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网页游戏设计电脑推荐

0

制作网页游戏,你需要一台性能稳定的电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处理器(CPU):推荐使用至少Intel i5或AMD Ryzen 5级别的处理器,因为游戏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渲染工作,高性能的CPU可以提升处理效率。

2. 内存(RAM):至少需要16GB的内存,如果进行大型游戏开发,32GB或以上会更好,以确保多个程序可以同时运行且不出现卡顿。

3. 存储(Storage):固态硬盘(SSD)是必须的,因为游戏开发需要频繁读写大量文件,SSD的读写速度远超传统的HDD。至少需要256GB的SSD,如果预算允许,512GB或更大更好。

4. 显卡(GPU):尽管网页游戏主要依赖CPU进行渲染,但一款性能不错的集成显卡或者中端独立显卡(如NVIDIA GTX 1660/AMD Radeon RX 570)也能提供更好的图形处理能力,对开发过程中的图形预览和调试有很大帮助。

5. 操作系统:Windows是开发网页游戏的主流选择,具有丰富的开发工具和资源。

6. 开发软件:如Unity、Unreal Engine等游戏开发引擎,需要支持的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7. 显示器:色彩准确的显示器对于游戏开发尤为重要,可以选择专业的开发者显示器。

当然,这些只是基本配置,实际需求可能会根据你的具体项目规模和要求进行调整。如果你是初学者,可能还可以考虑使用云服务或者游戏引擎提供的开发环境,这样对硬件的要求可能会降低。

十大设计师电脑笔记本推荐

点评:ROG幻16算是最知名的设计兼顾游戏跨界笔记本电脑,在2023年RTX4060显卡采用老模具,DDR4内存单插槽,性能释放较低,RTX4070显卡采用新模具,DDR5内存双插槽,全新的三风扇七热管性能释放更强。

制作网页游戏设计电脑推荐

设计类专业什么电脑好?盘点几款性能强,屏幕也比较好笔记本

有些朋友预算超多,还要14英寸,性能强,屏幕好,那么可以首选ROG这款。配了锐龙9 8945HS处理器,RTX4060独显,它支持超频,重量1.5kg,还有六个扬声器。屏幕配的是ROG星云屏,有四色域切换,平均Delta E小于1,HDR500认证,满足专业设计创作用。

taptap上单机三国游戏设计师电脑配置怎么选?兼顾4K游戏:14700K+4080S+64G大内存装机

电源内置一颗140mm静音风扇,高转速马达,搭配7片流线型扇叶和电源外壳上的网孔面板和条状格栅,可以快速将电源高负载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排出,保证电源可以长时稳定高效的运行。此外,电源也支持智能温控,负载不高于20%时,风扇会自动进入低转速的待机状态,以减小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因共振产生的噪音。

电源支持ATX 3.0 和 PCIE 5.0电源标准,通过电源配备的12VHPWER供电线,最高可以实现单线600W的功耗输出。同时,电源支持过压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六重保护机制,可以给长时间高负载运行的电脑主机更有力的保障。

模组线全家福:1根24Pin主板供电线、2根4+4Pin处理器供电线、3根6+2Pin 显卡供电线、2根12VHPWER 显卡供电线、1根12VH转6+2Pin 显卡供电线、2根大4D供电线、1根SATA硬盘供电线以及1根220V电源外接供电线。线材均采用质地柔软高品质的进口尼龙编织线材包裹,理线也更方便。此外,还附赠了魔术贴扎带*8、24Pin针脚短接启动器*1、带背胶的猎金部落浮雕铭牌*1以及4颗电源固定螺丝。

机箱背面理线空间同样充沛,大量扎带固定孔位设计,也方便玩家背线。下置电源仓,可以安装长度不超过265mm的ATX规格电源,在电源安装位的旁边,机箱还提供了2个硬盘支架和1个硬盘笼,整个机箱背部最多可同时安装2个3.5寸和2个2.5寸硬盘。

机箱内部空间充沛,最大支持安装EATX规格主板(并向下兼容其他规格主板),显卡安装限长410mm(7条横置pcie插槽设计,可双卡),支持165mm以下风冷,顶置/前置360水冷,最大可同时安装11把12CM风扇。

听说搞设计的,都不喜欢花里胡哨,所以咱今儿选择了一款低调的非侧透机箱,影驰金属大师E210机箱。机箱三围:464*210*485.5mm(DWH),以优质SPCC冷轧钢板材质为主,外观设计简约,以方正线条为主,金属灰配色,质感表现非常不错。

主板方面,要保证i7的性能发挥,拓展接口也不能少,也不想花冤枉钱,那么跟我一样选择这款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也没啥毛病。配置方面,豪华的16+2相智能供电,搭配双8pin外接供电,也可以从容搞定搞定14700K的性能发挥。四条内存插槽,不仅可以轻松实现D5内存7800MHz+内存OC小目标,也能留足内存扩容的充沛空间。如果你更倾向生产力,4根D5插满也是可以的。

正好前阵子有朋友问,设计师用电脑主机应该怎样搭配配置。其实,设计涵盖面挺广,平面、建筑、室内、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等。因为侧重点不同,对电脑的要求也会存在差异。以平面设计为例,如果只是PS、AI、C4D等软件,对显卡这样的大件其实要求并不高。但如果叠加OC渲染器这类软件的需求,显卡的重要性又再一次被拔高。另外,再比如建筑/室内设计涉及到的AutoCAD/3Dmax/SketchUp/Vray渲染器lumion等软件,则对处理器和显卡的要求都比较高。(当然,咱也并非专业人士,愿意接受批评指正。)基于以上种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套设计师专用万金油主机。并附带不少生产力测试,供参考。

设计师与游戏爱好者,应该选什么样的电脑,我们来简单说说

而显卡方面,前面说过了采用RTX4060Ti,显存8GB,采用全新Ada LOVELACE架构设计,支持实时光线追踪,完全可以实现模拟真实光线路径游戏,所以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游戏大佬,讲个道理RTX4060Ti都是不错的选择。马上黑悟空要上市了,我们是《龙珠》迷,肯定会考虑买这个游戏,而这个游戏需要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显卡,所以RTX4060Ti这样实力的配置,应该运行黑悟空什么问题。

当然,外观方面联想GeekPro 2023也属于保证的很好,像3D立体前面板和可调呼吸式炫蓝光柱,这样的设计来自立体错落感打造的全新3D机能风纹理,并巧妙融合了隐藏式通风口,给人一种简约而精致的激光纹理点缀的光效,所以就有了充满活力的光影艺术!

在知道大概配置,此刻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范例,产品型号是联想GeekPro 2023“它不是一台电脑,而是一台纯主机”,纯主机的意思就是要再配显示器、键盘鼠标这些等,但是这个主机的配置讲道理真香“但是唯一缺陷就是价格有些贵,毕竟8299元,等于我们这些工薪党一个半月的工资呢”,同时内存的规格也比较低级,所以大家首先要知悉。

AMD的那个机器,功率下去了就恢复不了,比如跌到25W,就一直25W了。设计问题。但反过来说,这个规律都能跑,的确nm制程高一级厉害得多啊。要是英特尔25W不知道慢成啥样了

所以,关于50W RTX 4050独显版战99能不能Hold住2.5K分辨率下的3D游戏,答案是:没啥问题,降点特效,照样起飞!

而实际游戏表现,牛大叔也用锐龙款跑了个大概,直接上表供大家参考(英特尔款和AMD款差异不大,也可参考此表),请注意画质设定!

▲先来看看各款移动显卡的3DMark Time Spy得分对比,满功率RTX 4050是高度接近RTX 3060的140W满功率款的——那可是上一代的主流旗舰显卡,搞定2.5K分辨率游戏大作轻松愉快。而当RTX 4050的功耗降低到50W,性能并未打折太多(这就是之前我说的,处理器/显卡的功率和性能并不呈线性关系),依然保留了78%的性能,3Dmark TS得分还有6900分+。

题外话部分,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战99独显版的游戏表现。是的,从定位上来说,它偏重于工作、商用,但其核心配置还是传统高性能本那一套,所以,谁也不能阻止用户去尝试游戏。再说了,能一机多用,是大好事啊!这不,我一边做测试一边和老读者聊战99的使用感受,而他们关心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这仅仅50W功率的RTX 4050,还没有独显直连,能Hold住2560×1440分辨率下的3D游戏大作吗?

▲我们的测试方式沿用多年,断网,全屏播放本地720P MKV格式电影《LUCY》,具体的测试环境和测试结果如图,就不赘述了。总之,10nm制程的13代酷睿H经过优化,能比4nm的真·锐龙7000平台更甚一筹,至少2023年值得骄傲了!另外,长达1100分钟左右,也就是18小时+的本地视频播放续航,也算给大家了一个思路启迪——长续航本,不用死盯着集显轻薄本!

当然,如果屏幕点亮,(日常)应用启动后,内存、硬盘、显卡,以及主板上的其他元器件也都活跃起来了,这时功耗差将会被缩小,最终体现在日常应用上的差异也被缩小了。

另外,由于日常应用的负载其实很轻,且很多还是短时、瞬时负载,所以真正对日常应用续航起到重要影响的,反而是屏幕功耗和处理器平台的基础功耗!

但注意几点:首先,高性能本的续航是针对“低负载日常应用”的。若是高负载应用,顶规的电池也扛不住两小时,测试无意义。其次,日常应用的续航测试方式很多,有跑PCMark的,有跑PCMark10应用程序的,有跑UL Procyon的视频续航的。但坦率说,100个人有100种日常应用方式,所以具体哪种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的连贯性和对比性。

测试高性能本(相对于轻薄、轻便集显本而言)时,媒体往往忽略续航环节,通常不会测试日常应用续航表现。而很多读者就反问我们:难道我必须买两台笔记本,一台带出去用,一台在办公室和家里用?所以,如今我们在高性能本测试中也引入了续航表现测试!

▲CrossMark将日常应用分为了生产率、创造性、反应能力三个大类,具体测试的应用项目不少,但基本都是“超短时”甚至是“瞬时负载”,所以考验的主要是单个或是少量几个处理器核心的性能——而这,一直是英特尔处理器的强项,且优势明显——所以,落实到日常应用的表现,英特尔的优势也是明确的。

虽然战99是“设计师本”和“工作站”,但网页浏览、办公、简单多媒体娱乐、视频会议等依然是“一机多能”时代最日常的应用。这些日常应用会涉及到处理器性能、显卡性能,甚至是内存和SSD性能。但由于包括显卡在内的大量硬件都相同,所以最终的较量就又落到了处理器上——正好,这里我们就直接用“包含了大量日常应用基准项目”,且“主要反映处理器性能差异”的CrossMark一次性搞定。

在这里,我们使用工作站应用综合测试软件SPECworkstation3.1中的产品开发大项中的三个仿真计算应用CalculiX、WPCcfd和rodiniaCFD,来考验两款不同平台的战99在专业设计领域的表现。

而在仿真计算中,又以“流体力学仿真计算”(CFD)最为常见,从最热门的车辆与船舶、航空航天,到化工、能源、矿业与冶金、水利水电,到生物医学、建筑,甚至环保和农业,都有大量流体力学计算的需求。而仿真计算大部分是吃处理器资源也就是CPU资源的,所以,也是衡量处理器专业性能的重要指标。

但,真正“吃资源大老虎”是产品开发设计中的“仿真计算”环节。而仿真计算是产品开发中相当常见且高频率出现的。举几个例:设计机械结构件,设计师得知道其他物体作用于它时的物理变化、力的分布、耐久度等;设计汽车,设计师需要知道车在不同速度行驶中的空气阻力情况、周遭气流分布状况,还得进行碰撞仿真以此来优化和改进车的框架设计;设计管道系统,你得知道管道里的液体流动、相互撞击的情况……这些东西,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实际做实验”,那时间和成本都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就要用到计算机仿真计算。

而即便具体到单个产品的开发,对电脑硬件的需求也是复杂的。比如说很多专业人士都知道把设计的产品360°转来转去做检视是需要一定显卡性能的。但实际上,这种性能需求在产品开发中只是“小CASE”,对硬件要求总体是很低的,因为这里面还有渲染环节——设计的产品需要通过不断的迭代渲染,达成最真实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处理器或者是显卡“越强越好”。

产品开发尤其是复杂产品(比如发动机、汽车、飞机等)的开发,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里面不仅涉及到专业的宏大的流程规划,还有大量单体配件的设计、以及功能模块的构建和组合……到最终产品呈现,往往需要一个团队长达数年的努力。

▲After Effects制作粒子特效视频,这是相当考验处理器性能的(耗时少好)——虽然它不会吃满处理器,但画面中不计其数的粒子都是靠处理器运算完成的。相应的,独显在这里似乎只是起到实时显示的作用,负载起伏很大。而AE特效视频制作还有个特性就是极为吃内存——大家可在红色箭头处看到内存占用已达到了28GB,而这,也正好是战99的优势所在,其主打款的内存容量高达32GB。对了,如果视频剪辑达到了4K级别,那么32GB内存也是必须的。

注意,除了After Effects特效视频制作主要靠处理器运算外,其他项目都会用上显卡加速,落实到战99独显款,就是RTX 4050独显加速——但,由于两款对比机型显卡相同,都是50W的RTX 4050,所以,其实最终得分体现的还是处理器平台的差异。以下测试都在白天室内空调环境完成。

图像、视频编辑,可说是当下最热门的应用了,没有之一,而常用软件就是Adobe的Photoshop和Lightroom,以及Premiere Pro。而视频编辑如果更进一步,涉及到特效视频制作,就需要用到After Effects了。所以我们就围绕这几个应用展开。其中,前两大项目jquery游戏官网网页,UL Procyon提供了脚本项目,能够让我们看到直观的得分差异。

如今大量的应用都需要进行三维渲染:小到简单的平面广告设计,再到专业的建筑/装饰/机械/能源/医疗领域,再到工作量巨大的动画制作、游戏制作,甚至是电影特效制作,都离不开三维渲染。

知识点:大家可能会以为此时英特尔款战99的风扇噪音较AMD款大,外壳温度也更高,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两者的风扇噪音并没有本质性差异,主键盘操控区的温度也近似——正如我前面说的,无论是什么平台,商用类机型总是以使用安静为第一考量。

而实际上,64W的爆发功率对于该机也就是“昙花一现”(因为冲到了100℃),处理器单考情况基本是这样的:54W保持4分钟左右,处理器内部温度在96℃左右;而后功率缓降至45W并保持稳定——而在45W上,虽输出功率不变,但处理器频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缓慢走低。最终稳定状态如上图:处理器封装功率45W,内部温度在89℃左右,4颗P核3.4GHz,8颗E核2.7/2.8GHz。

·其次,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所以在加载持续负载时,功率输出情况不理想。虽然商用类笔记本追求使用安静,但不用太“激进”,希望在后续BIOS中可以调整。

使用安静,意味着风扇转速(相对家用高性能本)不高→意味着机身内部核心配件发热不大→意味着核心配件的功率不会像家用本拔得那么高。

在对比之前,牛大叔我要给大家做个科普:和家用高性能本、游戏本通常“不顾耳朵死活,疯狂拔高处理器和显卡功率,风扇狂转”不同,商用类机型,不管是商用轻薄本还是移动工作站,大多把“使用安静”作为“第一考量”。

当然,三维渲染作为多媒体时代的热门应用,也是少不了的。另外,我们也会引入基础的日常应用测试,以及大家都非常关心的“低负载应用续航表现”。

专题: 游戏单机三国志   旧三国游戏单机   单机三国游戏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