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第一回摘抄

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及其集团之间的斗争故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标题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这一回主要介绍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以及他们初次出征对抗黄巾军的情节。

以下是该回的简要摘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在位二十五年,灵帝在位二十二年,二帝昏庸,宠信宦官,以致天下大乱。先是张角创道教,聚众数十万,自称“天公将军”,起兵反汉,号曰“黄巾贼”。朝廷大惧,诏天下勤王。

幽州太守刘焉闻之,即遣使往涿郡招募壮士。时有涿郡人刘备,字玄德,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贩履织席为业。年二十八岁,未娶。常慨然有救世之心,而力不足以举事。

一日,与乡里少年关羽、张飞相遇。关某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二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三人相见甚欢,遂于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誓同生死,共图大事。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动荡背景,还细腻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位主角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三国演义》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

细读系列——《三国演义》第1-3回

7.董太后为了与何进分庭抗礼,垂帘听政,立刘协为陈留王,但何进以董太后原是藩妃不宜久居宫中的理由,将董太后赶出权力中心,并暗地里将其鸠杀。张让等宦官造谣何进此举是想造反,于是,袁绍又劝何进对这些得宠干政的宦官斩草除根。何进的弟弟何苗曾被宦官贿赂,便找何太后求情,说兄长此举是要制造祸乱。碍于何太后脸面,何进只好按兵不动,而袁绍又给何进出主意,让他发檄文号召天下英雄来诛阉竖。(何太后又一次拖后腿,何进又一次优柔寡断。看这部分权谋情节,感觉比《权力的游戏》还精彩!)

三国演义小说第一回摘抄

6.袁绍动手杀宦官,宦官张让怕被杀,向何皇后求情,说自己没有参与陷害何进。何皇后便去向何进求情,说他们兄妹出身寒微,如今能发达也脱不开张让这些人的帮忙。于是,何进没听袁绍乘机斩草除根的建议。(何皇后是个拉后腿的,而何进也没有长远目光,且做事不坚决)

5.妹妹生了皇长子刘辩被立为皇后,大将军何进由此得权。灵帝病重,灵帝母亲董太后想要立自己抚养的皇子刘协(刘协之母王美人受宠幸,被嫉妒的何皇后鸠杀)为帝,灵帝也是这个想法,宦官蹇促提议将何进宣入宫杀了,以绝后患。何进刚要入宫,被潘隐拦住,总算知道蹇促阴谋,于是想杀光宦官。曹操阻拦他,认为宦官势力广而深,杀不完,且万一走漏风声,反被杀,何进怒斥曹操是小辈插什么嘴。(我想曹操的阻拦,除了他很有谋算之外,也跟他养祖父有关吧?)潘隐也阻拦何进,用的理由是,趁灵帝刚驾崩,拥立新帝要紧。于是,何进向袁绍点了五千御林军精兵,在灵帝柩前拥立自己的外甥为帝。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电脑看不到网页游戏怎么办,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儁,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时皇甫嵩、朱儁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俊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俊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俊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第1回 三国演义:要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记住这几点就够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心得感悟: 骄兵必败,是历史反复验证的真理。骄傲源自对自己过度高估,轻敌则是对对手的严重低估,这两者皆会导致行动中的盲目性,进而埋下失败的种子。谦逊和敬畏是一种成熟的力量,它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面对挑战,无论有多强的优势,都不能掉以轻心。胜利属于那些懂得敬畏对手、未雨绸缪的人。只有时刻保持谦虚和审慎,才能在胜利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心得感悟: 机遇稍纵即逝,优柔寡断往往让人错过最好的时机。果敢的决断并非莽撞,而是基于深思熟虑后的勇敢行动。犹豫是失败的温床,而果断是成功的起点。无论是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还是日常的琐碎决策,果断行动总胜于踌躇不前。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宁可承担失败的风险,也绝不在犹豫中失去一切。

心得感悟: 即便是天衣无缝的计划,也难免因细节疏漏而功败垂成。这句经典告诫我们,任何行动都要预留退路,避免因局部失误而导致全局崩塌。生活中,计划固然重要,但警惕变化、灵活应对同样不可或缺。得失之间,懂得审慎和反思,才能减少遗憾,步步为营,走向真正的成功。

心得感悟: 胜败不过是人生的插曲,真正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衡。成功并非永恒的通行证,失败也不是永久的标签。胜利时,冷静分析成功的原因;失败时,总结教训,为下一次的机会积累力量。生活的智慧就在于从容面对起伏,既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也不被失败击垮信心。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心得感悟: 言语如水,用之不当,反而会泄露自己的底牌。真正的智慧不是滔滔不绝,而是懂得在关键时刻保持沉默。那些寡言而敏锐的人,往往更容易掌控局势,因为他们懂得让行动胜于言辞。语言是力量的出口,而非力量本身。学会在需要时沉默,在行动中彰显自己的实力,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

心得感悟: 流芳百世的荣耀常常虚幻,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实的幸福。太多人为追逐声名耗尽一生,却忘了真正的幸福不过是日常的平淡与安稳。守住内心,做好自己,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动,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是否名垂青史,而在于是否无愧于心。真正的强者,活得简单,却无比充实。

心得感悟: 人生的舞台上,胜败不过是流动的章节,而非结局。失败时,不必灰心丧气,只要还有重新来过的勇气,未来的结果总会充满可能。成功也不可大意自满,胜负的天平时刻在摇摆。胜败本无定数,唯一能掌控的是不懈努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卷甲再战,下一次或许就是逆风翻盘的辉煌时刻。

心得感悟: 解决问题犹如治病,直面根源方为治本之策。许多人害怕短期的痛苦而选择逃避,殊不知,小问题若不及时处理,终将演变成更大的灾难。勇敢地移去“薪柴”,虽有阵痛,却换来长久的安宁。生活中,智慧的人总是能够以长远的眼光判断局势,哪怕当下艰难,也愿意选择迎难而上,因为他们知道,真正的平静始于勇气。

心得感悟: 人生如同一场长途跋涉,环境的选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就像良禽择木,明智的人不会在贫瘠的土地上苦苦生存,而会选择沃土茁壮成长。择木而栖不仅是生存的智慧,更是对价值的追求。一个合适的平台、一位值得追随的领袖,是成就事业的加速器。人生的高度,往往藏在选择的一念之间。

心得感悟: 世事如棋,局中人最怕言多泄密。机密的事好比手中的王牌,只有在关键时刻亮出,才能发挥最大威力。言多则失,守密如金,正是为人处世的一种高级智慧。沉默不仅是自我保护的利器,更是掌控局面的力量源泉。谨慎待言、慎密行事,才是智者在暗潮汹涌的现实中立于不败的秘诀。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痴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威,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撼折千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昏昏默默,查查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霭霭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不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只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说:“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分付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唬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但见:

那条大蛇径抢到盘砣石边,朝着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粟子比馉饳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

那大虫望着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城池升级单机三国游戏,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着,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望后便倒在盘砣石边。微闪开眼来看那蛇时,但见: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着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

根盘地角,顶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谓之山,侧石通道谓之岫,孤岭崎岖谓之路,上面极平谓之顶,头圆下壮谓之峦,藏虎藏豹谓之穴,隐风隐云谓之岩,高人隐居谓之洞,有境有界谓之府,樵人出没谓之径,能通车马谓之道,流水有声谓之涧,古渡源头谓之溪,岩崖滴水谓之泉。左壁为掩,右壁为映。出的是云,纳的是雾。锥尖象小,崎峻似峭,悬空似险,削儠如平。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次日五更时分,众道士起来,备下香汤,请太尉起来,香汤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许多道众人等,送到后山,指与路径。真人又禀道:“太尉要救万民,休生退悔之心,只顾志诚上去。”太尉别了众人,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来。将至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击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奇花绽锦绣铺林,嫩柳舞金丝拂地。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驿馆。罗衣荡漾红尘内,骏马驱驰紫陌中。

洪信领了圣敕,辞别天子,不敢久停。从人背了诏书,金盒盛了御香,带了数十人,上了铺马,一行部从,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于路上但见:

专题: 写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之小说   看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