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页游戏机平价推荐游戏

0

目前市面上的新网页游戏机,比如Gree的IGP(Internet Game Platform)和Amazon的Fire TV等,虽然主要还是以网页游戏为主,但也支持一些轻量级的游戏和应用。以下是一些平价推荐的游戏:

1. 《英雄连:抵抗前线》:这是一款策略类网页游戏,玩家可以控制自己的军队进行战斗,操作简单,策略性强。

2. 《糖果传奇》:这是一款经典的三消游戏,画面精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玩家。

3. 《植物大战僵尸》:这是一款塔防游戏,玩家需要利用各种植物抵御僵尸的入侵,趣味性十足。

*. 《愤怒的小鸟》:经典的弹射类游戏,玩家需要策略性地控制小鸟击中**的堡垒。

5. 《20*8》:数字拼图游戏,通过合并数字来达到20*8的目标,锻炼玩家的逻辑思维。

*. 《我的世界》Web版: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网页游戏,但可以在大部分网页游戏机上玩,玩家可以体验沙盒建造的乐趣。

7. 《迷你世界》Web版:类似《我的世界》,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创造和冒险。

请注意,游戏选择可能因地区和设备限制有所不同,建议在购买前确认游戏平台和可用游戏库。

十大最畅销游戏机游戏

《超级马里奥 ** 》是最畅销的平台游戏开发的任天堂娱乐分析与发展并由任天堂在任天堂 ** 。它首次在日本于 * 月 23 日 , 199* 年 9 月 29 日在北美 , 199* 年。超级马里奥 ** 开始的一封信 , 信中邀请桃子公主马里奥到城堡的她烤的蛋糕给他。当他到达时 , 马里奥发现加油车已经入侵了城堡并囚禁了公主和她的仆人在使用它的电源 105 的功率的 120 星。许多城堡里的画都是门户到其他领域 , 其中加油车的奴才看守这些星星。

一般简称为 Gran Turismo ( GT GT1) 或被设计用于赛车游戏的游戏机 1 。Gran Turismo 复调音乐是由数字出版 网页游戏适合宝宝玩的游戏, 由索尼电脑娱乐公司于 1997 年。基本上是基于 GT 赛车竞速游戏。

最终幻想 VII 的控制台游戏开发和出版方和剧情 , 和第七 198* 年推出的最终幻想系列电子游戏。发布于 1997 年。游戏的故事主要讲述一群冒险者为他们战斗的强有力的巨型公司所谓 “四” , 就是把行星当作自己的能量源。随着故事的进行 , 冲突升级 , 而世界的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新网页游戏机平价推荐游戏

以上,就是我对一些游戏机的回忆跟整理。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回忆与故事,如果有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情,希望可以在讨论区分享给广大玩友。

虽然只是掌机游戏,但《生化危机:启示录》的口碑相当不错,系列粉丝们认为它回归了原点。虽然跟《生化2》这种经典比还差火候,但至少没有演变成动作游戏,多少让人有点慰。

榨干3DS机能的游戏,公认的就是《生化危机:启示录》,直到3DS退市,也没发现有哪款游戏的画面能与之比肩。卡普空的这款作品,一开始就奔着最强画面去,演示一出让无数玩家对3DS机能充满信心,然而这样的游戏终究只是个例。

当然,后面让我更为着迷的,当数《怪物猎人》系列。平心而论,在不开3D的情况下,3DS的怪猎画面因为被做了平滑处理,显得非常糊,我觉得叫“模糊处理”更贴切一些。但开3D之后画面就清晰很多,并且因为打击特效非常丰富,感观上比PSP的怪猎要好上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3DS的机能对比PSP是一种倒退,至少分辨率上是这样。不过,谁叫它上面有《火炎纹章》呢,单这一点就是我入手的理由。3DS上的火纹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我平均一部要投入70小时左右。

这款游戏玩的时候需要将NDS“竖”起来,游玩的方式有点类似《love plus》。玩家用触摸笔在下屏控制游戏角色,上屏则显示地图等信息。因为是预告渲染好的背景,制作组能把更多资源拿来制作特效以及人物建模,所以画面在NDS上算是最好的那一批。

NDS的机能其实大概就是N**的缩水版,特别是分辨率上非常吃亏。因此画面以现在眼光看来肯定是不太行的,特别是3D类型的游戏。实在要选的话,我觉得操作独具个性的《忍者龙剑传:龙剑》可以入选。

其他像《恶魔城:被夺走的刻印》、《银河战士:猎人》、《雷顿教授》、《勇者斗恶龙9》、《love plus》等等众多游戏,都陪伴我度过了无数美好时光。这种拿在掌上的快乐,难以言喻,比用电脑玩方便省事不少。

触摸是NDS的一大卖点,不过很多游戏都是为了触摸面触摸,比如发动个魔法需要在下屏画个指定图案啥的,非常无聊。真正把触摸功能用得比较好的,要数《塞尔达传说:幻影沙漏》这款游戏。它以卡通清新的画风,有趣的解谜,配合下屏触摸的特性,成为我最喜欢的NDS游戏之一。

入手这部机器的时候,虽然我已经有了电脑跟PSP,模拟器下学习版都很方便,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就应该在它出现的时候去体验,等后面再去怀旧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尽管当时NDS在广州海印广场卖到1200元,顶我一个月工资,但我还是咬牙入手了一部,当然外加R*烧录卡。有个插曲,当时还差点被水无月电玩拿工包机骗我。

毫无疑问,PSP上画面最佳的游戏当数《战神:奥林匹斯之链》(God of War : Chains of Olympus)。在PSP中前期,CPU被限定的222MHz的频率下运行。而到了后期,索尼开始开放PSP的系统频率,《战神:奥林匹斯之链》得以在PSP上以333MHz的频率全速运行。使得本作的画面达到了PSP金字塔顶端的水准,至今无人超越。

另外PSP的多媒体属性也极强,当时我就把它当成MP3跟MP*来使。不少电影我都是在上面看完的。比如有次带我妈去医院检查身体,她打吊瓶睡觉的时候我就把《血色黑金》给看完了。这跟当时论坛上丰富的影视资源不无关系,基本上夜班前我都要装几集影视过去划水。

而后来的《怪物猎人》,也让PSP火爆国内,各大论坛讨论热度之高世所罕见,玩家们还定期在周末举行各类聚会。商家们也因此看见商机,“盟卡”这类东西就是在那时候诞生的。我几个朋友也都是我演示《怪物猎人》的时候决定入手,从此我们周末聚会打怪猎就成为重要项目。

PSP虽然用的是UMD光盘,但我想国内大部分玩家都用的索尼的MS卡(Memory Stick)来玩的游戏,毕竟那时候版权观念还是比较淡。不过2005年的时候,一张512MB的MS卡在广州太平洋电脑城卖得也不便宜,要价900,我PSP本体+MS卡共花了近3*00元才抱回公司,是我当时三个月的工资。

这应该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掌机,大概是因为当时智能手机没有普及,PSP自带多媒体等属性,让它频繁出现在地铁及大街上,非常显眼。直到现在,我拿出Switch,还会有同事问我这个是不是PSP。*80x272的分辨在现在看来几乎就是笑话,但在200*年那可大概现在于现在在掌机上玩1080P游戏。

虽然《莎木》让人难忘,但似乎跟榨干DC机能没什么关系。我仔细回想一下,画面最强应该是南梦宫当时移植自街机的《灵魂能力》(Soul Calibur )。这款刀剑格斗游戏极尽画面华丽之能事,打斗的时候真的是处处刀光剑影,让玩家看得赏心悦目。FAMI通当时给出了*0分的成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画面过于超时代的原因。

不过,无论什么游戏,都不如《莎木》那样让人兴奋。第一次知道这款“伪开放世界”游戏,是《电软》上大篇幅的介绍。我们苦等到盗版碟出来后马上去入手了一张,现在回想起来,《莎木》是最后一款能让我感受到震撼的游戏,虽然它的“开放世界”并没有多开放,但在那个年代仍然是开创性的存在。让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我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而我认为这种“自由”,多年以后得以在《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得以实现。

DC机能相对PS提升极大,赛车游戏的体验变得更好,特别是手柄终于用上了摇杆。自从有了它以后,《世嘉拉力》就成为我们常玩的游戏。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互相竞速的感觉,相当美妙。

我有位朋友做为坚定的世嘉粉丝,自从他跟机房老板买的二手SS服役几年坏掉之后,他就去省城秋叶原(南宁民族商场)又抱回一台DC,而我也有幸在那个年代接触到这台主机。

《黄金太阳》应该算是剧情、战斗系统、解谜这三要素处理得相对平衡的RPG,这三者让游戏具有相当的可玩性。不过因为经济关系,我没能玩上2代,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这个没有什么异议,这款游戏跟着GBA一块发售,直到GBA退市也没发现画面比它强的。它就是尽人皆知的《黄金太阳》,号称画面比肩32位机的游戏(GBA的处理器不巧也是32位)。特别是战斗的时候,召唤画面那叫一个震撼。

虽然那时候EZ等烧录卡已经开始普及,但价格对于我来讲太过高昂,导致我错过非常多的GBA游戏,后来我都是毕业后在电脑模拟器上补的课。有趣的是,我同事看见我玩《塞尔达传说:缩小帽》后,也叫我帮他在电脑里下一个,并且玩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通关后还念念不忘,问我还有没有类似作品。

后来,好友考上大学了,他家长奖励了他一部,但他在学校迷上电脑游戏,GBA自然就借给我玩了。当时就三盘卡,一张《火炎纹章:封印之剑》,一张《皇家骑士团外传》,还有《黄金太阳》。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火炎纹章》,培养人物简单好玩。

这款游戏有着非常讨巧而美丽的画面,并且那画面以现在的眼光看来依旧没有过时(分辨率低这个没办法),各种场景只能用美轮美奂来形容。游戏的音乐也是一等一的棒,在我看来只有《月下夜想曲》能与之媲美。做为RPG,优秀的剧情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这里不得不感谢汉化组的努力。

太难选了,因为Ps上不少游戏画面都难分伯仲,并且不同风格的画风有时候也不好拿来直接对比。像前面说的《合金装备》及《放浪冒险谭》哪个都能说是榨干机能,所以这次就满足一下我的私心,推荐《穿越时空》(Chrono Cross ),这也是我最想SE重置的游戏。

直到我高中毕业后,才有幸从一位朋友那里买到一台已经快不行的PS,去南宁民族商场(懂得都懂,南宁的秋叶原)花70换了个二手光头。然后回家愉快地玩《合金装备》及《放浪冒险谭》两部作品,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不过因为手柄是北通的原因,我深深感受到十字键玩3D游戏是有多少痛苦。

跟SS一样,当年上高中的我不可能负担的购买费用,大部分PS的记忆都是在机房里。那时候最流行的游戏应该要数《实况胜利十一人》,特别是那些球迷,每晚都要跑机房玩上2小时。而我这种RPG爱好者,就喜欢玩《最终幻想8》这样的作品,我还跟同学对着《电软》上的流程攻略合伙花了70小时打通了。

这大概是当年大家最想拥有的主机,特别是从1*位过度到次世代这段时间,画面上肉眼可见的进化,以及游戏在3D化方面的进步,远比现在10*0显卡升级到3090要震撼得多。从平面到三维这种美好的变化,也让PS成为当年大家最喜爱的家用机。

这款游戏是索尼克小组出口,号称是“真正的3D”游戏。虽然SS不具备半透明及点光源机能,但制作组还是通过预渲染的手法,硬生生把这些机器无法做到的事情给实现了。从视频演示上看,虽然不如硬件支持那么自然,但在SS也已经非常让人吃惊。当然,也仅仅是在SS上才让人吃惊,

这个有点难写,因为我所在的机房并没有引进那款堪称SS最强画面的游戏——《救火奇兵》(Buring Rangers),虽然当年电软有介绍过,但因为当时杂志还是黑白,感受不到画面效果。我从油管上看了视频后,才发现其游戏画面在SS上确实算得上惊艳。

对了,忘了聊《露娜2:永远的蔚蓝色》。这款传统的JRPG当时玩的人不是太多,但非常有轰动效果。毕竟过场剧情都是动画,看的人也觉得过瘾。某段过场甚称经典,不明白的话大家可以看下图。

当时在机房,SS最受欢迎的游戏当数《KOF97》,毕竟2元钱一小时的对战比买币省不少钱,一般是两人同玩。或者水平相近的人约战,谁输的次数多谁给钱。其次是《恶魔城:月下夜想曲》,我同学还因为看到我电软攻略书,知道哪里能刷出来“无限真空刃”,顿时让一块玩的人傻眼。其他像《世界拉力》、《VR战警》这些时不时有人会玩,但不是主流。

虽然当时SS跟PS两派玩家闹得不可开交,但我其实非常淡定,毕竟我是去机房玩的,里面SS跟PS各有两台。两边我都占,有什么新游戏到我就玩什么。

我是从98年《电软》下半年合订本才开始了解到有“次世代”这个东西,因为我第一本《电软》是初中同学给我的95年的一期。那种从95年新闻直接跳到98年末的感觉,你们知道有多震撼吗。

不过因为确实也没玩过此游戏,只觉得官方当时动用了32M的容量,外加GBC专用软件的标识,搞得画面非常养眼。以下截图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我做放大2倍的处理。

虽然我不怎么玩GBC,但我仍然喜欢留意相关新闻。在我有限的记忆里面,GBC最强画面不是《合金装备》,也不是《口袋妖怪:水晶》。而是不知道为什么2002年才出的一款游戏《桑塔》,要知道那时候GBA都出来一年多了。

GBC的游戏我仅玩了12合1上的一些《热斗9*》、《星之卡比》啥的,以及后来看了电软出的《GB千年珍藏本》才入手的盗版《口袋妖怪:金》。但我个人对《口袋妖怪》系列兴趣不大,没有进一步研究。加上当时网吧的兴起,我有了新的兴趣点,GBC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我束之高阁了。

这是我购入的第三部游戏机,没有别的原因,纯粹因为升初高中后父母不让玩游戏了,学习机那套已经不管用了。当时GBC才发售没多久,县城唯一有卖的地方叫价7*0元。我硬是存了一年多的零花+压岁钱才把它跟一张12合1的卡抱回家,从此有事没事就能偷偷玩,因为我爸妈远远看去以为我在玩当时流行的俄罗斯方块机。

游戏在打击感方面,应该说领先同时代对手steam单机游戏策略三国,毕竟人世嘉就是做硬核街机的。不过系统可玩性比如武器升级改造、必杀丰富程度、道具装备等等这些方面比较不尽如人意,跟隔壁的《圣剑传说》系列差距有点大。

而众多游戏里面,要数《光之继承者》的画面最为让人侧目,很难想象这竟然是一款MD游戏。看截图那柔和的配色,很容易让人误会成那是SFC游戏,以MD那同屏发色数,这款游戏显然已经把画面做到了极限。

当时在日本,RPG、SRPG等“文字类”游戏是业界主流,算是热门,而世嘉最擅长的硬派游戏其实并没有太多受众。但中国因为MD绝对的普及率,MD游戏上的很多游戏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一大批游戏的名字现在还被大家所铭记。包括但不限于:

因为卡带价格相对FC更昂贵的关系,大概MD时代开始同一个学校的爱好者们都流行把卡带换着玩,这样一来二去大家就都成为了熟人,我也是因为MD结交了向个非常要好的朋友。

MD相对FC有全方位的提升,也因为价格原因在中国拥有非常多的受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出现一大波世嘉的粉丝,然后就是MD粉丝跟SFC粉丝互相看不起对方。MD粉觉得你SFC游戏过于幼稚不够硬核,SFC粉觉得你MD都是打打杀杀的游戏没有内涵。并且多年以后这种骂战在互联网上还时有发生,现在看来只让人会心一笑。

这应该是当时中国保有量最高的1*位主机,原因当然是因为盗版以及比SFC便宜。虽然当时SFC能通过磁碟机系统让游戏成本大大降低,但全套的投入不菲,《电软》广告上面标价要2900元,但MD兼容机只需要800左右。后面普及开后更便宜,300左右就能买到一台。

专题: 后三国单机游戏   单机游戏之三国   三国9游戏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