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行业要有更为良性的发展,靠的不是玩家,厂商,市场中某一方的一厢情愿或是为爱发电,而是需要真正的互相刺激与影响,培养出共同追求优质游戏的默契。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也还不至于为一潭死水。
不过我们不必太过悲观,近两年来,页游产业连续出现负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源于玩家审美能力逐渐提高,同时越来越多国外厂商开始重视中国市场,国内厂商在积极引进优质海外游戏的同时对盗版侵权的打击加大,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好事。
对于这种侵权行为,国内大厂还能起诉,若是小体量作坊连诉讼费都交不起,更不要说国外游戏厂商对这些行为可能一无所知,就算有所了解,也要考虑到国情不同,诉讼起来牵涉面太广,吃力不讨好。因此国产页游不需要考虑有机长线发展,为了快速的吸引流量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当前看来,这种已经拥有10余年历史的畸形营销是没有办法完全遏止的。
为啥很多网页都有游戏广告
任何一款优秀游戏或是CG出来,页游厂商们往往都能比一线媒体还快地做出反应,说句实在话,现如今广告创意比起实际游戏那可有趣多了,谁不想真实体验一把“鲲学家”呢?无论是信以为真,还是出于求知若渴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相信所有人都曾点进去看过游戏是否和广告宣传属实,有些玩家看见“货不对板”后立即右上角天龙八部游戏辅助盒子,但总会有部分玩家留了下来。
页游厂商不比腾讯,网易或是百度,在没有数量稳定且庞大的平台用户情况下,由于自身游戏素质不足,无法凭借画面或玩法第一时间吸引和留住玩家,它们只能通过广撒网式的病毒性广告营销轰炸互联网用户。
开发成本低,开发周期短,收入回报快,这些特点使得页游市场在早些时候得以迅猛发展。同样页游的这种快餐式营销也有明显的缺点——游戏寿命短,玩家在爽快过后自然会觉得索然无味,慢慢离开游戏。这时,页游厂商们就聪明地将自身短板化为长处,通过不断开设新服,吸收新用户已达到快速的新陈代谢增加收入。
小明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平日里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忍受中年油腻上司的百般刁难,在每日一次的加班结束之后,好不容易回到家中打开电脑,即使他是一个游戏迷,3A大作、独立游戏均有涉猎,但此时此刻对着steam里的游戏完全提不起兴致,反而他打开了一款页游,选择挂机,看着画面中角色一刀下去,蹦出的“9999999”,他终于露出了一天中仅有的笑容,他的游戏角色在这个服里已经独孤求败了,这也是他花费几个月工资所最终追求的结果。
显然,国产页游凭借粗制滥造、几近相同的画面、音效是不可能吸引到玩家心甘情愿,前赴后继般充值的,归根结底是页游厂商抓住了人性中贪图爽快、热衷攀比的心理,并通过游戏中的各种数值作为引导,充钱就能变强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国内网页游戏比起客户端网游,点进网页即可畅玩,无需花费时间下载,大大降低了玩家的门槛,势必能吸引住大批用户进驻到页游之中。这里面的用户并非你我所想,只有*脚大叔或是没怎么接触过游戏的门外汉,实际上从游戏行业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来看,页游玩家覆盖面极广,从刚接触网络的小学生到进入社会工作已久的上班族,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均有分布,而消费主力则集中在了三四十岁这一人*中。
从《2017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来看,网页游戏市场的营业收入为192.3亿元,占游戏产业9.6%,比其抄袭的单机及主机游戏可高了差不多10倍,而且如果要是放在前几年网页游戏的鼎盛时期,这些数据将更加惊人。
相信大多数玩家们也都对这些页游的“抄袭”感到气愤和不解,难道这些行为都不触犯法律吗?这当然属于违法行为,国内页游大厂“37wan”就以抄袭闻名业界,盛大、完美甚至腾讯都曾被其页游广告侵权,这些真正的大厂也不是好惹的,发现后马上就与“37wan”对簿公堂,但即使面对接二连三的法律诉讼,国内页游广告的抄袭行为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从未停止。
除了游戏中的实际画面和玩法,CG动画也是一个被抄袭的重灾区,页游《女神联盟》就将《龙背上的骑兵3》和《死或生沙滩排球》的CG片段拿来为己所用,以至于当时玩家们甚至都用《女神联盟》来调侃《龙背上的骑兵3》。
页游广告中的素材来源五花八门,拿火爆网络的“鲲”来说,它就是抄袭自2015年爱尔兰科幻短片《利维坦》,而更多广告则在许多知名游戏中都有迹可循,如《辐射4》在这几年的页游素材界就经久不衰,不仅贡献了图片素材,配合一人一狗的“开局体”还朗朗上口,传播度极高。
猎奇、富有性暗示的画面配以简单洗脑的文案,我们面对这种低质量的页游广告似乎早已习以为常。早年间的“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爆”“你的时间非常值钱”还有“今晚老公不在家”到如今的“开局一条狗”“是兄弟就来砍我”等等。
无孔不入的广告!为什么会存在游戏广告?探讨游戏各种营运模式
但这样的营运模式无法验证收益是如何的,毕竟并不能知道消费者购买的行为是真的因为看到了游戏中的广告才采取的行动。不像网站上广告有很明确的【点击】动作,因此对于此类的广告植入模式,后来更像是合作或者是游戏彩蛋了~
其实明星为游戏代言的事情很早就有了,可这不是最好的一种模式。如果进行铺天盖地的病毒营销,对游戏形象其实是个负面的影响,如果不这么做,花这么多钱根本没人知道。相比之下,游戏形象更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起初的网页游戏还算安分,弹窗归弹窗,至少不会念广告词。无非就是「屠龙宝刀点击就送」或者「油腻的师姐…」这样的烂俗套路。我起初影响深刻广告比较疯狂的游戏的是由37游戏开发的《大天使之剑》(再靠前的肯定也有ios单机游戏三国志2,只不过时间太久我都记不清了)。当时这款游戏由于和百度有合作,其广告攻势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但我和我的朋友还尚且可以调侃一下这个游戏。
《AFK Arena》集多类游戏特色集一身,而且游戏本身美术品质很高,还拥有欧美的故事背景与美术画风,游戏玩法颇多,使得玩家想要更加深度的了解游戏。
《AFK Arena》这是一个放置类卡牌养成加上战斗策略的游戏,简单的卡牌养成让玩家容易上手,还撇除体力系统,用“策略性”增加游戏玩法,不需要消耗体力让游戏的“肝度”降低,适合养肝护肝,玩家可以有选择的上线。游戏玩法的主基调和其它卡放置类游戏基本一致,战斗方面分为“PVE”和“PVP”,“PVE”中各种副本随着游戏进度越深,难度也会逐渐加大。
这位B站up主在视频中就提到一款游戏视频,在视频广告里可以看到是一款3D动作冒险型游戏,游戏画面十分精致,打斗动作十分流畅,技能特效也很炫丽。视频中是一个漂亮的3D少女在勇斗恶熊,而下载游戏进到游戏里后,3D游戏变成了2D游戏,动作游戏变成了卡牌游戏,这不就是明显的游戏内容与广告描述不符嘛?然而up主在实际体验了这款游戏之后,竟然真的被这款游戏给迷住了,变成了游戏的铁杆玩家,看来谁都逃不过“真香”定律。
相信广大玩家都一直被一个问题给困扰,那就是在各种网站上或者桌面的弹窗,总能看到一些名不副实而且魔性的游戏广告,最热门的当属“我系渣渣辉”的传奇页游广告,一度成为网友们的槽点。目前最新视觉污染已经出炉,现在不管在哪都能见到脑洞大开的各种“巨鲲”,各式各样的花式进化的鲲,互相吃来吃去的鲲。然而当你下载后却没有鲲,而且你还会发现,几个游戏名称不同的广告,最终下载的游戏,竟然是同一个。这种“货不对板”的情况在游戏视频广告里面屡屡出现,最近有位B站up主,专门出了一个视频给观众解释这种游戏广告是如何出现的,在实际体验之后,竟然还真迷上了这款游戏。
电脑老是弹广告?戳这里
网页弹窗广告无法关闭!专家:这种情况可得小心了
然而有时候4399 游戏盒子玩个球,弹出来的广告信息往往和我们访问的网站内容无关,甚至打开浏览器就会出现弹窗广告,并且无法关闭,这种情况可得小心了。苑庆涛主任介绍:我们的浏览器是被恶意捆绑了,或者是安装其他软件的过程中,会安装一些恶意的插件。
那么,这些弹窗广告都是来自哪里,它们是否会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隐患呢?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实验室主任苑庆涛说:访问的网站本身有一些广告信息,是网站自身的代码,这个我们不用过多去理会,我们在访问完网站关闭后,这些弹出信息广告信息自然也就关掉了。
专题: 老单机三国游戏 单机三国类游戏 三国单机手游戏上一篇高中写景作文解析网页游戏
下一篇手机下载游戏打开不了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