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为背景的历史演义小说,讲述了从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数十年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曹植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与长子曹丕、次子曹叡齐名。
曹植才华横溢,被誉为“建安之杰”,擅长诗词散文,他的诗作如《洛神赋》、《白马篇》等,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曹植与他的兄弟们一同参与了政权的争夺。尽管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被广泛赞誉,但在政治上,曹植并未展现出与兄长曹丕相匹敌的实力。在小说的描写中,曹植的才能常常与他的政治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才华未能在政治上得到充分的施展,这也是曹植在历史上一个令人感慨的悲剧形象。
在小说中,曹植的名声和才华是显著的,但他的政治道路却充满了挫折。曹植的文学成就在后世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二章:曹植七步成诗
曹丕说:“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母亲勿忧。”曹丕遂令曹植以殿上所悬双牛相斗的水墨画为题,七步成诗,否则斩首。曹植果行七步即成一首,众人皆惊叹其才。曹丕又以“兄弟”为题,令曹植应声作诗,诗中却不能有“兄弟”二字。
是岁八月间,报称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郡。于是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商议:种种瑞征,乃魏当代汉之兆某企业的无偿加班游戏网页,可安排受禅之礼,令汉帝将天下让于魏王。遂同华散、王朗、辛毗、贾诩、刘廙、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一班文武官僚,四十馀人,直入内殿,来奏汉献帝,请禅位于魏王曹丕。正是:魏家社稷今将建,汉代江山忽已移。未知献帝如何回答,且看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小说曹植
且说魏王曹丕,自即王位,将文武官僚,尽皆升赏,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人报大将军夏侯惇病危,丕即还邺郡。时惇已卒,丕为挂孝,以厚礼殡葬。
五万兵来取襄阳,单搦孟达厮杀。丕曰:“汝既是真心,便可去襄阳取刘封首级来,孤方准信。”达曰:“臣以利害说之,不必动兵,令刘封亦来降也。”丕大喜,遂加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原来夏侯尚、徐晃已先在襄阳,正将收取上庸诸部。孟达到了襄阳,与二将礼毕,探得刘封离城五十里下寨。达即修书一封,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刘封览书大怒曰:“此贼误吾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也!”遂扯碎来书,斩其使。次日,引军前来搦战。
却说曹丕正聚文武议事,忽近臣奏曰:“蜀将孟达来降。”丕召入问曰:“汝此来,莫非诈降乎?”达曰:“臣为不救关公之危,汉中王欲杀臣,因此惧罪来降,别无他意。”曹丕尚未准信,忽报刘封引
玄德看毕,大怒曰:“匹夫叛吾,安敢以文辞相戏耶!”即欲起兵擒之。孔明曰:“可就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玄德从之,遂遣使到绵竹,传谕刘封。封受命,率兵来擒孟达。
迩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伏想殿下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臣不胜惶恐之至!
臣达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假势吴、楚,是以有为之士,望风归顺。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臣犹自知,况于君乎?今王朝英俊鳞集,臣内无辅佐之器,外无将领之才,列次功臣,诚足自愧!臣闻范蠡识微,浮于五湖;舅犯谢罪,逡巡河上。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况臣卑鄙,无元功巨,自系于时,窃慕前贤,早思远耻。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感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用伤悼!
羕既死,有人报知孟达。达大惊,举止失措。忽使命至,调刘封回守绵竹去讫。孟达慌请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弟兄二人商议曰:“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耽曰:“某有一计,使汉中王不能加害于公。”达大喜,急问何计。耽曰:“吾弟兄欲投魏久矣。公可作一表,辞了汉中王,投魏王曹丕,丕必重用。吾二人亦随后来降也。”达猛然省悟,即写表一通,付与来使,当晚引五十馀骑投魏去了。使命持表回成都,奏汉中王,言孟达投魏之事。先主大怒。览其表曰:
玄德从之,遂遣使升刘封去守绵竹。原来彭羡与孟达甚厚,听知此事,急回家作书,遣心腹人驰报孟达。使者方出南门外,被马超巡视军捉获,解见马超。超审知此事,即往见彭。羕接入,置酒相待。酒至数巡,超以言挑之曰:“昔汉中王待公甚厚,今何渐薄也?”彭因酒醉,恨骂曰:“老革荒悖,吾必有以报之!”超又探曰:“某亦怀怨心久矣。”羕曰:“公起本部军,结连孟达为外合,某领川兵为内应,大事可图也。”超曰:“先生之言甚当。来日再议。”超辞了彭羡,即将人与书解见汉中王,细言其事。玄德大怒,即令擒彭羕下狱,拷问其情。羕在狱中,悔之无及。玄德问孔明曰:“彭羕有谋反之意,当何以治之?”孔明曰:“羕虽狂士,然留之久必生祸。”于是玄德赐彭羕死于狱。
曹丕自继位之后,法令一新,威逼汉帝,甚于其父。早有细作报入成都。汉中王闻之,大惊,即与文武商议曰:“曹操已死,曹丕继位,威逼天子,更甚于操。东吴孙权,拱手称臣。孤欲先伐东吴,以报云长之仇;次讨中原,以除乱贼。”言未毕,廖化出班,哭拜于地曰:“关公父子遇害,实刘封、孟达之罪。乞诛此二贼。”玄德便欲遣人擒之。孔明谏曰:“不可。且宜缓图之,急则生变矣。可升此二人为郡守,分调开去,然后可擒。”
曹丕闻之,潸然泪下。其母卞氏,从殿后出曰:“兄何逼弟之甚耶?”丕慌忙离坐告曰:“国法不可废耳。”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植拜辞上马而去。
曹丕及群臣皆惊。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日:
卞氏洒泪而入。丕出偏殿,召曹植入见。华歆问曰:“适来莫非太后劝殿下勿杀子建乎?”丕曰:“然。”歆曰:“子建怀才抱智,终非池中物,若不早除,必为后患。”丕曰:“母命不可违。”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丕从之。须臾,曹植入见,惶恐伏拜请罪。丕曰:“吾与汝情虽兄弟,义属君臣,汝安敢恃才蔑礼?昔先君在日,汝常以文章夸示于人,吾深疑汝必用他人代笔。吾今限汝行七步吟诗一首,若果能,则免一死,若不能,则从重治罪,决不姑恕!”植曰:“愿乞题目。”时殿上悬一水墨画,画着两只牛,斗于土墙之下,一牛坠井而亡。丕指画曰:“即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犯着‘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字样。”植行七步,其诗已成。诗曰:
却说曹丕之母卞氏,听得曹熊缢死,心甚悲伤。忽又闻曹植被擒,其党丁仪等已杀,大惊,急出殿召曹丕相见。丕见母出殿,慌来拜谒。卞氏哭谓丕曰:“汝弟植平生嗜酒疏狂,盖因自恃胸中之才,故尔放纵。汝可念同胞之情,存其性命。吾至九泉亦瞑目也。”丕曰:“儿亦深爱其才,安肯害他?今正欲戒其性耳。母亲勿忧。”
丕闻之,大怒,即令许褚领虎卫军三千,火速至临淄擒曹植等一干人来。褚奉命,引军至临淄城。守将拦阻,褚立斩之,直入城中,无一人敢当锋锐,径到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尽皆醉倒。褚皆缚之,载于车上,并将府下大小属官,尽行拿解邺郡,听候曹丕发落。丕下令,先将丁仪、丁廙等尽行诛戮。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沛郡人,乃一时文士,及其被杀,人多惜之。
却说华歆奏曹丕曰:“鄢陵侯已交割军马,赴本国去了。临淄侯植,萧怀侯熊,二人竟不来奔丧,理当问罪。”丕从之,即分遣二使往二处问罪。不一日,萧怀使者回报:“萧怀侯曹熊惧罪,自缢身死。”丕令厚葬之,追赠萧怀王。又过了一日,临淄使者回报,说:“临淄侯日与丁仪、丁廙兄弟二人酣饮,悖慢无礼。闻使命至,临淄侯端坐不动,丁仪骂曰:昔者先王本欲立吾主为世子,被谗臣所阻。今王丧未远,便问罪于骨肉,何也?’丁廙又曰:‘据吾主聪明冠世,自当承嗣大位,今反不得立。汝那庙堂之臣,何不识人才若此!临淄侯因怒,叱武士将臣乱棒打出。”
于是曹丕安居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大小官僚,尽皆升赏。谥曹操曰武王,葬于邺郡高陵,令于禁董治陵事。禁奉命到彼,只见陵屋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故先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以愧之。当下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后人有诗叹曰:
却说曹丕闻曹彰提兵而来,惊问众官,一人挺身而出,愿往折服之。众视其人,乃谏议大夫贾逵也。曹丕大喜,即命贾逵前往。逵领命出城,迎见曹彰。彰问曰:“先王玺绶安在?”逵正色而言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彰默然无语,乃与贾逵同入城。至宫门前,逵问曰:“君侯此来,欲奔丧耶?欲争位耶?”彰曰:“吾来奔丧,别无异心。”逵日:“既无异心,何故带兵入城?"彰即时叱退左右将士,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二十一章:关羽大意失荆州
孙权回头对众官说:“云长是世上的豪杰,我深深地敬重他。今想以礼相待,劝他归降.怎么样?”主簿左咸说:“不可。从前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还留不住他,任他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次避其锋芒。今主公既然把他俘获,若不即除,恐为后患。”孙权沉思半晌,使命把关公父子推出斩首。
天亮以后,孙权得知关公父子被俘获,大喜,召集众将,令把关公带上来。孙权对关公说:“我一直敬佩将军,想和将军结成亲戚。今天将军被我擒住,愿归降吗?”关羽高声说:“我是堂堂大汉臣子.怎么能和你叛汉之贼为伍呢!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关羽叫关平断后,自己横刀纵马,在前边开路。五更时分,他们走到名叫决石的地方,两边都是高山峻岭,中间是条狭窄小路。小路两旁,树木丛生,关羽骑马正往前走着,忽然一声鼓响,埋伏在路两边的吴兵一齐冲出来,用长钩、套索把关羽的马绊倒。关羽翻身落马。潘璋部将马忠乘机冲上前把关羽俘获。关平跃马上前,想救父亲,可是寡不敌众,弧身独战,力尽后也被俘获。
关羽流着眼泪和王甫、周仓告别,然后提刀上马,带了关平、赵累和二百多名残兵,冲出北门,从小路去投西川。吕蒙早料到关羽会走这步棋,已派兵在那里埋伏。关羽出城后走了十余里,先碰上大将朱然阻拦。关羽杀退朱然后,走不到四五里,又遇上潘璋。赵累和十来个军士都被砍死。
关羽在麦城,粮草已尽,他决定留王甫和周仓守麦城,自己带着关平、赵累突围。关羽从当地百姓那里,打听到城北有条山路,可以去西川。王甫说:“小路怕有埋伏,是不是走大路?”关羽说:“就是有埋伏,我也不怕!”王甫哭着说:“将军在路上,可要保重身体呀!我和周仓,一定要拼死守住麦城。即使城被攻破:也决不投降!”
关公严肃地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而名可垂于竹帛也。我和刘皇叔桃园结义,亲如兄弟,我决不会背弃他,向敌人投降的!如果城被攻破,我只不过一死罢了。你不用多说,请赶快出城!”诸葛瑾回来对孙权说:“关公心如铁石,不可说服呀!”孙权叹道:“真是忠臣啊!”
孟达冷笑道:“将军把云长看作叔父,恐怕云长未必把将军看成侄子。我听说皇叔当初收留将军时、云长就不高兴,今天你还想冒险救他?东吴兵精将勇,荆襄九郡都被他们占领了,我们上庸这点人马,去了又有何用?”于是,刘封就告诉廖化:“上庸从曹军手中夺来不久,需要用兵把守,派不出人马去救麦城了。”廖化急得跪在地上,给刘封磕头说:“若将军不去麦城,关将军就没命了!”
关羽先派军士把麦城四门守好,然后召集将士商议,赵累说:“麦城离上庸不远,今有刘封、孟达在那里把守.可速派人去求他们来增援。若得这支军马接济,就可安定军心,等待川军大队人马前来救援了。”正说着.忽报东吴人马已把麦城四面团团围住了。关羽问:“谁敢突围出去求救?”廖化说:“我去!”关平说:“我护送你出去。”两人冲杀一阵,才使廖化杀出重围。
西哈诺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而且剑术高超,这几点和曹植很像。不要以为曹植只会吟风弄月,“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电驴网页游戏推荐手机支架,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白马篇》)不仅在歌颂游侠少年,也是他的自我写照啊。
果然,在西哈诺朗诵完第三节时,他的对手中剑倒下,引起观众一片喝彩。五幕剧《西哈诺·德·贝热拉克》是法国作家罗斯丹(Edmond Rostand)的名著,于1897年12月28日在巴黎圣马丁门剧院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至今仍然是法国乃至欧美各国最常演出和最受人欢迎的戏剧之一。
我从容地扔掉毡帽,/缓缓地脱下/裹身的大外套,/随后抽剑出鞘。/我温文尔雅,/却出剑如风,/警告你,矮冬瓜,/到尾节末行,我会一剑刺中!(第一幕第四场)
小说家不是学者,无须考订作品的真伪,只要故事生动就好,罗贯中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绝佳的材料。七步成章,难度似乎已经无以复加。但人外有人,还有人可以一边比剑,一边做诗,这就是《西哈诺·德·贝热拉克》(Cyrano de Bergerac)一剧中的同名主人公,他的诗共三节,每节八行,其中第一节是这样的:
《七步诗》的真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强调伪的一派认为,这首诗没有收入魏明帝曹叡下令编辑的《曹植集》,现存最早的记录见于《世说新语》(约编撰于439—440年),已是曹植去世(232年)二百年以后的事情了。而且《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虽然大都有事实依据,但编造的成分亦复不少。第一首诗以两牛相斗为题,研究者一致认为不是曹植原作,它最早见于宋初编撰的《太平广记》(978年成书),比《世说新语》还要晚五百多年。
这就是著名的“兄逼弟曹植赋诗”。所赋的第二首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七步诗》,但在这里被罗贯中改造成“应声而作”,无疑更好地表现了曹植的“捷才”。
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植曰:“愿即命题。”丕曰:“吾与汝乃兄弟也。以此为题。亦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专题: 小说版三国演义 小说真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9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史书典籍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每回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