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gm手游游戏盒子

0

最后,创梦天地是国内用户规模市场份额最大的手游发行平台,旗下乐逗游戏成功发行了多个爆款游戏,如《水果忍者》、《梦幻花园》、《地铁跑酷》、《纪念碑谷》等等。而乐游的优势则在端游,尤其是重度端游的开发。我们认为,借助创梦天地强大的手游发行能力,有望使乐游旗下多个游戏登陆手机,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用户群和更高的收入。而乐游的国际化研发团队与海外发行经验,也将进一步夯实创梦天地的国际化布局。

其次是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考虑腾讯出资收购的话,那么可能的操作方法是创梦通过定增的方式向腾讯融资,必然导致腾讯在创梦天地的持股比例大幅增加,很有可能成为创梦天地的第一大股东。我们认为这意味着创梦与腾讯的深度绑定,有利于双方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

乐游gm手游游戏盒子

首先是公司体量上的变化。从市值上看,当前创梦天地在香港的游戏板块内位列第八,若成功收购乐游,简单地做加法,其市值将跻身前三,仅位列腾讯与金山软件之后。从营收规模来看,2018年乐游的营收为15.7亿元,创梦天地为23.6亿元,合并后将组成一个年营收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集团,这一规模也将位列香港上市游戏公司的第三位。

在Steam上,《Warframe》的热度堪比《绝地求生》。当年腾讯入股蓝洞三国志草雉剑版网页游戏,不仅仅是为了将《绝地求生》引入国内,还成功将《绝地求生》由端游改手游,这也是后来大火的《和平精英》。我们推测,收购乐游也极有可能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腾讯在兼并购市场从来都是“财大气粗”。根据三文娱的统计,过去10年腾讯在海外有114次投资并购,其中,游戏领域就有37次,占比达到了32.4%。比较著名的有,2013年投资暴雪,2015年全资收购了《英雄联盟》的开发商Riot Games,2016年成为《部落冲突》、《皇室战争》开发商Supercell的控股股东,2018年入股了《绝地求生》的开发商韩国蓝洞公司等等。通过兼并购与入股的形式,腾讯与国内外众多游戏公司达成了广泛的合作,看中的正是它们的海外发行与游戏开发优势,这也正是乐游的优势。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中国游戏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有这个资金实力的公司并不多。考虑到创梦天地与腾讯之间的关系,创梦背后的大金主很大的概率就是腾讯。

腾讯与创梦天地的合作要追溯到2013年,当年10月1日,创梦天地就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C轮融资。此外,双方还围绕着具体业务,如好时光影游社、支付服务、云计算等技术支持、IP原创及运营等多领域广泛开展战略合作。

最有可能的外力来自于创梦的股东。根据企查查可以看到,其第一大的股东仍为公司创始人——陈湘宇,占股19.13%,而第二大股东则是腾讯,占股18.59%。

创梦天地最新的市值是49.5亿港元,而乐游的市值则为65.6亿。从创梦天地当前的财务状况看来,要完成对乐游的“蛇吞象”收购,似乎很不现实。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梦天地想要完成这笔收购,必然要借助“外力”。

去年12月9日,创梦天地发布公告称拟计划收购乐游。而最新的3月9日的公告,对排他协议进行了更新,从最近的公告来看,创梦天地似乎是志在必得。新的协议中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是公告新增了对上市公司的约束,而之前的协议只是针对大股东;其二则是新增了5000万美元的违约金,进一步增加了违约成本和收购的确定性。

总体而言,乐游拥有丰富的海外发行经验,强大的游戏开发能力以及几个大IP(《变形金刚》、《魔戒》、《文明》等),都使得乐游成为优质的并购标的。

乐游依靠《Warframe》大获成功后,先后收购了国外多个游戏工作室,如位于英国的Splash Damage。这家老牌游戏工作室有着非常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曾参与了《Doom》和《Gears of War》的开发。收购的Certain Affinity则曾经是大型主机游戏《Call of Duty》和《Halo》的开发商之一。

事后证明,乐游的这个战略非常精准,2017~2019年,《Warframe》连续三年进入Steam铂金级畅销游戏(最畅销的十二款游戏)榜单,也使得《Warframe》成为唯一一款并非由Valve (Steam)开发的获此殊荣的免费网游。

乐游科技控股是一家在港股上市的游戏公司。2015年以前,乐游当时的名字还是森宝食品,是一家鸡肉产品供应商,2015年初公司和完美世界一起收购了加拿大游戏公司Digital Extreme 61%的股权以及旗下的游戏《Warframe》,2016年剥离了原业务后全面转型成为一家游戏公司。

这样看来,去年12月9日,创梦天地收购乐游科技控股的公告,则有些违背行业的“共识”。关于这起收购暂未有更多的信息出来,而缺少更多的细节也令这起收购疑团重重,并且公司也没有主动向外披露更多的信息。为何创梦天地要收购乐游,创梦天地凭何可以完成这起“蛇吞象”式的收购,创梦天地与乐游“合拍”吗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游戏公司大都倾向于冷静和保守。可以看到的是,2019年至今资本市场也较往年冷清了不少,大手笔购买的动作不再常有。2019年国内游戏市场最大的一笔收购还是年初时昆仑万维以22.75亿元收购闲徕互娱35%股权。

2018年的版号停发与总量控制,给过热的游戏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之前行业高景气度叠加资本的狂欢下,一些问题开始凸显。比如恺英网络、天神娱乐、游久游戏、奥飞娱乐等游戏公司,在2015~2018年期间开启了“买买买”模式,这样的冒进终于在2019年产生了副作用。“巨亏”、“业绩变脸”、“暴雷”成为a股游戏公司2019年的几个关键词。

2018年以前与2018年以后的游戏行业,完全是两个行业。2018年以前,游戏行业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手游市场爆发式增长,保持了很高景气度。可以看到,2017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增速还是超过20%的。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行业增速坠落至仅有5.3%。

尽管空间不小、优势明显,但中国游戏厂商目前还没有推出一款全球性的爆款原创产品,总体来看出海的节奏比较克制,更倾向于用资本形式多方布局,再找合适的产品和地域做组合,来做到收益最大化。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他进一步说:比如欧美手游市场之前休闲类较多,策略、角色扮演类其实有很大的渗透空间,之前大家认为中东用户只喜欢玩策略游戏,其实现在《PUBG MOBILE》这种竞技类的受欢迎程度也很高。

对于中国游戏公司出海的原因,业内人士常拿用户规模增速做对比,认为海外用户增速高于国内,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增速的差异是常态。廖旭华认为,“还应该看到海外手游市场的潜力。中国企业由于在手游研发、发行、运营上经验丰富,海外企业很难与之在本地竞争,而且人们对某些海外市场的认识局限正在被打破”。

廖旭华的观察更侧重于产品,“腾讯投资的海外游戏公司,一般双方之前就有业务合作。腾讯做海外游戏投资并不是看重对业绩的拉动,更多是考虑战略价值,一方面帮腾讯补充主机游戏的短板、一方面用投资拿下被投企业手上的IP,以期寻找机会合作推出手游”。

来自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2019年11月提供的数据,则量化了腾讯投资在海外游戏领域的成绩:腾讯是全球最大的游戏投资人,每年大约会投数十家游戏公司,目前有100多家游戏被投。

根据已披露的案例,腾讯投资的海外游戏公司包括全资持股的拳头公司、瑞典游戏公司Sharkmob,以及老牌海外游戏公司育碧公司和动视暴雪等。

在廖旭华看来,“乐游的《星际战甲》证明了乐游的研发能力。大企业收购乐游看重的是研发能力热血三国网页游戏加速,以及乐游拿到的IP和正在研发的项目和团队”。

易观互娱分析师廖旭华也认为乐游私有化可参考的企业不多,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流的游戏公司分两种,主机游戏公司和以中国为主的手游公司,一般前者有多款比较稳定的产品。乐游是主机游戏公司,但是主要产品《指环王》、《变形金刚》等还在研发期,所以现在看不出来13亿美元的价格是高估还是低估”。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也提到了乐游业绩,“乐游目前是亏损状态,游戏公司是内容创作公司,极度依赖公司的拳头产品和创新能力,是不是合理,要看这家公司的产品以及核心创新人员是否在私有化之后仍然有创造力,核心团队没有流失。按照财务指标来看,乐游目前的确处在一个不太健康的状态”。

受益于私有化消息,乐游8月24日下午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至3.23港元,收盘价3.2港元,总市值98.72亿港元(12.7亿美元)。

乐游的前身是森宝食品控股,主营家禽业,201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从六年前开始,乐游通过并购逐渐转型成一家游戏开发与发行公司,代表性产品包括《星际战甲》、《Dirty Bomb》等。2020年上半年,乐游营收9069.2万港元,同比下滑14.2%,净亏损469.5万港元,同比转亏。

按照8月24日的消息5577手游盒子下载v,腾讯对乐游的估值约13亿美元,乐游大股东郁国祥计划出售全部所持股份,此次交易可能本周内宣布。如消息属实,那历经波折的乐游私有化交易,已快接近尾声。

从传出私有化消息,到与腾讯签订独家协议,再到8月24日被曝私有化价格,乐游的股价一路上涨,今日也不例外。有报道称,腾讯接近达成将乐游私有化的交易,对乐游估值约13亿美元,此次交易可能本周内宣布。这是乐游与腾讯私有化交易案的最新进展,不过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腾讯相关人士对此未予回应。

专题: 游戏盒子加速   三国游戏王盒子   西瓜游戏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