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旗下最早的八大游戏工作室,你知道几个?
琳琅天上,永远的神,那是一个没有氪金的年代,一切凭技术五彩石工作室是腾讯旗下专注进行手机游戏开发的工作室,2010年之前,腾讯进行业务调整,将原腾讯无线游戏下的一系列工作室(紫禁工作室,青霄工作室等)在并入腾讯互娱后,组成了五彩石工作室。五彩石工作主要开发出来《QQ御剑》、《QQ降龙》、《部落守卫战》、《傲世西游》等优秀手游。2013年8月,随着腾讯移动游戏平台上线,五彩石工作室的表现远不及天美和光速,后于2014年10月,五彩石工作室被撤销,员工全部被打散,并入其他工作室。
琳琅天上、量子都是用心做游戏的工作室4399游戏盒子动态头像,可惜了。龙霸三国OL是单机游戏吗
北极光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以“成为游戏界黑夜与白昼的分界线,成为玩家期盼的目标,极光人的游戏也将成为玩家之间用于交流的最美好的礼物”为愿景。2010年7月,北极光工作室发行了以武侠为题材大型网游《轩辕传奇》,2011年12月,北极光工作室SEED团队发行一款以模拟经营装扮为题材的休闲社交游戏《QQ天堂岛》。后因腾讯互娱(IEG)进行战略调整,北极光工作室升级为北极光工作室群。
魔方yyds,魔方创造的洛克现在也是良心页游 QQ飞车和穿越火线。才是真正一代神游, 为什么要了解投资公司的游戏工作室 永远怀念琳琅天上!!!当年那些国产单机游戏,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它们的单机续作么?
当时特喜欢RPG游戏,幻想三国志系列不错,赵云传2部,曹操传和单独弄出了的MOD,还有小李飞刀,当时小李飞刀是贴近原做的,非常好
很期待新绝代双骄能有后续,但是主线,后代和前代都讲了,估计也没啥剧情可讲了。 新椒3的剧情已经硬改太厉害了。其实不怎样。系统反而有点繁琐 大陆不出单机版RPG游戏了,都在搞网络游戏,这个来钱快 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一玩一天,现在岁数大了坐不住了。 以前玩单机很纯粹,很开心,玩完游戏荡气回肠 风色幻想太童年了 那我期待幻世录3为何影响这么大,畅谈三国系列单机游戏!
三国所有系列游戏中只有三国志系列的最真实、最耐玩、最经典、最上瘾。超级经典好玩,每一部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除了第12部,就是个半成品)。特别是第10部和11部,已经是达到巅峰级别,没有一个三国游戏可以去跟它们比。
《三国群侠传》是2002年河洛工作室继《金庸群侠传》、《武林群侠传》之后推出的又一套“群侠传系列”的角色扮演单机游戏。游戏继承了前作的精髓,发扬了“高自由度”的特色,可以自由在各地找寻三国时代的将臣名人,游戏中共有30位NPC可加入玩家的队伍。
史上最经典的三国类单机游戏,你最pick哪一款?
第一款不得不说的就是《三国群侠传》,经典中的经典,直到现在下载量依旧高居不下,当时穿越还很流行,所以群英传的设定非常招人喜欢,就是穿越到三国世界,单说剧情,就很吸引人。记得游戏的设定是这样的,当时历史混乱,刑天控制了董卓,导致三国的武将们纷纷失散,主角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失散的武将再聚集在一起,把历史归位,并且打败董卓。Pve和rpg融合,自由度极高,集竞技、冒险、探秘之大成,现在的模仿者都很少有能超越三国群侠传的。
说到三国单机游戏,十几年来一直在海内外都有不小的市场,不仅在国内是大热门,在不少欧美和亚洲地区都非常受欢迎,以至于有句话是这么说到,市面单机千千万,三国西游各一半。以三国为题材背景创造的经典游戏实在数不胜数,很多十几年来一直都占据着市场的头部位置,成为后来者模仿的对象。那么,到底有哪些经典三国单机游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会不会也有你的童年回忆呢?
最后,不光是提升性能问题,Unity在多线程的渲染,也有很好的作用,使用引擎优势也是很必要的。随着性能的提升,我们会对王者的画质进行升级。
第三,我们现在用的是Unity 4.6版本,但Unity已经进化到5.7版了,后面他们还会推出新的特性,我们希望结合一些Unity新特性,现在已经有些游戏用5.6可以提升性能。
第二,我们也在和硬件厂商沟通,他们希望游戏能够真正发挥多核性能上的优势,大部分的游戏在单核上面,把一个核吃的满满的,很多时候我们现在得出的结论,GPU性能也很强,王者并没有对GPU占满,可能只用了30%,CPU反而吃的比较满,吃满以后它还有另外一个坏处,它的发热、降频,你如果用多线程、多核去尽量平坦,让它不要处于高频的工作方式,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一,我们考虑能不能在热更新上面有所突破。因为王者这样一个游戏类型,包括它的体量,我们对于性能有一个比较极致的追求,不会轻易使用脚本层面在性能层面本身就不是最好的。这个我们要去研究的就是热更新,性能最好的方式。
再次,有了GameCore之后,又多了很多应用场景,这个东西就是玩法的服务器版本,应用场景运行服务器要做很多的分析,还有第三方使用都是可以的。
其次,做GameCore以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们以前逻辑上的GC没有了,我们有自己内存的管理、对象的管理,包括里面所有的容器类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实现的,包括反射整个一套。它有了自己的内存管理,本身的效率就会比较高,这就已经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了。
因为我们已经做到逻辑和表现的分离,那么我们能不能把逻辑独立出来,做成一个C++的东西,实际上我们在去年开始已经在这样做了。做之前也测试过C++和Mono性能的差别,大概是2.5左右,本身我们的逻辑占比游戏消耗20%多,逻辑不是一个大头,我们做了这件事情之后,还是有效的,帧率提升了2到3帧,花的时间很长。
首先,为什么我们觉得iOS比安卓的优化效率高一些,一方面是iOS的CPU架构包括系统确实都优化的比较好,另一方面我们用的Unity4.6,在IOS下面它本身效率高一些,在安卓端的机器各种各样,性能也是千差万别,我们只能用性能比较差的方式。
第五点是3DUI的优化,比如《王者荣耀》的血条、小地图上面叠的元素等等,这些UI都比较丰富,这块我们用了31UI的方式来优化,没有用UGUI里面进行血条方面的处理。
第二点是GC,这块刚才说不用反射,还有装箱和拆箱的行为也是尽量少用。Unity指导过我们的优化,从GC上面的考虑,他们建议每一帧应该在200个字节以内是比较好的状态,其实很难做到,王者也是每一帧在1k左右,很难做到200。
首先,从程序的结构上面能找到更优的,它的优化效果就是最明显的;其次,如果你的结构都是用的最好,就去挖掘局部的算法,调整你代码的一些写法。最后,如果局部的算法都已经调到最优还是没有什么办法,那只有一条路,就是牺牲整个质量,就是分帧降频。
本身帧同步逻辑上面在优化上面存在一些缺点,所有的角色都需要进行运算。这方面我们也是借助Unity的特性,如果你想追求性能上的极致,有些东西你需要寻求好的方式。
我们经常见到角色A和B,有些客户端A在左B在右,有些是A在右B在左,帧同步逻辑上面AB之间的距离和坐标都是完全一样,但是画面上看到他们可能会不重合,那就是你把它们分离之后的表现。网络极其好的情况下,它应该是重合的,但是在网络差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些偏差。这里面是最重要的一块优化。
做了这些后,我们还把TCP换成UDP,在手机环境下,弱网的情况下,TCP很难恢复重连,所以最后用了UDP来做。整体来说,在网络好的情况下,它延迟也是很好的,在网络比较差的情况下做插值,也是传统CS的表现。
最后一个关键点,是本地插值平滑加逻辑与表现分离。客户端只负责一些模型、动画、它的位置,它会根据绑定的逻辑对象状态、速度、方向来进行一个插值,这样可以做到我们的逻辑帧率和渲染帧率不一样,但是做了插值平滑和逻辑表现分离,画面不抖了,延迟感也是很好的。
刚才提到该帧同步与buffer,这个buffer可以是1也可以到n,我们要解决我们的延迟问题,我们就让buffer足够小。事实上《王者荣耀》最后做到的buffer是零,它不需要buffer,服务器给了我n,马上知道是n,我收到n,我知道下一次肯定是n+1,所以我收到n之后马上就把n这一帧的输入执行了。
如果调到帧同步的buffer,假如我们认为网络延迟是1秒,你抖动调到1秒,那得到的结果虽然你画面不抖动了,但是你的延迟极其高。如果连最坏的网络情况都考虑进去,buffer足够大,那么记过就跟看视频是一样的,平行的东西,看你调大条小。一些局部的措施我们都做过,都是一样的问题。
这个buffer的大小,会影响到延迟和卡顿。如果你的buffer越小,你的延迟就越低,你拿到以后你不需要缓冲等待,马上就可以执行。但是如果下一帧没来,buffer很小,你就不能执行,最终导致的结果你的延迟还好,但是卡顿很明显。
网络绝对理想的情况下还好,但现实的网络环境不是这样的。帧同步要解决问题就是调试buffer,以前有动态的buffer,它有1到n这样的缓冲区,根据网络抖动的情况,收入然后放到队列里面。
比如我现在已经收到第N帧,只有当我收到第N+1帧的时候,第N这一帧我才可以执行。服务器会按照一定的频率,不同的给大家同步帧编号,包括这一帧的输入带给客户端,如果带一帧给你的数据你拿到之后就执行,下一帧数据没来就不能执行,它的结果就是卡顿。
第二座大山就是网络,《王者荣耀》技术测试版本出台的时候,延迟非常大,而且还是卡顿,现在看一下帧同步里面比较特别的地方。帧同步有点像在看电影,它传统的帧同步需要有buffer,每个玩家输入会转发给所有客户端,互相会有编号,按顺序输入帧。
同步性遵循这样的要点,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加上你不同步定位的能力,有了监控手段能够去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就解决了。解决之后,你就可以好好享受帧同步的开发优势。
最开始我们游戏出现不同步的时候,就是在周末玩家开黑多的时候,随着你的概率越来越低,基本上你就自己就还原不出这些问题了,只能依靠玩家帮你还原这样的场景,来分析这样的不同步问题。
这个问题不一定是代码原因或者没有遵循这些要点才出现的,有可能是你去修改内存,你去加载资源的时候,本地资源有损害或者缺失,或者是异常。说白了,你没有办法往下执行,大家走了不同分支,这都可能引起最终是不同步的。
最开始测试《王者荣耀》的,我们希望不同步率达到1%,就是100局里面有1局出现不同步,我们就算游戏合格,但实际上对于这么大体量游戏来说,这个比率是有问题的,经过我们不停的努力,现在已经控制在万分之几,一万局游戏里面,可能有几局是不同步的。
最后,真正重要的是开发者要提升自己发现不同步问题的能力,什么时候不同步了,不同步你还要知道不同步在什么点,这是最关键的。你需要通过你的经验和总结提升这样的能力。这个能力还是通过输出来看不同客户端不同输出,找到发生在什么点。
再次,很多人初次接触帧同步里面的问题,就是在写逻辑的时候和本地进行了关联、和“我”相关,这样就导致不同客户端走到了不同的分支。实际上,真正客户端跟逻辑的话,要跟我这样一个概念无关。
其次,我们还会用到第三方的组件,帧组件也要需要进行一个比较严格的甄别。我们本身用的公司里面关于时间轴的编辑器里面,最初也是是浮点数,我们都是进行重写改造的。
帧同步的技术原理相当简单,10、20年前在应用这种技术了,从一个相同初始的状态开始,获得一个相同的输入,往下一帧一帧执行,执行时所有代码的流程走得都是一样的,这个结果调用完了以后,又有一个新状态,完成循环。相同的状态,相同的流程,不停的这样循环下去。
第二也是最大一块网络问题,帧同步它的网络问题导致我们对它技术方案的原理没有吃透,碰到了一些问题,那时候游戏的延迟很重,画面卡顿,能明显感觉走路抖动的现象;
现在来看,选择帧同步方案之后,我们再把它的缺点进行优化或是规避,之后它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王者荣耀》重除了英雄的设计以及技能的感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确实在做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英雄,它的技能、反馈、体验上面都做得不错,这些都是基于帧同步技术方案带来的优势。
然后我们做端游的时候也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如果要做有趣的英雄,有趣的技能,它在状态同步上面很难调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效果。所以最后我们依然选择帧同步的方案。
我们前面提到它两个优点缺点是相对的,这边的优点对于那边来说就是缺点。对于我们手游立项的时候,最重要就是时间。当时市面上正在开发的MOBA手游不止王者一款,大家都在争上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开发周期最短的方案。
第四,它的逻辑性能优化有很大的压力。大家应该没有见到哪一款大型游戏是用帧同步来做的,因为这些游戏的每一个逻辑对象都是需要在客户端进行运算的。如果你做一个主城,主城里面有上千人,上千人虽然玩家看不到它,但游戏仍然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逻辑运算,所以帧同步无法做非常多的对象都需要更新的游戏场景。
第三,它的断线重回时间很长,相信台下也有很多王者玩家,也曾碰到过闪退以后重回加载非常长的情况,甚至加载完以后游戏也快结束了,这是帧同步比较致命的问题。
第一,最致命的缺点是网络要求比较高,帧同步是锁帧的,如果有网络的抖动,一段时间调用次数不稳定,网络命令的延迟就会挤压,引起卡顿。
第三,它的流量消耗是稳定的。大家应该看过《星级争霸》的录像,它只有几百K的大小,这里面只有驱动游戏的输入序列。帧同步只会随着玩家数量的增多,流量才会增长,如果玩家数量固定的话,不管你的游戏有多复杂,你的角色有多少,流量消耗基本上都是稳定的。这点延伸开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更方便地实现观战,录像的存储、回放,以及基于录像文件的后续处理。
第二,它能实现更强的打击感,打击感强除了我们说的各种反馈、特效、音效外,还有它的准确性。利用帧同步,游戏里面看到这些挥舞的动作,就能做到在比较准确的时刻产生反馈,以及动作本身的密度也可以做到很高的频率,这在状态同步下是比较难做的。
比如我们以前要在状态同步下面做一个复杂的技能,有很多段位的技能,可能要开发好几天,才能有一个稍微过得去的结果,而在帧同步下面,英雄做多段位技能很可能半天就搞定了。
第一,它的开发效率比较高。如果你开发思路的整体框架是验证可行的,如果你把它的缺点解决了,那么你的开发思路完全就跟写单机一样,你只需要遵从这样的思路,尽量保证性能,程序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种技术应用的很广泛,最早的《星际争霸》《魔兽争霸3》都采用了帧同步,他们都基于局域网运行,网络的条件非常好,也不需要服务器就能搞定。帧同步的优点有几个:
第三,它的流量会随着游戏的复杂度,而逐渐增长,比如角色的多少。我们做《王者荣耀》时,希望在3G、4G的网络条件下也能够玩PvP,所以我们希望它对付费流量的消耗能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不希望打一局游戏就消耗几十兆的数据流量。
比如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更新的频率,对优化的一些裁剪,网络的抖动等等,你要让每一个状态在客户端同步是比较难的,而你要想调试这些东西,来优化它带来的漏洞、不一致的现象,花费的周期也会比较长,想要达到优化好的水平也比较难。
第一,它的开发效率相对帧同步而言要差一些,很多时候你需要保证服务器与客户端的每一个角色对象的状态之间保持一致,但事实上你很难做到一致。
第三,在开发游戏过程中,它的断线重连比较快,如果我的游戏崩溃了,客户端重启之后只需要服务器把所有重要对象的状态再同步一次过来,重新再创建出来就可以了。
第二,状态同步对于网络的带宽和抖动包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即便出现了200、300的输入延迟再恢复正常,玩家其实也感受不到不太舒服的地方。
既然选择PvP,那么这款产品就是一个网络游戏,而选择网络游戏的同步机制,就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步机制中最常见的应该是CS状态同步,我们的端游也是这样做的,当然,状态同步也有他的优缺点。
在2013、2014年的时候,手游在PvP的方面都比较弱,大部分是卡牌游戏、单机游戏。我们原本是做的端游,它的生命力包括趣味性也是很足的,所以我们做手游的目标,就是即使游戏里会存在PvE的闯关内容,但我们的核心还是要把PvP做好,让玩家有真正的对抗,让玩家与玩家有交流,能体会到这样的游戏乐趣。
我们从端游转手游是在2014年底,但真正开始研发《王者荣耀》是在2015年3月份的时候,这个时候项目的要求是让开发的周期尽量短,尽快把手游做上线。我们原本在《霸三国OL》的开发团队大概有40、50个人,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人员,形成了100多人的团队,进行了游戏的开发。
3.它插件资源很丰富,我们从最开始做Demo的时候,基本上都可以从Asset Store中找到一些可以用来验证我们想法的资源,可以加快我们开发的效率。
从端游转型做手游,肯定要面临选择,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引擎,采用什么样的方案进行手游的开发。当时,腾讯以及成都周边的创业团队,基本上都用Unity,我们做Demo的时候,也选择大家用过的,已经有产品进行验证的引擎,同时我们也考察它适不适合我们的团队。
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制作人去公司开会,当时做一个非常明智的决策:我们需要马上暂停端游的开发,直接做手游。就是这样的一次决策,真正地扭转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命运。如果晚一年,可能今天爆红的MOBA游戏就是另外一个,而不是王者了。
这个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个初期Demo的验证,做Demo的只有三个人,引擎、框架、后台,一系列制作下来大概花了两周到三周的时间。这个Demo里有基本的进游戏、选人,然后可以释放技能,正常的战斗,到结算。
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时候,我们准备组建一个手游团队。因为当时国内市场基本上都在开发手游,能够继续开发端游或者要准备立项端游的非常少,包括腾讯也只有2、3款端游在开发。手游是一个机会,我们当时就希望在2015年把我们的《霸三国OL》端游在手机上呈现。
现在了解《王者荣耀》或者在玩的人确实比较多,但是我们曾经也没有想过它有这样的结果。当时端游很久都没有做出来成绩,业绩和收入都面临比较大的问题。2012、2011年前后,《霸三国OL》做到1.0版本,游戏中玩家需要控制多个单位,操作起来很难,一开始可以操作5个单位然后变成3个,但即便只有3个单位,操作也让人觉得也很痛苦,于是我们慢慢5个单位的技能合在一个英雄身上,不断地优化。能看到,在MOBA领域,你要做创新,还要脱颖而出,是很难的事情。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2004年加入腾讯,在腾讯做了4年多的应用层面开发,还包括web各种各样后台都做过,经历比较丰富。在2009年我回到成都,刚好成都的岗位也就只有游戏部门是比较合适的,就转行做游戏了。在成都这边,参与过《QQ封神记》的开发,之后又开发了《霸三国OL》这款游戏,这款游戏开发了三年多,我经历了它从1.0、2.0,再到3.0的版本迭代,这之后才转型做手游,直接做的《王者荣耀》。
大家好,我是《王者荣耀》的邓君,很高兴今天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在座的同行一起聊聊技术,互相交流,也感谢Unity提供这样的机会,可以由一个互动。
今天在Unity举办的Unite 2017 开发者大会上,《王者荣耀》项目组技术总监邓君针对这款游戏的调优历程进行了复盘,回顾了这款产品在技术层面遇到的三大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在8月之后的两个月间,《王者荣耀》技术团队对这个产品进行了非常深度的优化,并攻克了局内同步、网络要求,以及性能表现的三大难关,成功达到了腾讯六星产品的标准。比如延迟、卡顿等不同步问题的出现概率从过去的1%,降低到了0.01%,大幅度地改善了游戏体验。
《龙战三国》是一款以三国为题材的横版回合制大型2.5D手机网游。游戏拥有最炫的画面,最帅的战斗,最逼真的史诗。最有趣的玩法,让你在龙战中驰骋天下,笑傲群雄。丰富的历史名人,让你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两个月后,王者荣耀开启首测,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天美经理了更名,啥新品牌,修改游戏内核,重新划分结构等多个节点,基本所有的东西都被换了一遍,王者荣耀在英雄战记的基础上面增加了5v5对战模式,将冒险模式和大乱斗模式进行弱化当作了辅助玩法,最终王者荣耀成了“未打着LOL手游旗号却是”MOBA手游。
2015年英雄战记开启首测,首测的当时只有1v1和3v3两种对战模式火影忍者手游封印盒子,并且将传统的MOBA地图三条路改成了1条路,这两个模式也就是后来王者荣耀的大乱斗和冒险模式了,刚开始的英雄战记并没有受到玩家们的青睐,游戏的玩家数值很难看,同时游戏的基础体验和玩法上面遭到了很多玩家的吐槽,因为他们觉得,这款游戏根本不是MOBA类型游戏,遇到人就是干干干,根本没有一点策略性,于是英雄战记在八月份第二个测试版本中就被下架了。
2014年霸三国OL就再也没有更新了,腾讯虽然少了一款端游,但是也为后期的王者荣耀打下来伏笔,3个月后,腾讯将八大工作室重组,外界给出的答案是腾讯重组工作室是为了未来游戏市场的发展和定位,将大力发展手游市场,并将琳琅天上,卧龙工作室解散并加入到了天美工作室,而天美工作室正是腾讯要发展手游的重点扶持对象,在此之前天美研发的天天系列手游得到了迅速的增值,而霸三国OL以前的工作室卧龙工作室加入天美之后也将霸三国OL的资源利用了起来,将霸三国OL改名为英雄战记并做成手游直接立项,立项之后又从别的工作室调来了大量有手游经验的程序,美术,策划和运营,最终也组成百人的研发团队,这样的团队在端游里也是非常少见的,何况他们只是研发一款手游呢。
当时的霸三国OL采用的是4v4的对战模式,可以控制小兵,并且还使用了虚幻3的引擎,而当时的霸三国OL属于RTS游戏,而RTS就是MOBA游戏的鼻祖,有些小伙伴如果不知道什么是RTS模式,那么小编说几款游戏你就知道了,比如红色警戒,魔兽争霸,这些都属于RTS游戏。
2012年腾讯代理的英雄联盟可以说是给腾讯带来了极大的收益,所以从那年开始,腾讯对于MOBA模式的电竞游戏非常看重,所以又代理了超神英雄和神之浩劫这两款游戏,可惜的是这两款游戏并没有给腾讯带来很多好的东西,最后也被英雄联盟给淘汰了下来,而腾讯自己也研发出了众神争霸和霸三国OL两款游戏,而当初的霸三国OL就是现在王者荣耀的前身。
Hello,大家好,要说起这几年的的手游,最火的无非就是王者荣耀和刺激战场了,要说是全民手游的话,肯定就是王者荣耀了,这款游戏打开了腾讯在手游市场的道路,因为现在没有什么手游比它还要火了,那么小伙伴们知道王者荣耀的前身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王者荣耀的前世今生。
《龙战三国OL》前期酒馆攻略
10声望武将,前期董胖是必招是一个大杀器。如果前期军功不够升级那就可以用董胖换了郭典5577手游盒子苹果下载,打1、2次竞技场就能获得10声望,上阵的武将数量不是根据任务等级而是根据阵法的等级来的,五级会增加一个, 20级的阵法上阵人数5人。张角带眩晕的技能pk还不错,所有带眩晕技能的武将对boss是无效的。
专题: 三国单机新游戏 三国单机手游戏 单机游戏三国棋上一篇单机游戏三国题材带兵种
下一篇老版本单机三国霸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