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和网页游戏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游戏体验:云游戏是通过云计算技术,将游戏的运算和渲染工作在云端完成,然后将渲染后的画面实时传输到用户的设备上,玩家无需下载安装游戏,只需一个浏览器或者云游戏客户端就可以直接游玩。这使得玩家可以在任何设备上以较高的性能体验游戏,只要有网络连接。而网页游戏是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的游戏,性能受限于浏览器的性能,且通常游戏体验和大型3A级别的云游戏相比稍逊一筹。
2. 硬件需求:云游戏需要的硬件设备相对较低,因为大部分运算都在云端完成,用户设备主要负责显示和输入。而网页游戏通常对硬件要求不高,但随着游戏画质的提升,对于设备性能的依赖也在增加。
3. 游戏类型:云游戏由于技术的支持,可以提供包括大型3A游戏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游戏。而早期的网页游戏多为休闲或者小型游戏,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网页游戏开始提供与云游戏相似的体验。
4. 付费方式:云游戏通常采用按需付费或订阅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付费。而网页游戏的付费模式可能更为多样,包括直接购买虚拟物品、月卡、道具等。
总的来说,云游戏提供了更便捷、更随时随地的游戏体验,而网页游戏则更加轻便,对设备和网络要求相对较低。两者各有优势,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一文读懂“云游戏”
用一个通俗的比方来说明,云游戏与传统游戏的模式,就像是电厂统一发电与每家每户配备发电机的区别。前者理应有更高的效率与更低的成本,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一系列性能管理上的机制,这就是虚拟化的技术要求。
就服务器的核心部件处理器(CPU和GPU)芯片而言,刻蚀工艺至今仍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同时关系到芯片的性能与成本。刻蚀尺寸越小,相同晶体管密度的芯片就越小,一块晶圆(如下图)能够生产的芯片即越多,边角料(黑色部分)浪费也越少;同理,相同尺寸的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越多。
云游戏和网页游戏区别大吗
与过去游戏带动消费者更换新设备不同这游戏是盒子上的一款小游戏,云游戏的主要运算放在云服务商的机房里,因此更易于对新芯片的批量换代升级。硬件在性能上的一点提升与成本的一点下降,对于批量更新的云服务运营商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运营成本节省。
后续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在整个PC时代的晚期,“能玩游戏”是对一台电脑很重要的指标,而“能流畅玩游戏大作”则是对一台个人电脑最好的赞誉。这种衡量标准甚至延续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公司在 iPhone 前几代的发布会时,每次都会请出一款名为《无尽之剑》的3D游戏为其最新的产品性能背书。
引用NVIDIA官方的一段有些自夸的描述,NVIDIA在1999年在业界倡导 GPU 概念,重新定义了现代计算机显卡,并将计算机与家用游戏联系起来,于 2000 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为家用计算机市场找到了全新的成长空间。
如果你对计算机行业少有了解,一定注意到了在上文提到各类云游戏服务中,只有NVIDIA英伟达的“画风最为奇特”。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NVIDIA不是一家游戏公司,也不是一个游戏平台,它最被广为人知的是它的显卡业务。
2019 年 3月,游戏开发者大会 GDC 上,在 Google 宣布其云游戏平台 Stadia 的同时。腾讯也开启了云游戏平台 Start 的内测邀请,向上海和广东的资深玩家开放预约体验。以“让好玩触手可及”为愿景,借助腾讯云的海量基础资源,目标给庞大的国内玩家群体提供更便捷的游戏体验。面向B端用户,腾讯还推出了CMatrix云游戏方案,针对Android云游戏提供专业性技术解决方案,为第三方游戏企业提供云游戏平台技术,快速云游戏应用场景落地。
2018年10月,谷歌宣布推出Project Steam(流媒体计划,今年3月更名为Stadia)。用户甚至不需要下载云游戏的平台,也不受终端限制,只需要通过Chrome浏览器就可以畅玩各类3A级游戏大作。即便更换电脑,游戏体验和存档也可以顺畅继承,宛如将大型主机游戏“页游化”了。
预见 | 为什么说云游戏是云计算的下个风口?
5G方面: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预示着5G的正式带来。5G相比4G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降低延迟,理论上,5G能够达到端到端Ims的延时,这个时间长度仅相当于人体反应的1/100,也就是系统的响应时间能够比人体反应还要快上百倍,5G的这种特性可以非常完美地满足云游戏要求即时反馈的需求,并为云游戏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芯片方面:CPU和GPU作为服务器的核心部件,其刻蚀工艺至今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刻蚀尺寸越小,相同体积的晶体管密度就越大,晶体管密度提高一倍,同等频率下的功耗可以降低一半,而同等功耗下的性能也可提升超过 25%左右。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格芯、SMIC等主流芯片厂商近年来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最新进展,对推动云游戏的落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云游戏对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服务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和通信技术,没有这些技术的支撑,云游戏根本无法落地实现。据云游戏概念的理解,云游戏摆脱了玩家端设备硬件设备的硬性要求,但却对云端服务、云端服务器与玩家端设备之间的通信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其中影响显著的技术有芯片、虚拟化和5G技术。
云游戏会成5G时代下的网页游戏的新风口吗?
一旦终端不再受限制,主机游戏、PC游戏、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等将会同台竞技,游戏企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通过腾讯云,玩家可以在WeGame上游玩PC游戏,而不需要下载任何东西。ChinaJoy现场,腾讯云展示了《天涯明月刀》《中国式家长》《三国杀》和《铁甲雄兵》等游戏的云游戏模式的试玩。
什么是云游戏?和普通游戏有什么区别?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子游戏第一次出现,到现在发展的端游、页游和手游等,游戏也增加至成百上千种。游戏行业的迅速发展,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有很多接触过游戏的人都不知道云游戏是什么,今天小编来跟大家讲解下。
云游戏是区别于端游、手游、页游之外的全新模式,它打破的是各类终端限制的壁垒,让同一款游戏可运行在任何带有屏幕的终端设备上,也是未来游戏发展的终极趋势。云游戏何时能够彻底爆发,这个问题取决于网络延迟的优化,以及产业链厂商之间能否谈妥可执行的利益分配方案。
云游戏的最后一道坎儿,就是租用的收费标准了。是按照单个游戏的时长收费?还是在付费时间段内可以随便运行该平台的所有游戏?如果收费太高,那我们为啥不去网吧?毕竟后者只需4元/小时的平均收费,同样可以玩所有的3A大作。
其次,网速和延迟短期内依旧是云游戏的“生死劫”,只有超过25Mbps的稳定网络环境,才能保证1080P画质下的最基础流畅运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100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总数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为70.3%,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可用下载速率为28.06Mbps,已经基本可以满足云游戏流畅运行的下限。
针对云游戏,Ubisoft(育碧)CEO古利莫特曾预测: “最多再经历一个十年的主机时代,所有的游戏都会成为云游戏,是所有的游戏。”实际上,索尼、任天堂、EA、亚马逊、谷歌、微软和腾讯之所以发力云游戏,就是看到了这种游戏模式几乎不可逆的“钱景”。
考虑到国内云游戏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腾讯的入局可能会直接改变竞争的态势,而有消息称“想重回游戏巅峰”的网易也在云游戏方面蠢蠢欲动。
很多华为手机都能安装“云电脑”,通过这个APP在手机里就能利用云运行Windows 10系统和其中的各种游戏和软件。如果你租用4核8G标准的云电脑,可以勉强搞定一些主流3D游戏的运行,其收费标准为4元/小时。
如果说上述巨头在云游戏领域的布局距离我们太过遥远,那我们不妨将目光收回到国内。目前国内最知名的云游戏平台主要以动视云科技的格来云游戏为主,Windows、Android和iOS系统主机只需安装客户端APP,就能联网运行丰富的3A游戏大作,其采取针对指定游戏收费的策略,以《正当防卫4》为例,包天需要1199 G币,基本约等于10元人民币。
玩家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不同设备玩一款游戏(存档可随意切换并共享),比如正在家里用电视玩游戏,临时外出只需暂停游戏,然后就能通过手机继续开始刚才游戏的进度了。Stadia目前支持4K分辨率+60fps+HDR画质的游戏(需要30Mbps宽带),平台发布后还将更新支持8K、120fps的游戏标准,如此强悍性能的背后,则源于谷歌数据中心分散在全世界的7500个节点,数据中心中的每个硬件栈都将拥有10.7TFlops的浮点运算能力!
2019年3月,谷歌又在GDC大会上祭出了全新的Stadia云游戏平台,它可以通过任何PC、平板、电视、手机,以及支持谷歌Chromecast设备运行,兼容Android、iOS、Windows等系统。
谷歌曾在2018年10月发布了Project Stream项目,在Windows,macOSX,Chrome OS,Linux系统中,只需Chrome浏览器就能通过串流技术运行《刺客信条:奥德赛》这款育碧新发售的3A大作,在25Mbps的宽带、15Mbps稳定下载速度和延迟小于40ms的网络下可以提供1080P和60fps的画质,开创了“用浏览器玩3A游戏”的先河。
同时,2019年5月还传出微软与索尼展开云游戏合作,而业内对此的解读则是——索尼高层感到受到云游戏的趋势和强大的谷歌带来的威胁,并决定将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交给微软来解决。请放心,索尼曾表示与微软的合作不会影响到下一代游戏主机(PS5)的开发计划,这只是为下一个10年试水铺路。
微软在2018年1月收购了PlayFab(为游戏开发商提供基于云工具的初创公司),并于同年10月发布了Project xCloud云游戏平台,内含3000多款Xbox游戏。
有消息称,亚马逊正秘密开发一款可以绕开昂贵的游戏机的云游戏平台。2014年和2017年,亚马逊先后收购了Twitch和GameSparks(英国云游戏后端专业厂商),这些都为其布局云游戏奠定了基础。而Alexa的成功,也为通过语音控制游戏成为了可能,如果亚马逊云游戏平台真能在预计的2020年上线,那这家厂商就能完成游戏、视频、音乐、图书、粘片存储等媒体服务的闭环,正式与云游戏巨头展开竞争。
小提示:包括EA和卡普空在内的游戏开发商也正在打造自己的云游戏平台,比如EA推出的Project Atlas云游戏技术,只是这些厂商的云平台主要提供自家游戏的订阅服务,影响力依旧存在局限性。
对索尼而言,PlayStation游戏主机业务为其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利润,显然很难下定全力投入到云游戏战场的决心;英伟达受制于自身的硬件厂商身份和体量,GeForce Now似乎只能影响到少数专业的游戏玩家。
虽然英伟达和索尼布局云游戏的时间较早,但他们却都遇到了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如果没有每年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上花费数十亿美元的预算,那就无法跟上云游戏时代的步伐。
传统游戏主机厂商索尼和任天堂也没闲着,先后推出了PlayStation Now以及Switch的云版本,前者可以直接在线联网运行平台上的所有游戏,包月价格为9.99美元,按季度或包年价格还有优惠;后者暂时仅上线了《生化危机7》和《刺客信条:奥德赛》等游戏,采取针对指定游戏收费的策略,比如《生化危机7》在云版的价格约124.8元/180天,暂时还没有什么影响力。
GeForce Now支持英伟达自家的Shield以及PC和Mac OS平台,需要50Mbps的网络才能确保较好的游戏体验,其收费标准7.99美元包月,目前已经收录了包括《绝地求生》在内的100余款游戏。
继OnLive之后,曾有很多厂商也加入到了云游戏的战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伟达旗下的GRID平台(已退市)及2015年开发的GeForce Now。
最令人唏嘘的是,OnLive关闭时其同时在线人数只有1800人,还几乎没有付费用户,而该平台每月的维护费用却高达500万美元!
网络更是影响云游戏体验的核心要素。云游戏的本质是将游戏放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的画面转码成为实时的视频流,再传输到本地端设备的屏幕上。云游戏使用的技术类似于视频串流技术,涉及到视频编码、网络传输、视频解码以及上传用户的实时操作信息,而每一个流程都存在延迟——你可以想象在玩《王者荣耀》时,超过100ms的延迟就会影响操作的精准性、200ms就会感到明显的卡顿,460ms就等于断网了。
其中三国群英传手机版单机游戏17lx,云端需要云服务供应商和游戏开发商联合部署,需要投入庞大的计算资源,以10年前的CPU和GPU矩阵,显然并不具备多少性能冗余量。
云游戏的运行,需要玩家所在的本地端设备、保存和处理游戏运算的云端,以及将二者串联起来的网络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对本地端设备的硬件要求是最低的,无需下载客户端,只需要最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对CPU有一点点要求)以及能用来显示画面的屏幕,以及用于操作的键鼠手柄即可。
云游戏虽然前景美妙,但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却都是画在纸上的肉饼。早在2009年,美国OnLive公司就在GDC(旧金山游戏开发者大会)发布了云游戏平台,并于2011年6月将云游戏服务拓展至Android与iOS平台。
最关键的是,相对于自己攒机,云游戏更加经济。比如某款3A大作需要至少7000元的DIY主机才能流畅运行,而通过云游戏平台,你可能只需要花费10小时就能通关,整个过程的开销不过10小时x租用成本(不足百元或更少)。
对普通的游戏玩家而言,云游戏的内容无需安装和更新就能即刻运行;再无各种软硬件冲突、不兼容、闪退的隐忧;在任何时候和地点都可以用随手可得的(带屏幕的)设备读取在线保存的存档,还能获得始终如一的画质和体验。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PPTV上的点播服务,只是点播的内容从只能看的视频换成了可以玩的游戏——当你想玩某款最新游戏时,无需考虑PC性能是否足够,也无需购买昂贵游戏主机、无需下载和购买不算便宜的游戏,“点播”它就可以了。
虽然网页游戏无需安装,可以点开即玩,但它本质上却依旧属于端游的范畴,因页游是基于Flash或html5,数据从服务器下载,运算仍在PC本地,PC硬件的性能限制了网页游戏的质量。
“云游”的本质,就是将游戏安装包、游戏过程中的渲染、计算都从本地转移到了千里之外的云服务器,对终端设备的CPU、GPU和内存的要求降到了最低(无需置办昂贵的高性能主机),它需要的仅仅是一块用来显示画面的屏幕,以及和云端通讯的网络,用来反馈操纵杆、手柄等设备的操作信息并传输实时的游戏画面。
网游属于“端游”的分支,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需要联网运行的单机游戏,比如王者荣耀和绝地求生就分别属于手机和PC平台最具代表性的网游——它们都需要将整个游戏安装在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中,在游戏过程中所有的画面渲染和计算都是依靠终端设备的CPU、GPU和内存完成,游戏厂商只是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验证和交互。
专题: 单机游戏三国6 三国游戏单机8 三国单机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