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

0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著。其中“舌战群儒”是该书中非常著名的一段情节,主要讲述了诸葛亮初次出使东吴时,与东吴的文臣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背景是在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南征,目标直指刘备和孙权。面对强大的曹军,刘备与孙权双方都感到极大的*力。为了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希望能够说服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然而,东吴内部对于是否应该联合刘备存在分歧,一些主和派的官员反对与刘备结盟。

诸葛亮到达东吴后,面对的是以张昭为首的一批东吴谋士。这些谋士试图通过各种问题来质疑刘备的实力和诸葛亮的主张,试图动摇孙权的决心。但是,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口才,一一反驳了对方的观点,不仅展现了自己卓越的辩才,也成功地说服了孙权,最终促成了孙刘联军的形成,为后来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段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三国演义》中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策略运用,是文学作品中关于辩论和外交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的故事

孙权生气地走进后堂,鲁肃责怪孔明,孔明表示有打败曹操的好办法。孙权明白孔明是用激将法,再次邀请孔明,孔明分析曹操的士兵疲惫将领懈怠、北方的军队不*惯水战、荆州的人心还没归附,劝孙权和刘备齐心协力打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小说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

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人接连刁难,有的怀疑刘备害怕曹操只求生存,有的讽刺孔明是来游说的单机游戏三国群英传5s,有的称赞曹操贬低刘备,有的指责孔明不研究经典、只会说空话。孔明都言辞犀利地回应,斥责曹操是汉朝的叛徒、反驳投降曹操的言论、嘲笑迂腐的儒生误国,众人都很尴尬。

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攻打曹操,和鲁肃一起来到江东。孙权的文臣武将们意见不一,以张昭为代表的大部分人劝孙权投降曹操,以保安定,孙权犹豫不决。这时诸葛亮前来劝服,他一个人舌战群儒,说得东吴文臣们无言以对。诸葛亮又用激将计说得孙权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可是张昭等人继续劝说孙权投降曹操,这让孙权再次犹豫不决,寝食不安。

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1,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2,想出这句话来。正是:

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1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2之臣,为自谋之计耳。愿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3。”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6、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被茅草塞住。一下子把茅草堵塞的道路打开了。比喻原本闭塞的思路,因为受到启发,立刻理解、明白。也作“茅塞顿开”。

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1。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2。”谨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shū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1,专工翰墨2;青春作赋,皓首穷经3;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4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5,尽皆失色。

5、邓禹:字仲华,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后率军**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将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被拜为大司徒,封酂侯。耿弇:字伯昭,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曾带兵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屡立战功,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

3、伊尹: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他聪明颖慧,勤学上进,曾经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1,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jùn也。孔明曰:“寻章摘句2,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shēn伊尹3,钓渭子牙4,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yǎn5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5、坐间怀桔:指陆绩怀橘的故事。陆绩六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让人给他吃橘子。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等到回去的时候,陆绩向袁术跪拜告别,怀里的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做客为什么要在怀里藏橘子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这橘子很甜,我想要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会成才。”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1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yì,却无可稽考2,眼见只是织席贩屦jù3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4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5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zhòu,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sè6。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1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2,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3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4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cuàn逆5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1仪、秦2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zhì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座上忽一人抗声1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xiāng虎视2,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3,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4。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1,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yì2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xí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jī文至此,孤3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看。其略曰: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máo 麾huī4南指,刘琮束手5;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6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最终诸葛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以其过人的智慧、惊人的逻辑、巧妙的驳论,不屈的精神,*倒性地力排众议,在东吴大出风头,众谋士甘拜下风,孙权同意与刘备结盟,这次结盟为刘备的存亡至关重要。

孔明答:“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东吴的谋士们也并非都是泛泛之辈,张昭是主张降曹的,他见诸葛亮便立即发难,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便说服不了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一段便进入本册故事高潮阶段。

鲁肃因为无法说服孙权,也无法说服那些主张降曹的同僚,所以他请诸葛亮来当说客,诸葛亮深知联合孙权抵抗曹操的重要性,于是他来到东吴,满朝文武穿着整齐,一本正经地坐在堂上。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北方各诸侯都被他招降或者消灭,只有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会成为他的威胁,一时间又无法全都吞并,所以曹操派人出使东吴,想与孙权联手灭刘。

《三国演义》第43回

诸葛亮见到孙权之前,也遇到了诸多刁难,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什么是网页游戏和网游游戏,诚为难矣

却说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此时诸路军马,皆得马匹、器械、钱粮,已回夏口;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孔明正与玄德作贺,忽报云长至。孔明忙离坐席,执杯相迎曰:“且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云长默然。孔明曰:“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回顾左右曰:“汝等缘何不先报?”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正是: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未知云长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操见势急,方欲跳上岸,忽张辽驾一小脚船,扶操下得船时,那只大船,已自着了。张辽与十数人保护曹操,飞奔岸口。黄盖望见穿绛红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进,手提利刃,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操叫苦连声。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正是:火厄盛时遭水厄,棒疮愈后患金疮。未知黄盖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话分两头。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忽见一队船到,乃是公子刘琦自来探听消息。玄德请上敌楼坐定,说:“东南风起多时,子龙去接孔明,至今不见到,吾心甚忧。”小校遥指樊口港上:“一帆风送扁舟来到,必军师也。”玄德与刘琦下楼迎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于路正迎着东南风起。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孔明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却说庞统闻言,吃了一惊,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统见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顾左右无人,乃曰:“你若说破我计,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间八十三万人马,性命如何?”统曰:“元直真欲破我计耶?”庶曰:“吾感刘皇叔厚恩,未尝忘报。曹操送死吾母,吾已说过终身不设一谋,今安肯破兄良策?只是我亦随军在此,兵败之后,玉石不分,岂能免难?君当教我脱身之术,我即缄口远避矣。”统笑曰:“元直如此高见远识,谅此有何难哉!”庶曰:“愿先生赐教。”统去徐庶耳边略说数句。庶大喜,拜谢。庞统别却徐庶,下船自回江东。

专题: 小说中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了小说   穿三国演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