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回的标题是“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两个重要的事件:
1.董卓焚烧洛阳皇宫:在这一部分,董卓因为受到袁绍等人的反对,决定迁都长安,并且在离开洛阳之前,下令焚烧洛阳城中的宫殿、房屋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一行为不仅显示了董卓的残暴,也加剧了他与朝中大臣及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
2.孙坚得传国玉玺:在混乱之中,孙坚(东吴开国皇帝孙权的父亲)在洛阳皇宫废墟中找到了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发现玉玺后,孙坚没有将其交还给朝廷,而是秘密带走了。这一举动被袁绍得知后,袁绍要求孙坚归还玉玺,但孙坚否认自己找到了玉玺,从而导致了两人之间的不和,也为后来孙坚家族与袁绍家族的对立埋下了伏笔。
这一回通过描述这两个事件,展现了东汉末年政局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野心对时局的影响。
10分钟快速读名著:《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1-40回)
精读《三国演义》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白话《三国演义》第六回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是汉室宗亲。自幼喜好结纳贤良,和名士七人为友,当时号称“江夏八俊”。那七人是: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咥(音cén、dié,岑谍),字公孝。刘表和这七人结为挚友,手下有延平人蒯(音kuǎi)良、蒯越、襄阳人蔡瑁辅佐。当时接到袁绍书信,马上命令蒯越、蔡瑁带兵一万军兵作为先锋截击孙坚。
三国演义小说第六回简介
公孙瓒对刘关张说:“袁绍无能,压不住阵脚免费体验电子试玩网页游戏,时间长了必然再起争端。我们兄弟应该早早离开。”于是拔寨向北方而去。到平原县后,仍然任命刘备为平原相,自己带兵去老根据地幽州守地养军。他们走后,兖州太守刘岱向东郡太守乔瑁借粮草,乔瑁推辞不给。刘岱引于是领兵攻入乔瑁大营,杀死乔瑁后收其军士。
第二天有人报告,曹操追赶董卓时在荥阳大败而回。袁绍令人把曹操接到寨中,摆酒压惊。饮宴间,曹操借着酒劲慨叹道:“我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也都仗义而来。依照我的想法,想让本初领河内众军士,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轩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领南阳军士,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大家深沟高垒不要与战,列为疑兵。然后准备停当后,诛灭董卓逆贼,天下马上可以安定。现在都迟疑不进,暗自打自己的小算盘,大失天下人所望。我感到万分耻辱!万分耻辱!”一语说中大家心思,袁绍等诸侯无言可对。席散之后,曹操看到袁绍等诸侯各怀异心,是一群乌合之众,料定终究不能成就大事,就带领手下军士奔扬州方向去了。
袁绍问:“建章殿井中捞出的物件在哪里?”孙坚说:“我本来就没有此物,你怎么强言相逼?”袁绍说:“还是赶快把玉玺拿出来吧,以免带来祸患。”孙坚指天发誓说:“我如果真的得到此宝私自藏匿了,将来不得善终,定死在刀箭之下!”
第二天,孙坚前来辞别袁绍说:“我最近身体有点小病,想回归长沙调养,特地来辞别袁公。”袁绍笑道:“我早已知你的病根在传国玉玺上。”孙坚失色说:“这话从何而来?”袁绍说:“现在我们兴兵讨贼为国除害,玉玺是朝廷之宝,你既然有机会获得,应该当众留在盟主我这儿,等到诛灭了董卓后再归还朝廷。现在文台藏匿而去,是想要独吞吧?”孙坚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反问:“玉玺怎么会在我这里?”
秦国扫平六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命令良工将美玉雕琢成玉玺,丞相李斯在上面篆刻了八个字。后来秦王子婴投降后将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汉末王莽篡权,孝元皇太后愤怒之中用这块玉玺击打王寻和苏献,崩裂其中一角,后用黄金包镶了。光武帝刘秀在宜阳得到此宝,传位到现在。听说十常侍作乱期间劫持少帝出北邙,回到宫中惟独不见了此宝。现上天把玉玺授予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这个地方不宜久留,可速回江东,另图大事。
这玉原是楚国一个名叫卞和的农民发现的。他在荆山脚下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大石之上,因为传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于是就把大石头进献给了楚文王。文王命工匠切开石头,里面果然有一块美玉,故得名“和氏璧”。后来这块“和氏璧”流落到赵国,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
这时有军士报告说,有士卒在井中捞起一妇人尸体,虽然日久但其尸身未烂,是宫女样装束。其脖颈下带一锦囊,打开锦囊看时,里面有一只用金锁锁着的朱红小匣。孙坚命人打开小锁观看,见是一颗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下面缺一角,用黄金镶嵌;上面有篆文八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阅读欣赏《三国演义》第六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秦始皇)。’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君位)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密谕军土勿得漏。
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坚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三国演义》第六回:貂蝉与连环计
第二天,董卓得意洋洋地驾车入朝。王允一见董卓来了,大喝一声:“反贼来到,武士们快动手!”话音刚落,一百余名武士蜂拥而上,刀剑直向董卓刺去。董卓身穿厚甲,胸背受到保护,只是被刺伤了臂膀。他从车上滚了下来,大声呼喊:“我儿吕布快来救我!”
董卓回头不见吕布,心中怀疑,连忙赶回相府,一直找到后花园,撞见吕布和貂蝉在风仪亭搂抱在一起,不禁怒吼一声。吕布放开貂蝉,回身便逃。董卓拿起画戟,要刺向吕布。吕布走得快,董卓身子胖,走不动,便把画戟远远地掷向吕布,吕布反手一下将画戟打落在地上,飞也似地逃出后园。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六章:貂蝉巧施美人计
董卓气呼呼地回到后堂,貂蝉早已哭成泪人。她对董卓说:“刚才我正在后园看花,吕布提着戟进来,把我赶到风仪亭,图谋不轨。我要投池自尽,反而被他抱住,幸亏太师及时赶到,救了我的性命。”董卓信以为真,立即决定带着貂蝉去郿坞。
此后一个多月没见貂蝉,吕布更着急了。那天董卓生病卧床,吕布进去问安。恰巧董卓睡着了,貂蝉在床后探出半个身子,不敢说话,只是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又指指董卓,泪流不止。吕布见状,心里如刀绞一般。这时董卓忽然睁开眼,发现吕布站在床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床后。董卓回头一瞧,床后站着貂蝉。他气坏了,大骂了吕布一顿,叫左右卫士把他赶出去,并宣布不准他再进内室。
三国演义 第六回吕布射戟解纷争 曹操煮酒论英雄
后来,就术被刘备击败,吐血而死。集中笔力鹤画了吕布、曾操的形象。“辕门射戟”可以说是吕有一生的峰之作,将自己的才智武功尽情地展露出来。作为一名武典,吕布的行动一般遵从谋士的规划。而此次,他却别出心氟,让“桂门射戟”的计谋化解了一场冲突,匪夷所思。作者如此写吕布一笔,丰满了人物形象,避免了人物形象过于单薄的弊病,实在是高明。描画曹操时,作者一方面写了曹操把持朝纲、欺压君臣的跋扈之态,一方面也写出了曹操豪气干云的英雄之志,可谓曲中有直,直中有曲,使“奸雄”的形象更为饱满、鲜活。
挖通地道,直到公孙瓒所居的楼下,放起火来。公孙瓒无路可走,先杀了妻子、儿女,然后自缢而死。袁绍得了公孙瓒的兵马,实力大增。袁绍的弟弟袁术在淮南骄奢淫逸,导致众叛亲离,今日想要回归河北投靠袁继,若二人协力,便很难对付了,丞相要及早图之。”刘备听说公孙嗽已死,追念昔日的推荐之恩,不胜感伤,便以对付袁术为脱身之计,引兵五万去了徐州。
第一天,曹操又请刘奋宴饮,正饮间,忽然有人禀报,满宠打听袁绍的游息已回。曹操召人问他,满宠道:“公孙瓒已经被袁绍攻破了。”对洛急忙说道:“请详详细细地说来。”满宠道:“公孙瓒打不过袁绍,便筑城围圈,圈上建楼,高十丈,名曰易京楼,储存粮草三十万以自守。战士出入不停。有人被袁绍围困,众人都请求救他。公孙瓒说:'若是救了他们,那么以后出战的人会觉得即使被围,也会有人来教,就不会尽力死战了。
回去的路上,刘备把筷子落地之事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告诉了关、张二人。二人询问是什么意思。刘备道:“我学习园圃技艺,正是为了让曹操知道我胸无大志。没想到曹操竟然称我为英雄,我一惊之下将筷了落着下,耐心房柴生餐,房以借害的雷声遮掩过去。”二人连呼:尼长离起!"
大雨刚停,关羽、张飞二人便手提宝剑,闯入后园。原来二人射箭回来,听说刘备被曹操请去了,担心曹操不怀好意,慌忙来相府打听。曹操问二人为何而来。关羽道:“听说丞相和兄长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刻画出关羽胸有韬略的一面。)曹操笑道:“这又不是鸿门宴,哪里用得上项庄、项伯?”
”曹操用手指指刘备,又指指自己,道:“现在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听了,大吃一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到了地下。(刘备此刻实力远不及曹操,身处虎穴,正自韬光养晦。曹操说出此话,刘备以为他看出自己争雄天下的志向,一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天上正好响起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落。刘备俯身从容地捡起筷子,道:“雷霆的威力真大,我的筷子都被震掉了。”(刻画出刘备灵活机变的一面。)曹操大笑,道:“大丈夫还怕打雷?”刘备道:“圣人遇到疾雷暴风都会面容变色,我又怎能不害怕?”于是,曹操便不再怀疑刘备有争雄天下之心了。
曹操道:“孙策不过是倚仗父亲的名望,算不得英雄。”刘备道:“益州刘季玉,可算英雄吗?”曹操道:“刘璋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实际上只是看守门户的走狗而已,怎能称之为英雄呢?”刘备道:“那么像张绣、张鲁、韩遂诸人,怎么样呢?”曹操鼓掌大笑道:“这都是些碌碌无为的小人,何足挂齿!”刘备道:“除了这些人,我实在不知道谁算得上英雄了。”曹操道:“所谓英雄,应该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道:“那么,谁配称英雄呢?
刘备道:“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算英雄?”曹操笑道:“冢中枯骨,我早晚要除掉他!”刘备又道:“河北袁绍,家世显贵,现在盘踞冀州,手下有很多能人,可算英雄?”曹操又笑,道:“袁绍优柔寡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也不是英雄。”刘备道:“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可算英雄?”曹操道:“刘表有名无实,也不是英雄。”刘备又道:“孙策血气方刚,雄踞江东,应该算是英雄了吧?”
”刘备心神方定,随曹操来到小亭。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然阴云密布,刮起了龙卷风。曹操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天下英雄也像龙一样。玄德走遍天下,一定知道谁是英雄。”刘备道:“我肉眼凡胎,怎能识得英雄?”曹操道:“不要太过谦虚了。”刘备答曰:“刘备得到您的恩典庇护,才得以在朝中为官。至于天下英雄,刘备实在不知。”曹操道:“即便是不识其面,也一定听说过他的名气。”
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随后,曹操拉着刘备的手网页东方解密游戏下载安装,来到后园,道:“你学种菜植花之技很不容易呀!”刘备这才放心,道:“不过是无事消遣罢了。”曹操指着园中青梅道:“刚才见到枝头的梅子青青,让我想到去年征讨张绣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行军途中缺水,将士皆渴,于是我心生一计,拿着鞭子向前假装指着,说:'前面有梅林。’将士们听到,口内都生唾沫,于是便不渴了。今天看到此梅,不可不赏。又恰逢煮的酒已好,所以邀请你到小亭相会。
且说刘备担心曹操看出自己有争雄天下的心思,就在后园内种菜,装出一副与世无争的姿态,就连关羽、张飞二人也被他蒙在鼓里。一日,关、张二人去城外射箭,刘备独自在后园浇菜,突然曹操的大将许褚、张辽带着十几人来请刘备前去相府。刘备不好推辞,只得跟着他们去见曹操。曹操见了刘备,笑道:“玄德兄,你在家做好大事!”刘备听了,吓得面如土色,心想:“难道和董承他们密谋的事被曹操知道了?”
下泪来,夜不能寐。第二天,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先后来到董承家中,谈起了田猎之事。说起曹操对天子如此无礼,个个愤愤不平。董承见他们与自己同心,便拿出密诏,与他们共同商议讨伐曹操的事情。之后,他们又请来将军吴子兰。正商议间,西凉太守马腾来访,表示愿意加入讨伐曹操的队伍,于是六人歃血为盟。次日夜里,董承又找来了刘备,七人约定凑齐十个人后,共讨曹操。大家商议到五更,才相别去了。
《三国演义》第六回 连环计
草船借箭:刘备攻打曹操的樊城时,箭矢不够,他派诸葛亮发起了著名的草船借箭计。诸葛亮亲自率领小船前往曹军大营,借着夜晚的黑暗和火光的掩护,装作恐惧和退却的样子而故意吊起重锚,引起曹军的怀疑。曹军为了追击,连夜向大营借箭。诸葛亮趁机下令放箭,只是在每支箭之间都夹带了一束稻草,箭射到刘备的军营后,将稻草点燃,使得箭矢上燃起一片火焰,给曹军留下了强大的军事威迫。这一计策不仅解决了刘备的困局,还大大增强了蜀军士气。
真是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诸侯们拥兵自立,各怀鬼胎,都在想着怎么争夺地盘,获取利益,有谁真想管汉室的存亡。
曹操此时是朝廷的“通缉犯”,前“骁骑校尉”,依靠在陈留太守张邈的门下,无兵、无饷、无地盘,人微言轻。还不如现在的平原令刘备,至少是朝廷命官。(布衣寒门难出头,朝中无人难做官,刘备苦得八品县尉)
专题: 三国演义小说名 三国演义小说者 三国演义听小说上一篇新三国演义第八部小说
下一篇三国演义第一章原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