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游戏要实名认证吗苹果

0

网游新规实施超半年:部分游戏依然无需实名,打开即可玩

记者还注意到,对未成年人网游的监管或进一步收紧。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办公室就《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对网络游戏等服务设置青少年模式,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制定关于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费上限等管理规定。

网页游戏要实名认证吗苹果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游戏王决斗**盒子开什么,一些知名游戏公司对网游新规执行较为彻底,即便是在线单机游戏,也需登录实名认证,甚至游客模式都完全关闭。如果是认证的未成年人用户,即便是在游戏中,在非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段内,到点也会被踢下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希望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尽快上线,越早上线,就能尽早的从根源上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其次,我们希望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具有完善的认证体系,不仅有身份证件认证,还能有面部识别等新技术*入,让实名制系统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不是沦为摆设。

对于这个问题,广大家长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部分家长表示暑假是孩子沉迷网络的高发时段,父母都要上班,孩子在家无人监管,如果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能加快速度在暑假上线,将帮助很多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也有家长反映此前也有游戏企业推出实名认证,孩子在家长不知道的情况下,输入家长的身份证号,依然可以登录游戏,治标不治本。

系统正式运行以后,在登录游戏时,需要进行实名身份认证,具体认证方式小编目前还未可知,应该是用身份证件实名认证。认证不通过将无法登录游戏。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上一掷千金过度*费的问题也再次被摆在桌面上,如何遏制青少年沉迷游戏,一直是广大家长难以解决的问题,否则,也不会有杨永信之流以"戒网瘾"的名义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此次论坛上,相关部门作出了回答,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将于9月上线,随后相关游戏企业将陆续*入。

网络实名认证需要系统支持,有**称我国正在加快网络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建设步伐,争取在9月前上线。前不久,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主题论坛召开,论坛展示了我国游戏行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也提出了游戏行业的发展目标:更有创意、更有品位、更有温度。

崔晓春:我们之前也做了诸如实名验证、限时、禁玩、人脸识别等措施,甚至在游戏上做了适龄要求,*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通知》的出台,对我们未来工作起到了更明确的指引,我们也会在过往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尽快落实相关要求。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运营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合,比如: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深入的教育和引导,每一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的工作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家长的全程参与。我们也希望在业内展开更多的交流与探讨,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关键的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而不是单方面的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限制性的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企业的参与和社会的力量,比如成立行业协会来引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确立行业标准、成立保护未成年人的专家和家长联席会议监督和评价相应的措施和标准是否可行,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进来。

另外家长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也要加强监护和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引导孩子去识别网络的一些不良信*。这样,即使孩子成年后脱离父母的约束,也不会出现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第三在于需要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合力。给予孩子除游戏外更多的娱乐方式,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知道在游戏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广泛的兴趣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熊丙奇: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国情,打造我国的游戏分级制度。这个分级不是保护成年人的利益,而是从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明确哪些游戏可以让孩子玩,哪些不能。

李勇:设置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长以及充值金额限制非常有必要,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广大游戏公司、游戏运营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标准,使得防沉迷措施更加可执行。同时,从游戏时长及游戏充值两个维度实现对于青少年用户的限制和保护,相当于双管齐下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的方式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通过多样监护手段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环境。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出台相应的规定,比如要求公司在识别未成年人用户之后,*费超过特定数额必须与家长进行联系确认,如果无法确认,必须关停相应的账号并返还钱款,否则将对游戏公司进行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公司使用技术手段与家长形成联动,而不是简单的单方面限制。

田丰:即便是同样的*费限额,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其背后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一些发达地区的富裕家庭400块钱只是零花钱的一小部分,而对贫困地区的贫穷家庭可能400块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

其次,在身份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部分未成年人用了家长通过实名验证的设备,或者借用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隐瞒了设备另一端的实际使用者是个未成年人的情况。我们曾结合游戏内的疑似未成年人游戏行为,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对游戏内行为的数据挖掘能力,在游戏中测试了金融级别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于疑似的未成年人,拉起“人脸识别”功能,成功发现了一部分冒用成年人设备、身份的未成年人,把他们纳入健康系统的保护中来。

首先是身份验证,这是防沉迷生效的基础。我们在2018年下半年升级健康系统,率先*入公安数据实名校验,用户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并通过验证,才能进入游戏。这使我们的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信*,准确识别未成年人,使健康系统的限时策略生效。

李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难点之一就在于如何分辨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针对这一难点,游族网络与行业内其他厂商、运营平台共同探索有效办法,例如通过人脸识别、游戏内数据判定等各种技术手段更精准地识别未成年人,这些举措会更方便厂商采取相关措施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干预。

田丰: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的,比如说,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从目前来讲,一些大公司,比如腾讯在这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而且在一些技术方面,比如人脸识别已经达到了金融安全级别的高度,但一些小的游戏公司只是一个走过场做样子,而相关部门的监管却是流于形式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更加困难的,就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动,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

另一方面,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用成人的账号登录使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防沉迷的诸多措施基本上全是无效的。同时部分游戏平台其实不希望建立这么严格的防沉迷系统,因为可能影响其收益,所以也容易出现配合不积极的情况。

如果只有注册环节的审核,而没有使用环节的身份识别,就很可能存在漏洞。如果未成年人是用自己的身份信*进行认证,那么系统能有针对性地按照相关措施建立防沉迷系统。如果他不是用未成年人账号上网,而是在网上购买的成人已经注册的账号去玩游戏,而游戏运营方完全不识别,这会导致系统形同虚设。

熊丙奇:“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识别未成年人,否则这个系统就是形同虚设。要想准确区分未成年人在于两个环节。一个是注册环节。在注册时对玩家进行身份审核,每一次登录时都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这个账号必须和实名认证匹配。第二个就是平时玩游戏的环节。

李勇:此次出台的防沉迷政策比较全面,从实行账号实名注册制度、规范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付费服务、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引导家长和学校的监护责任等多方面进行了约束。这些政策能够被有效地执行和落实,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企业及社会、媒体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管共治。

从当前的政策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是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面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田丰:国家连续出台政策,反映了相关部门对当前互联网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视,也反映出以往的政策和法律存在着漏洞,尤其是以往出台的政策,取得的效果相对有限,所以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政策加以弥补。

但《通知》在落实中存在漏洞。之前强调游戏运营商根据游戏内容,对未成年人玩游戏做出提示。事实上,分级权力不应该由游戏研发商和运营商掌握,而是应该由监管部门组成专业委员会来评估游戏内容,是否适合未成年人注册、使用,同时在未成年人使用时,必须有相应的防沉迷系统。否则很容易被运营商打擦边球。

熊丙奇: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出台了相关措施,同时也要求游戏的运营方设置防沉迷系统,严控未成年人注册和使用网络游戏。而此次《通知》明确了未成年人上网游戏的时长和时间段,以及充值金额。希望通过监控以及网络游戏运营方的配合,来保护未成年人减少上网玩游戏的时间。

游族网络副总裁李勇则告诉记者,“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游戏研发公司、运营公司,(更是需要)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参与,通力配合。”

“保护未成年人措施的落地主要有两方面的难度,一个方面是在技术层面,比如通过科技手段识别未成年人,另一个方面则是社会层面的措施,如何让技术与社会联动,让家长加入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具体行动当中。”田丰说。

12月5日,记者登录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发现,多个商家在销售“已通过实名认证”的游戏账号。一个店铺里,记者看到以7.90元的价格销售“过沉迷,无2小时限制”的游戏账号。一位游戏玩家称,这些账号主要的销售对象或许正是未成年人,而通过这种交易,让政策以及厂商所设定的“实名认证”制度形同虚设。

但多位家长反映称,这一通知并没有得到严格落实,他们认为原因在于,未成年人可以方便地获得成人注册的账号,从而绕开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系统。

早在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等8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并严格按照配套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加以实施。

1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告诉记者,“从当前的政策落实和效果来看,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一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是还存在比较大的不足,尤其是在技术、法律、社会相关层面联动上存在明显不足。”

重庆的林虹(化名)担心,12岁的儿子现在每天只玩一款游戏,如果限制时间,孩子是否会多下载其他的游戏。林虹表示,“要想真正管控孩子的娱乐时间,不可能全部寄托于政策监管,更多的还是靠家长配合管理。”

“如果真如孩子所预想般,每个游戏都能玩上1.5个小时,那《通知》中所作出的规定,起到的监管效果并不强。”陈先生说,“充值也可能存在相似的情况,每款游戏都充几百元的话,加起来仍是笔不小的金额。”

“不是不相信防沉迷政策,只是觉得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北京的陈先生表示,“之前也出了多次防沉迷的措施,但对孩子起到的监管效果并不是太好。”

此外,《通知》里要求游客模式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而记者在该游戏中玩耍时间超过1小时后,能继续游戏。即使退出游戏后,仍能再次成功登录。

记者注意到,这款游戏中多款道具和虚拟货币需要充值购买,当记者尝试以游客模式进行充值后,系统很快弹出充值成功的提示。而《通知》中要求,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不能充值和付费*费。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有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也*近10%。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短视频因巨大的流量已成为游戏宣发的主要渠道。而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其绚丽的战斗场景和CG动画吸引并下载玩耍。

“现在不少游戏厂商正在对实名制进行整改和加严。”一位游戏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中规定用2个月时间来完成对所有用户实名注册的规定,这意味着厂商如果在12月底时仍有未实名制的用户出现,那么很可能会承担责任。”

“这意味着7岁的孩子仍能充值。”上述家长说,“显然违背了《通知》里‘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的规定。”

12月9日,记者以上述“已认证”的身份登录《宾果***》并进入其商城页面,发现其为玩家提供多个不同价位的充值礼包,记者尝试购买其“12元”的礼包后,系统转入支付页面,随后显示充值成功。

12月4日凌晨1时,记者下载并登录游戏《宾果***》,点击“设置选项”并选择“实名认证”后,系统出现“实名认证和防沉迷”的提示,记者以一位7岁儿童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认证后,系统提示“认证成功”。但当返回游戏界面后,并没收到任何关于因为时间原因而禁止游戏的提示。随后退出游戏再次进入时,同样没有任何阻碍,此时系统状态显示“已认证”。

新京报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并注册多款游戏的“实名制认证”后发现,尽管《通知》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但实际上多款游戏仍能继续玩耍。

此外,不少未成年人使用的手机为父母的手机。部分游戏存在“系统自动默认为此前登录”的情况,而将使用者身份认证为成年人。这意味着,在没有家长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长时间玩耍和充值。

在一款排名APP Store免费榜单前列的《至尊斗罗》游戏里,记者登入后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实名制的提示,且不需要注册就能快速登录。记者进入游戏反复寻找,并没有发现实名制的选项。

近日,记者测试30款游戏,其中仅《王者荣耀》《阴阳师》等11款游戏会主动弹出涉及“实名制认证”的提醒,另外19款游戏均没有主动提示。这19款游戏中,有7款游戏记者未找到实名制选项。

数据公司Quest Mobile发布的《2019手机游戏行业半年报告》显示,未成年玩家的手机游戏APP人均安装数量达到了4.2个,而使用数量也有2.5个。

“很多游戏在进入页面后根本就没任何关于需要实名认证的提示。”12月2日,重庆的林静(化名)向记者表示,“孩子手机上装满了各种游戏,稍不注意就玩上几小时甚至一天时间。”

11月27日至12月9日,新京报记者用苹果手机在APP Store下载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游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游戏大厂对要求相对执行更严格,不少中小游戏公司仍出现不主动提示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在夜间10点后仍能登录游戏,甚至有游戏可让7岁儿童充值等情况。

“我国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很多家庭带来焦虑和困惑,还可能滋生一些社会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国家新闻出版署11月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账号实名制、游戏时长、付费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孩子太沉迷游戏了。”12月1日,张伟(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10岁的儿子越来越沉迷玩手游,“每天玩到夜里10点多都不睡觉。”

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了 家长们注意:网游平台实名才能玩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立法层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网络产品,筑建了法律的防火墙。网游"防沉迷"系统的完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在努力。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再完善的立法,再厉害的技术,也不能完全杜绝未成年 沉迷网游,除了主管部门、网游企业之外,家庭、学校以及相关社会组织 应当相互配合,共同预防和干预未成年沉迷网游,只有这样,网络游戏才能健康发展,接触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才能健康成长。

在跟孩子沟通协商制定规则中,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哭泣,架不住孩子死磨硬缠,怎么办?殷飞认为,家长得加强引导孩子的能力,给予孩子满满的爱、理解,但规则不能随便打破。此外,家长也应与时俱进,同步了解一些网络知识,对孩子的网络接触,做到心中有数。还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结合头部企业的实践经验,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或平台,应将防护"前置",从设计之初就降低青少年沉迷的可能性。学校、行政部门、公益组织等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正确引导接触网游的未成年人。

殷飞建议,在孩子接触网络游戏之前,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引导,并订立规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主动性和自制力,同时,家长要帮助管好相关电子产品,把家庭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科学规律,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监管职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殷飞认为,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家庭生活出了混乱。很多孩子参加完学校活动,回家后只能玩游戏了,没有运动没有家务没有父母陪伴。

根据记者的走访调查,家长监管不力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首先,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者长期在外地,疏忽了管教;家里的老人又不懂网游,无法管控孩子;其次,一些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不自觉也就跟风学习;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给自己留下独处的空间,刻意拿手机网游给孩子玩,日积月累孩子沉迷其中;最后,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缺乏关心,缺少陪伴,孩子每天做什么都不知道。

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2020年10月发布的《新时代儿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5%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场所是家里。孩子玩网络游戏,引发家庭矛盾和消费纠纷不断。这一方面固然是一些网络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的门槛设置过低,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部分家长对孩子监管不力,放任孩子随意接触网络。

家长们的关切点在于:"青少年模式"、"网络宵禁"、实名制、内容审核及分级制度等,在构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方面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比如,"青少年模式"下用户身份难确认,孩子能通过反复输入密码等方式延长使用时间;部分平台所推送的实时信息与"青少年模式"不匹配等。专家们认为,未来,网游平台还应继续通过提升技术、制订规范等手段来强化防沉迷系统。

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也有争议,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是否会导致人的生物信息泄露?谁来保证用户隐私?目前,国家并不强制要求游戏公司使用这个技术。同样,一些游戏公司也担心,如果自己强制使用人脸识别,会不会变相提高了游戏门槛,从而导致用户的流失?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也会大大增加游戏运营成本,这些成本如何消化?

国家新闻出版署: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实名注册

国家新闻出版署表示,《通知》下发后,国家新闻出版署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巡查,开展专项集中整治,组织各地对游戏企业进行逐一排查,推动防沉迷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对心存侥幸、敷衍应付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允许任何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

网游新规实施超半年:部分游戏仍无需实名,打开即可玩

我孩子现在每天必玩游戏,管他就偷偷玩,不知道实名制有啥用。我偶尔想玩个小游戏,结果要求实名,我就放弃不玩了,因为不想为个游戏暴露个人信息。不知道这个实名制管住了谁?

记者梳理近半年来地方有关部门发布的网游违规案例显示,有的游戏企业“昼伏夜出”,等22点以后放开未成年人运营时间,运营至次日8点;还有的公司在游戏中设置的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措施、未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

回来单机也要实名制了,其实游戏大多数都是给未成年玩的,成年人很少玩,大多玩的是情怀

近日,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省文化和旅游厅遴选公布的涉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典型案例显示,《弱鸡才刹车》《神象尤诺历险记》《永恒空间》《喷射侠》等网络游戏,相关页面未显示游戏版号信息,是在未经依法审批的情况下,擅自上网出版多款网络游戏。

对此,有专家表示,要真正筑起游戏防沉迷的防火墙,关键还是要搭防护网。这个防护网需要家、校共同协力,积极引导学生,特别是家长要切实承担监护守护职责,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充分沟通。

万女士还提到,对孩子玩游戏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她也有点矛盾。“孩子正处在青春期,有主见很难管,商量根本不好用,又不能总是拿家长的身份压着,怕她有过激的行动。”她说,“个人认为,必须人脸识别和身份证一致,才能做好防沉迷。这样,偷拿家长身份证注册的未成年人也可以被限制住。”

深圳的一位家长万女士(化名)则告诉南都记者,女儿是初中生,对游戏比较沉迷,她使用大人的证件进行了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没能发挥太大作用。“孩子平时玩手游到很晚,十一点才写作业,十二点多睡。”万女士说,“她有同龄人在玩,她不玩会觉得交不到朋友,融不进去。”

虎牙直播App的情况相似。点开App上的游戏中心后,如在线玩游戏,必须要进行实名验证。在经一名未成年人同意后,记者输入其相关实名信息,立即弹出窗口显示“本游戏不提供未成年人服务”。

在抖音App上,记者使用一个未实名认证的账号进入小游戏频道,点击多数小游戏时,系统提示需要实名认证,点击拒绝后无法进入游戏。如记者点击抖音的游戏小程序“爱莎公主游戏换装”,立即弹出“实名认证”窗口。记者在经未成年人同意后输入其姓名和身份证号,提交认证后,页面显示“当前时间段不可进行游戏”,再尝试其余多款游戏均显示“下线休息”。还有的小游戏虽可进入体验,但记者刚体验几分钟,也被弹出的实名认证窗口中断游戏。

国庆长假期间,有未成年人在网上反映在玩小程序游戏时也遇到了防沉迷。记者注意到,手机上多款主流社交、直播及短视频App均有小程序游戏,此外一些主打小游戏的平台更是集纳了多种不同的网页小游戏。这些小游戏不用下载安装,但需联网加载运行,游戏角色单一,形式相对简单。这类游戏属不属于网络游戏?需不需要遵守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规定?

然而说起新规,小俊觉得“没所谓”。小俊课业繁重,并且在父母的管束下,原本每周玩游戏的时间也不长,“本来就只有几个小时,现在只是缩短成一个小时。”问起身边同学的感受,小俊称,感到难适应的同学也只有少数几个,“作业多,课程排得满,大家玩游戏的时间都很少。”整个假期期间,小俊每天打开游戏的时间也不超过1个小时。不过在小俊母亲的眼里,他假期时抱着手机的时间并没有变少,因为有了“替代品”——短视频平台。假期中,小俊时常刷短视频,有时还会自己剪辑视频并上传。

今年读高二的小俊(化名)16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玩游戏已有八年时间。小俊说,当时他无聊中在浏览器看到一些小游戏网页,从此开始游戏之路。小俊说,爱玩游戏仅仅是因为有人陪,“玩游戏时同学都在线,这样就算一个人在家也不那么无聊了。”

对于实施防沉迷的措施,她举双手赞成。现在儿子只有放假才能玩一个小时的手机游戏了,“只能看看电视,做一些户外活动,他的转变还是很大。”

张女士和丈夫忙于生意,日常陪伴时间不多,导致8岁儿子很小就有用手机玩游戏的习惯,“瘾很大,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因为儿子知道自己的手机密码,有一次甚至偷偷用手机充值3万多元游戏币电脑玩2k要下载什么游戏盒子,曾找游戏公司索赔无果。为帮儿子戒掉沉迷游戏的不良习惯,她将其送到增城一家寄宿学校读书,学校管理比较严格,电子产品一律不能带回学校。但让她感到无奈的是,“周末一回到家他又会捧着手机不停地玩游戏!”

但南都记者也发现,用未成年人账号登录后,有游戏在防沉迷新规要求的非游戏时间内出现在某天不能够游戏,但在另一天却能正常游戏的情况。

而另一款游戏《开心消消乐》,记者下载后也被要求实名认证,未实名账号游戏体验时长不能超过1小时且不能在游戏内付款。记者提交信息后,状态显示为“青少年”。当记者尝试以未成年人身份购买金币,页面显示支付金额已达上限,页面显示系统检测到为未成年人,无法继续付费。

如《哈利波特:魔法觉醒》手游,记者下载该手游并通过手机验证后,被要求进行实名登记。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后,系统立即显示认证身份为未成年人并提示:“未成年玩家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登录游戏。”随后,游戏页面自动关闭。到了晚上9点,页面准时出现防沉迷温馨提示,随即自动关闭。

国庆长假期间,南都记者与一些关心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新规落实的市民对游戏厂商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测试。测试对象主要为各大应用市场排行榜前10位的游戏,涵盖了《王者荣耀》《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和平精英》《开心消消乐》这些热门游戏。测试过程中,记者经家长及未成年人的同意,用未成年人的账号登录,主要测试各大游戏平台在实名认证、未成年人游戏时间以及充值限制是否落实新规。

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新规出台后的首个七天长假,落实情况如何?多名家长告诉南都记者,防沉迷新规落实以来,有“游戏瘾”的孩子确实玩游戏少了,多了其他一些活动时间。但也有家长称,孩子转而沉迷于看游戏直播和短视频。此前,多个直播及短视频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一些家长希望这些平台同样能够强制要求实名三国回合制单机游戏有剧情的游戏,并严控未成年人观看时间。不过,有专家指出,要管住未成年人游戏沉迷,关键还在于家长的陪伴与引导。

玩游戏不实名注册,可举报!

《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 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20000元以下罚款。

专题: 小三国单机游戏   三国单机游戏1   单机的三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