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和网页游戏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1. 游戏平台:云游戏是通过互联网将游戏流式传输到用户的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等)上,通过服务器进行渲染后再传输给用户,用户无需下载或安装游戏客户端。而网页游戏是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的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用户可以直接在网页上游玩。
2. 硬件要求:云游戏通常需要较高的网络带宽和设备性能支持,因为所有的游戏处理都发生在服务器端,用户设备只需要负责接收和显示。网页游戏对硬件要求较低,大部分网页游戏可以在主流设备的浏览器上流畅运行。
3. 可携性:云游戏由于不需要在本地安装,所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玩,而网页游戏也有类似优点。但云游戏可能因为网络状况影响游戏体验,而网页游戏受浏览器性能影响。
4. 游戏体验:云游戏通常提供更好的图形和性能,因为服务器可以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资源。而网页游戏由于受到浏览器和网络限制,可能在画质和性能上稍逊一筹。
5. 存储:云游戏不需要在本地存储,所有游戏数据都存储在云端,用户可以随时切换不同的游戏。而网页游戏通常需要在本地存储一些缓存数据。
总的来说,云游戏提供了更好的游戏性能和可携性,但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而网页游戏则更依赖于用户设备的性能和网络环境。
“云游戏”是什么鬼?能让股市如此疯狂
看了一下最新高端酒的价格,昨天,飞天茅台某款53度500ml从3099元提高到3266元一瓶,五粮液某款52度500ml从1238元提高到1299元一瓶,泸州老窖某款52度500ml从318元提高到358元一瓶。
经典三国游戏单机游戏推荐一文读懂“云游戏”
如果你对计算机行业少有了解,一定注意到了在上文提到各类云游戏服务中,只有NVIDIA英伟达的“画风最为奇特”。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NVIDIA不是一家游戏公司,也不是一个游戏平台,它最被广为人知的是它的显卡业务。
云游戏和网页游戏区别在哪
2019 年 3月,游戏开发者大会 GDC 上,在 Google 宣布其云游戏平台 Stadia 的同时。腾讯也开启了云游戏平台 Start 的内测邀请,向上海和广东的资深玩家开放预约体验。以“让好玩触手可及”为愿景,借助腾讯云的海量基础资源,目标给庞大的国内玩家群体提供更便捷的游戏体验。面向B端用户,腾讯还推出了CMatrix云游戏方案,针对Android云游戏提供专业性技术解决方案,为第三方游戏企业提供云游戏平台技术,快速云游戏应用场景落地。
2018年10月,谷歌宣布推出Project Steam(流媒体计划,今年3月更名为Stadia)。用户甚至不需要下载云游戏的平台,也不受终端限制,只需要通过Chrome浏览器就可以畅玩各类3A级游戏大作。即便更换电脑,游戏体验和存档也可以顺畅继承,宛如将大型主机游戏“页游化”了。
2015年,NVIDIA推出了基于云服务器的游戏流媒体服务GeForce NOW,在发布之初就支持60余款游戏。基于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GeForce NOW的游戏画面可以达到1080P的分辨率与每秒60帧,相比PlayStation Now的720p和30帧有了巨大的提升,但对网络条件的要求仍极为苛刻——至少需要50Mbps带宽。此外,GeForce NOW仍然受到终端的限制,只支持自家的SHIELD系列产品(包括台式、平板掌机3个型号)。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的 PlayStation 玩家要想玩游戏,需要把 PlayStation 游戏机接上电视,然后端坐在电视机前用手柄玩游戏。而PlayStation Now则允许玩家躺在床上,用自己的手机作为现实和控制设备与自己的PlayStation游戏机连接进行游戏。这与 PlayStation Now、Google 和腾讯发布的云游戏在技术上有共通点,但应用方式上并不相同,是云游戏技术在网络环境不好时代的一种主要应用模式。
由于即使到了 2014 年,世界各地的互联网接入速度也不那么乐观,因此索尼除了推出可以远程(玩家本地不需要 PlayStation 游戏机)的 PlayStation Now 之外,索尼还推出了主打本地进行串流的 Playstation Remote Play 功能——即显示、控制设备与远程运算设备在同一局域网内。
索尼在先后收购了Gaikai和OnLive两家公司的核心技术之后,于2014年发布了云游戏服务PlayStation Now。但当时的PlayStation Now服务仅供PS4用户使用,并且平台只提供在该主机上不兼容的PS3游戏。
云游戏的好处也显而易见:首先,云游戏不必再依赖于本地硬件(尤其是CPU和显卡),只需具备基础的视频解压能力,以及输入设备(键鼠或者手柄等)和输出设备(显示器)即可;其次,开发平台也不用担心玩家侧硬件性能, 可以开发出更高质量的内容;此外,云游戏还能节省本地游戏版本更新时间,长远来看也能节省硬件迭代升级成本等。
预见 | 为什么说云游戏是云计算的下个风口?
芯片方面:CPU和GPU作为服务器的核心部件,其刻蚀工艺至今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刻蚀尺寸越小,相同体积的晶体管密度就越大,晶体管密度提高一倍,同等频率下的功耗可以降低一半,而同等功耗下的性能也可提升超过 25%左右。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格芯、SMIC等主流芯片厂商近年来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最新进展,对推动云游戏的落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云游戏对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服务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和通信技术,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撑,云游戏根本无法落地实现。据云游戏概念的理解,云游戏摆脱了玩家端设备硬件设备的硬性要求,但却对云端服务、云端服务器与玩家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影响显著的技术有芯片、虚拟化和5G技术。
2015年之后,得益于计算机行业中CPU及GPU、云计算行业中虚拟化技术以及通信行业中WIFI/视频编解码/5G/MEC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云游戏厂商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云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正轨,这一点也可从全球云计算巨头Google、Microsoft、Amazon、腾讯等发布的产品、技术以及商业方面的相关合作、收购等得以体现。
巨头布阵,云游戏时代真的要来了?
在游戏体验方面,谷歌直接与育碧合作,让用户用Chrome浏览器就可以玩到刺客信条的最新作品《刺客信条:奥德赛》。老版Stadia,也就是去年谷歌发布的云游戏平台ProjectStream,有很多拿到内测资格的玩家都在社交网站上晒了用Chrome玩《刺客信条:奥德赛》的体验:试玩过程相当惊艳,基本无卡顿,运行流畅,但画质有所降低,在720p~1080p,达不到60fps,基本在30~40fps,偶尔有马赛克现象,与主机画质比较画面明显泛白(排除显示器原因)。
谷歌的Stadia将云游戏的概念更进了一步,你甚至不需要下载云游戏的平台,只需要打开Chrome浏览器,登陆平台就能开始游戏,就好比将大型主机游戏“页游化”了,任意平台任意设备都可以直接开玩,实时跟随游戏进度。
去年,微软展示了其云游戏项目xCloud,并表示将在2019年开启试运营。同时,谷歌推出了云游戏平台ProjectStream,并于今年3月将ProjectStream升级为Stadia,惊艳了很多人。而亚马逊今年1月份也传出正在构建云游戏服务,并已经在招聘相关的人员。
2014年,索尼推出了PlayStationNow服务,玩家可以通过用PS4串流玩PS3和PS2游戏;次年,英伟达推出了GeForceNow云服务,支持STEAM和UPLAY两大平台。微软有XboxLive,Valve,有SteamLive等服务。
不过,这款产品最终还是因付费数量太少而流产。一方面,云游戏对带宽的要求高,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某个家庭成员打开了Youtube,那么游戏传输的带宽就会明显受影响;另一方面,云游戏的实现是以降低分辨率为前提的,720P的分辨率显然让很多玩家不太满意。更要命的是,OnLive无法控制游戏厂商,厂商们希望云游戏的售价与其他渠道保持一致,但这对OnLive显然是不利的。2015年,OnLive正式宣布终止服务,并被索尼收购。
这一解释,也会让一些人产生疑问:“这不就是网页游戏吗?”形式上很像,但两者实际并不相同。云游戏相当于使用终端设备解码视频流;而网页游戏则是利用浏览器运行flash或html5文件,所以两者还是不太一样的。简单来说,网页游戏的客户端就是你的浏览器,浏览器性能有限无法玩大型游戏。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游戏的所有操作都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因此,云游戏可以玩更多的大型游戏。
我们现在玩游戏,不管在电脑端、手机端或者游戏主机上,游戏画面的渲染、背后的运算工作都是在本地的电脑、手机和游戏主机上运行的。而云游戏把这些工作全部搬到云端的强大服务器上,然后把渲染好的游戏画面传输到手机、电脑等终端,就像播放在线视频一样。
不少人对云游戏的形式还比较陌生。所谓云游戏,就是游戏借助云服务能力,在云端完成最耗费硬件资源的功能,让玩家摆脱硬件和平台的束缚,省去漫长的下载和等待时间,在不同联网的终端上都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游戏大作体验。
什么是云游戏?和普通游戏有什么区别?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子游戏第一次出现,到现在发展的端游、页游和手游等,游戏也增加至成百上千种。游戏行业的迅速发展,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很多接触过游戏的人都不知道云游戏是什么,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讲解下。
云游戏会成5G时代下的网页游戏的新风口吗?
支持多段无缝切换,上一秒在电脑上玩,下一秒即可在手机上玩,游戏进程不会中断。之所以能实现不断档畅玩,是因为云游戏存在在云端,相当于一个不关机的高配电脑,永远在线,而你使用终端的切换则像是传统意义上切换键鼠一般。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这个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市场风口
Stadia和索尼的 PlayStation Now 服务、微软的 Project x Cloud 服务一样,都是在云端运算高品质游戏画面之后推送到终端上,而这个终端就是目前在全世界拥有超过 20 亿装机量的谷歌 浏览器,玩家不必购置昂贵的高配置电脑或主机也能享受到 1080P+ 60 帧的顺畅游戏体验,将来甚至计划支持 4K、8K 画面的推送。
手游是否具备云端体验优势是未来决胜点之一吗
一文读懂WebGPU:除了让浏览器3D性能大爆发外,它还有啥用
借助electron,以后一套游戏代码可以畅玩windows,mac和linux,以后不用吐槽mac和linux不能玩大型游戏
于是这也就意味着,假如现在有一个需要占用硬盘空间100GB的3A大作(这个大小对于现在的高品质PC游戏来说很常见)。如果使用WebGPU对其进行“移植”,把它变成一个浏览器里的网页游戏,那么这个网页游戏在你打开它的页面时,首先就需要下载100GB的网页缓存。
WebGPU可以用显卡做类似英伟达那样的视频超分辨率技术(VSR, 全称Video Super Resolution)吗?
但问题在于,这种提升到底能够有多明显?要知道目前的绝大多数常规网页中,都不包含太多需要用到显卡算力的内容。所以换句话来说,往往大家觉得浏览器开始“卡”的时候,大概率并不是GPU性能不够用,而是单纯因为开了太多页面、内存被“撑满”了。
webcpu和webassembly这些技术是在为真正的数字孪生时代做技术储备的,中国应该重视。opengl有那么差?网页图形渲染瓶颈还是在cpu吧,有js拖后腿,不差你gpu那提升的几毫秒这玩意儿可以进行GPU计算。也就是说,AI模型可以直接运行在 web端。vulkan在安卓的兼容性仍烂到渣,强制用它短期内没可能推广。早就应该这样了,除了谷歌能搞定,别家的基本上只能借内核了它只会和ai抢显卡资源,然后又只是浏览网页看图文。哦三国志单机游戏安卓转苹果,原来是本地gpu ,我还以为是云gpu的意思这不是回到ie年代的那个x了吗好了这下浏览器挖矿效率更高了而我只想用它来加速CAE计算草,32G内存已经不够用了云端未来:云游戏和本地游戏哪个好?同款游戏区别一目了然
云游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不吃设备性能。一般来讲大型手游的运行帧数、画面流畅度都会受限于设备性能,包括处理器、内存等都有着较高的门槛要求。拿原神来说,市面上3000块钱以下的手机体验,和5000块以上的高端机型相比简直像是在玩两款游戏。而云游戏的出现解决了手机配置不足的问题,只要网络够快,低端机型玩家也能流畅体验高画质的3A游戏大作。
云游戏和本地游戏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占内存。只要网络流畅,一般不会出现延迟和画面卡顿的现象。以王者荣耀为例,经过不断的更新,老玩家们的手机内存普遍达到了12G以上,这种情况下6+64G甚至8+128G的手机运行起来就显得有些吃力了,尤其是装载手机应用比较多的玩家,必须删减某些软件或文件才能流畅体验游戏。
专题: 三国殺单机游戏 三国志游戏单机 三国单机游戏气上一篇金庸武侠卡牌游戏网页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