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的标题是“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这一回主要讲述了两个重要的故事:
1.庞德抬榇决死战:曹操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人攻打东川的刘备,而刘备则派遣黄忠和法正等人迎战。在此期间,曹操又派出了勇将庞德(字令明)前往助战。庞德为了表示自己必胜的决心,竟然抬着棺材出征,誓与敌人决一死战。在与关羽的交战中,庞德表现得非常英勇,甚至一度让关羽感到吃力。然而,最终庞德还是被关羽所俘虏,并且因为拒绝投降而被处死。
2.关羽放水淹七军:关羽得知曹操派遣大军来攻,便利用襄江和汉水的地理优势,故意放水淹没曹军的七支军队,从而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一战术不仅显示了关羽的军事才能,也极大地削弱了曹军的力量,为后来刘备势力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一回通过这两个故事,展现了《三国演义》中武将的英勇与智谋,同时也反映了战争中的残酷与策略。关羽和庞德两位英雄人物的形象,在这段叙述中得到了深刻的刻画。
三国演义之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却说魏军屯于罾口川,连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来见于禁曰:“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叱曰:“匹夫惑吾军心耶!再有多言者斩之!"成何羞惭而退,却来见庞德,说此事。德曰:“汝所见甚当。于将军不肯移兵,吾明日自移军屯于他处。”
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却说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 “于禁必为我擒矣。”将士问曰:“将军何以知之?”关公曰:“‘鱼’入‘罾口’,岂能久乎?”诸将未信。公回本寨。时值八月秋天,骤雨数日,公令人预备船筏,收拾水具。关平问曰:“陆地相持,何用水具?”公曰:“非汝所知也,于禁七军不屯于广易之地,而聚于罾口川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必然泛涨,吾已差人堰住各处水口,待水发时,乘高就船,放水一淹,樊城、罾口川之兵皆为鱼鳖矣。”关平拜服。
却说关公回营,拔了箭头。幸得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之。关公痛恨庞德,谓众将曰:“吾誓报此一箭之仇!”众将对曰:“将军且暂安息几日,然后与战未迟。”次日,人报庞德引军搦战,关公就要出战,众将劝住。庞德令小军毁骂。关平把住隘口,分付众将休报知关公。庞德搦战十馀日,无人出迎,乃与于禁商议日:“眼见关公箭疮举发,不能动止,不若乘此机会,统七军一拥杀入寨中,可救樊城之围。”于禁恐庞德成功,只把魏王戒旨相推,不肯动兵。庞德累欲动兵,于禁只不允,乃移七军转过山口打开网页弹出网页游戏页面,离樊城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领兵截断大路,令庞德屯兵于谷后,使德不能进兵成功。
却说关公回寨,谓关平曰:“庞德刀法惯熟,真吾敌手。”平曰:“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关公曰:“吾不杀此人,何以雪恨?吾意已决,再勿多言!”次日,上马引兵前进。庞德亦引兵来迎。两阵对圆,二将齐出,更不打话,出马交锋。斗至五十馀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平眼快,见庞德拽弓,大叫:“贼将休放冷箭!”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关平马到,救父回营。庞德勒回马轮刀赶来,忽听得本营锣声大震。德恐后军有失,急勒马回。原来于禁见庞德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禁威风,故鸣金收军。庞德回马,问:“何故鸣金?”于禁曰:“魏王有戒:关公智勇双全。他虽中箭,只恐有诈,故鸣金收军。”德曰:“若不收军,吾已斩了此人也。”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早有人报知关公。公大怒,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亲来迎敌庞德。关平接着,言与庞德交战,不分胜负。关公随即横刀出马,大叫曰:“关云长在此,庞德何不早来受死!"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关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馀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二将各退。庞德归寨,对众曰:“人言关公英雄,今日方信也。”正言间,于禁至。相见毕,禁曰:“闻将军战关公,百合之上,未得便宜,何不且退军避之?”德奋然曰:“魏王命将军为大将,何太弱也?吾来日与关某共决一死,誓不退避!”禁不敢阻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却说关羽回营后拔了箭头。幸好箭射不深,用金疮药敷贴好。关羽痛恨庞德,对众将说:“我誓报这一箭之仇!”众将说:“将军暂且安息几日,然后和他大战不迟。”次日,有人报告庞德领军搦战,关羽就要出战,众将赶忙劝住。庞德命令几名大嗓门的小卒辱骂。关平紧紧把过守住隘口,吩咐众将不要报告关羽。
庞德回马问:“为什么鸣金?”于禁说:“魏王有训诫:关羽智勇双全。他虽然中箭,只恐怕其中有诈,所以鸣金收军。”庞德说:“你如果刚才不收军,我已经刀斩了关羽。”于禁说:“紧行无好步,我们应当缓缓图谋。”庞德也不知道于禁的真实想法,只是懊悔不迭。
第二天,关羽上马领兵前进,庞德也领兵前来迎击。两阵对圆处,两将齐出,更不搭话出马交锋。斗到五十多个合,庞德拨回马拖刀退走,关羽随后追赶。关平恐怕父亲有疏失,也随后赶去。关羽口中大骂:“庞贼!你想要使用拖刀计,我难道惧怕你吗?”原来庞德假装使用拖刀计,却把刀在鞍鞒上挂好,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过去。关平眼快,看到庞德拽弓,大叫道:“贼将休放冷箭!”关羽急忙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来到,躲闪不及正中左臂。关平马到,搭救父亲回营。庞德勒回马抡刀追赶时,忽然听到本营中锣声大震。庞德担心后军有失,急忙勒马退回。原来是于禁看到庞德射中了关羽,恐怕他立了大功,灭己威风,故意鸣金收军。
却说关羽回到寨中对关平说:“庞德刀法惯熟,算得上我的真正敌手。”关平说:“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这人,也只是西羌一小卒。倘若有点疏虞,会有负伯父重托。”关羽说:“我不杀这人,怎么雪恨?我意已决,你不要再多说!”
庞德归寨后对众人说:“人们都说关羽英雄,今天我才相信。”正说话之间于禁来到。相见完毕后于禁说:“听说将军大战关羽百合之上,没有占得任何便宜,为什么不暂且退军躲避?”庞德愤然说:“魏王命于将军为大将,为什么说话这么没有底气?我明天和关羽决一死战,誓不退避!”于禁不敢阻拦而回。
早有人报告了关羽,关羽大怒,命令廖化去攻樊城,自己亲自迎敌庞德。关平接着,说和庞德交战不分胜负。关羽随即横刀出马,大叫道:“关云长在此,庞德还不早来受死!”鼓声响处,庞德出马说道:“我奉魏王旨意,特来取你首级!你如果不信,我已经备好了棺材在这里。你如果怕死,早早下马受降!”关羽大骂道:“量你一介匹夫,有什么本事!看我青龙刀斩你这个鼠贼!”纵马舞刀直取庞德,庞德抡刀来迎。两将大战百余回合,精神倍增,两军都看得痴呆了。魏军恐怕庞德有闪失,急忙下令鸣金收军。关平担心父亲年老,也急忙鸣金,两各自退回。
两阵对圆处,魏营中一面皂旗上大书“南安庞德”四个白字。庞德青袍银铠,钢刀白马,立在阵前,背后五百军兵紧紧跟随,步卒数人肩抬着棺材出来。关平大骂庞德:“背主之贼!”庞德问部卒:“这是什么人?”有人回答:“他是关羽的义子关平。”庞德叫道说:“我奉魏王旨意,来取你父亲的首级!你只是名疥癞小儿,我不杀你!快快唤出你的干爹来战!”关平大怒,纵马舞刀直取庞德,庞德横刀来迎。大战三十多个回合后不分胜负,两家各自歇兵。
却说关羽正坐在大帐中,忽然探马飞报:“曹操派于禁为将,领七支精兵到来。前部先锋庞德,在军前抬着一副棺材,口出不逊,说誓要和将军决一死战,现在军兵离城只有三十多里。”关羽听完后勃然变色,美髯飘动,大怒道:“天下英雄听说我的威名后无不畏服。庞德这个混蛋,怎敢藐视我!关平你负责攻打樊城,我亲自去斩了这个匹夫,以雪我恨!”关平说:“父亲不能动用泰山之重,和顽石争夺高下。我愿意替代父亲前去会战庞德。”关羽说:“你先去试一试,我随后便去接应。”关平出帐后提刀上马,领兵去迎击庞德。
十六、画虎画皮难画骨:认识一个人容易,但是想了解他内心却很难。“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应是元明时期广为流行的民间谚语,在多部杂剧、小说中有提及,比如较早可见于孟汉卿的元杂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河南府一个叫李德昌的商贩到千里之外做买卖,利增百倍,但在归途中淋雨着凉,生一场大病,只得在破古庙中避雨。在这里遇到一卖魔合罗(木雕、泥塑等玩具玩偶)的老汉,说出自己做买卖获利颇丰,还托老汉带信,让家人来带自己回去。老汉是个谨慎之人,要他不可轻信陌生人,以免被图财害命,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后来果然应了这句话,但不是被陌生人所害,而是被图谋他家财和老婆的堂弟鸩死。
十五、画虎不成反类狗:同“画虎刻鹄”,比喻事情没有办好,反而搞得更糟。语出东汉史书《东观汉记》第48章,马援给侄子的信中说:“学庞伯高不就,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马援要求侄子向龙伯高学习,因为就算做不到百分之百相似,依然能成为一个沉稳敦厚的君子,就像雕刻鸿鹄不成,起码还像一只鹜。但如果学杜季良一样豪侠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不分好人坏人,效仿不成,容易堕落成轻薄之人,这就像把老虎画成了狗。
十四、虎贲中郎:虎贲中郎将是汉朝的官名,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若以典故论,则要把“虎贲”和“中郎”拆开,虎贲指武士,“中郎”指的是东汉末年做过左中郎将的蔡邕。《后汉书·郑孔荀列传》记载,孔融曾与蔡邕交好,退居闲职后每日与宾客饮酒,见到有个虎贲武士长得像死去的好友蔡邕,便常邀他对饮,寄托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十三、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离开重林隐蔽的山林后,来到平地上连猎犬都斗不过了。形容失去优势后,原来地位、实力不高的敌人、属下都能欺负自己。语出《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会,将他开除出取经队伍,后来失去保护的唐僧在寻路中误入黄袍怪的“碗子山波月洞”,被小妖们捉了起来,吴承恩感叹道“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后来这句话被当作格言收录在《增广贤文》中,广为流传。
十二、羊质虎皮:质:本质,皮:外表,比喻外强中干,徒有其表。语出西汉文学家扬雄的《法言·吾子》。有弟子问扬雄:“假如有人改个跟孔子一样的姓名,入孔子的家门,坐他的位子,穿他的衣裳,能不能认为这个就是孔夫子本人呢?”,扬雄回答:“他的外表可以算是,但其实质却不是。就像一只羊在外面披了张虎皮,但它还是以草为食,见到豺狼也会害怕,而忘记自己装扮成老虎了。”
十一、虎父无犬子:英雄的父亲,生出的儿女也很出色。出自巜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领大军伐吴。当他看到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苞在战场上英勇不输其父,不禁赞叹“虎父无犬子也”。可惜即便手下猛将如云,蜀军在这场夷陵(猇亭)大战中依然被陆逊指挥的吴军火烧连营,实力遭遇重创,蜀主刘备也病死于白帝城中。
十、龙行虎步:形容走路气势不凡,为人有雄心壮志。出自《宋书·本纪卷一·武帝上》:东晋末年,刘裕(后来南朝宋的开创者)在权臣桓玄手下任将,战功不凡,桓玄很器重他,甚至篡夺帝位前还遣人打听他的意见。有人看出刘裕是个有雄心的人,劝恒玄说:“刘讳(即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刘裕这个人走路有龙虎之气势,眼神顾盼不凡,恐怕胸有大志,不甘居人下,应该早点处置他。)但桓玄知道要北上平荡中原,只有刘裕能担重任,因此反而重赏刘裕将士。
九、虎尾春冰:出自《尚书·周书·君牙》一节:“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周穆王任命君牙为大司徒,述说自己继承先王遗业时刻像踩着老虎的尾巴,又像走在春天即将解冻的冰上一样警惕,勉励君牙要尽力辅佐。“虎尾春冰”比喻处境危险,朱熹有诗句云:“烦君属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
七、舍身饲虎:是一个佛教典故,出自《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传说古印度某国王带三个王子去打猎,三王子摩诃萨埵见一饥渴难忍的母虎带着两只小虎无处觅食,奄奄一息,且母虎将要吞食幼虎以求生,萨埵王子捐身于虎任其啖食,但老虎已无力气撕咬,王子又利用利木刺伤自己,饿虎舐其血后方恢复力气吃其肉身。萨埵王子以这一舍身饲虎的善举得以转世到净饭国单机三国电脑游戏下载教程,后悟道成佛,萨埵王子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
六、放虎归山:或称“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归山林,比喻放走敌人,会给自己留下后患。出自裴注《三国志·蜀书·刘巴传》:东汉末年益州的刘璋长年无法从张鲁手中夺下汉中,就引刘备入川帮忙,璋手下刘巴劝谏∶“备,雄人也,入必为害……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池。”可惜刘璋不听,后来蜀中为刘备所夺。
五、调虎离山∶把老虎引开它所长居的山岗,在一个它所陌生的环境更容易围困猎杀。是《三十六计》兵法“攻战计”之一:“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等有利的时机出现围困敌人,制造人为假象迷惑敌方,不适合进攻时就引诱对方离开他的阵地。
四、初生牛犊不怕虎∶牛犊即小牛,刚出生的小牛不知老虎之威猛,自然无所惧怕。《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曹军的先锋庞德抬着一口官材来救樊城之围,表示要与关羽决一死战。关羽的儿子关平劝说道∶“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意思是此人是个无名小卒,不知您的威风,不值得与他纠缠,如果有损失,反而耽误了刘备军令。后来庞德果然与关羽武力势均力敌,关羽只好掘堤水掩七军,智取于禁、庞德,威名震于华夏。
三、暴虎冯河∶暴虎:徒手与虎搏斗,冯河,“冯”读“凭”,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语出《论语·述而》,子路妒忌孔子称赞颜渊,问“假如您领兵打仗,会带谁去呢?”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不会带有勇无谋,不顾性命的人去,会带善于庄重谋划,严谨应对之人,以此规劝子路克服鲁莽冲动的性格。
二、伴君如伴虎:比喻大人物喜怒无常,陪伴其身边时刻有杀身之祸,故言行要当心。自出清代演义小说《呼家将》第四回:呼延家是北宋开国元勋,获赐太祖金鞭,用于纠察文武,打奸除恶。仁宗皇帝宠爱庞妃,庞妃恃宠而娇,僭用皇后的仪仗出行,在路上被呼延丕显持金鞭训责,表面应承撤换仪仗,背后却砸烂仪仗凤辇,企图陷害忠良。太监陈琳看出用意,劝说这是诓君之罚,伴君如伴虎,不可玩过了头。不成想皇帝禁不住庞妃反复吹枕边风,真降旨去抄呼延一家。
专题: 三国演义版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毛 三国演义声小说上一篇三国演义电视剧小说书
下一篇三国演义小说前十回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