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国演义》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确实有很大的意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编撰,它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部作品,你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获:
1.历史文化知识:《三国演义》基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事件,讲述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通过这部小说,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以及战争策略等。
2.人物性格分析: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智慧等。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人性、道德和领导力的知识。
3.文学艺术欣赏: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语言优美、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阅读或聆听这部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智慧与启示:书中的许多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比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智慧,也给人以面对困难时如何巧妙应对的启示。
总之,无论是从娱乐休闲的角度,还是从学习提升的角度来看,听《三国演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它不仅能丰富你的精神世界,还能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养。
北大教授给孩子讲三国 |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三国演义》?
与此同时,读者还将获得欣赏小说艺术之美、领悟小说艺术奥秘的巨大收获。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也显示出了卓越的叙事才能。他把《左传》《史记》《三国志》的历史叙事艺术跟民间文艺的叙事艺术加以融会贯通,再加上他本人在叙事上的天才发挥,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从一开始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此后的《水浒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等长篇小说杰作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汉末三国时代那些最著名也最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大都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无数的民间说书艺人、戏曲表演家以及贩夫走卒中那些天才的故事讲述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创造和丰富着这些故事和人物,并把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灌注其中。《三国演义》也吸收融合了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成分。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阅读我们祖先留下来的那些最重要的书籍,比如《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三国志》等。我们祖先所创造的那些深刻而伟大的思想都包含在这些书里,值得我们用毕生的时间去好好体会、努力实践。
听三国演义小说有意义吗
历史演义小说众多xp单机游戏盒子评测,为什么《三国演义》最受读者喜爱?
至于道学则马融、郑玄,文藻则蔡邕、王粲,颖捷则曹植、杨修,早慧则诸葛恪、锺会,应对则秦宓、张松,舌辩则李恢、阚泽,不辱君命则赵谘、邓芝,飞书驰檄则陈琳、阮瑀,治烦理剧则蒋琬、董允,扬誉蜚声则马良、荀爽,好古则杜预,博物则张华,求之别籍,俱未易一一见也。
直到今天,三国题材的电子游戏都特别畅销,而以其他朝代为背景的游戏不仅数量稀少还往往铩羽而归。三国游戏好像得到了《三国演义》特有的加持,每个人物都有着天然的人设,光是名字就特别带感,更何况英雄豪杰的数量还特别庞大。
《三国演义》不得不读的七大理由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史诗般的历史小说,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权谋、忠诚的人生指南。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更能够在人生的路途中获得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希望您能够抽出时间,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历史世界,领略其中的人生智慧与启示。
《三国演义》和历史出入有多大?不是正史,为何还广受推崇?
设想,如果说一个人闲来无事,那么,他会倾向于选择尽是史料的史书,还是生动有趣的小说来阅读呢?答案显而易见,《三国演义》的成书,让三国的这段历史被以更加通俗的语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现在在日本、韩国等地之所以三国历史十分流行,关羽、诸葛亮无人不晓,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三国演义》。
对于刘备的势力,罗贯中极尽美化之能。而对于曹操,他则是当作仇人一样抹黑,在其笔下,曹操是误杀故人后将错就错,留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名句的奸雄。他对皇帝没有丝毫敬意,对汉朝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过,曹操在自述平生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却说:"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我为什么推荐你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文学巨著。其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无论是英勇善战的关羽、张飞,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周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了读者的喜爱。
《三国演义》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性探讨的巨著。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与阴暗。
当我评点时,我把自己设定为文字侍者,在读者需要之际,给他添一杯酒,续一点茶,夹一口菜。最高的奢望,则是与想象中的读者“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舍此,别无他求。
基于上述因素,使得评点《三国演义》成为可能,并多少显出必要性。重申一下,这份必要性无损于小说的完整。面对这部伟大小说,我不奢望任何锦上添花之举,我只希望自己的评点文字,能多少增加些阅读兴味。
另,《三国演义》所述时代,正值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东汉帝国恰与地中海周边的古罗马帝国并峙。也许,适度了解同期及稍早些的古罗马、古希腊人的若干事例,也不无趣味。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玉,但至少可以为我们眼前这块美玉增加几件挂饰。
又,《三国演义》结构繁复,规制宏阔,在我的阅读范围内,从未有另一部篇幅相仿的小说,具有如此浩大的容量。如此,它难免有浓缩过度的倾向,包括故事、人物的密度过大(有名有姓的人物,竟逾1200人,其中个别还是重名,如张温),即使最强的三国迷,也未必记得全所有人名。既然如此,我辈适度点评,或也有缓冲之功,使读者不至晕眩在海量人物里。
其次,《三国演义》是一部与正史高度相关的小说老款三国选国家的单机游戏,书中不少段落可以当历史书读。一名熟悉史籍的读者,会从中直接读到《三国志》《后汉书》《晋书》中的内容。同时,作者又会神鬼不觉地穿插大量虚构,其中甚至不乏这类虚构,它与正史所述正好相反。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指责作者“七实三虚惑乱观者”,那么,对那些误将《三国演义》当成信史的读者,知道哪些属于虚构,或也不无裨益。
首先,今人读到的《三国演义》,已非罗贯中的原璧。现在的一百二十回本,是清代评注家毛伦、毛宗岗父子编次审定的。这对缺乏现代著作权意识的清代父子,对原著做了不少涂饰增删。较能信守笔墨中立的罗贯中,在小说里常称曹操为“曹公”,而毛氏父子只要可能,就对这声“曹公”格杀勿论,同时偷偷地把原文中的“刘备”或“玄德”改成满怀敬意的“刘皇叔”“先主”,以强化小说的“政治正确”。
《三国演义》是否需要借助评点类文字?诚实的回答是:不需要。小说原是一部具有高度自足性、完备性的作品,评点文字——无论写得精彩还是蹩脚——都既不会增加她的光华,也不会贬低她的价值。
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距今人已逾六百年;他笔下的汉末三国人物,距他写作时则有一千多年。记住这点很重要,因为粗心后人有时会笼统地用一个名词“古人”,将不同时代的前人大而化之,好像他们不配拥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其实,在不少地方,我们与罗贯中的差异,并不小于罗贯中与曹操、刘备等人的差异。《三国演义》属于通俗文学(该书最早的名称叫《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为通俗文学,作者必然会以元末明初的读者为对象,照顾他们的阅读偏好及市井趣味。于是,随着时光荏苒,现代读者多了一层障碍,我们必须同时面对两种不同年代的“古代”:真实的汉末三国人物,及元末明初百姓喜闻乐见的三国英雄。这并不容易。
单就长篇小说而论,罗贯中既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始祖,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日本人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比《三国演义》出现更早。文学不同于科学,最早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至少是不可超越的。荷马史诗及古希腊悲剧、中国的《诗经》和《楚辞》、但丁的《神曲》等等,都是经典范例,《三国演义》亦然。原因在于,文学世界的拓荒者不像继承者那样有经验可借鉴、教训可吸取,但他同样没有后继者的种种顾虑,他独自迈向一个洪荒世界,举目皆是新鲜,抬腿即是开拓,创造与惊奇时时与他相随。他们是最早给人类带来文学光亮、给生命赋予意义的人,是盗取文学天火的人,他们的成功令人惊奇,他们的失误——如果有的话——有时也价值连城。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是艺术的先行者、文学的祖师爷,站在他的时空点,我们不难发现,他是在一个前无古人的艺术空间从事文学开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日心说”尚未发现,美洲大陆无人知晓,意大利语还不是一种文学语言,法国人不知道法国文学的存在,至于德国文豪歌德的祖先,别说文学,他们的贵族都没学会用杯盘吃饭。
专题: 小说三国演义三 三国演义小说张 猫小说三国演义上一篇三国演义最老本小说书本
下一篇三国演义之八大天王小说