交错。
许攸:曹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乎?
到了官渡之战,没曾想曹操这么坚挺,双方打成了僵局。后来许攸抓到曹操的催粮使者,知道曹军粮尽,赶紧向袁绍献策,分兵攻击许昌,以截断曹操退路。无奈袁绍不听,不仅不听,还要治罪许攸,原来许攸家人在冀州贪赃作恶被审配举报,许攸知道后一怒之下改投曹操。
在袁曹决战之际,许攸起初是看不上曹操的。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当刘备提出要和袁绍联合抗曹时,袁绍内部起了不小的争论,袁绍不能决断,问许攸:“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许攸答:“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显然没把曹操放在眼里。
许攸既不像袁绍那般四世三公是名门之后,也不像曹操那般朝廷有人好做官,也不像刘备那般有结拜兄弟一个好汉三个帮,他的出路不过是在乱世之中找一位有前途的老板跟着混口汤喝。他的第一任老板选择了袁绍,这一步走的不错。袁绍发展的势头很猛,他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冀州7725游戏盒子官方下载,又很快控制了周边的青、幽、并三州。许攸跟着袁绍没少吃肉。
小说三国演义之许攸
三国演义之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却说审配自冯礼出降之后,每夜亲自登城点视军马。当夜在突门阁上,望见城外无灯火,配曰:“冯礼必引兵从地道而入也。”急唤精兵运石击突闸门。门闭,冯礼及三百壮士,皆死于土内。操折了这一场,遂罢地道之计,退军于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袁尚攻平原,闻曹操已破尹楷、沮鹄,大军围困冀州,乃掣兵回救。部将马延曰:“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尚从其言,自领大军先行,令马延与张凯断后。早有细作去报曹操。操曰:“彼若从大路上来,吾当避之;若从西山小路而来,一战可擒也。吾料袁尚必举火为号,令城中接应。吾可分兵击之。”于是分拨已定。却说袁尚出滏水界口,东至阳平,屯军阳平亭,离冀州十七里,一边靠着滏水。尚令军士堆积柴薪干草,至夜焚烧为号,遣主簿李孚扮作曹军都督,直至城下,大叫开门。审配认得是李孚声音,放入城中,说:“袁尚已陈兵在阳平亭,等候接应。若城中兵出,亦举火为号。”配教城中堆草放火,以通音信。孚曰:“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配从其论。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冀州百姓投降”。操曰:“此是城中无粮,教老弱百姓出降,后必有兵出也。”操教张辽、徐晃各引三千军马,伏于两边。操自乘马、张麾盖至城下。果见城门开处,百姓扶老携幼,手持白旗而出。百姓才出尽,城中兵突出。操教将红旗一招,张辽、徐晃两路兵齐出乱杀,城中兵只得复回。操自飞马赶来,到吊桥边,城中弩箭如雨,射中操盔,险透其顶。众将急救回阵。操更衣换马,引众将来攻尚寨,尚自迎敌。时各路军马一齐杀至,两军混战,袁尚大败。尚引败兵退往西山下寨,令人催取马延、张凯军来。不知曹操已使吕旷、吕翔去招安二将,二将随二吕来降,操亦封为列侯。即日进兵攻打西山,先使二吕、马延、张凯截断袁尚粮道。尚情知西山守不住,夜走滥口。安营未定,四下火光并起,伏兵齐出,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尚军大溃,退走五十里,势穷力极,只得遣豫州刺史阴夔至操营请降。操佯许之,却连夜使张辽、徐晃去劫寨。尚尽弃印绶、节钺、衣甲、辎重,望中山而逃。
且说袁尚与审配商议:“今曹兵运粮入白沟,必来攻冀州,如之奈何?”配曰:“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主公可进兵平原,急攻袁谭。先绝袁谭,然后破曹。”袁尚大喜,留审配与陈琳守冀州,使马延、张凯二将为先锋,连夜起兵攻打平原。谭知尚兵来近,告急于操。操曰:“吾今番必得冀州矣。”正说间,适许攸自许昌来,闻尚又攻谭,入见操曰:“丞相坐守于此,岂欲待天雷击杀二袁乎?”操笑曰:“吾已料定矣。”遂令曹洪先进兵攻邺,操自引一军来攻尹楷。兵临本境,楷引军来迎。楷出马,操曰:“许仲康安在?”许褚应声而出,纵马直取尹楷。楷措手不及,被许褚一刀斩于马下,馀众奔溃。操尽招降之,即勒兵取邯郸。沮鹄进兵来迎。张辽出马,与鹄交锋。战不三合,鹄大败,辽从后追赶。两马相离不远,辽急取弓射之,应弦落马。操指挥军马掩杀,众皆奔散。于是操引大军前抵冀州。曹洪已近城下。操令三军绕城筑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审配设计坚守,法令甚严,东门守将冯礼因酒醉有误巡警,配痛责之。冯礼怀恨,潜地出城降操。操问破城之策,礼曰:“突门内土厚,可掘地道而入。”操便命冯礼引三百壮士,夤夜掘地道而入。
却说袁尚知曹军渡河,急急引军还邺,命吕旷、吕翔断后。袁谭见尚退军,乃大起平原军马,随后赶来。行不到数十里,一声炮响,两军齐出:左边吕旷,右边吕翔,兄弟二人截住袁谭。谭勒马告二将曰:“吾父在日,吾并未慢待二将军,今何从吾弟而见逼耶?”二将闻言,乃下马降谭。谭曰:“勿降我,可降曹丞相。”二将因随谭归营。谭候操军至,引二将见操。操大喜,以女许谭为妻,即令吕旷、吕翔为媒。谭请操攻取冀州。操曰:“方今粮草不接,搬运劳苦,我由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然后进兵。”令谭且居平原。操引军退屯黎阳,封吕旷、吕翔为列侯,随军听用。郭图谓袁谭曰:“曹操以女许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赏吕旷、吕翔,带去军中,此乃牢笼河北人心。后必终为我祸。主公可刻将军印二颗,暗使人送与二吕,令作内应。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图之。”谭依言,遂刻将军印二颗,暗送二吕。二吕受讫,径将印来禀曹操。曹操大笑曰:“谭暗送印者,欲汝等为内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权受之,我自有主张。”自此曹操便有杀谭之心。
关键是死在已经没有价值和人品差这两个方面!许攸受不了啦,纵马奔到曹操跟前,高叫:阿瞒,如果不是我,你能够打败袁绍吗?如果不是我,你能够进入冀州城门吗?高亢凄凉的声音在空气里飘荡着。
然而,令许攸不解的是,曹操不但不提拔他,待他的态度竟然比过去差了很多,他跟曹操说话时,曹操态度不冷不热,脸的表情也是冷冰冰的。
许攸却有不同看法,说,刘表坐守荆州,可他是个胸无大志之人,成不了什么大事。而袁绍的两个儿子相争,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再想进取就困难了,现应乘虚而入,一举拿下为妙。
曹操依计而行,一把火烧了袁绍在鸟巢的粮草库,熊熊大火,直冲天空,久久不灭。正在熟睡的袁军一看粮草库被烧了,军心大乱,四处逃散,曹军打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大胜仗。
曹操认为许攸的到来是雪中送炭,他太需要许攸了。此时,曹操的军力与袁绍相比,是袁强曹弱,曹操最大的不足是粮草不足,现在他很需要一个对袁绍情况了如指掌的人,许攸就是这样的人。他要用真诚打动许攸,让许攸服服帖帖为他服务。
曹操的这个举动,也让许攸大受感动。自己在袁绍那边,费尽心机献计献策,袁绍竟然不理不睬。来到曹操这里,什么也没做,竟有如此厚遇,曹操爱才,真是名不虚传!他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说,过去我是有眼不识明珠,投奔了袁绍,今天我弃暗投明,定为您好好效力。
《三国演义》的另一种读法(七)叛徒许攸
许攸给曹操出了一个袭击乌巢的主意,本以为曹操听了会笑逐颜开。结果抬头一看,曹操面沉似水,脸上一点笑纹儿都没有。曹操说:“子远,你说这些都是废话!我行军打仗数十年,身经百战,我不知道要袭击别人的粮食吗?你看看我,我有这个实力袭击人家的粮食吗?从这里到乌巢,四十里路,袁绍重兵布防,我这几万人马打不到乌巢就打光了!就算侥幸打到乌巢又怎么样?袁绍深知乌巢的重要,委任了大将淳于琼镇守,此人文武双全,很有本事,我就是打到乌巢我也烧不着人家的粮食啊!”
现在双方达成了初步的信任,可以谈击败袁绍的计划了。许攸说:“很简单啊!为什么我一直盯着丞相你问粮食的事情呢?粮食乃三军之命脉,你现在没有粮,心急如焚,那为什么不去袭击袁绍的屯粮之所乌巢呢?我们把乌巢的粮食一把火烧光,再捎带着抢回一些粮食,那不就变成敌军无粮而我军有粮了吗?这仗不就好打了吗?”
在这儿我们可以暂停一下,做一个注解:为什么我把许攸曹操见面的场景讲得这么详细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回合,你进我退,你攻我守都讲出来?他们两个在干什么呢?大家应该考虑到一个问题:现在是双方在前线作战的敏感危急时刻,曹操、许攸互相都怀有比较大的戒心,特别是曹操对许攸。别看曹操那么殷勤热情,外衣都不穿致敬平凡的人网页游戏大全,光着脚迎接许攸,他虽然有“救命稻草来了”的直觉,但还是充满警惕戒备的。这种情况下,许攸提出击败袁绍的计划,根本没有得到实施的可能,所以,双方一个回合一个回合地你来我往,你进我退,他们其实是在建构初步的信任基础。尽管只是初步的,并不完整,但没有这个信任基础,谈任何正经事都是没有意义的。
许攸说:“丞相,你也别小声说了,我替你大声说得了——军中已无粮矣!”曹操大惊失色,他没想到许攸真的知道了这个情况,最可怕的还不是许攸知道,而是许攸知道,袁绍就知道了,那可就太危险了!曹操赶紧追问许攸:“子远,你怎么知道的?”许攸说:“这还不简单吗?”从怀里把那封信掏出来:“丞相,看看是不是你亲笔写的,这封信已经被我截获。刚才我带着这封信求见袁绍,建议他今天晚上就发动总攻。袁绍不听,还打了我一顿军棍,我才来的这儿……”把刚才的情况跟曹操说了一遍,曹操抹了一把冷汗:“幸亏袁绍没听你的,否则我就看不见明天的太阳啦!”
这次许攸没生气,被曹操给气乐了。他说:“人说孟德奸雄,果不其然!这都三次了,还没说到实话呢!丞相,我还是不信!”曹操那么厚的脸皮,现在也有点红了,干笑了两声说:“子远,这事儿你不能怪我,这句话说出去,事关我全军上下几万人马之生死啊!现在我告诉你真话,但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话不能传六耳。子远你附耳过来,我小声儿跟你说!”曹操趴在许攸耳边,神秘兮兮地说:“子远,粮食真的已经不多了,满打满算,收拾收拾,只够支持一个月的啦!”——又是拉出一副讲真话的架势,可到了这个份儿上,还咬紧牙关说有一个月的粮食!
许攸听了这话,怫然作色,站起来转身要走:“丞相,我看出来了,你是不打算跟我说实话了,我也不是非投奔你不可。我这就找别人去,告辞!”曹操赶紧抢上两步,把许攸拽回来:“哎呀子远,不要动怒嘛!你看你这一生气要走,我发现你这人可信。现在我要告诉你实话了,我也没有半年之粮,军中之粮满打满算,收拾收拾,尚可支持三个月!”又打了个五折,降到三个月了。
许攸哈哈大笑:“丞相,你撒谎也得靠点谱吧!你怎么可能有一年之粮呢?我给你个机会,你重说吧!”曹操见许攸不信,脸上表情更加尴尬了:“子远哪,你不信就对了,我确实没跟你说实话。为什么呢?你毕竟是从袁绍那边过来的嘛!我哪能一点儿提防之心都没有呢?现在你不信我,我觉得你这人可信,可以跟你说实话。我确实没有一年之粮,收拾收拾,满打满算,也就够吃半年的吧!”打了个五折,从一年变成半年了。
我们看得很清楚:许攸没有回答曹操的问题,反而扔回去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曹操一听此言,面露为难之色:“子远,你看看你,你怎么能一上来就问我这么尖锐的问题呢?这是我军中绝密,怎么能随意告诉别人呢?但话说回来,你不是别人啊,咱俩是老同学呀!别人我都不信任,我的老同学我能不信任吗?子远,我告诉你实话,军中粮食已经不多了,收拾收拾,满打满算……”曹操伸出一根手指:“还够支持一年的吧”!曹操在前边铺垫得很长、很真诚,但最后告诉许攸还有一年之粮。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力主攻打曹操都城许昌。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到达邺城,口出狂言,辱骂曹操,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曹操见后深责许褚,下令厚葬许攸。
司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吴国得伍员而克强楚国,汉得陈平而诛项籍,魏得许攸而破袁绍;彼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本 小说写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记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卧龙吊孝小说
下一篇程普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