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人物登场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写。以下是《三国演义》中一些主要人物的登场顺序:

1. 刘备:小说开篇即出现,是蜀汉的开国之主,以仁德著称。

2. 曹操:在刘备逃离投奔刘焉时出现,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成为魏国的奠基者。

3. 关羽:在刘备与张飞相遇时出现,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其忠义勇猛著称。

4. 张飞:与刘备相遇后出现,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之一,以其勇猛、豪爽著称。

5.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现,是蜀汉的丞相,以其智慧和忠诚著称。

6. 孙权:在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时出现,是东吴的开国之主。

7. 周瑜:在赤壁之战时出现,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以智谋著称。

8. 黄忠:在刘备攻打长沙时出现,是蜀汉的著名将领。

9. 曹操之子曹丕:在曹操去世后出现,最终继承了曹操的地位,建立了魏国。

10. 司马懿:在魏国初期出现,后成为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11. 赵云:在刘备刚到西川时出现,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12. 吕布:在董卓被杀后出现,是东汉末年的猛将,后成为曹操的对手。

13. 董卓:在小说开篇出现,是东汉末年的权臣,最终被王允等人所杀。

14. 孙坚:在东汉末期乱世中出现,是孙权的父亲,后在攻取长沙时战死。

15. 曹操之子曹植:在曹操去世后出现,以其才华和悲情著称。

16. 司马昭:在魏国晚期出现,是司马懿的孙子,后篡位建立了晋国。

以上人物的登场只是《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的一部分,整个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人物和精彩故事。

李意,青城山隐士。世人传说已三百馀岁,能知人之生死吉凶,乃当世之神仙。刘备伐东吴前命陈震宣召以问休咎,李意看推脱不过最后画了几张图,有点故弄玄虚嫌疑,刘备看不上直接把图烧掉了。

紫虚上人,锦屏山中异人,知人生死贵贱,蜀中四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去雒县迎战刘备途中去山中向上人求问前程。上人写下八句言语:

秃龙洞山神,正宗的地仙,奉伏波将军之命指点南征的诸葛亮解毒泉之难。所谓“书不够,神仙湊”,故事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神仙出现了,其实就是情节推动的工具人,唯一的神通展示就是说完钻石壁里不见了。多扯两句,秃龙洞这一段情节里还是有很多逻辑漏洞的:秃龙洞仅有的两条路中安全的一条被堵死了,孔明只能率军走有毒泉的小路,但另一洞主杨锋前来给孟获助战是怎么安全进去的?另外当初孟获的哥哥孟节又是怎么进来的,还成功的成为解毒的药泉守护人。情节设计也不是很合理,南征大军千辛万苦,为剧情进展需要神仙都出场了,最后还没对阵敌人直接内斗擒了孟获来献,大家都在等故事的高潮,然后直接结束了。

三国演义小说人物登场

木鹿大王,西南八纳洞洞主,深通法术,出则骑象三国单机游戏武将全体出击,能呼风唤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恶蝎跟随。木鹿大王助蛮王孟获与诸葛亮对阵,妖术被孔明轻挥羽扇就轻易破了,飞砂走石反过来把自己人砸死不少,估计这法术比三张还要差很多。

三人是南华老仙的弟子,得传三卷天书,晓夜攻*,能呼风唤雨。但膨胀后把南华老仙“如果心生邪念,将会遭到天谴”的告诫忘之脑后。三人的法术被刘备用狗血就破了,张角死后还被发棺戮尸枭首。三人有仙缘但心术不正,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够狗血了。(没有贬低真实历史上黄巾起义领袖的意思,仅就小说中虚构的情节来讨论)

赤壁之战借东风,七星灯禳星求寿,石头八卦阵困住陆逊,对阵会妖术的木鹿大王时羽扇一挥就破了飞砂走石。还好孔明打仗还是很讲费厄泼赖的,用法术都是被动技能,不主动发动法术攻击。否则完全就是降维打击了。

在第一百零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中,管辂又预言何晏、邓飏有杀身之祸,不久,二人果为司马懿所杀。,后来又预言了曹爽的败亡。

三国演义里会算命的不少,把管恪排名这么高是因为他不但能算命还能知晓神仙行踪。管恪曾为一个少年算命,说他只能活到十九岁,并指点少年找到南斗,南斗在生死簿上,在少年的寿命前加了个九字,这个人后来就活到了九十九岁。

三国演义里的奇人,无所不知啊。管辂在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登场,透过天文、周易(易经),预知人的命理。被曹操召去占卜,最著名的就是“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成功预言了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渊的阵亡。预言的鲁肃病死、许昌火灾等事情都实现了。

琅琊道士于吉,把小霸王孙策玩死那位。得神书于阳曲泉水上,称《太平青领道》,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施符水救人,无有不验,不知怎么得罪江东小霸王,祈雨成功仍被孙策斩了,说明他和左慈一样,展示的法力还不足以让曹操孙策这样的人杰折服,左慈主动戏弄曹操还成功脱身而于吉被斩,从这点来点左慈还要高明那么一点。于吉虽然也把小霸王咒死了。但死后复仇更像是变成鬼魂来索命成功,毕竟关羽死后也做到了索命吕蒙。

这是差点把曹操玩死的大仙。左慈曾于峨眉山中得《遁甲天书》三卷,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左慈劝曹操功成身退跟他去峨眉山学道,打算把三卷天书相授。曹操以朝廷未得其人婉辞,左慈直接威胁“贫道当飞剑取汝之头”。惹得曹操大怒,但无论是拷打还是枷锁下狱七日不与饮食都拿左慈毫无办法。之后左慈更是展示各种异术,画龙取龙肝,冬天令牡丹花开,水盆里取千里外松江鲈鱼,瞬移出宫而去。因此被曹操所惧怕,派许褚去抓他,左慈继续展示各种异术,羊作人言,死羊接头复活,把全城的人都变成自己模样,最后腾空跨鹤而去。

南华老仙是三国乱世之始黄巾之乱张氏三兄弟的老师,在山中授予采草药的张角太平要术,接着便化清风而去。张角熟读之后能够呼风唤雨,治疗疾病,掌握各种法术。这才有了黄巾之乱,单授一本书就如此厉害,可见老仙法术高强。有一种说法,南华老仙是庄子升仙后的化身。

《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余人,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和性格,作者采用了一些并不可靠的民间传闻野史加以编排发挥。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中,有一些人物的能力明显远超正常人,大致将他们排个名: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再不要说没读过《三国演义》了,三国40个主要故事情节在这里了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给出的十常侍名单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而历史上的十常侍却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个。

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讨伐战爆发,董卓迫使献帝迁都长安。初平二年(191年),董卓被孙坚击败,退守长安。翌年,司徒王允设反间计,成功挑拨吕布杀死董卓,董卓全族亦被诛灭。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权臣。

左丰,(生卒年不详),汉灵帝时期小黄门。黄巾起义爆发时,卢植攻打张角时,朝廷命左丰前来体探,左丰还问卢植索取贿赂。当时军粮尚缺,卢植无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卢植高垒不战,惰慢军心;朝廷派董卓代替卢植,并取卢植回京问罪。

许邵,(150年[6]~195年),一作许邵,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少有名节,善于评价,定期举办“月旦评”。举孝廉出身,出任汝南郡功曹。拒绝司空杨彪征召,投靠扬州牧刘繇。刘繇被孙策击败后,逃往豫章郡。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桥玄,(110年-184年6月6日),一作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东汉时期名臣。桥玄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因坚持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出任度辽将军,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保境安民。汉灵帝初年,迁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年),迁司空。次年,拜司徒。光和元年(178年),升任太尉。桥玄有感于国势日衰,于是称病请辞,改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桥玄去世,年七十五。

曹嵩,(?~193年),字巨高,沛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时期大臣,大长秋曹腾养子,魏武帝曹操之父。曹嵩以门荫入仕,历任司隶校尉、鸿胪卿、大司农,位列九卿,位高权重。中平四年(187年),通过贿赂中官及捐钱西园出任太尉,位列三公。中平五年(188年),黄巾起义爆发,曹嵩身为太尉,引咎免官。后来曹嵩投奔儿子兖州牧曹操,遇害于徐州。延康元年(220年),追尊魏国太王。曹魏建立后,追尊为太皇帝。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邓茂,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黄巾军将领,为程远志副将,随之引兵五万进犯涿郡。幽州刺史刘焉令校尉邹靖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在大兴山下,两军交战,邓茂被张飞一回合刺于马下。

爱好《左传》,因事亡命涿郡。跟从刘备起兵,**黄巾起义。刘备夺取徐州后网页游戏不是黑屏就是白屏,行下邳太守。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刘备,关羽兵败被俘,暂时投靠曹操。参加官渡之战,诛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受封汉寿亭侯。得知刘备下落后,前往投奔,依附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得荆州后,随刘备进驻夏口。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江南诸郡,授荡寇将军、襄阳太守。刘备平定益州后,都督荆州诸军事。建安二十年(215年),驱逐孙权所置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王后,拜前将军,围攻樊城,水淹于禁统帅的七军,斩杀敌将庞德,威震华夏。面对名将徐晃的进攻以及孙权的偷袭,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县),同年十二月遇害于临沮。蜀汉景耀三年(260年),追谥为壮缪侯。

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号桓侯。

张飞,(?—221年),字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以兄事之。中平元年(184年[78]),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建安元年(196年),张飞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建安三年(198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建安五年(200年[81]),刘备衣带诏事情泄露,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徐州刺史车胄。后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当阳桥厉声大喝,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1](一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渐失部下信任,被袁绍击败。最终被困高楼,引火自焚。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蜀汉未给刘备奉上庙号,汉国皇帝刘渊称其庙号为烈祖。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黄巾起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过程中创业屡遭失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四方名士的尊敬,陶谦、刘表表态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年5月15日[97]~223年6月10日在位)、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皇甫嵩少时好诗书,*弓马。汉灵帝时被征为议郎,迁任北地太守。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灵帝令其为左中郎将、持节,前往颍川郡**黄巾军波才部,后击退波才,封都乡侯。十月,奉命北上,领军与张梁激战于广宗(今河北威县东)。次月,又击杀张宝于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升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侯。中平二年(185年),被宦官诬告,罢左车骑将军。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左将军,与所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往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专权,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皇甫嵩至京师,董卓立即下令将其逮捕,欲杀之。因众人求情,改任议郎、御史中丞。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诛,皇甫嵩任征西将军,继为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卒。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名将皇甫规之侄,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中国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的重要将领。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集   萌三国演义小说   神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