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甄氏

1

《三国演义》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一百多年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一个充满战争与智慧、权力与谋略的时代。

甄氏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她是三国时期魏国开国皇帝曹操的正妻,其原型人物是历史上真实的甄夫人。甄氏在小说中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聪明美丽:甄氏被描绘为聪明美丽、有智慧的女性,她的美貌和才智往往能够左右曹操的决策,甚至影响国家大事。

2. 贤德: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甄氏被塑造为具有高尚品德和仁慈之心的形象。她对曹操的臣子和子女能够给予慈爱和教导,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贤妻良母角色。

3. 政治地位:甄氏在小说中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她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够影响曹操的决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她的影响力足以左右国家的命运。

4. 悲剧性结局:甄氏的结局充满悲剧色彩。在小说中,她的命运与曹操的多妻制度有关,最终因被曹操废后而抑郁而终,这一情节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和命运的限制。

甄氏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不仅仅是历史人物的再现,也是作者通过文学艺术手法,结合历史背景,塑造出的一个有血有肉、具有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她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在家庭和政治中的复杂处境。

在《唐代传奇》中,有《萧旷》篇,隐士萧况在洛水边遇到甄氏,甄氏言因为倾慕陈思王才华因此被魏文帝赐死。萧旷与甄后和弹琴曲,甄后离开前赠给他明珠和翠羽,其后不知所踪。

在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有《甄后》篇,甄氏死后登入仙籍,偶然犯了罪,于是下凡以身报答刘桢的后身刘仲堪。当年刘桢因为她而遭到惩罚。甄氏离开后,刘仲堪思念美人成疾,于是甄氏派当初铜雀台姬妾与他成亲。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甄氏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郭贵妃以巫蛊之术陷害甄氏。文帝曹丕大怒,将甄氏赐死。

三国演义小说甄氏

唐代李善注引《汉书音义》:宓妃,是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昭明文选》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进谗而赐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说完,就消失不见了,遣人送来一颗宝珠,东阿王悲喜不能自胜。 李商隐在《无题》中借此典故咏诗: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窦建德曾经发掘邺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没有别的物品,打开棺材后其中躺有一个妇人,颜色如同活人一样,姿容艳丽,年纪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穿的衣物也并非现世的形制,没过多久似乎有了气息,窦建德于是将妇人收入军中,三天之后醒来,说:“我是魏文帝的宫人,随甄皇后在邺城,死了之后葬在这里,命中应当再生,但是没有亲属可以申诉,于是在一直待在墓中流浪日记 游戏盒子.net,不知道如今的年月。”又说甄后被害的前因后果,都了了分明。窦建德非常宠爱她,后来窦建德被太宗所灭,太宗想要纳她,她辞说:“妾在黄壤中幽闭已经有三百年了,若是没有窦公,怎么能再重见天日,现在他死了,我也没法独活。”于是含恨而死,太宗为此感到伤心。

魏宫庭院中有一条绿色的蛇,嘴里不断吐出红珠,像梧子一样大,却从不伤人,每次想伤害这条蛇的时候它就会消失不见。只有每天甄后梳妆时,这条蛇才盘结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状出现于她面前,甄后觉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这条蛇盘结的形状梳髻,巧夺天工,所以甄后的发髻样式每天都翻新不同,这种发髻被叫做灵蛇髻,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不得甄后一二分美丽。

曹丕为太子时,曾经请诸位文学椽(属官名)宴饮,宾客尽欢,曹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客人都低头伏在地上,唯有刘桢不拜,反而平视甄夫人,曹操听说了这件事,便惩罚了刘桢,减去他的死刑发配去做劳力磨石。蒙求中也有“甄后出拜,刘桢平视”的典故。

魏文昭甄皇后贤惠而美貌,起先是袁熙的妻子,甚为得宠。曹公攻打进邺城后,便令人召见甄氏,左右的人都禀告说:“五官中郎将曹丕已经去了。”曹操说:“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

袁绍被打败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纳甄氏为妻,孔融写信嘲笑曹操说:“武王伐纣,将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因为知道孔融学识渊博,以为是书中没有看过的典故,后来见到他,就询问这件事,孔融回答道:“用现在的事来看,自然就明白了!”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娶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 (fú),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精读《三国演义》33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袁绍曹操共同的儿媳,曹魏宫斗主角,形象流传千年?甄氏是谁?

这是因为,甄氏和曹植之间的瓜葛名气非常大,却也是非常有争议的。根据后世流行的一些说法,在甄氏嫁给曹丕之时,曹植年纪还小,而且他也不善长军事,所以在曹丕随曹操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他很多时候留在了后方,得到了很多和甄氏相处的机会。而在此期间,曹植就爱上了自己这位美丽绝伦的嫂子。

在《三国志·方技传》里,陈寿还讲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赐死过程:当时曹丕已经给甄氏下了赐死的召书,却又对臣子说自己做了两个奇怪的梦。其中第二个梦是梦见有一股青烟所拔地升起。然后臣子周宣说这说明天下会有王位高贵的女子被冤死。曹丕听了这话立即后悔了,赶快让人去追赶使者,想撤回赐死甄氏的召书,但却为时已晚……

但是我们刚才已经说了,《魏书》这本是在曹魏时期写成的,其中对很多曹魏时代的坏事都做了粉饰。所以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这段记载是不是史实。而在西晋时代由陈寿所撰写的《三国志》里就对这段历史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记载,其中明确说明:在曹丕登基之后,因为纳了汉献帝的女儿,又宠幸刚才提到的几位妃嫔,导致甄氏产生了怨言,最终曹丕知道之后大怒,将她赐死。而一些史书更是明确说把甄氏的怨言告诉曹丕的是曹丕的新宠郭女王。

这样在不到一年之后,甄氏就奇怪地去世了。而她的死也可以说成为了一个迷。根据曹魏年间的政客王忱所写的《魏书》记载,其实曹丕对甄氏一直很够意思,在自己当上皇帝之后就打算立甄氏为皇后。但甄氏却过于贤惠,连续三次都非常诚恳地辞让。但即使这样,曹丕仍然想立她为后,只是因为当时正值酷暑,所以就先把这事放了一下,准备等到秋后再立她为后。但没想到甄氏就在这段时间得了重病,在当年六月去世了。而她死后,曹丕还悲痛不已,给她追绶了皇后玺绶。

首先,汉献帝在被逼退位之后为了保命,很快对曹丕献起了殷勤,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曹丕(虽然他的三个妻妾其实是曹丕的姐妹)。而在此前后,曹丕皇宫的贵嫔郭女王(姓郭字女王)和李、阴两位贵人先后得宠。此时已经37岁的甄氏虽然仍旧美貌(史书里有3年前卞氏仍然称赞她的美貌的记载),却很快受到了曹丕的冷落。

但是大家知道,古代的帝王都是妻妾成群,真正对某位配偶从一而终的帝王可谓是凤毛麟角。所以古代帝王的宠妃里,一时间风光无限,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有很多,但最后要想善始善终却也着实是个技术活。而甄氏倍受曹家宠爱的情况也在公元220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无论外人怎么说,甄氏嫁给曹丕之后,似乎确实很受曹丕宠爱,不但很快为他生下了曹叡和东乡公主两个孩子,而且在史书中留下了非常大度贤惠的记载。而且甄氏不但受到了曹丕的宠爱,似乎曹操和夫人卞氏对她也非常认可,以至于在公元208年曹操的幼子,神童曹冲去世之后,曹操在为曹冲操办冥婚时,也专门从甄氏的家族中选了一位之前过世的女子为曹冲的冥妻,等于在名义上和甄氏家族又结了一次亲。而史书里还留下了甄氏在卞氏生病时服侍她尽心尽责,两人感情深厚的记载。

但是这种举动在当时也是争议很大的,比如当时的名士孔融(就是典故里四岁就会让梨的孔融)就曾经激烈反对曹丕纳甄氏。为此他甚至“引经据典”说:武王伐纣之后,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看见纣王宠妃妲已貌美,所以把她纳为侍妾,使她后来享受了终身的荣华。以此讽刺曹家无德。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真正的白话版《三国演义》,在《简书》点击量已近70万。专题: 品三国演义小说   说三国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