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之光m11玩网页游戏

0

威刚D60G内存在测试的时候可以看出,本身CJR颗粒的超频性能会让玩家花费更少的钱来获得更好的性能提升,单是从XMP默认的3200MHz超频到3600MHz之后就获得了10%左右的性能提升,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体验就要花点时间在参数上继续测试了。我这里就简单的增加了电压。

XFX的RX 5700XT 海外三风扇版采用了三风扇灶设计,加长镀镍4热管.一体式大规模散热片都保证了更好的散热体验。本身AMD这代显卡不错的性能加之非公的散热设计会优于公版的表现,双BIOS游戏模式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在即将到来的双11应该是一款值得期待的显卡选择。当然没有灯的设计也使得这款显卡过于低调,适合那些不喜欢光污染的用户。

关于M11G,我在心里目前算是最强的MATX主板了,没有之一。虽然很多人会说M11G只能算是一款放大版的ITX,内存接口也只有两条。但是现在单根32G内存已经非常多见了,而且最多4根M.2固态的支持应该也是这个规格主板中独一份的。本身良好的供电表现对于超频玩家来也会有不少的吸引,当然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代的M12G了?也许到时就不这么叫了。

雷霆之光m11玩网页游戏

实际来讲,现在想装一台MATX的小钢炮的话限制似乎要比装台ITX的还要更多,首先在主板选择上像是M11G这样顶级的MATX Z390主板就不多,为了搭建一台高性能的小钢炮又要有不少的取舍。当然如果不是追求这么顶级的配置的还有很多入门级的MATX主板可以选择,性价比也会更高。对于发烧友玩家来讲会更追求在性能和体积上的均衡。

游戏体验方面哪款三国杀游戏可以单机玩,测试《古墓丽影》和《PUBG》两款游戏,《古墓丽影》方面在1080P下平均帧数为138帧。2K分辨率下平均帧数为94帧。

毕竟是CJR颗粒有着不错超频潜力,在BIOS中设置电压加到1.4V之后可以稳定在3600MHz下运行,测试数据成绩较之前的有10%左右的提升。超频后读写都超过50000MB/s,延迟也会更低。

内存方面,威刚的这款D60G采用的是CJR颗粒,本身就有不错的超频性能。在开启XMP2.0之后可以稳定在3200MHz下运行,通过AIDA64测试内存读写如下:

处理器烤机测试,在核心速度4900MHz下单烤测试下运动在80℃左右。可见这款双塔散热表现还是不错的,整体在满载时风扇噪音也还能接受。满转1200左右声音肯定是有的。

在选择像是MATX规格或者ITX规格的机箱的时候由于本身机箱设计的就十分紧凑,所以在走线的时候可以先不要固定电源,各种线材走好之后在固定电源。

关于be quiet这款散热在安装上还有一个地方想说,安装中间风扇的时候可以把顶盖拆下来在安装中间的14cm风扇,这样会更容易下手一些,如果提前安装中间的风扇,就不能安装固定散热器了。

普力魔这款410机箱整体采用前后风道设计,前置部分支持安装240mm的冷排。但是需要注意水冷的安装与显卡是否冲突,主要是风扇和冷排都有一定的厚度需要考虑。

新手安装的话,不管是散热还是主板各部分附件的安装建议可以显卡可说明书在进行安装;be quite这款散热选择的时候要十分注意高度,16.1cm的高度会限制机箱的选择;安装的时候如果有一根加长的螺丝刀就更好了。主板可以和散热先安装好在安装到机箱内。

散热附件方面搭配了三套风扇扣具,万一散热效果不理想可以直接上三风扇来加强散热。还想吐槽的是各种说明书竟然没有一本是中文的。不过好在散热安装没有什么难度。

也由于散热主体较大,有16.1cm的高度,安装的话需要搭配be quite搭配的超长螺丝刀来安装。选择这款散热的话一个一定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散热的高度达到了16.1cm,在选择机箱的时候要尤其注意。

12+14cm的双风扇上的be quiet的标志颜色还不一样。整体来讲两个风扇设计的都还是十分静音的,风扇叶上还设计了水波纹导流槽设计,可以在增大气流的同时减少噪音。

双塔设计散热整体采用了黑化的风格,两个风扇可以更好的帮助散热,与猫头鹰经典的D15一样采用12+14cm双风扇组合。外侧较小的12cm风扇也可以保证散热更好的兼容性,最大程度保持与有散热片的内存的兼容性。

为了压住9900K这款大热门,我选择了Be quiet! 德商必酷Dark Rock Pro 4风冷散热器,主要还是对与双塔风冷比较期待,我也不想这台主机有过多的灯光污染。全黑色的外观也足够低调。

AC插座插座一侧是220V电源插座、电源开关键、和风扇调节按键,开启后可以帮助风扇散热,弹起后风扇则自动开启控制启停设计。

各种线材一览,24Pin的电源主线包裹了黑色的编制网,其他线材则采用扁平设计。线材十分丰富,满足当下主板以及显卡供电需求。

附件方面也十分有大厂的感觉。电源在绒布袋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模组线材则在无纺布中。随机还附送了开机测试插头、扎带的一类的附件。

显卡一侧的格栏更像是汽车的前部进气栏,厚度方面也有所增加。这款显卡更接近3槽的厚度。在选择机箱的时候要注意显卡厚度是否合适安装。

背后一样是XFX的标志的背板,金属的背板可以有效地帮助散热。电源接口一侧还有双bios切换键,最高支持SOOST频率2025MHz。

外观方面采用三风扇设计,整体与之前双风扇版的XFX RX5700保持了一致的设计语言。但是散热散热规模上更加豪华。中间的GPU核心区域的风扇是10cm的风扇规格,可以更换的帮助散热。左右两侧的风扇是9cm的来帮助辅助散热功能。而且搭配智能启停技术,在低负载的时候风扇是停转的。

显卡方面选择的是讯景(XFX)RX 5700 XT 8GB 海外三风扇版,支持双bios切换,最高Boost 2025MHz/14Gbps。三风扇设计在散热方面应该也更加靠谱。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这款显卡的长度达到了315mm,在机箱选择上需要查看是否支持安装。

内存方面选择的威刚的D60G 8G * 2 DDR4 3200MHz的内存,这款内存采用CJR颗粒,本身颗粒并不差具有一定的超频性能。

一体设计的I/O面板一览,配置非常丰富,而且配置有BIOS Flashback按钮和Clear CMOS按钮,非常适合超频玩家折腾。

主板上的M.2接口支持同时两个2280规格的SSD。这里我使用的是闪迪的M.2 NVMe 500G的固态,就是西数SN750马甲款。性能还是不错的。

dimm.2扩展卡与内存安装方式一样,内部两侧可以各安装一个M.2规格的硬盘。加上主板上的两个一共可以配置4个M.2规格的SSD。

I/O接口保护罩设计也十分炫酷,ROG标志支持灯光效果。顶部的供电散热片上还有Maximus XI字样也说明这是一款血统纯正的ROG主板。

M11G绝对是算是华硕Z390系列中的小钢炮了,虽然只有两根内存插槽更像是加大版的ITX主板,为了频率牺牲了容量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这也显得这款M11G更适合玩家。

螺丝盒和3.5寸硬盘位设计在机身前部,扣开前面板就可以取出。3.5寸硬盘支持免螺丝安装设计,前置了一个12cm风扇可以帮助散热。整体机箱安装没有什么难度,只是注意走线的时候这CPU供电线需要搭配机箱自带的延长线使用。

机箱内部一览,可以看到各种接口设计在了机身一侧。机箱内支持一个12V RGB主板灯光线扩展连接线,最大支持360mm以内的显卡。

先从机箱开始,目前MATX机箱并十分主流。而且现在高端的MATX规格的主板选择并不是很多,这里为了我一直心心念的M11G我选择了上手追风者的第二品牌普力魔机箱。我上手的是银色的是MG410银色款,双面4mm钢化玻璃RGB灯光版。这个配色还有黑色可选,另外ATX规格型号是510.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Be quiet! 德商必酷Dark Rock Pro 4这款双塔散热需要注意其高度,16.1cm的安装高度需要充分考虑紧凑型的机箱是否可以装下。当然散热效果是非常好的。

作为一名老烧来讲,对于MATX规格的主板一直十分期待。可惜在M5G之后似乎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MATX规格旗舰了,这次在Z390芯片组下华硕为玩家推出了M11G这款纯血设计的ROG系列MATX主板,这让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拿他来装一台电脑。计划了很久,想了很久配置拖延了也更久。最近趁着双11也就完成这次装机。

4.在性能上,游戏表现碾压一众AMD处理器没什么疑问,希望制程升级后能有更好的表现。理论性能上,i9 10900K略弱于R9 3900X,但实在拉不开差距。真心要超,面对出厂灰烬版的AU还是有平超的可能。

1. intel Core 10th的桌面端处理器,并没有实现井喷式的性能增长。如果是老机器更新可以一步到位,但已经有i9 9900KS等处理器的用户,意义不是特别大。

其实在2K分辨率+高画质下,RTX 2080Ti的在刺客信条等游戏中的实际帧数也就100出头甚至100不到,只能说GPU这块任重道远。

i9 10900K,AIDA64单烤FPU,1.285V offset全核 4.8GHz,温度稳定在75℃,相比其他散热器动辄90℃的实测,可以算是神级表现了。

▼ ZADAK SPARK系列内存涵盖了3200MHz到4133MHz多个版本,走的是金属质感马甲+ 立体灯效的组合,颜值不错:

1. HCG Extreme 操作温度可达50度,代表电子零件需选用高一等级用料规格才能达到。我定做模组线时,发现线序和普通的HCG也不一样

1000W有货,如果是i9 10900K加RTX2080Ti的配置,1000W也不会显得多,因为显卡会有瞬间功耗爆表的问题。

只能说,intel的带K处理器依旧是最强的游戏CPU,虽说把钱花在显卡上见效更快,但真要追求极致,N卡+IU依旧是最好的组合

这里我就选择了2K 最高画质,能把显卡吃满。(毕竟都到这个级别的处理器了,测试1080P也不符合目标用户群的定位,而测试4K 差距会被拉小,所以2K算是比较合适的)

总结:咳咳,i9 10900K的实际表现小于等于R9 3900X(多两颗蛋到底还是有优势),相比R7 3700X这些的领先就比较明显。

因此可以看出这两颗处理器是在理论性能上是同水平的,但R9 3900X略胜一筹,你要算上各种超频以及内存效能甚至可以完全抹平这种差距,不过得加钱~

10核心和12核心,核心数差距20%,但是以R20为例,多次测试全核心性能差距在6.1%左右,单核心性能上i9 10900K领先明显。

这里可以看到i9 10900K 反超了R9 3900X,另外R7 3700X在这项测试中感觉有点掉队(因为这不是intel 超频后的性能)

▼ Cinebench R20 Single,单核心性能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R9 3900X和i9 10900K的差距大概在8%。

▼ Cinebench R20测试,比R15要更加贴近真实的使用情况,i9 10900K的全核心成绩相比R9 3900X差距并不大,可见频率对于性能的影响很直观

▼ Cinebench R15 Single,i9 10900K无疑是目前单核心性能最强的桌面级处理器,AMD目前还没有能打的。

④ i5 10940由于解锁了超线程功能,加上单核4.8GHz的睿频,性价比超过以往任何一代的i5,intel的核显虽然图形性能一般,但对软件的支持很好(Adobe硬件加速和4K硬解等)

③ i5 10600K,i5也有了超线程,因此这代i5 10600K的性价比非常高,买块丐板解锁外频就能获得旗舰处理器的游戏帧数。

① i9 10900K比i9 9900K多了两个核心,但是实测温度竟然更低了/或者持平。它和i7 10700K分属本代最强的两颗游戏处理器。

曾经起步i7 6800K的配置被现在的i7 10700K吊锤,而这代消费级旗舰i9 10900K可以和至尊平台的i9 10900X掰腕:

我在往前几期#值无不言#栏目中快速获得了我想要的知识和推荐,因此更加感谢有什么值得买这个平台,能把提炼出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有需要的人。分析需求、省下预算的同时还节约了时间旧版三国志6单机游戏,希望这个栏目能一直优秀下去。

3.作为值友,按照二、三年更新一次机器的频率,几年也就操心一次。我觉得除非感兴趣,否则这些内容没必要了解得细致入微,结合自己的预算,选择一套接受的配置就行。

2.其实有很多想说的没来得及陈述,但是小小值被刀架脖子上说:胸dei,你要注意篇幅啊!所以更多的详细内容还是留到即将发布的《2018年下半年PC 硬件选购指南》,会比这一篇细致很多。

但是M11F我也挺喜欢,ROG STRIX主板和ROG真的不是一回事,M11H还有些凑活的感觉,但到了M11F真的是一块魅力四射的主板,从细节到配置都符合它次旗舰的定位。CrossChill EK III 混合水冷模组和LIVEDASH OLED显示屏也让这块主板多了科技风的感觉。

同时更加符合对位的主板应该是M11F,双十一的促销价我估计是¥3599,强劲的供电和丰富的BIOS功能依旧有效,高于ACE和MASTER的七八百元,就看消费者是否追逐ROG的光环,如果有组建ROG全家桶的想法,那么不论是M11F还是M11H都是不错的选择(开什么玩笑当然是买M11F了,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

当前价格¥2799,但是会送一根美商海盗船(USCORSAIR) 复仇者LPX DDR4 3000 8GB 台式机内存,实际价格比Z390 AORUS MASTER要低一些。但二者本质上也没太大的差距,还是看品牌接受能力。

专题: 三国单机游戏群   三国单机浐游戏   三国杀游戏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