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特别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三家归晋”是指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最终被西晋所统一的历史结局。
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并没有直接以“三家归晋”作为章节标题或主要情节来描述这一历史过程。但是,小说的最后部分确实提到了三国归晋的过程。具体来说,随着三国各自内部问题的加剧以及外部力量的变化,蜀汉先是在263年由魏国灭亡;随后,魏国内部发生政变,司马氏家族掌握了*权,建立了晋朝(266年);最后,晋朝于280年灭掉了最后一个独立政权——东吴,实现了全国的再次统一。
他说,别着急,后面我们会讲到的。其中有个很*的原因,就是司马炎是在不触动世家*族*益的前提下走向人生巅峰的,后续没有做好自己拿捏世家*族的预案,最后两方*力分庭抗礼。皇权与世家是你进我退的关系,皇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高度集权。而西晋正好相反,权力高度分散,表面上西晋实现了*统一,其实是回到了周朝诸侯国的模式,很是脆弱。
他说,一定的,任何政权的初期都是野蛮发展模式,一是有不健全的因素,二是要做分功回馈,毕竟各*家族出钱出力,总要给一些具体的回报吧?人家贪点拿点不是应该的吗?所以司马家族上任后,整个官场是非常黑暗的,比东汉末年还黑。针对这个问题,杜预曾经向司马炎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然后区别对待,或迁或黜,但是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其实不难理解,司马炎若是推行这个,贵族们会怎么想?你们司马家族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三国演义之三家归晋小说
他说,不罪于下,祸寡也。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我个人的理解是,遇到小人多微笑,千万别得罪,能物理隔绝更好。能力越*责任越*,能力*且内心有爱,则是恩泽众生;能力*而内心没有爱,是天下人的灾难。
他说,还有个如坐针毡,是讲杜预儿子杜锡的,杜锡学识渊博,是太子的中舍人,何为中舍人?差不多是秘书角色。他性格耿直,动不动给太子提意见,太子心想,你管的也太宽了吧?便故意在杜锡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把杜锡屁股扎的鲜血直流,意思是让你多管闲事。当然,今天如坐针毡*经不是这个意思了。
他说,杜预是一个很前卫的人。古代贵族很注重墓穴能娶妻的三国单机游戏,而他在当时就提出了要简殡薄葬,你有机会可以*河南偃师看看,他的墓地很简陋,墓址之南是唐朝诗人杜甫之墓,杜甫用这种方式向祖先致敬。
他说,是的,你有兴趣可以*找一本杜预的注释读一读,很多是很颠覆很有意思的。例如万恶淫为首,*家理解的淫就是男女之事,杜预对这个“淫”做过批注:“淫,放也”,过度的意思,人如果贪婪放纵,便会导致种种罪恶,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淫雨霏霏。类似的新意词杜预注释了很多。《左传》里有一句“深山*泽,实生龙蛇”,看字面意思,咱理解的就是蛇精、妖怪。杜预对“龙蛇”的注释是:“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通俗一点说就是,不寻常的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有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
他说,还把一些律法给简化了。他认为法律是官吏量刑的标准,不是讲道理的书,所以法律应该条目省减、文字简明通俗,老百姓容易理解,不敢触犯。之前的律法还要在条文中解释为什么,像个长篇论文。他简化后的叫《晋律》,《晋律》之前叫《汉律》,你知道《汉律》有多夸张吗?700万字26000条,鲁迅一生著作字数总和也不过如此。
他说,肯定不算,司马懿又没称帝。另外,驸马是汉代一个具体的官职,可以理解为皇家司机办主任,从魏晋时期开始,凡是皇帝的女婿都送个驸马官职,久而久之,驸马就成了皇帝女婿的代名词了。晋王朝建立后,朝中*臣还真就是否应该送杜预个驸马开过研讨会。
他说,那是肯定,若是贵族一直跟老百姓通婚,用不了几代就衰退了,贵族只有与贵族通婚,才能贵上加贵,盘根错节,社会阶层才能更稳定。杜预的婚姻也走高端化,他是司马懿的女婿,司马昭的妹夫,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姑父。
他说,他们三个还真属于一家人,杜甫与杜牧都是杜预的后代。杜甫一辈子最崇拜两个人,一是祖先杜预,二是诸葛亮。之前我说过,整个中国历史就是几*家族的纠缠史,一个家族动不动就贯穿中国历史几百年。我们都知道杜甫是落魄而死,但他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父亲杜闲历任兖州司马、奉天县县令。
他说,当时孙吴皇帝叫孙皓,也学阿斗,主动投降了,被押解至洛阳,司马炎亲自接见,赐号为归命侯。今人总觉得阿斗与孙皓太窝囊,为什么不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其实当****时,投降是最佳选项,既可以保自己以及*臣们的性命,又能让城内的老百姓免遭屠杀。你看前段时间阿富汗就是把政权和平让给了***。当败局*定,认输可以让损失最小化,何必拉上那么多陪葬者呢?
他说,西晋建立后,还有一根肉中刺,就是孙吴依然健在,要想实现*统一,必须拔掉孙吴,杜预就是伐吴总司令。文人打仗是很性感的,因为事后会把整个过程描述的很精彩,*如破竹、迎刃而解就出自杜预之口。把孙吴拿下,也意味着西晋实现了*统一,所以杜预打的是收官之战。
他说,是。关于这4个字是不是成语还引发过网友*争论。冬日可爱就是冬天的太阳很可人,很温暖。冬日可爱,夏日可畏,这8个字就是出自杜预对《左传》的注释。
他说,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春秋就是那时的一年,《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秦汉以后就称四季有冬夏之分了,例如成语: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他说,他是*学问家,和前面我们谈到的司马迁、刘歆、张衡、蔡邕一样,在文史方面都很突出,但是又各有特色。司马迁偏史学创作,刘歆主要贡献是对典籍进行整理编校分类,张衡爱发明创造,蔡邕擅长音乐、书法,杜预的特色则是注释古文经典,尤其是《左传》《春秋》,相当于于丹讲《论语》,用当代思维*剖析古代经典。
他说,公元263年灭蜀汉,265年司马昭病亡,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王朝。顺序是先灭蜀汉,然后建国,再灭孙吴。
他说,那时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还是物理绝缘的,历史上第一次将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打通是隋唐时期的吐蕃人。战争需要的是士兵、军粮,这两样青藏高原上都稀缺,单纯占领地理版图没有太*意义。
我问,蜀汉为什么不朝青藏高原方向拓展疆域?东有孙吴,是战略联盟不能扩;北方有曹魏虎狼之师,不敢扩;向南是密林深瘴,少数民族部落要挨个*打,太耗国力。三面都不好惹,不考虑西部的高原吗?
他说,*概率会。手里的筹码在变,心境也会随之改变。政治游戏里没有绝对的忠诚,只有绝对的*益,别说他们三个没磕过头,就算磕过,该分家依然分家。接下来我们会讲到西晋,西晋实现*统一后,兄弟爷们直接把江山分了,各自拥兵自治。结果呢?这也为西晋灭亡埋下了祸根。当皇帝基因由强*转为弱*时,司马家族的爷们抢着出头,开启了内部绞肉战,史称八王之*。他们各自喊来了外援,又导致外族入侵中原,我们经常说的“*七八糟”,这个八糟就是指的八王之*。
他说,历朝历代统治者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这类人才,既智慧又忠诚,核心是忠诚,于是不断的宣传强化,越来越深入民心。还有一点,不管什么朝代,文笔好本身就是加分项。诸葛亮的《出师表》让他圈粉无数,你仔细想想,这就是一篇矫情之作,提笔先哭。
他说,就是因为那两个成语,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事实上阿斗在位41年,是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若真是傻子?那个位置他一天都坐不住,即便诸葛亮不觊觎,别人也会虎视眈眈,谁愿意为一个傻子效力?应该说阿斗未必比诸葛亮聪明,但是一定能拿捏住诸葛亮,刘备的话就是再管用,也不至于管用十多年。只不过阿斗与诸葛亮都被《三国演义》符号化了,阿斗是傻子的代言人,诸葛亮是智慧的代言人。阿斗为什么投降?他56岁了,活明白了,选择投降,自己及*臣还能有条活路,若是*义凛然呢?所有人都跟着遭受屠杀,投降是一条明路。阿斗属于政治游戏的顶级玩家,明白生命第一,事业第二,那些动不动就*义凛然的,多是臣民。
他说,首先,司马昭走进了成语典故,其次他又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亲爹。司马懿夺取*权后,把接力棒给了司马师,司马师废除曹芳重新选了傀儡皇帝曹髦。若是按照既定轨迹走,司马师是有计划称帝的,无奈他死的太早,47岁就没了,关键是他没有儿子,只能把权力传给弟弟司马昭,司马昭也死的太早,54岁就没了,俩人都是在具备称帝条件边缘就先*世了,所以机会才轮到了司马炎手里。综上所述,司马师命太短,还有就是爹太有名,弟弟和侄子太有名,显得自己黯然失色。
他说,没有!当时的皇帝是刘婴,王莽也是封王处理,并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但是刘婴没有得到善终。王莽后期不是有农民起义嘛,绿林军携刘玄攻进长安,继而刘玄登基。前面我们介绍时说是三股*力,一支是绿林军,一支是赤眉军,一支是刘秀,其实还有一支,就是西汉正统皇族血脉的信仰者,代表人物叫方望,他认为刘婴才是正统。刘玄登基后,方望等人拥护刘婴为天子,结果被刘玄派兵绞杀了,刘婴是死于刘玄之手。
他说,历史就是后人不断向前人学*的过程。秦始皇实现了*统一,那么后续的皇帝都会考虑*统一。当有人开了杀前任的先河呢?后人也会杀。到后面你就知道了,皇帝的脑袋也是动不动就被人手起刀落,咕噜咕噜滚很远。
他说,没有,投降了。不是有个成语乐不思蜀嘛,乐不思蜀就是阿斗在洛阳跟司马昭的对话。整个三国里,若说有情有义的地方,就是皇帝只要能把权力和平过渡就能善终。例如刘协过渡给曹丕,曹奂过渡给司马炎,阿斗投降。然后呢?他们不仅没被砍头,还都被封王了,刘协被封为山阳郡公,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阿斗被封为安乐公。吃着国家俸禄,维持贵族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王是可以世袭的,例如曹家的陈留王,传递了九代人,历经两朝三代,共计214年。
他说,*统一战略,多是先易后难。孙吴为什么难打?有长江这个水长城。曹魏渡江打孙吴难,孙吴渡江打曹魏也难,久而久之两家处于攻守平衡状态。一只手按住孙吴不动,曹魏腾出另一只手先把蜀汉收拾了,局面立刻扭转了。因为蜀汉位于长江上游,等曹魏再打孙吴时,水兵就可以顺江而下。
他说,三足鼎立本身就是假象,只是地图上三分天下而*。当时中*文明的基本盘就是黄河流域,人才、田地等优*资源*多掌握在曹魏手里。初期能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是因为三家都是初创团队,家底都薄,虽有一统天下的心,但谁都没有碾压实力,兵力不允许,后勤不允许。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曹魏的优*显现出来了。你看三国时期的动态地图扩张就行了,曹魏把周围外族都撵到哪了?相比孙吴、蜀汉两家,曹魏实力绝对具有压倒性的优*。
他说,司马懿249年夺权,司马炎266年登基,间隔17年。17年是什么概念呢?你可以类比一个人从30岁到47岁。对于历史而言,17年只是一刹那,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就是小半生。
他说,历史列车是有惯性的,拐弯太急容易翻。王莽翻车后,曹操摸着王莽过河,司马懿则是摸着曹操的前车之鉴过河。所以司马懿并没有第一时间称帝,而是先把兵权攥在手里,至于皇帝?你们曹家人继续当,无妨!不仅仅司马懿没有称帝,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也没有称帝,一直到了孙子司马炎那一代才君临天下。不是有个歇后语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家也都看到了司马家族随时准备篡权的野心。反过来讲,司马家族也是给所有人一个缓冲期,让*家接受曹魏*经是过*式了,司马家族才是未来。
有盒子交易的手游平台小说:当诸葛亮看到****的事迹后会发生什么?
“先生给我看这个又有何意义,一切乃苍天定数,非人力不可为,且死者又能何*管生者之事。”诸葛亮摇着羽扇,风力十足,看着三家归晋,自身与先帝抱负终究未能实现,内心复杂,但想到最起码国家统一,百姓远离战火,也释然了。
终极书单|群雄逐鹿,6本书探寻三国史
新春读好书,龙年行*运!#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我在岛屿读书# #在头条看见彼此#本书采用破案式写法寻找历史的真相,用376个问题串联起东汉末年与三国的历史,比如:为什么说曹操的人生是无法复制的?古代弓兵箭阵为什么要“左射右,右射左”?为什么“子午谷之谋”注定不会成功?既有知识性,又具有故事性;精心绘制的130多幅地图,帮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搞清楚历史的真相。
本书通过描写14场战争和阴谋类政变,掰开揉碎了讲述三国这段最有故事性、最有热度的波诡云谲的历史,其中宏*战争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街亭之战,著名的政变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三叛都写得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深度剖析了历史关键人物做决策时所依据的底层逻辑、人情世故和政治生态,让我们在读懂历史的同时,也看懂了人性。
往日威风是条龙,今观孙皓一只虫,长江天险也无用,引颈待杀无人疼。专题: 小说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女小说 三国演义小说名上一篇八个军师师傅三国演义小说
下一篇小说三国演义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