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两部经典名著,均属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1.《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部小说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了108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反抗腐败官僚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等,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以及对正义的追求。《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也是研究宋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2.《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从群雄逐鹿到三分天下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复杂,既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有细腻的心理刻画,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杰出代表。
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毕竟龙虎山真人说出甚么言语来,且听下回分解。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水浒传三国演义小说全集
真人慌忙谏道:「太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于人,不当稳便。」太尉大怒年糕妈妈早教盒子游戏内容,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碑上分明凿著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不好。」太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太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禀道:「不可掘动。」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著,将来打一照时,四边并无一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著「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辏巧遇著洪信,岂不是天数?洪太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定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魔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火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
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太尉大怒,指著道众说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限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
但见那个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著那管铁笛,正过山来。洪太尉见了,便唤那个道童:「你从那里来?认得我么?」道童不睬,只顾吹笛。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著铁笛,指著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不在庵中。你休上去。山内毒虫猛兽极多,恐伤害了你性命。」太尉再问道:「你不要说谎。」道童笑了一声,也不回应;又吹著铁笛,转过山坡去了。太尉寻思道:「这小的如何尽知此事?想是天师吩咐他,已定是了。」欲待再上山去,方才惊諕的苦,争些儿送了性命,不如下山去罢。
那条大蛇,径抢到盘陀石边,朝著洪太尉盘做一堆,两只眼迸出金光,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惊得太尉三魂荡荡,七魄悠悠。那蛇看了洪太尉一回,望山下一溜,却早不见了。太尉方才爬得起来,说道:「惭愧!惊杀下官!」看身上时,寒栗子比馉饳儿大小,口里骂那道士:「叵耐无礼,戏弄下官,教俺受这般惊恐!若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去和他别有话说。」再拿了银提炉,整顿身上诏敕,并衣服巾帻,却待再要上山去。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渐渐近来。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著一头黄牛,横吹著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太尉看那道童时:
又行过三五十步,口里叹了数口气,怨道:「皇帝御限差俺来这里,教我受这场惊恐。」说犹未了,只觉得那里又一阵风,吹得毒气直冲将来。太尉定睛看时,山边竹藤里簌簌地响,抢出一条吊桶大小雪花也似蛇来。太尉见了,又吃一惊,撇了手炉,叫一声:「我今番死也。」往后便倒在盘陀石边。微闪开眼来看那蛇时,但见:
那大虫望著洪太尉,左盘右旋,咆哮了一回,托地望后山坡下跳了去。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諕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爬将起来,再收拾地上香炉,还把龙香烧著,再上山来,务要寻见天师。
这洪太尉独自一个行了一回,盘坡转径,揽葛攀藤。约莫走过了数个山头,三二里多路,看看脚酸腿软,正走不动,口里不说,肚里踌躇,心中想道:「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裀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穿草鞋,走这般山路!知他天师在那里,却教下官受这般苦!」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掇著肩气喘。只见山凹里起一阵风,风过处,向那松树背后,奔雷也似吼一声,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吃了一惊,叫声:「阿呀!」扑地望后便倒。偷眼看那大虫时,但见: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天明,武松起来洗漱罢,众多上户牵一腔羊,挑一担酒,都在厅前伺候。武松穿了衣裳,整顿巾帻,出到前面,与众人相见。众上户把盏说道:“被这个畜生正不知害了多少人性命,连累猎户吃了几顿限棒。今日幸得壮士来到,除了这个大害。第一乡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侣通行,实出壮士之赐。”
众人身边都有火刀、火石,随即发出火来,点起五七个火把。众人都跟着武松,一同再上冈子来,看见那大虫做一堆儿死在那里。众人见了大喜,先叫一个去报知本县里正,并该管上户。这里五七个乡夫,自把大虫缚了,抬下冈子来。到得岭下,早有七八十人都哄将来,先把死大虫抬在前面,将一乘兜轿,抬了武松,径投本处一个上户家来。那上户、里正都到天明,上户先使人去县里报知,一面合具虎床,安排端正,迎送县里去。
两个猎户失惊道:“你兀自不知哩!如今景阳冈上有一只极大的大虫,夜夜出来伤人。只我们猎户,也折了七八个。过往客人,不记其数,都被这畜生吃了。本县知县着落当乡里正和我们猎户人等捕捉。那业畜势大,难近得他,谁敢向前!我们为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今夜又该我们两个捕猎,和十数个乡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正在这里埋伏,却见你大剌剌地从冈子上走将下来,我两个吃了一惊。你却正是甚人?曾见大虫么?”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头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一了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有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分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照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炕。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之间,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掸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那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疏软了,动掸不得。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捱下冈子来。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分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梢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电视剧(连续)《武松》山东版本(水浒传)之血溅鸳鸯楼,这个里面的张都监家里丫鬟玉兰姑娘!她不说是不是武松的未婚妻,但是对武松比较敬仰(仰慕)。这个山东版的玉兰姑娘我是感觉十分完美!比其他的玉兰,已超越!但是呢也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呀!不然,对小说原著,对水浒传的研究者也无法交代,
大仇已报,武松心满意足,连夜逃离了孟州城。途中,巧遇好朋友“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张青夫妇听武松说杀了人,就把他藏在家里。几天后,官府追捕的风声越来越紧,张青夫妇建议武松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武松觉得有理。临行,孙二娘让武松打扮成行者模样,以避人耳目,又送了他两把镔铁戒刀,作为防身的武器。所谓“行者”,就是带发修行的和尚。从此,武松一直是行者打扮,人们就称他为“行者”武松。
这时,那两个被踢下水去的人挣扎着爬到了岸上,想要逃走。武松过去,手起刀落,杀死了一个,揪着另一个问道:“谁叫你们来的?快从实招来!”那人吓坏了,战战兢兢地承认自己是蒋门神的徒弟,并告诉武松,此时蒋门神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后堂鸳鸯楼上喝酒,等他们的消息。武松听了,怒火万丈,一刀把他杀了,然后,返身回城,直奔张都监家。
一行人又走了几里路,来到一个荒凉的处所。一条大河,两边长满芦苇,一座阔板桥,桥上一个牌楼,写着“飞云浦”三个大字。武松走到桥上,突然停了下来,说要小便。这时,两个拿朴刀的人阴笑着走了过去。武松佯作不知,等他们走近,猛地喝道:“下去!”飞起一脚,把其中的一个先踢下河去。另一个急忙转身,武松第二脚早又踢出,只听得“扑通”一声,那人也掉了下去。那两个公差慌了,撒腿就走。武松大吼一声,把木枷扭成两半,检起地上的朴刀,赶上去,一刀一个,都结果了性命。
走了一段路,那两个公差悄悄交谈着说:“说好了的,怎么还不来?”武松听在耳里,心中暗自冷笑:看你们玩什么花样!他右手锁在木柳上精灵球和游戏一个盒子,左手空着,就用左手拿出施恩送他的熟鹅,边走边吃。到了城外,武松见路边等了两个人,手里都拿着朴刀。他们见公差押着武松过来,便跟着一起走。武松看出他们不怀好意,却装着没看见。
武松满腹冤屈,含恨上路。施恩在路边酒店为武松饯行。武松见施恩身上有伤,这才知道,他被捕之后,蒋门神带了一帮人卷土重来,又把快活林夺了过去。武松暗暗发誓,有生之日,一定要重回孟州,报此仇恨。施恩替武松准备了替换的衣服以及银两、熟食等,同时,还悄悄叮嘱武松,小心那两个公差,武松会意。说话间,那两个公差不耐烦了,恶狠狠地催促武松动身。
原来,那张都监与张团练是拜把子兄弟。蒋门神离开快活林酒店后,就躲在张团练家里,张团练为了替蒋门神报仇,重金贿赂张都监,设下这条毒计,一心要害武松性命。施恩得到消息后,连忙去知府衙门上下打点。最终,知府判武松脊杖二十,刺配恩州。
张都监满面怒容地坐在大厅里,大骂武松贼性难改,恩将仇报。武松分辩道,自己不是贼,而是来捉贼的。张都监不听,吩咐兵丁押着武松去他的卧房搜查。到了那儿,兵丁们打开武松的行李箱,见上面是些衣服,往下一翻,却露出许多银器皿,约莫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看得目瞪口呆,这才发现自已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圈套,叫苦不迭。第二天,武松被押到知府衙门,屈打成招,关进了大牢。
到了那儿,张都监对武松十分客气,设宴招待他,称赞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并提出要武松留在他身边,做他的亲信随从。武松是个直心肠,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所以,爽快地答应了。他派人去施恩处取了行李,就此住进了都监府。张都监对武松确实亲热,每天都请他一起用餐,并任他随意进出,就像自己家里人一样,武松十分感动。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时值中秋,张都监在后堂深处的鸳鸯楼下与家眷一起宴饮,又把武松叫了去。武松喝了很多酒,回到卧房已经是三更时分,刚要入睡,忽听得后堂一片喧闹,有人大声喊“捉贼”。武松连忙提起哨棒,往后堂奔去。突然,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武松没防备,一交绊倒。这时,两边冲出七八个兵丁,喊一声“捉贼”,按住武松,把他绑了起来。武松大叫“是我”,兵丁们哪里听他分说,连推带拉地把他押到了大厅。
武松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施恩十分感激,把他留在身边,派专人同候,招待十分周到。一天,施恩和武松在店里闲聊,突然,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派人来请武松。施恩觉得蹊跷,本不想让武松去,不过,张都监是他父亲的顶头上司,从道理上说,武松既是囚犯,自然也属于张都监管辖,没有理由不放人。临行,施恩再三叮嘱武松小心,早去早回。
数中一个道:"我有一个道理。他又不曾认得我,我们如此便去寻得闹?等他来时,诱他去粪窖边,只做恭贺他,双手抢住脚,翻筋斗颠那厮上粪窖去,只是小耍他。"
那几个泼皮看了,便去与众破落户商议,道:"大相国寺差一个和尚甚么鲁智深来管菜园。我们趁他新来,寻一场闹,一顿打下头来,教那厮服我们!"
专题: 小小说三国演义 小说反三国演义 小说巜三国演义上一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几个人物
下一篇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将邓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