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网页游戏

0

与Arch Master团队的几名同学交流完后,让人感触颇多,就如评委老师们所提到的一样,高校作为游戏行业人才的输送端,这些学生们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但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即将要踏入的这个行业有着众多的疑惑,也需要更多行业人的解答。

即使是做独立游戏,也仍然需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自己游戏的价值是什么,而不再仅仅依靠自己的喜好去做。玩家并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开发者,就去玩你一个不好玩的游戏,面对现实的世界,如果想要靠游戏养活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孙泽明如今正准备出国读研,安启源则从评委的一连串提问中意识到,目前的他距离成为一名真正的游戏人或许还有一段距离,相比起如今不需要靠一款游戏养活自己人类一败涂地游戏韭菜盒子,未来真正步入游戏行业后,需要考虑的东西目前基本都还没有接触到,

好在此前游戏日报和郭昊洋对接的同事也将他推荐给了一些游戏企业,能让他去展示他们的Demo,不管最终的结果是如何,能有企业能看到他们,他觉得就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网页游戏

但是通过参加这次比赛之后,她感觉到现在行业里面还是会希望看到一些这种很新的东西,包括像《古建大师之路》这样拥有新创意的作品。作为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有热情,脑子里的想法也会比较新。所以吴叶子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初心跟热情,继续走下去。

吴叶子之前暑假在杭州的网易互娱实习过一段时间,后来又去了上海的叠纸游戏实习。如今还处在找工作的阶段,回顾自己在游戏大厂的实习经历,吴叶子表示虽然说也遇到了许多很新奇的工作,但更多时候感觉进入游戏行业做游戏,就是进入到一条工业生产流水线当中,有一点点麻木,而且游戏行业本身是一个加班比较多,有时候会觉得很累。

Arch Master团队的四名成员距离毕业都只有半年时间了,团队除了唯一的女生吴叶子之外,另外3名同学都准备读研,如今正忙着实习、忙着考研。

同时负责游戏美术的孙泽明和安启源都谈到,其实有不少建筑学院那边的老师,都已经在使用UE、Unity等游戏引擎或者游戏技术去做这种古建筑复原的事情,但因为他们可能并没有特别专业去研究过游戏,因此这类软件的体验并不会特别有趣,有的只是像过场放一个动画,在教学中方便同学们理解,因此将古建筑结构等做成游戏化的内容,确实在游戏行业还比较新鲜。

在评选活动中做游戏展示与介绍的安启源同学表示,邓永进邓总提的建议对他个人触动很大,而黄岩老师对《古建大师之路》游戏创意的认可,也让团队增添了不少信心,看到了突出重围的一条路。

并且对于启动资金方面,由于游戏本身题材在行业内属于一个偏空白的赛道,且也具有文化传播方面的潜力,完全可以去申请一些合适的扶持资金来启动项目。

针对游戏缺乏商业化价值,北京奇客天创CEO黄岩评委则为团队做了一个较为长远的规划。修古建筑虽然看似小众,但实则也暗藏商机,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团队也可以尝试去做一个类似的IP,比如“我在同济修古屋”,可以和学校商量,借着学校的名气去打造这样一个IP,后续不光是做游戏,纪录片、搭建古建筑的益智玩具等,都可以去做。

帕斯亚科技副总裁邓永进通过一连串的发问,点出了团队在游戏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游戏即使是作为一款严肃游戏,目前也仍然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受众,团队并没有想清楚游戏核心的卖点是什么,难以进行价值转化。

在【2022年优秀未来游戏制作团队奖】评选活动中,多位评委老师都针对《古建大师之路》,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给Arch Master团队提出了建议。

而实际开发出来的作品也证明团队破釜沉舟的选择并没有错。在研发的一个多月中,团队克服了剧情多次迭代、美术资源庞大但时间急迫、前后端策划和技术实现矛盾,团队非专业程序临时上阵等问题,最终把一款具有一定可玩性以及科普性的《古建大师之路》成功地做了出来。

最初团队想到的是做一款可以多人协作进行建筑建模的VR软件,但是后来由于软件的游戏性不足以及现代建筑可能会涉及到侵权风险,同时加上剩余的研发时间只有1个月左右,要做出这样的一个内容时间可能不太够。后来团队和指导老师沟通后决定改变思路,将游戏做成一个有一定的科普性、可玩性,并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的游戏。

“实际做出来的游戏和最初游戏策划案中设想的游戏或许根本就是两款不同的游戏”此前不少游戏制作人都曾这样回忆过游戏开发历程的艰辛,而这样的经验之谈,又一次在Arch Master团队身上验证。

Arch Master团队的负责人郭昊洋以及负责美术、CG的孙泽明来自环境设计专业,而安启源和吴叶子同学则来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因为在大四上学期都选择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柳喆俊老师开设的一门游戏开发相关的课程,才得以组队一起进行游戏开发。

《古建大师之路》背后的开发团队Arch Master的四名成员都来自于同济大学的设计创意学院,古建筑题材加上同济大学在国内建筑领域的突出地位,让团队话题性十足。不过在高讨论度的背后,这个来自同济大学的学生团队的为了开发这款游戏,也把众多游戏初创团队会踩的坑都踩了个遍。

在探索古镇了解古镇建筑文化的同时还能深入去了解古建筑的复原搭建流程,既保证了游戏的可玩性,同时游戏也能发挥科普传递知识的作用,虽然目前仍在Demo阶段,但如果能将长处发挥好,或许会是一款不错的严肃游戏。

《古建大师之路》是一款古风奇幻RPG游戏,主题与中国古建筑保护相关,玩家可以在古镇中进行探索,学习古建筑营造方法,完成古建筑的复原任务。

游戏日报余生林也找到了在比赛中表现不错的来自同济大学《古建大师之路》开发团队的4名同学,和他们交流了这款游戏开发背后的一些经历和他们对于赛事以及行业的一些看法。

如今,腾讯将「科技向善」作为公司新的愿景和使命。当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小游戏或小程序参与到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这就是「科技向善」的具象体现。

在科技和互联网的加持下,古老的传统文化得以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就像是注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鲜血液。

尽管社交和游戏一直是腾讯的主营业务,不过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也曾表示,科技和文化是腾讯的未来战略的两个关键词,在去年两会上马化腾还提出通过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打造「数字文化中国」。

小游戏这种形式能将可玩性和科普性更好的结合,就像腾讯之前公布的《榫卯》、《折扇》等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为主题的功能游戏,而且无需下载,更加轻量化,对于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这代人来说更乐于接受。

据悉这次此次的公众捐款将用于广武长城 2 端 9 号敌台的修缮保护,截至发稿前,这个活动已经有 359481 人次参与捐款,公筹集资金 1669686 元三国霸业单机游戏直播,筹款率达到 61.59%。而且腾讯会根据用户的捐款额进行一定比例的配捐,这款小游戏的公益性质十分明显。

这让很多人意识到通过数字技术保护历史建筑的必要性,其实育碧一开始并没打算将游戏通过来保护历史建筑,不过在国内已经有互联网公司正在这么做。

前段时间拥有 850 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后,游戏开发商育碧的一款游戏《刺客信条:大革命》也火了,因为这款游戏高精度地在数字世界中还原了巴黎圣母院,为日后修复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模板。

“云游中轴线”小游戏也将同步在“云上中轴”小程序上线,“云上中轴”小程序是北京市文物局与“腾讯SSV”合作的“数字中轴”项目的一部分。2021年底,“数字中轴”正式启动,“云上中轴”小程序上线。当天仅5个小时,就有50多万用户参与创意互动,成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人。相关负责人称,“云上中轴”小程序的核心是建立公众对北京中轴线的认知,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领略古都北京中轴线壮丽美景的同时,参与助力中轴线申遗。

据悉,“云游中轴线”的项目策划来自于腾讯新闻泛体娱团队。该团队洞察到国风文化在年轻人中引发的热潮,将非遗保护融入新技术,让国风文化耳目一新,受到更广泛圈层的喜爱。中轴线上还设置了信鸽、北京雨燕、“兔儿爷”、布老虎等标志,让用户在云游中轴线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

用户可以通过消耗体力值获得向前移动的步数,若走完一次线路未能全部打卡成功,会自动进行下一次云游。此外,在游戏下方,用户还可以选择一键生成云游者证书,获得对应称号。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体力值是有限的,若用户的体力值消耗殆尽,可以在第二天再次登录,获得体力值。

据介绍,交互H5界面主体是一幅古色古香的手绘版北京中轴线地图,体验者穿越云端,身着汉服由最南端“永定门”开始云游任务,利用随机步数探索中轴线不同格子位,挑战解锁中轴线上的遗产点。每解锁一处遗产点,就会显示这座古建筑的古今故事。用户可以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北京中轴线、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专题: 老游戏三国单机   纯单机三国游戏   单机三国曹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