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涉及众多政治家、军事家、谋臣和英雄。以下是《三国演义》中的几个重要实体:
1. 人物: - 刘备:蜀汉的开创者,以仁德著称,代表“德治”。 - 曹操:魏国的奠基人,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代表“权谋”。 - 孙权:东吴的开创者,以智计和家族力量著称,代表“策略”。 - 诸葛亮:蜀汉的谋臣,以智慧和忠诚闻名,被誉为“智绝”。 - 关羽:蜀汉的勇将,以忠诚和武勇著称,被誉为“武绝”。 - 张飞: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和直率著称,被誉为“勇绝”。 - 周瑜:东吴的重要将领,以才智和英气著称。 - 司马懿:曹魏的谋臣和将领,以智谋和策略著称。
2. 政权: - 蜀汉:由刘备建立,以政治稳定和道德治理著称。 - 魏国:由曹操建立,以军事力量和政治权力著称。 - 东吴:由孙权建立,以江东的山川之利和江南的经济基础著称。
3. 战役与事件: -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涉及到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 - 长坂坡之战:刘备军队在逃亡途中遇到曹操追兵,张飞在此战役中表现出色。 - 夷陵之战:东吴孙权对曹魏的一次重要战役,最终东吴获胜。 - 五丈原之战:蜀汉诸葛亮与魏国的战争,最终诸葛亮病逝于此。
4. 地理位置: - 河北、荆州、益州、东吴、西蜀等,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经常提及的地名,分别代表三国时期的各个主要区域。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事件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多彩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我有三套《三国演义》,版本很一般,却保留着我心中许多美好回忆
我读过竖版三国,读完的时候认下不少繁体字,我另后读的是名字下面划一横的三国,这个三国我爱读,我读了好几遍,再后来我读过绣像三国,一翻过封面,第一页就是三国主要人物画像。
我们这儿有一句老话:“老不看三国三国志游戏单机版要钱不,少不看西厢”。大概好像是一个古训,所以我的曾祖父的书箱子里有许多演义小说,却没有三国。记着我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在西汪岸上听我的一个本家的高祖父和一个本家的叔祖父两个老人家在讲三国。他俩讲得入了迷,我也听得入了迷。大概是说的是草船借箭,火烧连环战船,曹操赋诗等等。
三国演义小说实体
我也收藏了三个版的三国,一个毛批三国,一个是影印本的三国,还有一个是影印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我有四套,其中一套是四十八本的连环画。 有一套是毛宗岗批评的,读起来那真是赏心悦目!我也老版红楼梦,封面和这差不多,但是没有插图岳飞传我读过三版!水浒传也读过三版。第一个我家里以前有。版本比较一般。我家里有四套,不过出版时间都不长~不同版本,翻阅起来愉悦感不一样。我有一套内蒙古出版社出的这上面的图哪个版本的有?我有三套三国演义连环画在我众多的藏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这段故事我听的最多,因为爷爷年纪大了,虽然喜欢读书,但读着读着一本书前面的情节就会遗忘,人不服老不行,一个人即将老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颜容和记忆。爷爷忘了前面的情节,过几天再读书的时候就会又从头读起,最终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都是以精彩开头,都是以草草收尾。这样看来,开头的桃园三结义就复述的最多,而我,对这一部分的故事情节也就记忆的最深。
我们兄弟四个,三个哥哥是大伯家的,包括一些堂兄弟,姐妹,一门的小孩就有十几个,但就我比较安静,比较愿意听爷爷读书。每当我在旁边,爷爷就满眼笑意,拉我在院里的大榆树下的小凳上坐好,然后自己又拎了一只大些的板凳,戴上老花镜,翻开《三国演义》,说:爷爷今天给你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爷爷读书就是读书,现在咱们所谓的读书其实是看书,一目十行,都看在眼力记在心里。但爷爷读书就是大声诵读,一字一句,有板有眼,字正腔圆,饱含感情,遇到诗句还唱起来,场景感人至深。小时候,我每每看爷爷读书,就想到书中肯定有珍宝,要不他为何不像其他老头一样去下地棋呢?他是特别的一个,但也只有我懂他。
不管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爷爷繁忙的劳动之余,就是喜欢读演义小孩,每当读书时,也就让我在一旁听他读书。五岁时开始听爷爷读书,算是对书籍懵懂的年纪,一般男孩都活泼好动,爬树玩水掏鸟窝,但我不是。我从小就是个安静的小男孩,别的小孩在外面呼朋引伴玩耍,我就搬个小板凳坐在树荫下听爷爷高声的读书。
爷爷启蒙我读书并不是四书五经的书籍,这些书籍虽然他读过,但当时八十年代中末期,老家农村那块根本找不到此类书籍。能找到的就是演义小说和武侠小说,爷爷年龄大了,对风云变幻,江湖恩怨的武侠小说了无兴致,演义小说就成了他的所爱,他决定利用演义小说来给我做读书启蒙。
中国连环画史上最经典的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封面赏析(60册全)
《三国演义》整理本出版70周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纪念版
周绚隆教授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23年,长期负责人文社古典文学图书出版。他认为,把《三国演义》作为一个文学文本来读,在整个社会的传播过程中,其价值体现在四个层面,比如中国古代对于历史的普及主要靠历史演义、历史小说,阅读《三国演义》是知识的获取;《三国演义》会提升我们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从青少年阅读来说,准确掌握《三国演义》中浅近的文言文语词,对孩子学习语言、提高古汉语的能力非常重要。
关四平教授认为,《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地位,可以用“四个第一”概述,一个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二,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第三,从成书过程来说,成书史的时间来说,它是成书第一长的小说。第四,它的文化含量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是影响度最高的长篇小说。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红楼公共藏书楼举办了《三国演义》整理本出版七十周年纪念暨纪念版分享会,邀请中国三国演义学会会长、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关四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绚隆,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研究员、画家陈全胜,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鲍国安,共聚一堂,回顾出版历程,分享阅读记忆,漫谈“三国”文化,致敬为传播经典付出辛劳的前辈学人,引导大众品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行走许昌·读懂三国】三国专题文献馆馆藏:《三国演义》介绍
有关三国的故事流传于民间,《三国演义》的成书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是《三国演义》最基本的蓝本,另外,《世说新语》、《资治通鉴》、宋代讲史、元代的《平话三国志》、《三国事略》以及元杂剧、民间传说等,都为《三国演义》的成书提供了有益的素材。比如活跃于当时戏剧舞台上的大量有关三国的剧目: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白帝城托孤等,故事情节较为完整。罗贯中正是在如此丰富的创作素材的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创作出了中国古代历史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为《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除小说《三国演义》外,他还创作了《残唐五代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小秦王词话》等小说,另外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阅读本/评点本盘点
介绍:《三国演义(注评本)》的点校,以大魁堂本为底本。黄纸封面书题:正中双行书名,上方横刻“金圣叹外书”,左、右旁镌“毛声山评点三国志”及“大魁堂藏板”。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偶有眉批及行间旁训。白口,无格,四周单边。正文十九卷,书分二十册,内有数叶补板。据纸质及板式,初步鉴定为清初刊本。复以咸丰三年朱套板刊本及光绪庚寅上海图书集成局印本《绘图三国演义》两种为校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本《三国演义》为参校本。
介绍:毛宗岗将罗贯中的原本加以修订,整理回目,削除论赞,修改诗文,增删琐事,改订文辞,从而形成了今日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毛宗岗的评语虽然有些迂腐之论,但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如他在《读三国志法》中连用十二个《三国演义》一书有什么什么之妙来夸赞该书,就指出了《三国演义》的精妙所在。他提出的《三国》之中有大关目、小关目以及前后呼应等有关结构的问题,也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介绍:康熙四年(1665),毛纶废目,《第七才子书》的评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次年,毛宗岗商请其师“药溪浮云客子“撰写序文,成书刊行。康熙十八年(1679),李渔为《三国》毛评本撰写序文。此书由醉耕堂刊行,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毛评本。
为什么对于大众阅读和收藏要介绍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呢?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对四大名著的校勘从1953年就开始了,早不说而且在校勘上可以说比其他出版社更专业。比如说:第一回写曹操的出身,毛本、明本同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都”字是形讹,当作“部”,今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改。洛阳是县,并无“都尉”官职,“北都尉”之名是不可通的。唯一的缺憾:整理本书仅收演义正文,正文内亦不收毛评。
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有成就的历史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三国单机无双游戏有后宫连环画《三国演义》之单行本&散本
本文汇总罗列三国故事80年代单行本及系列套书类散本,所列的系列名有的按原书所标,有的为作者个人所知的连友圈内习惯称法,是否符合所有人标准未可知,只是尽可能将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如能在大家集藏过程中提供有效帮助,则喜自心中起,不亦乐乎~
一本三万五!老版三国领跑套书精品
众所周知,上海人美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连环画史上影响很大,其汇聚当时全国优秀绘画及文本作者达几十人之多,精心策划,历时数载完成,堪称中国连环画的一张名片和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典连环画第一套书。
关于老版《三国演义》 连环画,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版1印的好品全套,未见面市,就连多印全套的市场成交记录也极为少见,早在,2016年西泠印社春拍“中国名家漫画插图连环画专场”中早期老版连环画拍卖中,上海人民美术1963年第2版共60册,品相为库存九八品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全套,起拍价为6万,最终以41.4万元(含佣金)高价成交,也创下当时非原稿类连环画出版物新高。
《三国演义》真的是正史吗?
想要真正去了解三国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可以去阅读《三国志》,《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在记载魏、蜀、吴三国时,该书所采用的风格各不相同。其中,《魏志》记载较详细;《蜀志》虽简明,但所记之事较多,并且叙述得体;《吴志》则比前两个差一些。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榜 三国演义系小说 小说小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