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它以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纷争与英雄人物的故事。由于《三国演义》共有120回,以下为第9回的大致内容,供您参考:
第九回:许昌会议,吕布袭许都
故事背景: 在《三国演义》中,第9回主要讲述了董卓死后,西凉将军董承、长水校尉种辑、将军杨奉等人密谋除掉曹操,还皇帝以政权的故事。然而,计划泄露,董承被杀,曹操被迫采取行动,展开对董承等人的追杀,并最终决定亲率大军前往许昌,与杨奉会合,共同对抗可能的叛乱。
故事内容: 1. 董承之死:董承因泄露密谋,被曹操下令杀掉,这使得反曹操的计划落空。
2. 曹操行动:曹操得知董承之死,随即调兵遣将,准备前往许昌。
3. 杨奉寻求支援:杨奉在曹操未到之前,先期前往许昌,与曹操会合,共同对付可能的叛乱。
4. 吕布事件:在前往许昌的途中,曹操遇见了吕布。吕布因被曹操击败,对曹操充满仇恨。曹操借机邀请吕布一同前往许昌,但实际意图是利用吕布的军事力量。
5. 吕布的背叛:曹操利用吕布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最终使得吕布在前往许昌的途中背叛了曹操,试图独霸一方,这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这一回的故事展示了曹操的智慧与谋略,同时也揭示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蕴含了丰富的策略、道德、人性等多重主题,深受读者喜爱。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概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细节在《三国演义》原著中有详细描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细节,建议阅读原著或观看相关改编作品。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九章:吕布射戟解斗
吕布让他们就座,再各饮一杯酒。然后,吕布取来弓箭。刘备心中暗暗祈求说:“但愿他能射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彩。
吕布说:“我劝你们两家不要厮杀,成与不成,尽在天命。”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地插定。吕布回头对纪灵、刘备说:“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我如果一箭射中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果射不中,你们各自回营,安排厮杀。有不听从我说的,我就不饶他。”纪灵想:“那戟离此这么远,吕布怎么能射中呢?不如答应他吧。等他射不中,到那时任我带兵再去与刘备厮杀。”想到这里,便一口许诺。刘备只好也答应了。
小说三国演义之九
手机能玩哪款三国单机游戏《三国演义》第九回:鹊巢鸠占
刘备不杀吕布,谋士又向曹操献上一条“驱虎吞狼”之计。他对曹操说:“丞相可以派人到袁术那里,说刘备私上密表,打算攻取南郡。袁术一定会发怒而攻刘备。丞相再正式下令,命刘备征讨袁术。刘、袁双方一打起来,吕布一定会打刘备的主意。”曹操一听很高兴,决定依照这一计策去做。
曹操知道吕布投奔了刘备,就采纳了谋士提出的“二虎竞食”之计。他奏请汉献帝,任命刘备为徐州牧;同时又给刘备写了一封密信,叫刘备杀掉吕布。可是,刘备看了曹操的密信,知道曹操挑拨他与吕布自相火并,就将这封信给吕布看了,并且向吕布表示绝对不做这种不仁不义之事。
吕布眼看在徐州耽不下去了,就来向刘备告辞,说要投奔别处去。刘备急忙劝道:“三弟冒犯将军,改日让他来向将军赔罪。现在请将军到小沛暂时先住下来。粮食军需,我自会按时送上。”吕布谢了刘备,带领人马到小沛去了。
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卓问肃曰:“车折轮,马断辔,其兆若何?”肃曰:“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卓喜而信其言。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卓又喜而不疑。既至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卓曰:“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布拜谢,就帐前歇宿。是夜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卓问李肃曰:“童谣主何吉凶?”肃曰:“亦只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
次日,李肃引十数骑,前到郿坞。人报天子有诏,卓教唤入。李肃入拜,卓曰:“天子有何诏?”肃曰:“天子病体新痊,欲会文武于未央殿,议将禅位于太师,故有此诏。”卓曰:“王允之意若何?”肃曰:“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卓大喜曰:“吾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哉不可失!”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顾谓李肃曰:“吾为帝,汝当为执金吾。”肃拜谢称臣。卓入辞其母。母时年九十馀矣,问曰:“吾儿何往?”卓曰:“儿将往受汉禅,母亲早晚为太后也。”母曰:“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卓曰:“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遂辞母而行。临行,谓貂蝉曰:“吾为天子,当立汝为贵妃。”貂蝉已明知就里,假作欢喜拜谢。
允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请吕布共议。布曰:“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使人密请肃至。布曰:“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允曰:“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布随允归,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允急曰:“老夫失语,将军息怒。”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决,司徒勿疑。”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允跪谢曰:“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布慨诺而去。
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车中。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车已去远,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忽闻背后一人问曰:“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布曰:“正为公女耳。”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半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议。”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后人读书至此,有诗叹之曰:
卓入后堂,问貂蝉曰:“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妾方惊避,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却说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当下李儒扶起董卓,至书院中坐定。卓曰:“汝为何来此?”儒曰:“儒适至府门,知太师怒入后园,寻问吕布,因急走来,正遇吕布奔走,云:‘太师杀我。’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卓曰:“叵耐逆贼戏吾爱姬,誓必杀之!”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卓沉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儒谢而出。
《三国演义》第九回 吕布杀董卓 李傕犯长安
李傕等四人派人去朝中请求赦免,王允却不同意。于是,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李傕等决定聚集士兵,一起杀入长安。王允得到消息,就让吕布和李肃去迎战。结果李肃被牛辅偷袭,大败逃跑,吕布一怒之下杀了李肃。李傕他们兵分两路,一边用计谋和吕布拖延;另边的张济、樊稠却绕道直奔长安。吕布顾前面顾不了后面,大败而回。
董卓进了宫,却看见王允等人手中拿剑,守在殿门外。这时,王允大喊一声:“反贼来了!”两旁埋伏的士兵一下子冲出来,杀向董卓。董卓身披铠甲,兵器一时刺不进去。董卓急得大喊吕布教命,吕布赶来,一戟刺中董卓喉咙,将董卓杀死了。随后,李儒被家奴绑来,也被杀了。董卓死后,吕布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貂蝉。董卓的亲信李傕、 郭汜、 张济、樊稠四人在郿坞听说董卓死了,便带上军队连夜逃到了凉州。
7. 总的来说,这一回生动描绘董卓暴政及吕布、王允英勇事迹,展现古代人民智慧勇气,也让人看到时代混乱动荡,通过阅读可更好理解三国历史,领略古代英雄风采。
6. 此回中吕布展现勇猛果断,王允展现智谋胆识,共同除掉董卓,带来短暂安宁,但董卓死后新混乱随之而来,李儒、郭四等控制政权,长安局势动荡。
5. 董卓死后长安市民庆祝,蔡雍因哭董卓被王允杀。董卓部将李儒、郭四等在西凉起兵复仇,李儒不敌牛府,吕布被彭越所败,西凉军破长安,吕布奔袁术,王允被李儒杀,李儒还想杀汉献帝,大汉天下岌岌可危。
2. 董卓篡夺政权后虐待百姓、欺压皇帝,无恶不作,其手下大将吕布勇猛,但因受宠助纣为虐。此时王允看准时机,决定利用吕布除董卓。
三国演义第九回 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演义》第九回 孙策立业
然而,孙策在建立自己的势力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难题。他不断与曹操和袁术等其他势力进行斗争,同时内部也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和权力斗争。然而,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奠定了东吴的基础。
李傕、郭汜的军队顺利占领长安,士兵们欢呼雀跃。长安城在战火中变得破败不堪,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董卓之乱带来的影响深远。
李傕、郭汜得知董卓被杀,率领大军进犯长安,企图报仇雪恨。李傕、郭汜的军队与长安守军展开激烈巷战,战斗异常惨烈。李傕、郭汜采纳谋士贾诩的计策,准备智取长安以减少损失。贾诩在城墙下劝降长安守军,许以重利,守军开始动摇,最终投降。
吕布趁夜潜入董卓卧室,挥戟刺向董卓。董卓猝不及防被当场刺杀。董卓被刺杀后,长安城内陷入一片混乱,百姓们纷纷逃命,街头充满恐慌。
董卓在朝堂上大发雷霆,暴行激怒群臣,朝中上下对其深感不满。王允与群臣在密室中密谋,决定除掉董卓以挽救汉室。王允找到吕布,劝说他除掉董卓。吕布心中动摇,开始考虑王允的提议。吕布最终下定决心,决定按照王允的计划刺杀董卓以求自保。
这时突然一阵大风,眼瞧着曹操中军大帐前一杆大旗要被风刮倒,非常危险。因为旗杆又高又粗,十几个护旗兵都扶不住。这时典韦催马来到近前,甩镫离鞍下坐骑,双戟交与左手,右手一攥这旗杆,浑身较劲,这旗杆立在风中就不动了。曹操不由得竖起大指:“此古之恶来也!”曹操招贤纳士,不止典韦一人。欲知此后还有何人前来投靠,下回再说。
经过这一仗,曹操的威名震动天下,捷报传到长安,朝廷加封曹操为镇东将军。曹操心怀大志,借机在兖州招纳贤士,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力量。这天,夏侯惇带来一个大汉。曹操一瞧,此人魁梧异常。“我看此人容貌魁伟,必有勇力。”
鲍信死在乱军中,其兵马和军装器皿全都归了曹操。这还不算,曹操收服了三十多万黄巾军,改为青州兵。这一来,曹操军威大振。有了这几十万青州兵,就能跟各镇诸侯抗衡了,这是强大的军事基础。所以说曹操抓住时机,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日后才能进京勤王,以占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天下。
李催就问:“曹孟德现在何处?”“曹操现为东郡太守,手下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如果用他,黄巾军指日可破。”李催很高兴,就让天子起诏书,命曹操和济北相鲍信一同破山东的黄巾军。曹操接到圣旨,立刻会合鲍信,领兵赶到寿阳。经过一百多天的战斗,曹操平息了这次黄巾起义的余波。
你贾诩主意虽多,计谋虽高,出得可不是地方儿。你再有本事,得保个明君网页游戏设计广告案例分享,保李催这种人干什么呢?这时朝中忽然得报,青州黄巾军又重新起义了,兵力达到一百多万。长安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吃惊非小,最害怕的还是李催、郭汜,他们根本不敢领兵镇压黄巾。太仆朱说:“要破黄巾军,非曹操不可。”
等他们败走,李催才发现原来是樊稠放走了韩遂,他又设计把樊稠杀了,把接应马腾起事的刘范、种邵、马宇三家满门抄斩。这一来,朝中大臣跟各路诸侯,谁也不敢跟李催作对了。可惜贾诩虽然聪明,这两条计策对汉室太不利了:一句话激得四贼杀到长安;又一计令马腾、韩遂大败,三个大臣全家被杀。
李催四人比董卓还残暴,对老百姓任意杀戮,而且对朝中大臣随意升降,汉献帝一举一动就像在树林里一样艰难。这可不是一般的树,每棵树都长满了刺儿,您说汉献帝受得了吗?本来长安就够乱的了,这回更被李催他们折腾得混乱不堪。
雨下得这大,足有几尺深的水,雷电交加。刚把董卓埋好,空中一个大雷,众人吓坏了,眼瞧着这雷把董卓的棺口劈开,愣把尸身给崩出来了。李催、郭汜还挺孝顺,等天晴了再埋吧。第二天依然如是。埋了三次,好不容易凑这么点儿零皮碎骨,被雷火消灭,全没了,只好拉倒。这也真是董卓之恶遭了天怒了。
这四个无耻之徒竟然派兵寻找董卓的尸体,找了好几天,找到一点儿零零碎碎的皮跟骨头。还真孝顺,他们用香木雕成董卓的形体,然后穿上王爷的服饰,大设祭祀。用王爷的棺椁,选择吉日,以王者之礼,埋葬在郿坞。真是天顺人意,就在下葬董卓之时,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所谓假节钺:假,当然是非正式的;钺,前边说过,是个像斧子的东西;节,也代表一种权力,也就是他们在朝中同掌朝纲。天子宣诏后,这些人下马叩头谢恩,然后才领兵出了皇城。汉献帝刘协又成为四个狂寇的掌中之物,朝中大权就落在他们之手。
刘协打开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再往下一看这几个人的凶残嘴脸,大兵压境,献帝只好按着他们的要求,封李催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羡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
专题: 查小说三国演义 小说巜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小说序上一篇老版三国演义张飞小说
下一篇小说三国演义怎么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