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线,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伎,以其美貌和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王允利用貂蝉作为诱饵,设下连环计,成功除掉了董卓,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被赋予了浪漫化的处理。传说中,貂蝉被分嫁给了董卓的义子吕布和董卓本人,最终在王允的智谋之下,吕布为了貂蝉而与董卓决斗,导致了董卓的灭亡,貂蝉得以保全。
实际上,关于貂蝉的记载在正史中较为稀少,大部分情节来自于罗贯中在编撰小说时的虚构和艺术加工。《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不仅美丽且智慧,她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扮演了复杂而多面的角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故事是这部文学巨著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部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权力的斗争以及智谋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第六回:貂蝉与连环计
第二天,董卓得意洋洋地驾车入朝。王允一见董卓来了,大喝一声:“反贼来到,武士们快动手!”话音刚落,一百余名武士蜂拥而上,刀剑直向董卓刺去。董卓身穿厚甲,胸背受到保护,只是被刺伤了臂膀。他从车上滚了下来,大声呼喊:“我儿吕布快来救我!”
董卓回头不见吕布,心中怀疑,连忙赶回相府,一直找到后花园,撞见吕布和貂蝉在风仪亭搂抱在一起,不禁怒吼一声。吕布放开貂蝉,回身便逃。董卓拿起画戟,要刺向吕布。吕布走得快,董卓身子胖,走不动网页游戏三国演义武将传承,便把画戟远远地掷向吕布,吕布反手一下将画戟打落在地上,飞也似地逃出后园。
董卓一死,万民欢呼。长安街上,人们喜气洋洋,纷纷买酒庆贺。董卓那肥硕的尸首被扔到大街上示众,看守尸首的士兵将他肚脐引火点燃当灯,竟映亮了一大片。
貂蝉小说三国演义
这一切都被王允看在眼中。他知道时机成熟了。便请吕布到家中,连激带劝,说得吕布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了董卓。王允便和吕布商议,明天趁董卓上朝时把他杀掉。
董卓气呼呼地回到后堂,貂蝉早已哭成泪人。她对董卓说:“刚才我正在后园看花,吕布提着戟进来,把我赶到风仪亭,图谋不轨。我要投池自尽,反而被他抱住,幸亏太师及时赶到,救了我的性命。”董卓信以为真,立即决定带着貂蝉去郿坞。
董卓在皇宫不见吕布心中起疑,急忙乘车回府,果然在风仪亭看见吕布和貂蝉搂在一块儿,他心中大怒,狂叫一声,提起吕布的画戟冲上前。
貂蝉也说:“我度日如年,请将军赶快想办法娶我吧!我早就听说将军是位大英雄,难道会没有办法吗?”吕布听了这番话,满脸羞愧,他紧紧地抱住貂蝉诉说相思之苦。
此后一个多月没见貂蝉,吕布更着急了。那天董卓生病卧床,吕布进去问安。恰巧董卓睡着了,貂蝉在床后探出半个身子,不敢说话,只是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又指指董卓,泪流不止。吕布见状,心里如刀绞一般。这时董卓忽然睁开眼,发现吕布站在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床后。董卓回头一瞧,床后站着貂蝉。他气坏了,大骂了吕布一顿,叫左右卫士把他赶出去,并宣布不准他再进内室。
过了一会儿,吕布像往常一样到中堂,站在刚起床的董卓身旁侍卫。他心不在焉,扭头朝里面看,貂蝉也看着他,向他送来多情的目光。董卓见吕布神色不对,起了疑心,便把他打发走了。
吕布一听,如雷轰顶,胸中怒气顿起。他偷偷地走到董卓卧室的后窗窥视,只见貂蝉刚起床,正在梳头。她装作没看见吕布,故意紧锁双眉,不断地用手帕擦眼泪。吕布的心里好难受啊!
吕布信以为真。王允又说:“我已经准备了许多嫁妆,今天来不及送去了,明天给您送到府上去。”吕布的怒气尽消,高高兴兴地道谢走了。
回到府中,王允告诉吕布说:“董太师到我这儿来做客,听说我把貂蝉许配给将军,他想见一下。董太师和您是父子,我只好将貂蝉叫出来,谁知道,董太师见到她后,当即提出将貂蝉接到府中,准备让她和您完婚。”
王允送貂蝉到太师府后,在回家的路上,迎头碰见满脸怒气的吕布。他一手提戟,一手揪住王允,厉声喝问:“你已经把貂蝉许配给我,为什么又要送给太师?你这不是戏弄我吗?”
酒喝到半酣,王允命人点起蜡烛,请董卓看歌舞。只见一个年轻女子在乐队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她体态婀娜,舞步轻盈。董卓看呆了,问王允:“这个女子是什么人?”
过了几天,王允又把董卓请到府中,在酒宴上,王允竭力奉承董卓:“我自幼善于观天象,我看汉朝的气数快到头了,太师您若是像舜接尧、禹继舜一样,继承汉室天下,将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的。”
王允见时机成熟了,便叫貂蝉出来。吕布抬头一看,心中一怔:真是天下难得见着的大美人啊!吕布是好色之徒,便请貂蝉坐在自己的身旁。王允指着貂蝉对吕布说:“将军勇力天下无双,我想将此小女许配给将军为妾,不知道您愿意不愿意?”
第二天,王允派人给吕布送去家中珍藏的明珠。吕布收到重礼,受宠若惊,当晚便到王允府中致谢。王允挽留吕布吃晚饭,吕布推辞不得,只好留了下来。
王允对貂蝉说:“董卓害国害民,一定要尽早杀了他。但一般人难以接近他,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也许能除掉董卓。我的办法是这样的:“董卓有个义子叫作吕布,他武艺高强,我先将你许给吕布,然后再送你到董卓那儿,你在他们二人中间巧妙行事,离间他们,让吕布去杀董卓。”貂蝉同意了。
貂蝉从小生在王允府中,时年十六岁,能歌善舞,长得十分漂亮。她对王允近来愁眉不展的样子非常留心,知道王司徒在为国事操劳。一天,王允把她叫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大司徒王允对董卓的残暴行径早已恨之入骨,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除掉董卓的妙计:利用自己府中的歌伎貂蝉,接近董卓,寻找机会下手。
大司徒王允对董卓的恶行早已恨之入骨,为了除掉董卓,他想出一招美人计。王允想用歌伎貂蝉来离间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他的计谋能成功吗?
董卓发现吕布不在身边,就起了疑心。回到家中,发现吕布和貂蝉在凤仪亭私会,气得拿起一旁的方天画戟就去追赶吕布。但是,董卓太胖,没追上吕布,让吕布逃走了。自此,董卓和吕布两人矛盾又加深一层。
一天, 趁着董卓进宫,吕布偷偷跑去见貂蝉。貂蝉带着吕布来到凤仪亭约会。貂蝉说:“本来我父亲已经将我许配给你,谁知董卓存心不良,把我霸占,我还不如死了好呢!”说着便往荷花池里跳,吕布急忙抱住貂蝉说:“我早就知道你的心意,只恨我们没法在一起啊。”貂蝉又用言语激吕布:“我在深闺中都听过你的大名,还以为你是个英雄,没想到你却害怕董卓到这个地步!”说得吕布满脸羞愧。
到了第二天,吕布没见有消息,一打听才知道董卓已将貂蝉纳为己有,吕布气坏了。此后,貂蝉故意在两人间制造矛盾,与吕布悄悄眉目传情,董卓发现后很生气。渐渐地,董卓和吕布间有了嫌隙。李儒知道此事后,劝说董卓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与吕布闹得不合。于是,董卓赏赐给吕布些钱财, 安抚了吕布。
吕布得知这事,怒气冲冲地找到王允说:“您已经把貂蝉许配给我,怎么现在又送给董卓?这难道是在戏弄我吗!”王允急忙解释说:“董卓听说我把貂蝉许配给你,说今天是良辰,就来把貂蝉接走了,说是回去后许配给你。”吕布听完才消了气。
第二天,王允摆宴款待吕布,并让貂蝉作陪。吕布一见貂蝉就非常着迷。 这时,王允对吕布说:“我把貂蝉送给你当妾,怎么样?”吕布高兴得急忙答谢说:“如果真能如愿,我愿为您效劳!”王允允诺选一良辰把貂蝉送入吕布家中。
这天夜里,王允在后园散心,正好遇见养女貂蝉。貂蝉能歌善舞,容貌更是国色天香。于是,王允心生一计,对貂蝉说:“现在只有你能救大汉天下了。董卓和他的义子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想用连环计先将你嫁给吕布,然后献给董卓,你伺机行事,离间她们父子俩。”貂蝉说:“义父待我恩重如山,我一定万死不辞,把事情办好。”
三国第7回:孙坚私藏玉玺命丧江东,貂蝉救国献身色诱吕布
就在这小小的画阁内,司徒王允为了汉室天下,跪在歌伎貂蝉的面前。貂蝉伏在地上:“大人,您不要这么悲痛。我刚才说了,如果您有用我之处,我万死不辞。”王允仍然跪在地上:“貂蝉儿啊,国家不幸,大难当头,董卓专权,汉室不保。董卓怀篡逆之心,上至天子,下至黎民,命若悬丝,朝中文武都无计可施,非你不能救。”
王允在前,貂蝉在后,两个人快步走进画阁。王允吩咐手下人退出去,然后反身就把画阁门关上了,双手扶貂蝉坐下,扑通一声跪在貂蝉面前,纳头便拜。貂蝉吓坏了,马上站起来趴伏在地:“大人,您何故如此?”“貂蝉,望你可怜天下生灵……”说到这儿,司徒触到伤心之处,泪如涌泉。
王允手捋胡须,心中暗想貂蝉只不过是我府中一个小小的歌伎,竟然怀有一片忧国忧民之心。他不由上前用手一扶:“貂蝉,你起来讲话。”貂蝉往起一站,王允一扶一看,好美呀!王司徒心中一动,突生一计,用手指着貂蝉:“难道大汉江山就在你貂蝉之手么?”貂蝉一愣:“大人您何出此言?”“你随我来!”
“大人,貂蝉进府后蒙您恩养,训习歌舞,待如亲生,我就是粉身碎骨也难万一!这些日子我见您终日双眉愁锁,必是为国家大事忧心,可我又不敢问。今天见大人回府坐立不安,我才在园中长吁短叹,不想被您看见。大人倘若您有用妾之处,貂蝉万死不辞!”
司徒心想:她为什么在这儿长吁短叹?这是人大心大,女孩子大了她一定有私情。想到这儿,他不由脱口就说出来了“貂蝉,难道你有私情了么?”貂蝉一看,司徒大人到了,赶紧跪倒在地:“大人,妾身并无私情。”“那你为何深夜在此长吁短叹?”貂蝉眼泪流出来了:“大人,请允许我说出肺腑之言。”“好有什么心事你要如实讲来。”
就在这时,他突然听见远处花从中好像有动静,再一听好像是女子的声音。王允轻轻地走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女子在这儿长吁短叹。借着月光一看,原来是府中的歌伎貂蝉。貂蝉今年一十六岁,从小到王允的府中学习歌舞,色艺双佳,聪明绝顶。王司徒对待貂蝉就跟亲生女儿一样。
王允心说:董卓、吕布狼狈为奸,为所欲为,汉室江山就要断送在董卓之手啊!王允越想心头越乱,走出书房,漫步来到后花园。月光下,花园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溪水潺潺。王司徒无心观赏,顺着甬道走到牡丹亭前,凭栏站住,仰面朝天:“王允哪王允,你官拜司徒,上不能尽忠辅君,下不能使黎民安生,你有何面目活在人世间?”不由得热泪就流下来了。
其实董卓杀张温的目的就是杀一儆百,让百官看看,今后我董卓说一不二,谁要违抗我的意思,张温就是你们的下场!好不容易酒席散了,众人各自上马回府,惊魂未定。单说司徒王允回到府中,怎么也睡不着觉,一个人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一闭眼就是张温那颗血淋淋的人头。
董卓说:“众位不要吃惊。老儿张温私通反贼袁术,他们书信往来多次,昨日袁术的书信落在我儿奉先之手。他们勾结一起,谋篡朝纲,所以老夫才命奉先将他人头砍下。列位大人,你我继续开怀畅饮。奉先,给众位大人敬酒。”吕布也跟没事儿似的,给每位敬酒。这酒能喝么?大家又不敢不喝,可如同万把钢刀扎心,手里拿着筷子都哆嗦。
时间不大,一名小校进来,手里托着一个红漆盘子,上边盖着一块红布。小校把盘子放在正当中,然后把红布一掀。文武百官全吓俊了,盘子里正是张温血淋淋的人头。张温官拜司空,位列三公,官居一品。再说,当初张温是董卓的顶头上司,董卓灭黄巾时没有立功,被罢了官;后来张温带他去打仗,董卓立了功劳,张温保他官复原职,他才得以扩充势力。没想到今天就这样把张温杀了。
就在饮酒之间,突然吕布来了,在董卓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文武百官心说:坏了,要出事!董卓把脸一沉:“既然如此,还不动手,等待何时?”大家屏住呼吸,就见吕布亮出宝剑,迈步走到司空张温的面前,一伸手就把张温抓住了:“随我来!”跟抓小鸡儿似的把张温抓出去了。
有一次董卓为了吓唬文武百官,就在这大帐内当着众文武的面把一些来自北方归降的人断手足、挖眼睛、割舌头,甚至直接往烧开了的锅里煮,真是惨不忍睹!不但这样,董卓在相府内大摆酒宴,命歌伎弹唱歌舞。文武百官不敢不来,也不敢不看。
《三国演义》完全不写貂蝉死于关羽的结局,可以也让关羽的形象更加宽厚,貂蝉也没有对吕布的不忠不贞,还是那个为时局、为国家牺牲的美丽女子,这对两个人物正面的形象塑造更加有利,不细写也可以避免与民间形象的直接冲突。
其实关羽作为神的形象已经逐渐脱离了三国的时代背景,向其他系列的戏曲和宗教故事中渗透,形成了对关羽形象新的塑造,在戏曲故事演变中又把带有宗教意义的关羽再重新带入三国时期,让民间流传的戏曲故事具有更深厚的宗教底蕴和社会意识。
直到清代,清朝省、府、州、县、镇各级均建有关帝庙,《清朝通志》载,这会关羽的封号已经长达二十六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种崇拜其实到了现在也还是存在,例如出门远行拜关羽,新业开张拜关羽,初一十五拜关羽等等。
一开始,关羽崇拜是隋唐时期在荆州地区流行的区域性信仰。北宋时期,由于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三国演义手游网页游戏,无力改变现实情况的皇帝向骁勇的关羽祈祷以期望获得庇佑寻求心安,历代皇帝对关羽不断地追封 、加封爵位,关羽信仰这才真正开始兴盛,渐次成为全国规模的文化现象,形象地位也由人转神。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中提及关羽曾乞娶他人之妻,“其妻”在注引中的本意是指秦宜禄之妻,又被误认为是指吕布之妻,连带想到貂蝉。英雄好色是耻辱,那要如何抹除关羽身上的“污点”呢?得让他自己斩断才行,这样才能令人心生好感。“关羽斩貂蝉”的整个故事表现的就是关羽为正义惩恶,重点表现出关羽人品高洁的英雄形象。往后在艺术作品的不断发展变化中,貂蝉和关羽的性格特征也变得固化,男人就是刚强勇猛,是顶梁柱,女子就是温柔西贤良,依附于男人存在。
其实文人名士并不以好色为怪, 好色不乱即可, 因而多得是“英雄爱美女, 才子爱佳人”的故事,但民间却认为英雄不好色, 好色不英雄。
不论是戏曲还是民间叙事文本,大仁大义、不恋女色、坐怀不乱等都是关羽的人物底色,这和民间“英雄不能好色”的观念有关。英雄可以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将军,可以是劫富济贫又来去无踪的游侠,甚至可以是个惩恶扬善但身无分文的无名人士,但是英雄绝对不会是沉迷女色但年少有为的能人。
虽然貂蝉的结局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流传最多的是她终究逃不过一个“死”字。不过因为这个故事多流传与民间传说,是为虚构,它能流传甚远、影响深广的背后其实是带有民族精神在里面。
另外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结局,即貂蝉并没有死,“孟德爱才收关羽,云长惜玉放貂蝉”。清代文人毛宗岗曾在评点《三国演义》时直言“最恨今人讹传‘关公斩貂蝉’之事”。因此在收录的民间传说中,也有如虽然关羽不女色,但他同样仁义对弱女子表现出同情,在一个月夜偷偷放走了貂蝉,让她连夜逃离。
近代出版的《三国演义辞典》中收录的民间说法是,刘备和张飞都垂涎于貂蝉的美色,关羽自己不喜女色,但是又不愿意看到刘备和张飞为了个女人伤了兄弟情谊,决定铲除貂蝉这个祸根,决定杀了她,但是生的美貌并不是貂蝉的过错,于是动了恻隐之心,关羽虽然举起了刀但下不去手,可惜的是貂蝉还是被从关羽手中滑落的青龙偃月刀砍中,香消玉殒。
专题: 三国演义续小说 小说如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版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