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这部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全书共120回,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将它分为几个部分来阅读。
如果按照传统的三部分划分,《三国演义》的第三部分主要涵盖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的各种战争与外交活动,直至三国最终被晋朝统一的历史过程。这一部分通常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诸葛亮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江山,对抗曹魏,从蜀地出发进行的一系列北伐行动。虽然诸葛亮在军事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北伐大多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司马懿的崛起:随着曹魏内部权力斗争的加剧,司马懿逐渐成为了魏国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成功地应对了诸葛亮的多次北伐,还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为后来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
3.孙权去世与吴国的衰落:孙权去世后,吴国内部出现了继承人之争,加上外部压力增大,导致吴国逐渐失去了与魏、蜀抗衡的能力。
4.三国归晋:最后,在司马炎(即晋武帝)的带领下,晋朝先后灭掉了蜀汉和东吴,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
这部分内容不仅展现了各个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深刻描绘了许多著名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走向,如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司马懿的老谋深算等,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部分之一。
如果你对具体章节或者人物故事感兴趣,可以告诉我,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介绍。
《三国演义》第三回的故事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三章:讨伐董卓
刘备三兄弟将如何应对这次战争的答案是什么?此时,曹操斟的那杯热酒尚温。曹操大喜。又见刘备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二哥斩了华雄,不如就从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还等何时!”袁术大怒普通电脑能做哪些网页游戏,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你一个县令的手下小卒,怎敢在此耀武扬威!都给我赶出帐去!”
三国演义小说第三部分
曹操命人温酒一杯,让关公饮了再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了便来。”说着,便提刀出帐,飞身上马。众诸侯只听帐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人失惊,正要派人去探听,忽然随着一阵马的鸾铃响声,关羽已回到帐中,只见他提着华雄的头,往地上一扔。
袁绍大喝:“你欺我们众诸侯无大将吗?量你一个小小马弓手,怎敢乱言!给我打出去!”曹操急忙制止说:“盟主请息怒。此人既出大话,必有勇略!不如叫他出马试试,如果不胜,再责之不迟。”袁绍说:“叫一个小小马弓手出战,必被华雄耻笑。”曹操说:“此人仪表不俗,华雄怎么知道他是马弓手?”关羽上前一步说:“如不胜,请斩我头。”
忽见探子来报:“华雄领铁骑军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的赤帻,到寨前大骂挑战。”袁绍问:“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说:“小将愿去。”袁绍便令俞涉出马。一会儿,有人来报:“愈涉与华雄战不到三个回合,就被华雄斩了。”众人大惊。太守韩馥说:“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袁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人失色。袁绍说:“可惜我的上将颜良、文丑未到!如有一人在此,何惧他华雄!”话未说完,阶下忽一人大呼一声:“我愿去斩华雄的头,献于帐下!”众人一看,此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站在帐前。
各路诸侯都不说话。袁绍举目遍看,见公孙瓒背后站着三个人,容貌异常,在那里冷笑。袁绍问:“公孙太守背后是何人?“公孙瓒叫出刘备说:“这是我自幼同舍兄弟,平原县令刘备。”曹操问:“莫非他就是破黄巾军的刘玄德吗?”公孙瓒说:“是的。”便命刘备拜见众人。公孙瓒向大家介绍了刘备的功劳和出身。袁绍说:“既是汉室宗亲,就请坐下。”刘备谦让致谢,坐在末位,关羽和张飞叉手立于刘备的身后。
程普、黄盖、韩当来寻孙坚,收拾军马屯扎。孙坚因失掉祖茂,伤心不已,派人报告了袁绍。袁绍大惊,便召集众诸侯商议。袁绍说:“前日,鲍将军的弟弟不听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损了许多军士;今天孙将军又败给华雄,挫伤了锐气,众位说说该怎么办?”
华雄从背后追来,孙坚连放两箭,都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过猛,拽折了箭弓,只好弃弓纵马而奔。祖茂说:“主公头上赤帻太显眼,会被贼人认出,咱俩换一下。”说着,孙坚与祖茂调换了帻盔,便分两路而走。华雄的人马只望着头裹赤帻的头领追赶、孙坚从小路才得以逃脱。祖茂被华雄追急了,就把赤帻挂在一个庭柱上,自已却进入树林中躲藏。华雄的军士在月下看见了柱上的赤帻,像个人站在那儿,便四面围住,不敢走近,只用箭射之,才知中计,便取了孙坚的赤帻。祖茂乘机从林后杀出,挥起双刀要去劈华雄,不料华雄大喝一声,把祖茂一刀砍倒在马下。杀到天明,华雄才领兵回关。
华雄听了,立即传令军士吃饱晚饭,乘夜下关。这夜月明风清,众军马到了孙坚寨前,已是半夜,华雄令士卒擂起战鼓。孙坚正在梦中,忽听战鼓,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相斗不过数合,李肃的人马赶到寨后,又放起火来,孙坚军营立即大乱,众将各自混战,只有祖茂紧跟孙坚,突出包围。
精读《三国演义》3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阅读欣赏《三国演义》
卓向百官曰:“吾所言,合公道否?”卢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卓乃止。司徒王允曰:“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
董卓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私谓李儒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李儒曰:“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卓喜。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毅见首级,问之,贡说详细。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贡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崔毅庄上止有瘦马一匹,备与帝乘。贡与陈留王共乘一马。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皆哭。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先是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至此果应其谶。
且说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曰:“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相结,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足痛不能行,山冈边见一草堆,帝与王卧于草堆之畔。草堆前面是一所庄院。庄主是夜梦两红日坠于庄后,惊觉,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后草堆上红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庄主问曰:“二少年谁家之子?”帝不敢应。陈留王指帝曰:“此是当今皇帝,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皇弟陈留王也。”庄主大惊,再拜曰:“臣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
让等既杀何进,袁绍久不见进出,乃于宫门外大叫曰:“请将军上车!”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但见阉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袁绍、曹操斩关人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后过来,植大呼曰:“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段珪回身便走。太后从窗中跳出,植急救得免。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匡大呼曰:“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众人俱曰:“愿斩谋兄之贼!”苗欲走,四面围定,砍为齑粉。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曹操一面救灭宫中之火,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10分钟快速读名著:《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1-40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回
《三国演义现代白话版》正在热销中,感谢广大朋友们鼎力相助。 《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何为正史,何为演义?应广大读者朋友要求,我逐回为大家解读分享。专题: 三国演义解小说 写小说三国演义 小说三国演义序
上一篇寒信是三国演义吗知乎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第二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