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它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对于青少年来说,《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途径。
1.国家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网站:许多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其中可能包括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些版本通常会经过编辑,以适应青少年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2.教育机构推荐的在线平台:一些教育网站或学校可能会推荐特定的在线阅读材料,这些材料通常已经过筛选,适合青少年阅读。
3.正规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很多出版社也会提供电子书购买或免费试读的服务,您可以在这里找到专门为青少年改编的《三国演义》版本。
4.使用电子书应用程序:如多看阅读、掌阅iReader等,这些应用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为青少年特别编辑的版本。
在选择在线阅读资源时,请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访问不可信的网站。同时,鼓励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以及历史背景,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好文】《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孔明借箭》
鲁肃去看望后,来到诸葛亮船中,对诸葛亮说:“今天公瑾怒责公覆,我们都是他的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江东客人,为什么袖手旁观,不发一言?”诸葛亮笑道:“子敬你这是明知故问,故意糊弄我。”鲁肃问:“我和先生渡江以来,没有一事隐瞒,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诸葛亮说:“子敬难道不知道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是他定下的计谋吗?为什么还要让我去劝他?”鲁肃这才顿悟。
周瑜听完后勃然变色三国 格子类的单机游戏,大怒说道:“我奉主公命令都督兵马破曹,谁敢有再言降者必斩。现在正是两军相敌,你敢说出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杀你首级,难以服众将之心!”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斩杀报来。黄盖也大怒说道:“我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时哪里会有你这号人物?”
第二天,周瑜鸣鼓大会诸将到帐下,诸葛亮也在座。周瑜说:“曹操带领百万之众,大寨连绵三百多里,不是一天能攻破的。现在我命令众将各领三个月的粮草,准备长期御敌。”话音未落,黄盖出来说:“不要说是三个月,便是支付上三十个月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能够在这个月内攻破便破,如果这个月攻不破曹军,我看不如按照张子布所说,早早弃甲倒戈,北面受降为善!”
三国演义小说青少年版在线阅读
却说周瑜夜深坐在帐中看书,忽然看到黄盖悄悄地到中军帐来见。周瑜说:“公覆将军深夜来到,肯定有重要事情教我。”黄盖说:“敌众我寡,不宜久持,都督何不采用火攻之计战胜曹操?”周瑜问:“谁教你来献此计?”黄盖说:“这主意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谁也没有教我。”周瑜说:“我也正想施用此计,所以留下蔡中、蔡和沟通消息,但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实施我的诈降计。”黄盖说:“我愿意执行此计。”周瑜说:“不受些苦痛,曹操怎么会轻易相信。”黄盖说:“我受孙氏几代厚恩,虽然肝脑涂地,也万死不辞。”周瑜拜谢说:“公覆能够执行这条苦肉计,真是江东百姓的万幸。”黄盖说:“都督放心,我死而无怨。”说完拜谢而出。
鲁肃默然退出,就去说给诸葛亮,诸葛亮笑而不答。鲁肃问:“孔明先生为什么发笑?”诸葛亮说:“我笑子敬不识得公瑾用计。大江隔远,细作之间很难往来。曹操派蔡中、蔡和到江诈降,刺探我军中军机,公瑾将计就计,正要让他俩通报消息。兵不厌诈,这是公瑾的谋略。”鲁肃这才省悟。
周瑜秘密唤来甘宁吩咐道:“这两人不带家小而来,肯定不是真投降,是曹操派来作为奸细的。我现在想将计就计,叫他俩通报消息。你平日里要殷勤相待,暗地里加以提防。到出兵那天,我要先杀他两个祭旗。你千万要倍加小心,不能有任何疏忽。”甘宁领命而去。
第二天,两人带领五百名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朝着南岸驶去。且说周瑜正在研究进兵之事,忽然报告江北有船来到三江口,说是蔡瑁的弟弟蔡中、蔡和前来投降,周瑜命人唤入。两人入帐哭拜说道:“我的兄长无罪被操贼所杀。我们两人想替兄长报仇。特地前来投降,望都督收纳,我们愿意作为前部。”周瑜大喜,重赏了两人,立即命令两人到甘宁帐下作为前部,两人拜谢后自以为得计。
曹操当夜秘密召唤两人入帐嘱付说:“你们两个人带领少许军士,前去东吴诈降。只要那边有什么动静,立即派人密报过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你们俩不要怀有二心!”两人说:“我们蔡氏家族的妻子子女都在荆州,怎么敢怀有二心,丞相不要怀疑。我们两人必定会取下周瑜、诸葛亮的首级,献到麾下。”曹操重重加赏。
却说曹操平白无故损失了十五六万支箭(因为还有很多落入了水中),心中气闷。荀攸献计说:“江东有周瑜、诸葛亮两人用计,一时难以攻破。可以派人去东吴诈降作为内应,方便沟通消息,以便进行图谋。”曹操说:“先生这话正合我意。你看看军中谁可执行这条计策?”荀攸说:“蔡瑁被诛杀后,蔡氏宗族全都还在军中。蔡瑁的族弟蔡中、蔡和现在是副将。丞相可以用大恩笼络,派他们到东吴诈降,肯定不会引起东吴怀疑。”
周瑜说:“既然我们两人所见相同,那这大方向就定下来了,但千万不要漏泄出去。”诸葛亮说:“两家同盟的大事,怎么能有漏泄之理。我料定曹操虽然两番被我这条计策算计过,必然再不防备。都督想办法大胆实施就可以了。”宴席散去,众将都不知道这事。
不一会,诸葛亮进大寨去见周瑜。周瑜出帐迎接,夸赞道:“先生神算,真让我敬服。”诸葛亮说:“诡异小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周瑜邀请诸葛亮入帐饮酒。周瑜说:“昨天我主孙权派遣使者前来催督进军,我没有什么破敌之计,愿先生教我。”诸葛亮说:“我是碌碌庸才,哪里有什么妙计!”周瑜说:“我前几天观察曹操水寨,布寨极是严整有法,不是随便可以攻取的。我苦思得一计,不知道行不行。先生也为我一起决择。”诸葛亮说:“都督先不要说出。咱俩各自写在手心中,再看看是相同还是不同。”
船到岸边时,周瑜已经派来五百名军士在江边等候搬箭。诸葛亮让他们到船上去取,总共有十多万支,都搬到中军帐交付。鲁肃见到周瑜后,详细说了诸葛亮借箭之事。周瑜大惊,慨然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后人有诗赞曰: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原著在线阅读 飞歌传媒推荐)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的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情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
董承览毕,涕泪交流,一夜寝不能寐。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乃放诏于几上,沈思灭操之计。忖量未定,隐几而卧。
承辞操归家,至夜独坐书院中,将袍仔细反复看了,并无一物。承思曰:“天子赐我袍带,命我细观,必非无意;今不见甚踪迹,何也?”随又取玉带检看,乃白玉玲珑,碾成小龙穿花,背用紫锦为衬,缝缀端整,亦并无一物,承心疑,放于桌上,反复寻之。良久,倦甚。正欲伏几而寝,忽然灯花落于带上网页语言游戏视频素材下载,烧着背衬。承惊拭之,已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急取刀拆开视之,乃天子手书血字密诏也。诏曰:“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近日操贼弄权,欺压君父;结连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不由朕主。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大臣,朕之至戚,当念高帝创业之艰难,纠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奸党,复安社稷,祖宗幸甚!破指洒血,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负朕意!建安四年春三月诏。”
话说曹操举剑欲杀张辽,玄德攀住臂膊,云长跪于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使招安臧霸。霸闻吕布已死,张辽已降,遂亦引本部军投降。操厚赏之。臧霸又招安孙观、吴敦、尹礼来降;独昌豨未肯归顺。操封臧霸为琅琊相。孙观等亦各加官,令守青、徐沿海地面。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大犒三军,拔寨班师。路过徐州,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操曰:“刘使君功大,且待面君封爵,回来未迟。”百姓叩谢。操唤车骑将军车胄权领徐州。操军回许昌,封赏出征人员,留玄德在相府左近宅院歇定。
军行至济北,夏侯渊等迎接入寨,备言兄夏侯惇损其一目,卧病未痊。操临卧处视之,令先回许都调理。一面使人打探吕布现在何处。探马回报云:“吕布与陈宫、臧霸结连泰山贼寇,共攻兖州诸郡。”操即令曹仁引三千兵打沛城;操亲提大军,与玄德来战吕布。前至山东,路近萧关,正遇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领兵三万余拦住去路。操令许褚迎战,四将一齐出马。许褚奋力死战,四将抵敌不住,各自败走。操乘势掩杀,追至萧关。探马飞报吕布。
却说高顺引张辽击关公寨,吕布自击张飞寨,关、张各出迎战,玄德引兵两路接应。吕布分军从背后杀来,关、张两军皆溃,玄德引数十骑奔回沛城。吕布赶来,玄德急唤城上军士放下吊桥。吕布随后也到。城上欲待放箭,又恐射了玄德。被吕布乘势杀入城门,把门将士,抵敌不住,都四散奔避。吕布招军入城。玄德见势已急,到家不及,只得弃了妻小,穿城而过,走出西门,匹马逃难,吕布赶到玄德家中,糜竺出迎,告布曰:“吾闻大丈夫不废人之妻子。今与将军争天下者,曹公耳。玄德常念辕门射赖之恩,不敢背将军也。今不得已而投曹公,惟将军怜之。”布曰:“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害他妻子。”便令糜竺引玄德妻小,去徐州安置。布自引军投山东兖州境上,留高顺、张辽守小沛。此时孙乾已逃出城外。关、张二人亦各自收得些人马,往山中住扎。
吕布见了,大骂曰:“操贼焉敢如此!”遂将使者斩首。先使陈宫、臧霸、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稀,东取山东兖州诸郡。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令宋宪、魏续西取汝、颍。布自总中军为三路救应。
且说吕布在徐州,每当宾客宴会之际,陈珪父子必盛称布德。陈宫不悦,乘间告布曰:“陈珪父子面谀将军,其心不可测,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无端献谗,欲害好人耶?”宫出叹曰:“忠言不入,吾辈必受殃矣!”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一日,带领数骑去小沛地面围猎解闷,忽见官道上一骑驿马,飞奔前去。宫疑之,弃了围场,引从骑从小路赶上,问曰:“汝是何处使命?”那使者知是吕布部下人,慌不能答。陈宫令搜其身,得玄德回答曹操密书一封。宫即连人与书,拿见吕布。布问其故。来使曰:“曹丞相差我往刘豫州处下书,今得回书,不知书中所言何事。”布乃拆书细看。书略曰:“奉明命欲图吕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备兵微将少,不敢轻动。丞相兴大师,备当为前驱。谨严兵整甲,专待钧命。”
早有探马报曹操,说张绣尽撤兵在西北角上,呐喊守城,东南却甚空虚。操曰:“中吾计矣!”遂命军中密备锹钁爬城器具。日间只引军攻西北角。至二更时分,却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过壕去,砍开鹿角。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曹军急退,背后张绣亲驱勇壮杀来。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张绣直杀至天明方收军入城。曹操计点败军,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吕虔、于禁俱各被伤。却说贾诩见操败走,急劝张绣遗书刘表,使起兵截其后路。表得书,即欲起兵。忽探马报孙策屯兵湖口。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计也。今操新败,若不乘势击之,后必有患。”表乃令黄祖坚守隘口,自己统兵至安众县截操后路;一面约会张绣。绣知表兵已起,即同贾诩引兵袭操。
却说贾诩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将计就计而行,乃谓张绣曰:“某在城上见曹操绕城而观者三日。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绣曰:“然则奈何?”诩曰:“此易事耳。来日可今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蒙于东南房屋内,却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任他在东南角上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起,操可擒矣。”绣喜,从其计。
却说张绣知操引兵来,急发书报刘表,使为后应;一面与雷叙、张先二将领兵出城迎敌。两阵对圆,张绣出马,指操骂曰:“汝乃假仁义无廉耻之人,与禽兽何异!”操大怒,令许褚出马。绣令张先接战。只三合,许褚斩张先于马下,绣军大败。操引军赶至南阳城下。绣入城,闭门不出。操围城攻打,见城壕甚阔,水势又深,急难近城。乃令军士运土填壕;又用土布袋并柴薪草把相杂,于城边作梯凳;又立云梯窥望城中;操自骑马绕城观之,如此三日。传令教军士于西门角上,堆积柴薪,会集诸将,就那里上城。城中贾诩见如此光景,便谓张绣曰:“某已知曹操之意矣。今可将计就计而行。”正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不知其计若何,且听下文分解。
专题: 轻小说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写小说 小说老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前十回梗概
下一篇三国演义是哪代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